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专家贡献一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样板吧麻烦告诉我

如何做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专家贡献一份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样板吧麻烦告诉我,第1张

它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是与旅游部门规划对应而言,它具有全局战略性,对景区内各景点及具体建筑项目不作详细规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需要专门的具备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资质的单位来编写,具体内容包罗万象,您可以参考以下文章略微了解:太行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北起北京,南达黄河,穿过京冀晋豫4个省市,绵延近千里,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山脉。太行山山水型旅游资源众多,历史文化悠久,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由于跨区域、面积广、景点多、区域发展和开发不平衡,太行山旅游开发难以统一管理,整体品牌难以打造。如何整合和包装太行山旅游资源,打好“太行山”这张旅游牌,重塑“太行山”旅游形象,使之成为国内最富吸引力的“中国山水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对于振兴太行山区的旅游业和促进太行山地区社会和谐发展极为重要。 一、太行山的优势与机会 1、资源优势 太行山从北向南有小五台山、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阳曲山、王屋山等山峰,千峰竞秀;山西高原(黄土高原)东部河流多切过太行山进入河北平原,汇入海河水系,形成串珠状的峡谷和关隘,万壑争奇;此外还有板崖、名泉、瀑布、岩洞等多种独特的地形地貌和郁郁葱葱的植被,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 4A级(5A级)旅游景区。 太行山还是一座历史名山,从远古时期神农教民稼穑开始,便留下了无数的文明足迹,区内国家级文保单位多处,墓葬、古建、碑刻、遗迹无数。而且,太行山也是新中国的摇篮之一,革命遗存众多,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2、区位优势 太行山地区地处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承东启西、南北交流,紧邻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华北平原区和中原地区,辐射数亿人口,区位优势明显。 3、机遇优势 世界旅游产业持续增长;中国旅游迅速崛起,旅游业已经上升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一批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中部崛起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山水休闲和区域联合的旅游开发;太行山旅游的交通、景观、市场、管理等格局急需重新“洗牌”,太行山旅游目的地亟待重建,这些都是中国旅游产业系统升级背景下太行山旅游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此外,还有北京奥运、太行山绿化工程、生态工程、革命老区宣传文化等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各种机遇在此叠加,必将进一步提升太行旅游的注意力和影响力。 二、太行山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牌形象整体塑造不力 一方面,太行山各地过分注重于本辖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对“太行山旅游品牌”的整体性开发,对太行山品牌利用多、打造维护少,存在着严重的“公地悲剧”,这极大地损害了太行山旅游的整体品牌。另一方面,太行山地区各地旅游促销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多停留在“卖产品”层次,重景区轻整合、重产品轻形象。多年来,各地各唱各调,缺乏对太行旅游形象的准确定位和统一策划。 2、产业要素统筹不够 交通不畅和产品老化仍是当前制约太行山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太行山地区交通基础建设比较薄弱,公路的密度和等级较低,铁路和机场建设滞后,很多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可进入性极差,即使是开发较好的地方,如太行山大峡谷、五台山、云台山等,交通条件也不尽如人意。受交通条件制约,很多落后山区的旅游开发还只是停留在“爬山”的局面,加上一些景区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编队式管理和服务水平不到位,难以与太行山旅游的主线实行很好对接。 太行山旅游产品主要还是观光型的产品,休闲度假产品、文化体验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科技教育等主题化开发不够,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的旅游消费需要。 3、关联带动作用不强 一方面,旅游企业的组团能力不强,大部分主营地接业务,旅游收入严重“漏损”;另一方面,旅游功能配套不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不够、当地农民和农村经济从旅游中收益不够;此外,旅游产业与文化教育等相关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特色农业的互动与整合不够,旅游业的“乘数效应”不明显,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促进作用较小。 