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看到,比亚迪的成功绝不是一个单项上的创新,而是系统的模式的成功。比亚迪用自己的创新逻辑,将这一模式从电池复制到手机部件,再复制到汽车都取得令业界震惊的快速发展。比亚迪的营销的主要策略:
价格:成本=售价-利润
“成本=售价-利润”是比亚迪技术运用的核心思维。比亚迪的“成本=售价-利润”的思维方式,使得比亚迪更加专注于成本的控制,比亚迪更加关心的是如何运用技术改进的方式来降低成本。比亚迪的做法是在现有的战场上,做到比竞争对手更加出色,以节约成本的研发来驱动技术创新。
比亚迪最让竞争对手惧怕的就是他的撒手锏——高性价比,以超高的性价比将产品投放市场,打乱现有的市场价格体系,迅速占领市场,是比亚迪的市场拓展的“简单”逻辑。
在汽车业,比亚迪的价格策略是更具杀伤力的“一半的价格”策略。从第一款新车F3开始,比亚迪就贯彻着这一策略。在外观上F3和丰田花冠有90%的相似度,甚至内里的部分零部件都可以通用,但价格不到花冠的一半。比亚迪后来推出的数款车型都复制了这种成功模式。微车F0高仿丰田AYGO,风格时尚,但价格只有4万左右;F3-R翻版上海通用凯越HRV,但售价只在6万左右;F6财富版则被业内称为比亚迪“凯凯定律”,即“凯美瑞的享受,凯越的价格”;而明年上市的新车T6与保时捷外型相似度达98%,价格只有保时捷的1/8。
产品:比亚迪式多元化
比亚迪造车,延续了比亚迪占据制高点,积累品牌能量,扩大品牌影响力的策略。比亚迪2003年刚一进入汽车制造业,就瞄准了汽车产业的最前沿——纯电动汽车。比亚迪先是研制出“铁电池”,续航旅程达400公里,普通家庭电源8小时可完成充电,专业充电站10分钟可以充满一半,一举解决了电动车续航旅程、充电电源等问题,进入电动车电源的世界领先行列。比亚迪更进一步推出了全球首款纯电动车E6,使得比亚迪这个汽车业初出茅庐的小子名噪一时,获得众多的关注。比亚迪对用新能源技术建立起来的品牌能量的运用也更加成熟,比亚迪的参展每次必定会带上这些尚未上市的新概念能源车,以此来打造比亚迪汽车的高技术的品牌形象。
渠道:超低成本“千店工程”
比亚迪汽车确定渠道建设工作目标,内定开始实施“千店工程”。具体包括:网络覆盖率要在省会城市达到100%、地级市达到80%以上、县级市达到70%以上、总网点达900个。按照恽力的估计,“千店工程”明年就会实现,全国1000家,平均每家每年销售800台车。
促销:低价促销模式
价格是消费者购车首要考虑因素,服务对于消费者购车的影响正在逐步提升,比亚迪在产品上主要有节能的巨大优势同时,低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竞争优势。产品的性价比在中低端汽车中更具优势,“千店工程”将汽车的销售渠道大大的扩展同时,也降低了很大的销售成本,将更多的利润分给了经销商和消费者,是得比亚迪为更多消费者所接受。在售后附加服务上更是加大了投入如:“缤纷双月,全心回馈”除了开展技术人员服务技能大赛、提高服务人员服务水平以外,比亚迪售后还在终端积极开展针对消费者需求的服务活动。从比亚迪汽车A2网了解到,为了给车主提供贴心、实惠的服务,比亚迪F0、F3R启动了“缤纷双月,精彩双周” 精诚服务活动,以双周为一个服务周期,其中包括了清凉双周、安全双周、舒适双周、畅行双周,为车主在炎炎夏日送上一份清凉和舒爽。
比亚迪的销售模式优缺点:优点是比亚迪精准的营销方式来带动品牌效应,提升品牌形象,用好口碑吸引更多的忠诚用户,缺点是比亚迪的销售模式依旧是传统的4S店模式,并非厂商直营,而是经销商销售。比亚迪用硬实力打好基础,生产高质量的汽车,找准细分市场和目标群体,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使得产品与需求相契合,合理运用价格营销策略,敢于冲击高端市场。
比亚迪营销优势的意义
比亚迪近几年通过在新能源领域打出的营销“组合拳”,不仅占据了新能源汽车相当的市场,品牌形象也在不断提升,逐步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值得信赖和购买的汽车品牌,这与比亚迪精准的营销定位和高质高价,品牌导向的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
自主品牌车型产品力进步明显,与合资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借助新能源技术实现了反超,且尺寸,价格,配置上的优势及消费者对本土品牌不断提高的认可让自主品牌已经具备同合资品牌掰手腕的能力,自主品牌的不断攀升,也让合资品牌多年来头一回真正感受到紧迫感。
早在2008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正值蓬勃发展的萌芽阶段,这个时候的汽车消费都被合资品牌所占据。无论是科技技术、产品质量以及销量,与自主品牌相比较,合资品牌在这方面的优势无容置疑,但这不是一个泱泱大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势头。毕竟引入外资企业,洋为中用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
