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旅游 魅力中国城是骗人的吗

盈科旅游 魅力中国城是骗人的吗,第1张

不是骗人的啊!是他们和央视二套一起做的一档节目,展示城市风采的,总共32个城市参与,初赛复赛后,综合现场投票成绩及网络投票决定最后的前三名。

拓展:

1、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魅力中国城》是由中央电视台主办,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盈科旅游、观正影视联合制作的。节目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国城市的跨屏融媒体创新互动。登上节目的城市是亟待被全球深度认识的中国城市代表。节目为城市带来智库、宣传、人才、资本等深层次支持,将推动中国城市发展、城市形象推广和旅游产业升级。

2、2017年4月16日,央视《魅力中国城》正式启动,将利用主流媒体平台,呈现中国城市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助力城市发展,助推社会经济转型。《魅力中国城》将由陈伟鸿、欧阳夏丹担纲主持,将以32个城市的主政者领衔的三人代表组成"城市战队",以多种形态打造一个个城市名片,并将在节目中发放价值5亿元的旅游红包。

3、节目于2017年7月14日--2018年1月1日每周五19:00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

《魅力中国城》,节目形式不仅区别于之前各大卫视的旅游节目,也因为文化、经济等元素的融合而形成独特的节目魅力。

《魅力中国城》为业界带来的启迪除了破局类型节目壁垒,把握大环境抓住机遇进行创新,加强电视和经济产业的黏性等方面,从制作上来讲,也突破了以往节目一个面貌打通关的固有制作思维。第二期节目无论在细节的设置上,真人秀和棚录内容的分配上,两座城市展示时间的控制上,节目整个节奏的把握上,都与第一期有所不同。虽然同是城市竞演,却能够根据城市的特色做出了不一样的氛围,既有艺术、人文的大情怀又有生活化情绪的小细节,可以说整个节目令人更加期待了。

《魅力中国城》通过三个环节展示城市魅力,而这三个环节正好包含了人物、故事、文化三个方面。首先城市初见的设计就是人物上的突破,每座城市的主政者必须通过竞演来为自己的城市拉票,因此也给予城市主政者不一样的形象。他们台下的担心、紧张,台上的自信、深情,多维度展示了人物形象。这时候的他们是深爱着自己城市的普通人。城市初见见的是城的美和人的诚。

我们常说,一群人造就一座城,城中“人”是城之魂。《魅力中国城》第二季第二轮竞演火热进行中,上周日(10月21日)晚,“石刻故里”重庆大足与“陇东粮仓”甘肃庆阳携手,以自身丰厚的城市文化与故事,为我们上演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双城竞演。值得一提的是,《魅力中国城》第二季通过深入挖掘城市里的人物故事,将他们与城市精神、时代精神相连接,更获得了《人民日报》的刊文点赞:节目呈现出“人与城”共生、共存、共融、共美的和谐关系,助推了城市文化氛围与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

大足“雕像御医”为石刻初心不改

八年青春三十年陪伴五十年守护感动人心

说到“文物修复工作者”,你也许会以为这样高大上的工作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殊不知,这个神秘的工作群体早已走进了平凡人们的烟火世界。在重庆大足,就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将石刻视作一个个生命,他们就是站在手术台上的医生,用手中的刻刀一笔一划,将自己的青春年华与千年历史使命紧紧相连。他们身上所闪耀着的人性的慈悲,恰似那一句令人动容的诗“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大足石刻中的千手观音像价值巨大,被誉为‘天下奇观’,千百年来,她历尽了沧海桑田,慈悲虽在,容颜却改,让所有文物工作者闻之揪心。”登上《魅力中国城》,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黎方银痛心疾首地讲述道,“我们的修复团队利用了8年时间,共32000多个工作日,经过了上百次实验,使用各种修复材料近2千斤、4.5×4.5厘米金箔150多万张,终于让这尊国宝中的国宝重现了昔日的华光!”