4、市场发育程度不高 突出地表现在旅游市场机制僵化和旅游企业素质偏低两个方面。一方面,太行山旅游面临着体制、政策和发展空间上的障碍,政企不分现象明显,旅游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难以应对市场的要求和竞争;另一方面,太行山旅游管理又存在着管理多重交叉的问题,各部门标准不一,职能重复,旅游企业不堪重负,难以做大做强,旅游企业素质普遍偏低。目前,太行山地区尚无一家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区域合作、市场秩序维护、品牌塑造等工作,只凭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落实 三、太行山旅游发展趋势 中西部崛起、各种太行相关的重大工程、以及太行周边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的带动和影响下,太行山旅游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1、区域旅游合作日益加强 近年来推出了“晋冀豫‘金三角’旅游经济合作区”、“豫晋金三角旅游区”的无障碍旅游、编制了《南太行山旅游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家也提出了即将编制《黄河中下游集中连片区旅游发展规划》等,都呈现出区域旅游合作的态势,说明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对区域旅游合作的高度重视。 2、旅游空间腹地拓展 多年来,受山区交通条件和旅游产品供给的限制,开发的主要是山水游览为主的观光型产品和景区,难以向腹地纵向拓展延伸。随着政府旅游意识的增强、交通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太行山区腹地也增加一批新旅游产品,成为新的旅游兴奋点和利润点。 3、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伴着中国旅游的飞速生长,富集市场热衷的山水旅游产品的太行山旅游将成为旅游消费的热点地区。即将举行的一些大型的活动或者工程、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契机,也将极大提升太行旅游的注意力和影响力。随着太行山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推进,太行山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太行旅游经济将会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太行山旅游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四、重振华夏龙脊 虽然太行山旅游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但情况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太行山应该抓住“十一五”期间目的地建设的战略机遇,迎合中国旅游产业系统升级大势,整体推进太行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1、总体发展理念和战略 联动战略:进一步推进京冀晋豫太行山区域旅游合作,完善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构建太行山无障碍旅游区。 形象提升战略:确立“巍巍太行·中华脊梁”形象,统一太行山旅游形象。 精品打造战略:以云台山、太行山大峡谷、五台山等为主吸引物,以太行文化和太行精神为内涵,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配合以休闲旅游为核心的泛旅游产业立体发展战略,联合打造一系列综合旅游精品。 科教兴旅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观,推进院校、机构合作,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及山区农民的旅游文化素养,增强旅游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一轴三极的空间格局 一轴:即太行山长线。进一步培育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的太行山旅游长线,提高太行旅游观光价值,增强太行休闲度假功能,提升太行旅游文化品位,成为国内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的顶极产品。 三极:即北京、石家庄、焦作三个增长极。进一步完善北京、石家庄、焦作都市旅游功能,策划并推出几台以反应太行精神、太行文化主题的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娱节目,丰富晚间旅游文娱活动,建成太行山区域的旅游策源地、游客组织中心和旅游接待中心,也可以在一些比较经典的露天景区举办情景剧。 三线(区):即以焦作为中心的南太行山金三角游:包括以王屋山、云台山等,王莽岭、锡崖沟、郭亮村、太行大峡谷等;以石家庄为中心的中北部太行金三角游:包括以天桂山、五岳寨、驼梁山、天生桥、娘子关、苍岩山、五台山等;以北京为中心的北太行山金三角游:包括白石山、太白山、小五台山、以及北京部分山区(如香山、灵山)等。 3、政府主导的太行品牌维护和整体形象重塑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火锅产业”;太行山旅游更是跨省域、多层次、区域型的旅游产品,政府联动主导旅游更为必要。目前太行山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局面已经初步形成,但各地政府间的旅游合作更应着眼于太行品牌的维护和整体形象的重塑,这是政府促进太行旅游发展的第一要务。 