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盐城市的沃尔玛跟乐天马特购物中心比,人气小好多?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为什么盐城市的沃尔玛跟乐天马特购物中心比,人气小好多?有哪些方面的原因?,第1张

1:选址, 按道理来讲,沃尔玛的名声很响,但盐城的沃尔玛地址选有点偏,附近没有大型的社区,人员流动性少,人员流动性少了,自然就没什么人气。

2:消费人群:盐城沃尔玛附近居住的人群有经济实力的较多,但也只是属于少数。沃尔玛这个牌子太响,加上盐城沃尔玛外表装潢的华丽,自然而然就使一般大众望而怯步,本来那边附近的的消费人群就少,这样一来,自然会影响效益。

3:价格:我说的您应该懂,没有价格的优势,自然吸引不了最大也是最多的消费人群(过普通生活大众)

4:营销策略:虽然不知道盐城沃尔玛有没有营销总监或专门的销售人员,但贵商场的策划或者营销活动真的是少的可怜,因为活动是提高大众对沃尔玛商品的认知、了解沃尔的一个平台。知名度上不去,沃尔玛的许多优势就体现不出来。优势体现不出来,自然人气就小。建议盐城沃尔玛老总不要只顾计算成本,要有战略眼光。(不过嘛,总部应该有给这边定预算,所以,也是无可奈何)

5:服务: 服务质量不够高,服务生态度是蛮好的,但是不够积极,有锐利目光能把握住客户眼光的导购或者服务生不多。

虽然少了点,就写这么多吧, 一定要清楚,沃尔玛跟乐天马特不一样,我个人认为沃尔玛跟乐天马特比起来有许多先天性的独特优势,就先天性优势来讲,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展现出来,要改变现状,还有多的事要做,很长的路要走。盐城沃尔玛的众位大将,你们的压力很大呀。 祝 好运。

众所周知,零售业的荣损生死,同样关乎食品厂商的命脉。2018年已经过去,来一起和食品板回顾过去一年零售业的众生相,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亏损

苏宁小店 7个月亏损2.96亿元

2018年是苏宁小店快速扩张的一年,到7月份时已在全国开设878家门店,营业收入1.43亿元,但净亏损达到2.96亿元,此外还有借款苏宁易购6.53亿元用以支持日常经营的债务。苏宁小店集团商品经营中心总经理鲍俊伟称,2018年苏宁小店整体开店数量超过4000家,在店铺的连锁反应下,已经实现了部分区域的盈利,但他也承认小店业务依然处于投入发展阶段。

永辉云创 前三季度亏损6.17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永辉超市旗下业务包含“云超”、“云创”、“云商”、“云金”4个板块。“云创”作为新零售业务板块,包含永辉生活店、超级物种、app永辉到家等业务,曾先后获得今日资本、腾讯、创新工场等多方投资。

永辉超市财务数据显示,永辉云创自创立以来持续亏损,3年累计亏损近10亿元,严重影响永辉超市业绩。2016年、2017年,永辉云创分别亏损1.16亿元、2.67亿元。2018年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净利润10.18亿元,同比下滑26.9%,其中云创业务亏损达6.17亿元。就云创业务的亏损,永辉超市曾在2018半年报中解释为“新业务需要培育”,甚至创始人张轩松和张轩宁两兄弟因对永辉云创的定位、发展方向和路径有不同意见而解除一致行动。

卜蜂莲花 近7年内6年亏损

2018年12月28日晚间,卜蜂莲花发布公告称,与2017年同期盈利约人民币1.79亿元相比,该公司预计于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取得显著亏损,这已经是卜蜂莲花过去7年间六度亏损。资料显示,卜蜂莲花在2012年~2016年分别亏损3.92亿元、9680万元、5840万元、1800万元以及5.38亿元。

罗森中国 入华22年仍然未盈利

从1996年罗森便利店在中国上海地区开设的第一家日系连锁便利店,罗森已在中国市场发展22年。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张晟对媒体透露,截至2017年年底,罗森全国门店是1399家,2018年开店速度明显加快,其中北京罗森突破100店,重庆罗森门店数达到200家,华东区域门店突破1200家,全年整体目标2000家。但是,截至2018年,罗森中国仍然未摆脱亏损状态,张晟预计2019年将实现整体盈利。

关店

沃尔玛 半年关闭16家门店

2018年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调整力度正逐渐加大。据赢商网报道,今年上半年,沃尔玛共关闭了16家门店,闭店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

沃尔玛关闭的门店主要分布在华东区域,共有9家,占比达56.25%,主要分布在福州、上海、绍兴、南京等一二线城市;东北关闭了3家门店,华北关闭了2家,西南、华南各有1家。对于门店关闭的原因,沃尔玛大都解释为区域战略调整。

