华为汪涛:面向智能世界2030,华为提出八大展望

华为汪涛:面向智能世界2030,华为提出八大展望,第1张

文/海峰看 科技

面向未来2030年会是什么样子?华为常务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汪涛在9月22日的智能世界2030论坛上提出八大展望,并发布《智能世界2030白皮书》。

面向未来2030年,智能世界八大展望

围绕人类 社会 发展的需求,华为尝试 探索 智能世界2030,为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发掘新机会,创造关于未来的无限可能。面向未来2030年会是什么样子?华为提出智能世界八大展望。

展望一:医,让 健康 可计算,让生命有质量。 2030年,人们以依托高灵敏的生物传感器、云端存储的海量 健康 数据,让 健康 可计算。人类将能实现主动预防,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借助物联网、AI等技术,让未来的治疗方案将不再千篇一律;大型医疗设备更加便携化,实现居家远程医疗联动。

华为预测,到2030年:全球通用计算(FP32)总量将达3.3 ZFLOPS,同比2020年增长十倍%。AI计算(FP16)总量将达105 ZFLOPS,同比2020年增长500倍。

展望二:食,用数据换产量,普惠绿色饮食。 2030年,人们可以利用农情多元数据图谱,实现精准农耕;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模拟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等要素,打造不受变化莫测气候影响的“垂直农场“;通过3D打印,获得符合个人 健康 需求且口感最佳的人造肉,真正实现从靠天吃饭过渡到靠数据吃饭。

华为预测,到2030年:全球联接总数达2000亿;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总量达1YB,相比2020年,增长23倍。

展望三:住,新交互体验,让空间人性化。 2030年,基于万兆家庭宽带、全息通信等技术,打造数字化的物品目录,通过自动配送,实现储住分离;构建智能管理系统,打造物与物的自动交互,让人类有可能在零碳建筑中工作和生活;基于下一代物联网 *** 作系统,实现居家和办公环境的自适应,打造“懂你”的空间。

华为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纤宽带用户数量达16亿;万兆家庭宽带渗透率达23%。

展望四:行,智能低碳出行,开启移动第三空间。 2030年,出行将是多维的创新系统,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新能源 汽车 ,能让我们拥有专属的移动第三空间;新型的载人飞行器不但能提升紧急救援效率,降低救急医疗物资的输送成本,甚至还能改变我们的通勤方式;通过定制高效地与他人共享出行方案,来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率,促进绿色出行。

华为预测,到2030年:电动 汽车 占所销售 汽车 总量的比例达50%;整车算力超过5000 TOPS;智能 汽车 网联化(C-V2X)渗透率达60%。

展望五:城市,数字新基建,让城市有温度,更宜居。 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与应用,城市环境治理方案将进一步优化,资源的利用率和治理的效率将大幅提升,通过实现跨区的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平台,让居民将能享有更便利、人性的服务,生活在有温度,更宜居的城市中。

华为预测,到2030年:万兆企业WiFi渗透率达40%。

展望六:企业,新生产力重塑新生产模式,增强企业韧性。 2030年,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升级,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等新生产力融入企业;通过对生产、物流等环节的柔性化重塑,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新生产模式;供应链将数字化的影响下,变得可视化、网状化,企业将拥有更强的韧性以应对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

华为预测,到2030年: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与390个机器人共同工作;有100万家企业会建设自己的5G专用网络(含虚拟专网)。

展望七:能源,绿色能源更智能,呵护蓝色星球。 2030年,能源将更加绿色、更加智能。人们可以在近海、湖面部署新型能源电厂,利用虚拟电厂、能源云构建“源网荷储”全链路数字化的能源互联网,零碳数据中心和零碳站点将有望成为现实。

华为预测,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产量占全球发电总量比例达50%。

展望八:数字可信,数字技术与规则塑造可信未来。 2030年,数字可信将成为 社会 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区块链、AI打假、隐私增强计算等技术与GDPR、隐私安全保护法等数字规则,双管齐下,共建数字可信的智能世界。

华为预测,到2030年:50%以上的计算场景将采用隐私增强计算技术;85%的企业将采用区块链技术。

面向未来2030年,四大产业展望

汪涛还在会上提出面向2030年,通信网络、计算、数字能源和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四大产业展望。

2030年,通信网络的覆盖将从地面走向空天地一体,满足人们多空间,多维度的联接需求;强大的算力,助力千行万业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绿色能源更智能,使能呵护蓝色星球;智能 汽车 产业也将迎来智能驾驶、智慧空间、智慧服务和智能生产的大发展。

第一,通信网络2030。 从联接百亿人到联接千亿物,一个智能原生、安全可信、具备确定性体验和通信感知融合能力的绿色立体超宽网络是未来发展方向。

华为预测,全球连接数将达到2000亿;人均月无线蜂窝网络流量将达到600GB,增长40倍;IPv6地址渗透率达到90%;千兆及以上家庭宽带用户渗透率达到55%,增长50倍;家庭月均网络流量达到1.3TB,增长8倍。

第二,计算2030。 在人类即将迎来的YB数据时代,提升百倍的计算能效,将帮助我们获得超越自我的能力,让认知跨越微小的夸克到广袤的宇宙,并利用数字手段实现双碳目标,让千行万业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