这个时候,以研发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不甘寂寞,立志要做汽车。比亚迪最先让我们留下印象的或许就是F3这个车型,无论是外观、内饰以及动力总成,都参照丰田花冠来设计制造。有那么一段时间,甚至还出现买比亚迪F3送丰田标的营销策略。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丰田还是那个丰田,但是比亚迪再也不是原来的比亚迪了。从模仿起家,到实实在在邀请设计师自主创新设计外观内饰,到研发核心技术引领新能源热潮,比亚迪这几年的路虽然坎坷,但总算走顺了。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比亚迪DM技术。
比亚迪DM系统(即Dual Mode 系统)是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简称,用当今的语言来说,就是获得了更好的燃油经济性的同时,拥有纯电车的行驶加速性,同时解决纯电车续航焦虑的综合型产品。
比亚迪第一代DM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架构,实现了0-100km/h的加速时间10.5秒以内,综合油耗为2.7L/100km,放在F3 DM车型上,获得了非常好的销售成效。但是由于初创技术,所以稳定性还是有所欠缺。而第二代DM系统,
2013年,发布“542”计划(分别代表加速、四驱和油耗)的提出,在当时为以“秦”为首的产品建立了“性能”这一有力标签。所以,为什么我们是从秦Pro新能源来重塑比亚迪的进化之路。然而这一代的DM已经和新能源能够挂上边了,同期推出的唐系列也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这一代的比亚迪DM,实现了0-100km/h加速4.9秒的进化,但是在发动机的整体性能表现上还是有所技术欠缺,经过众多车型的市场验证和用户反馈,比亚迪总结出在发动机气门开闭控制以及电机动力衔接上需要增加技术修正,这样就开始研发第三代DM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也是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DM系列。通过不断演变,DM系列还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开发出DM-i和Dm-P等方向,从注重燃油经济性到注重动力输出的速度提升,比亚迪逐步把DM技术玩透了。
事实上,在第二代DM系统中比亚迪拥有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而“掉电太快”是当时作为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不可规避的方面。虽然是能够插电补能,但是对于55km-120km的纯电续航还是太短了,需要在电控方面进行提升。
因此,针对在量流方面进行优化,比亚迪开发一个全新“BSG电控系统”,把电机和电控系统能够在与发动机的输出形成错峰效应,通俗来说就是能够实现互补,让整个能量流系统更加平衡。
解决了电耗过快的问题,比亚迪又同时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电池效能保持的问题,这方面需要集中解决两个环节,一个是就是热管理,如何对电池进行恒温,应对寒冷天气导致电池分子不活跃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电池安全性问题。
首先说下热管理,DM3拥有了比前一代更加复杂的热管理交叉系统,包括空调冷凝器、发动机中冷器、增压器进气、电机温控以及电池水冷。利用发动机的热源来协助空调,配合利用空调冷媒实现两套系统的降温。同时在冬季低温环境下,电池组的预热和保温则通过了发动机热源(水)和PCG加热来提供保障,让电池在低温环境下也不会衰减。听上去非常技术流,但实际上就是利用发动机本身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管理,类似北方的供暖原理一样。
另一方面,电池安全性就是重中之重。不过,幸好比亚迪是制造电池出身的企业,对于电池技术方面的研发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比其他品牌走在前头。经过多年技术磨练,创造出我们目前热熟能详的刀片电池管理系统,提高电池本身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在快冲快放下的电池使用。
所以,秦Pro作为比亚迪最新研发并实验的产品,无论从DM系列还是EV系列,都可以说凝聚了当时比亚迪最先进的技术。在产品阵型上,秦Pro新能源是最为齐全的,包括1.5T DM系列,拥有53km、82km两个纯电续航版本,还有NEDC续航为401KM、420km和520km。
插电混动技术作为一个技术上的突破,比亚迪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在混合动力被日系品牌占据的当下,比亚迪能够在技术研发上走出新的道路,并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同真的非常不容易。兼顾油耗和获得良好动力加速这两个消费者的刚性需求,DM系列都能够一次性满
足,在其他品牌都在突破新能源长续航的技术瓶颈时,比亚迪已经另谋出路找到新方向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似生活,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