联华超市 3年半关闭近1700家门店

2018年上半年,联华超市营业收入130.79亿元,净利润3937万元,在3年巨亏12亿之后,终于艰难扭亏为盈。但尴尬的是,扭亏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连锁超市业绩压力之下的普遍做法:关店。2015年-2018年上半年,联华超市分别关店612家、477家、492家、104家,三年半的时间关闭了近1700家门店。

邻家 168家门店一夜关停

自2015年7月开设第一家店以来,邻家便利店在北京市场共有168家门店,却在2018年7月末全部一夜关停,业界哗然。据悉,邻家便利店背后唯一的出资方因故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且目前公司账户已被部分供应商诉讼至法院进行了财产保全,账户资金已被冻结,公司账户内已无可支配资金。据最新消息,领家便利店有望被物美接盘。

易买得 在华最后一家门店“寿尽”

2018年1月31日,韩国零售商易买得在中国的最后一家超市门店——无锡锡山东亭店宣告结束经营。资料显示,易买得在中国的亏损局面始终无法扭转,2013年~2016年间总计亏损约人民币9亿元,其中易买得东亭店成立于2008年7月,2013年后便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亏损额达到2000万元。至此,易买得20年“中国行”以全线败退告终,正式画上句号。

卖身

乐天玛特 门店被物美、利群“瓜分”

公开资料显示,乐天玛特于2008年以鲸吞北京万客隆8家门店的形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计划到2018年开设300家门店,然而现实却是门庭凋敝、举步维艰,业绩和口碑都跌落谷底,只得卖身撤退,其中物美以14.2亿元接盘乐天玛特北京21家门店,利群则作价16.65亿元获得15处房产和华东地区的72家门店(54家位于江苏,18家位于浙江、安徽、山东、上海)。

迪亚天天 300家上海门店委身苏宁

2003年,西班牙零售商迪亚天天进入中国,但其在华发展并不如意。2014年,迪亚天天关闭北京160余家门店,从北京撤出,退守上海市场,在上海拥有约250万会员,门店数量超过300家。2018年4月,苏宁收购迪亚中国100%股权并改头换面为“苏宁小店”,迪亚天天也在中国成为过去式。

整合

阿里阵营 改造大润发、入股喜士多、投资友宝

大润发曾试水电商平台飞牛网,四年间年年亏损,总计亏损超过13亿元,2017年,大润发“站队”阿里巴巴,并开始接受新零售改造。截至2018年6月11日,遍布华东、华北、东北、华中和华南五大区域的100多家大润发门店完成改造。新零售改造借鉴盒马的悬挂链系统、接入盒马的物流接单能力,同时运用数字化的门店运营管理系统,有了手淘首页的流量入口,门店周围3公里范围内最快可实现1小时到家的配送服务。此外,大润发和盒马鲜生共同推出的社区超市品牌“盒小马”也在2018年6月开业,目前已开有12家门店。

2018年11月,有消息称 阿里巴巴已完成了对知名便利店品牌喜士多的战略入股,投资金额为5亿元人民币, 占股比例在20%-25%之间,此举意味这阿里巴巴开始正式杀入连锁零售领域。资料显示,喜士多成立于2001年,业务主要以上海为中心,分布中国华东和华南两地,门店数量已超过1000家。

腾讯阵营 华润万家、家乐福、步步高、百佳的新尝试

2018年4月12日,华润集团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未来双方将联手在智慧城市和物业管理、医疗 健康 、云和大数据、智慧零售等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在智慧零售领域,围绕华润的零售产业,以互联网工具、大数据、云平台等作为赋能手段,双方将重点打造新一代智慧零售标杆门店,对试点城市的华润万家“大卖场”门店进行全面 科技 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 华润集团旗下华润万家与腾讯阵营的京东到家合作逐步深入。 在半年时间里,通过京东到家,华润万家和苏果上线的近200家门店月均订单量增长超过71%,8月订单量相比4月增长超过500%。双方合作的全年目标是,实现全国20个城市上线门店数量1000多家,还以及华润万家、苏果、Olé、blt、V+、乐购express、V>nGO等全业态所有零售品牌悉数上线。

2018年1月,家乐福与腾讯、京东签订潜在投资意向。 据悉,家乐福和腾讯在宣布合作后商讨了七方面的合作:一是数据,即如何整合家乐福线下的3000万会员;二是如何将腾讯的流量导入家乐福线下门店;三是微信支付;四是金融,包括分期贷款、消费贷等,与微众银行合作;五是Le Marche智慧门店,合作新的业态已在5月份正式开业;六是黑 科技 ,如人脸支付等;七是与腾讯云的合作。