华为预测,通用计算算力将达到3.3ZFLOPS,增长10倍;AI计算算力达到105ZFLOPS,增长500倍;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达到1YB,增长23倍;云服务占企业应用支出比例达到87%。

第三,数字能源2030。 未来十年,人类将进入数字能源时代,全面推进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转型。光伏、风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撼动传统化石能源地位,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正深度融合,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比特管理瓦特”,并在“能源云”上实现各种智能化应用。

华为预测,可再生能源占全球发电总量比例将达到50%;终端电气化率达到30%;光伏度电低至0.01美元;光伏装机达到3000GW。

第四,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2030。 在未来,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就能真正实现智能的驾驶、智慧的空间、智慧的服务和智能的生产,让 汽车 产业与ICT技术加速融合,跨界合作共赢将成为新的趋势。

华为预测,电动 汽车 占新车销量比例将超过50%;车载算力将达到5000+Tops;中国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超过20%;车载单链路传输能力超过100Gbps。

我坚信,华为未来发展一定会很好。理由是:建国以来,凡是被帝国主义封锁,打压,制裁的民族 科技 ,工业都发展的很好。诸如两d一星,北斗导航等等……。

唱衰华为的,一般都比较无知,华为的困局只是一个手机芯片而已,手机业务,只是华为的冰山一角而已,手机业务现在只是尾大不掉,如果真的受困,华为大可以甩掉这个拖油瓶,只是有这么多用户,华为有责任维持手机业务继续运营,但不是非维持不可,华为有这么大的体量,随便跟国内的相关行业一结合都是巨无霸,如果催生出来华为系,那国内就没腾讯系和阿里系什么事了。

华为要想破解目前的困局,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三到五年是一个大势,技术的更新换代也需要三到五年一个周期,华为目前面临形势不是无解,但是要彻底解决很难,华为手机业务的困局完全归咎于它自己的营销团队,一味的鼓吹爱国情怀和国产化率反而引起了外部供应商的警觉,其实华为高层是反对跟国外供应商切割的,任正非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不能跟国外供应商切割,要继续采购国外配件,但是营销团队太激进,鼓吹爱国情怀,鼓吹国产化率,用营销绑架民意,然后情绪高昂的民意又要求更高的爱国情怀,更高的国产化率,最后华为反被民意绑架,反而反噬了自己,这才造成了华为目前的困局。

看好华为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虽然现在手机芯片被卡脖子了,但是华为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国家的大力支持,相信风雨之后定能见彩虹 。加油华为[加油][加油]

还行吧。华为也在努力研发。把自己的短板补上。5g射频芯片。光刻胶国内厂商有研发。同时华为的光芯片也在研发当中。

说实话我有点看不好,制裁一天不结束,华为就一天不能发布自己的芯片,现在华为p50pro还能麒麟芯片和高通芯片混发,以后就只能发高通芯片手机,但没了差异化,很多人就不打算买了。

因为华为过渡营销自己,才导致招黑,很多行业内的人都知道华为营销严重,华为粉丝叫海军,是因为当年华为雇的水军真的是太多了,在自己微博下面评论发言,以及全网各个平台,已经不能叫水军了,所以才叫海军。

虽然华为的其他产业可以保证华为活的好好的,但手机产业就不一定卖了。

而且华为还有很多黑料没有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当年华为卖的太火了,所以很多人不在乎黑料。

华为的背后有整个中国人民支持,中国政府扶持。

华为的后势,我一点也不看好,美国一招,差点让其趴窝。

作为销售部门的运营策略人员,写销售预测方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了解:销售业绩总额=月均线索总量*人均获客效率(人数*转化率)*客单价

1、过往数据分析:

销售人效:从人的维度,就是人均单产(当月开单量*客单价)*人数

成交周期:线索数-商机数-客户数-签单率各阶段的转化率=当月开单量

客单价:各产品线,平均客单价,各套餐占比分析;促销活动对产品线客单价的影响比率

2、数据的预测

在过往数据上看逐月的增长率,CRM系统里所有销售过程量数据得出均值。

结合当月销售人员构成:开单效率不同阶段的占比,不同阶段人员的单产分析当月商机获取的效率,和广告投放的预算,商机储备情况,结合成单周期推算周期内预售订单总量以上数据是增量客户,即新开收入;作为销售型企业都有老客户的维护,增值部门收入,结合续约率和续费金额指标,得出老客户收入。

3、当月销售策略常规量指标:

在基础数据预测的常规指标项得出未干预数据值,也就是保底指标;

变量指标:各阶段的销售策略,激励政策、促销政策,对开单效率和客单价的影响比例得出当月营销活动输出最大业绩额,即冲刺指标业绩区间为:【保底指标--冲刺指标】

最后,所有的销售预测方案都是基于企业的销售分析,依赖于全流程的销售过程量数据的精准度,所以企业应该配备全流程的CRM管理,并贯彻落实到销售部门和客服部门。掌控全公司的销售运营各项数据,否则只能靠各部门销售人员的口头汇报,只有大概的人均完成率,难以推敲。

不管是部门管理,还是整个公司层面的运营都需要企业订单数据的分析,和销售过程量数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278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