文物的保护价值在于传承,而这种精神的传承离不开一群默默奉献的“石刻守护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大足石刻。现场,七位“石刻守护人”代表也应邀登上《魅力中国城》的舞台,其中,有一位被大家亲切称作“郭老”的老人,叫郭相颖,是个十足的石刻“铁粉”,一生对大足石刻心怀敬畏和热爱,守护了大足石刻长达50年之久,甚至为了坚持自己内心的信仰与热爱,他放弃了仕途,主动写信言志,希望能留在这里,继续守护着让自己深刻眷恋的大足石刻。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郭老的生命中,“爱”是他最大的动力。据郭老回忆,自己曾在没有测绘仪、照相机的情况下,通过一尺一寸地丈量,一笔一笔的勾画,花了三四年时间,终于将宝顶山和北山的石刻画卷绘制完成。“这个长卷画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候还起了很大作用。当时我展开画卷给外国评委们介绍,大家都说大足石刻特别棒!因此我们在入选时也是高票通过。”谈到这段过往,郭老脸上露出了少年般骄傲的笑容,“我被石刻的美所震憾,被它深邃的哲理所折服,所以才会去保护、研究、描绘,守护着它;有生之年,我都会一直守下去。”郭老说。

庆阳战队城市故事展演

庆阳百姓舍“小我”保护革命“火种”

淳朴善良低调奉献彰显人性“慈悲”

还记得那个流传至今的历史传奇故事《赵氏孤儿》吗?以程婴为首的一群古代豪杰,为保住赵氏血脉,舍身取义、情意感人。而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庆阳百姓们,就用对祖国的深情,演绎着同样催人泪下的故事。庆阳这片红色热土作为革命的大后方阵地,老百姓们不仅把自己种的粮食送到部队,把自己的子女送上上前线;同时还主动收养、收留边区工作人员的子女。据不完全统计,一共有260多个这样的孩子得到庆阳老百姓的保护和抚养!现场,一位曾被寄养在庆阳长大的革命后裔宋心鲁也登上舞台,向全国观众分享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段真实故事。

据宋心鲁讲述,1947年陕甘宁边区大转移时自己才刚满1岁。“为了不泄露我的身份,村子里的老乡们冒着生命危险整村转移,养父母田大妈全家更搬到了深山顶上的破窑洞里,还给我改了名字,有时候全村在深山里一躲就是一两个月。”回忆起庆阳老乡们对自己无私的付出和帮助,髌间已有苍苍白发的宋心鲁老人显得有些激动,“田大妈夫妇自家孩儿,比我大10岁,就是这个‘小哥哥’每天背着我往山上跑;70年后我能回到这个再生之地,真让人百感交集。”

淳朴、善良,为保护“革命火种”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早已深入了庆阳人民的血髓,现场,《魅力中国城》也特别为宋心鲁老人准备了一份惊喜:当年背着宋心鲁满山跑的“小哥哥”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透过大屏VCR,他隔空向自己这位特殊的弟弟送上了自己的一份牵挂和问候。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高大爷还托自己的儿子高新川来到节目现场,看到来自家乡的米面馍馍和两双亲人们亲手制作的鞋垫,宋心鲁老人脸上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喜悦,连连称好。而据高新川透露,当时录这个小小的视频时,老父亲本还不肯,说那就是小事一件,不必常挂在嘴边。

我们常听到一个词叫“功德无量”,功德,是城市中人们,为中华民族所造的功德;无量,则是我们子孙后代都能去享受、传承的心灵上的光彩。陈卉莉团队的八年青春,黎院长的30年陪伴,郭老的50年坚守;大足石刻让他们的生命更加灿烂、充实、温暖,他们为大足石刻坚韧守护,这是来自大足人民的一份慈悲。而在甘肃庆阳,董志塬上高天厚土,养育了一群义薄云天、善良朴实的百姓,从战争年代到革命建设时代,再到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低调、含蓄、内敛的庆阳人们用自身的不懈付出,诠释了来自庆阳人民的一份慈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402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