家乐福中国副总裁余莹透露,自今年1月23日合作以来,6个月内,家乐福在朋友圈发了68次广告,每次流量运营会有3000万家乐福会员接收到了推送,电子海报的触达率达82%。点击链接的转化率达约为20%,卡券点击率为17%。领券的顾客当中,有95%来自店外,而到店核销卡券的顾客中,新客占比达到5%-20%。此外,线下卡券的核销率为27%,带动了电商销售增长130%。

“我们上半年和腾讯的深度合作,主要还是研发场景和产品,现在完成了0到0.1的过程,解决了部分的痛点。” 步步高集团高级副总裁、智慧事业部总经理彭雄在2018年11月接受采访表示,目前包括扫码购、刷脸支付等智能收银技术已经在步步高72家门店陆续上线。“旗舰店的扫码购渗透率达25%,单店人效提升了30%,消费者的排队时间节省比例超过了60%。”在前期的6个月,基于“扫码购+微信自助收银”的智慧收银方式,将单店整体收银效率已经提升了100%。

2018年10月25日, 屈臣氏集团、永辉超市及腾讯举行联合发布会宣布,三方将组建新合营公司“百佳永辉”, 合营公司将整合屈臣氏集团旗下百佳超市、永辉旗下Bravo永辉超市在广东省的商超业务,腾讯则将为新公司提供“数字化工具箱”中的各项能力和技术,新公司目标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据了解,百佳超市是长和成员屈臣氏的下属超市品牌,业务主要集中于华南地区,至今在广东省内共拥有56家分店。

来源| 食品板

据亿欧网报道,7月1日,沃尔玛公开向媒体展示了位于东莞的华南生鲜配送中心,该中心包括生鲜产品检验室、叉车充电房、冷藏库区、运输监测办公室等等,智能化和整体规模完全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这无异于向外界表明 沃尔码 进军生鲜领域的决心和实力。

据了解,沃尔玛斥资7亿元搭建了华南配送中心,是其进入中国以来的最大单笔投资。从投资金额来看,可以窥见沃尔玛对生鲜项目的重视程度。

不过,沃尔玛很明白,无论是生鲜产品,还是其他日常生活品,要想提高在零售中的竞争力,光靠新增配送中心还不行,最重要的还是强化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管理能力。

因此在向媒体开放的同时,沃尔玛中国供应链高级副总裁麦睿恩(Ryan McDaniel)介绍到, 沃尔码 未来准备投资80亿元用于升级物流供应链,其中包括新建或升级10余家物流配送中心。

事实上,这并非近些年沃尔玛第一次在中国市场做出重大的经营策略调整。 早些年,沃尔玛收购一号店,布局线上业务,以寻求阻止业绩下滑;再到入股京东,与京东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加速实现线上线下业务一体;到如今,沃尔玛发力生鲜业务和重构供应链,力求筑造新的竞争优势。

从沃尔玛频频的调整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沃尔玛在中国的日子过得并不安逸,甚至变得有些"被动",比如擅长大卖场的沃尔玛终于开始花"血本"来开拓线上零售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大型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生存不易,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半个月前,仅次于沃尔玛的世界第二大零售连锁集团家乐福,才刚刚将中国市场的业务卖给了苏宁。更早之前,乐购、乐天玛特、高岛屋等许多知名外资零售商也选择了将业务卖给国内其他竞争对手。 换句话说,外资品牌主导国内零售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

那么,曾经备受很多中国消费者瞩目的外资零售品牌,为什么突然间集体"哑火"了呢?

也许有人会说,水土不服是外资零售品牌溃败的主要原因。不过,这个理由未免过于简单,外资零售品牌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短,长达二十余年,它们曾在中国经历过高速发展的阶段,如今大规模败走中国,里面的原因值得深究。

由于外资品牌数量众多,笔者会选择开头提到较多的沃尔玛作为分析案例。

说起沃尔玛,相信大多数人都不陌生,其最大的经营特点就是大卖场模式和天天低价,不仅商品种类非常丰富,而且价格实惠,价格便宜程度甚至碾压了绝大多数竞争者。 这些场景无不是在向消费者灌输沃尔玛"为消费者省钱,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的经营理念。

在现在看来,沃尔玛的经营模式看似平常,可对于那时规模零售业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沃尔玛的经营模式对消费者产生了极大吸引力。

自1995年开始,中国零售业逐渐对外开放, 就是在这一时期,我们熟悉的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外资零售品牌也先后进入中国市场。

