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十万计的行政村中,具有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的不在少数,但只有少数农村能够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淘宝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网商带头人的存在。这些带头人在网商群体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启蒙和催化作用。他们善于学习、勇于尝试新生事物,并乐于分享,能够起到先富带动后富的作用。但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网商带头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困扰和问题。
缺技术、少人才、同质化竞争压力大
淘宝网“山里旺农家店”店铺掌柜、山西临县农民网商王小帮谈起当前的困难与需求,直呼缺技术和人才,特别是懂网店运营方面的技术型人才。“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山西很难形成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集聚。我现在相当于一个全能型人才,既要出去收购农产品,又要维护网店,搞网络营销,几乎什么都得自己做。如果能够聘请到一个专门的人才帮我进行网络营销、管理什么的,我就能够解放出来,专门做市场开发等事情了。”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认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人才短缺问题,是制约三农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农民企业家自己要有人才意识,政府也应努力改善当地人才环境。就农民网商而言,突破传统农村家族企业的束缚,变家族企业为现代公司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被称作“沙集网商三剑客”之一的孙寒,是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最早开网店的年轻人。他认为,目前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网商自主开发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因开发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不高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弱。
阿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张瑞东表示,“淘宝村”之所以能够快速长大,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其重要原因是相互模仿、细胞裂变式快速复制。很多网店没有设计能力和生产能力,网店图片以拷贝他人为主,产品以拿货为主,网店自身运营能力和创新性都比较弱。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会带来价格战,而恶性价格战必然影响产品质量,进而威胁本地区产品的网络美誉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研究员秦中春说,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转型升级,一方面政府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深化、细化产业,向高端延伸,理性分工,不要恶性竞争;最重要的还是要诚信,以及长期品牌化经营,将文化内涵植入行业。
空间小、缺组织、规范化集约化程度低
在浙江省缙云县北山村,村里集中了100多家淘宝卖家,其中多位是皇冠级卖家和天猫商户,卖家一般用自己的客厅当办公室,多余的卧房当库房,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部分大卖家就租用村里的闲置房屋当作库房,由于比较分散,因此出现一个网商在村里租多个库房的状况,不利于管理和发货。
阿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陈亮表示,空间束缚是当前农民网商发展遇到的瓶颈之一。由于“淘宝村”的网商成长迅速,对办公、仓库的需求也急速扩张,但农村的居住生活空间有限,严重束缚网商发展。同时,大型网商有扩大经营、自建工厂等需求,但受到农村土地政策的限制,通常很难实现。
王小帮告诉记者,当前政府组织的各种培训交流会很少,即便有组织,也很少允许他们这些单个的、规模小的网商参加。“去年,我联合几个刚起步的网商组织了一个电商俱乐部,想邀请一些业内专家给讲讲课,结果谁也不愿掏经费。我已经准备不干这个组织了。”
“农民网商的组织协会覆盖不足、管理能力弱、服务体系集聚优势有待挖掘等,成为触网农民反映最多的问题。”陈亮等专家表示,问题涉及的这几个方面也是网商发展中最能产生集聚与规模效应的方面。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系助理教授崔丽丽认为,满足触网农民的新诉求,需要政府、市场、协会多方面努力。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已有农民网商组织体系的作用,引导网商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其次,从农村商户角度出发,应注重借助邻里示范、社交示范寻求解决自身电子商务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第三,要积极加入各类协会组织,充分利用协会的资源和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群体创新。这能帮助商户提高自身互联网应用知识和信息使用能力,帮助商户快速准确地筛选出能够共同交流、合作发展的商户以及社交网络。
融资难、服务缺、多重门槛待跨越
“我们网商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做大做强,而金融机构存在着贷款难、金额小、周期短、流程复杂等问题。”浙江丽水的农民网商吕振鸿告诉记者,一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小额担保公司,但仍然难以满足农民网商的发展需求。
针对吕振鸿提出的问题,多位专家表示,与传统农民不同,“农民网商”需要资金量较大,仅靠自身积累难以满足需求。而农民网商主要的“资产”是生鲜农产品、网店、网络好评等,在现行政策下难以进行抵押贷款,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创新金融制度,尽快实行农民网商投融资服务试点并将成功做法推广,从而为农民网商发展壮大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除了较成功的农民网商,绝大多数农民仍对互联网相当陌生,城乡信息鸿沟巨大。农村一些远程教育系统,大多处于“睡眠”状态,真正利用起来的很少,受益的农民少之又少。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政府主导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三农中的边缘工作,有限的乡镇干部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上面,信息服务等就停留在了形式上。