1996年8月,沃尔玛在深圳新开两家门店,没过多久,便创下了惊人的销售记录:开业一个多月,两家店日平均营业额都超过100万元,最高为200多万元。

随后,沃尔玛开始发现了一个规律,只要将门店开在大城市繁华地带,就会出现两种热闹的场景:门店还没营业,门口就已经排满了等待购物的顾客;处在营业过程中,收银台前总是排满等待结账的顾客。

在赚钱效应的影响下,沃尔玛开始大肆跑马圈地。在2004年以前,沃尔玛只开设了27家门店,到2010年,沃尔玛已经开设了219家门店, 随后还在门店数量和销售额上超过了一直处于大卖场领导者的家乐福中国,一时无出其右。 对应的,沃尔玛在中国连锁超市排名跃然直上,直至位居市场第三位。

然而,中国消费环境的突然变化,让只擅长传统零售的沃尔玛措手不及。随着中国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在购物消费上不再局限于实体零售,电商的便利性也让网购消费者这一群体急剧扩大, 而传统零售的市场份额则不断遭到"蚕食",尤其是以4G为主的移动互联网到来,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

也是从2012年开始,大卖场和百货商场关门的新闻消息开始不断传出,无论是外资还是本土连锁品牌都受到了影响。据统计,截至到2017年的6年时间,沃尔玛关闭了68家中国门店。而这与国内电商巨头阿里、京东等平台的崛起时间线高度耦合。

消费市场变化的不只有销售渠道,还有消费者。

以往,消费者们会乐于去传统大卖场通过购物打发休闲时光,而如今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精神需求方面不断提高,更愿意去集休闲、购物、 娱乐 为一体的综合购物中心, 而外资零售品牌仍然以解决基本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没有太多的调整和创新,自然不受到消费者的待见。

以80后、90后、00后为主体的消费群体兴起,更是对沃尔玛这类传统大卖场带来冲击和新的挑战。

受多元文化和 科技 变化的影响,这批新群体的消费风格与年长一辈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更强调个人体验和主观感受,而且不断变化, 这意味着主打传统大卖场模式的沃尔玛可能很难做到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完全"靠齐"。

在沃尔玛不断"受挫"的过程中,中国本土零售连锁品牌却在实现快速的崛起。 早些年,它们是外资品牌的跟随者和模仿者,但随着实力不断增强,它们也在寻找突破外资品牌的机会,并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品牌就是永辉超市。

2007年的时候,永辉超市只是一家在福建的地方连锁超市品牌,当时的销售收入仅为连锁超市老大华润万家的十分之一。不过,主打生鲜农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却让永辉成为现代超市、生鲜超市的行业领军者。

生鲜耗损高历来都是卖场、超市经营者的心头痛,而与众不同的是,生鲜经营就是永辉的最大特色和竞争优势。

据了解,生鲜经营区域在永辉超市的门店中占到的面积高达40%,这也决定了永辉超市能够最大程度供应足够全的农副产品。 另外,永辉超市的生鲜耗损率仅略超2%,达到业内最低,而现实中有些超市最高可以达到20%。

凭借着销售生鲜产品,永辉实现了50%以上的销售额占比奇迹,并且规模越做越大。截至到2018年,永辉超市在中国连锁超市排名第4,仅次于华润万家、大润发和沃尔玛,销售额相当于华润万家的75%。

那么,永辉超市又是如何做到呢?秘诀就在于永辉超市将整个生鲜供应链掌握在手中,包括生鲜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这也使得其售卖的生鲜无论是价格、还是新鲜程度,都比其他超市品牌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甚至比集贸市场卖得便宜还照样赚钱。

相比之下,国内大多数超市都没有建立生鲜全渠道的供应链,主要依靠批发商供货,包括此前的沃尔玛也不例外。

实际上,永辉超市只是中国本土零售品牌崛起的缩影,崛起的大型超市品牌还包括步步高、欧亚超市等等。 尽管它们也会如外资品牌一样遭遇巨变的市场环境,但是由于快速调整和反应,它们确保了自己在市场竞争中不至于处在衰落的阶段。

不过,任何品牌都不可能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比如频繁被收购的外资零售品牌。 要想真正保持竞争优势,一定要及时适应消费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准确的调整,特别是在当前倡导多元、品质、体验和享受的消费理念之下。

与家乐福、乐天玛特等退出中国市场的命运不同,如今的沃尔玛之所以还在市场尚存,是因为一方面其丰富的商品种类和实惠的价格还能够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近些年沃尔玛重视在电商、新零售等方面的创新,从而适应消费环境的变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生鲜、新零售的成为零售消费主题的背景下,正持续加码投资的沃尔玛,最终会在中国上演外资品牌再次崛起的神话吗?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491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