此外,农民自身的互联网意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农民接触不到互联网,更体会不到互联网可能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机遇。湖北恩施巴东县清太坪镇白沙坪村村民田发平告诉记者,村子里的农民对网购很不信任,一直担心上当受骗。“因为他们没有互联网知识,更不清楚现在互联网交易已经有了较为稳定成熟的诚信体系。如果能让更多的农民了解互联网,接受互联网,那么这个变量将给农村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2011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带领五位省委常委,以“共议社会建设,助力幸福广东”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是自2008年6月以来汪洋第四次网络问政。
2011年6月17日,网友在天涯论坛贵州版块贴出《致贵州省长的一封信》,直指贵州省公务员招考办事效率低下。四天之后,贵州省省长赵克志给天涯网友回帖:“我代表贵州省政府和公务员招考主管部门,向广大考生表示歉意”。省长的回复,迅速引发了网民“围观”,一天之内,该帖访问数高达五万人次。
这只是当下“热火朝天”的“网络问政”缩影。走过第五个年头的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经得到了四十八位省委书记、省长的公开回复,十八个省份以书面文件的形式确保规范化、制度化地办理留言。
网络问政已经被各地官员认同。如公布省长手机号码,省长信箱,特别是江西省省长和其在任的省级领导通过人民网、中国江西网等与全球网民在线交流,点击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官员通过网络问政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了,方法也更灵活了。
网络问政不拘泥于形式。比如,公推公选“一把手”,这在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而现在很容易就做到了。在今年的贵州省贵阳市举办党委书记人选上,就是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向全社会发布,体现出了公推公选的公平、公正、民主,加快民主建设的步伐。
放眼全国,北方网的“政民零距离”、胶东在线的“网上民声”、奥一网的“网络问政”等平台,也早已是百花齐放。另外,遍布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政府微博、网络发言人从2010年以来纷纷涌现……
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正是中央领导提出并率先垂范的。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的亲自“触网”,是我党一贯重视党群、干群鱼水、血肉关系的优良传统,在新技术媒介时代的发扬光大。
互联网快捷、广泛、低门槛等特点,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提供了“最短路径”。“网络问政”的一头是各级党政机关,一头是近五亿网民,它的应运而生宛如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让政府在百姓眼中的距离不再遥远,其发展势头已经是“不可逆转”和“锐不可当”。
人民网舆情频道曾有网友表示:“网民鼠标轻点,就与总书记在一起了!”在腾讯向胡锦涛赠送QQ号后,网友激动地说:“我想知道总书记的QQ号码,等他有空的时候,加他聊几句!”
诚然,“网络问政”不可能完全取代现实中举报、信访等渠道,更不可能解决所有现实中的问题。但它有助于改善官民沟通,减少隔阂和误判,一系列草根权益个案问题得以解决,避免了扩大和升级,有利于缓解基层社会矛盾,减少民众痛苦和官民摩擦。“网络问政”还可以汇集民智,优化决策,并增加决策执行过程中的民众配合。
“网络问政”是一把双刃剑。网民在议政过程中,有可能存在以偏概全、求全责备、侵犯隐私等问题。一些激进的网民已经不满足于网上的口水战,开始走下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用“行为艺术”表达利益诉求,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某些“在地议题”,一旦脱离个案语境,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容易被外地“围观”网民过度解读和过激反应,从地区性问题、行业性问题迅速放大成全国性问题、全局性问题。“网络问政”也不能急于求成,网民对公权力要有一个理性的评价,对于公权力任何一次的进步不妨给予掌声,否则只能是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的延续和累积。当然,政府更要珍惜网民的期待和耐心。
一个有趣的对比:百度贴吧有镇江吧、常州吧、无锡吧、苏州吧,苏南的这四座城市中,越靠近上海,经济总量越大,但帖文数量也越多,对政府的议论和批评也越厉害。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网络舆论的发达,恰恰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的表现。
政府要习惯和学会在杂音中执政。舆论压力大不可怕,高明的领导者总是把社会压力分解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一处置。如果对身边一个个经济、民生问题个案失察和麻木,坐视矛盾激化,让各种社会压力都集中到一个断裂点上,社会将更不稳定。
“网络问政”在我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不平衡。在江苏省睢宁,“上网减少上访”,各个单位均明确一名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兼任网络发言人,在四十八小时之内回复网民们提出的问题,全县进京、去省、到市上访总量大幅下降。
山东省菏泽牡丹区二十一个乡镇和三十四个区直单位集体在微博上实名亮相,开创县级政区整体开设官方微博群与民众互动的先河。但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对于“网络问政”仍然在犹豫、观望,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甚至威胁网民“将对你听其言、观其行、观后效,密切关注你的煽动性言论是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再视情处置”,“跨省抓捕”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各级公务员需克服对互联网的隔膜、恐惧和排斥心理。网络舆论不是洪水猛兽,互联网也不是恐怖地带。只要你对网民襟怀坦白、以诚相待,网民也会给予充分的谅解和支持。
四川省会理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上,一张县领导考察乡公路的照片露出破绽,三位地方官悬浮立于公路之上。网民调侃政府造假,群起效仿PS,把三位地方官嵌入国内外各处著名景点。
会理迅速开通微博,向社会道歉,承认工作人员曾对照片曾进行拼接、修改,甚至与网民一起品评PS悬浮照的优劣,恳求网友让县领导“免费周游世界”后,不妨再关注下会理的旅游文化。这种坦诚和自我调侃,得到了网民的谅解,很有亲和力。甚至有人怀疑,这是会理县与网站联手的一次“反向营销”行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