太行品牌建设工程:设立“太行山旅游发展基金”,按照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AAAAA级旅游区的标准要求,以捆绑申报创建为契机,京冀晋豫联合维护和建设太行山旅游品牌。 旅游形象推广工程:围绕“巍巍太行·中华脊梁”进行系统的CIS设计,实施统一的旅游识别系统(包括网络、导游词、旅游指南、画册、旅游图、旅游影视、节庆活动等),各地政企联动,整体推广太行旅游形象。 太行旅游畅通工程:突出北京、石家庄、焦作等城市的旅游集散作用,着力解决太行山地区的可进入性和太行山内部的通达性。 旅游生态环保工程: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强化核心竞争力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创新利用,切实解决山区交通、生态保护、文物保护、村镇建设等几大问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景区品牌化提升和产品主题化开发 景区品牌化提升:对旅游景区分层次、分等级进行规划开发,择优选择一批高级别、高要求、高投入开发,使之成为太行旅游的支撑品牌和标志景区。 产品主题化开发:全方位挖掘太行旅游文化内涵,各景区在大的太行品牌之下,寻找自己的个性主题,或用将同类的旅游产品用同一主题组织起来,主题化开发,如:“太行硝烟、胜利曙光”的红色主题;“华夏龙脊、太行雄风”的山水主题;“五千年文明、八百里太行”的访古主题等。 5、概念营销和主题分流 根据产品特性和市场走向,太行山区应形成以大众山水观光市场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科考探险游、健身运动游等旅游市场为主体,以其他特种旅游市场为补充的市场格局。在太行旅游形象与品牌营销过程中,应将太行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树立“概念营销”理念,通过形象塑造与品牌推广,建立太行山山水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营销体系,整体营销太行旅游品牌。与此同时,应顺应旅游市场发展新趋势,根据太行山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特点,针对不同市场群体,“主题分流”,探索太行山旅游目的地市场差异化开发新模式。 6、旅业战略联盟 太行山游是一个跨区域、多要素组合的综合性产品,跨区域的特点带来了分税制下的不同政府利益体之间的矛盾,多要素组合的特点带来了产业链条中的不同企业利益体之间的矛盾,这两大利益体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太行旅游多年来非理性竞争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太行旅游的非理性竞争问题,当前京冀晋豫各地政府间宏观的太行旅游经济合作还不是最好出路。太行旅游深层次的问题还是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靠市场主体来解决的。淡化行政区划对太行旅游的辖区管理,建立统一开放的太行旅游市场,组建跨区域、跨领域的旅游集团和战略联盟,才是壮大太行山旅游的根本出路。 这种旅业战略联盟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旅游市场主体。应鼓励旅游企业、旅行社相互参股、联合、兼并,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鼓励、促进各种实力型旅游企业跨区投资,对太行山地区优势景区进行战略收购、兼并或控股;逐步组建跨区域、跨领域的太行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或集团。 7、社区旅游与产业整合 对于太行山地区这样一个旅游资源丰富但社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应该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收入再分配的“平衡产业”作用,促进太行山区和谐发展。 发展社区旅游:把旅游发展与山居民生活(开发式扶贫)结合起来,设立太行山旅游建设示范区,开展太行山旅游就业培训,鼓励、支持发展山区乡村旅游,引导游客深入社区之中,让旅游惠及山区百姓。 促进产业整合:因地制宜地引导、鼓励和支持发展旅游农业、工业、交通、文化教育之间的集合,用“大旅游”的观念来整合旅游与相关产业,增加其附加值和协调度,促进太行山区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质量体系的重构和企业诚信经营的监管,是太行山旅游开发与管理的重点之一。 五、几点具体建议 1、建议国家旅游局将太行山作为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最有代表性的国内山水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予以重点建设,尽快研究制定《太行山旅游目的地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或者《太行山旅游目的地发展总体规划》。 2、鉴于太行山地区的行政区划实际,建议国家旅游局牵头成立太行山区域旅游发展协调委员会,并尽快出台《太行山区域旅游发展管理条例》,加强太行山地区的依法治旅力度。 3、建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和地方政府设立太行山旅游发展基金,结合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推进山区居民的示范区建设,建立太行山地区旅游培训机制,探索旅游开发式扶贫的新模式。 4、建议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给予太行山偏远地区享受与太行山其它县区相当的国家西部开发政策和太行山地区产业政策。 5、建议国家环保总局和科研机构加强对太行山区偏远地带的关注,尤其是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方案的研究,有效解决太行山旅游的视觉污染问题。 7、鉴于太行山特殊性,建议太行山开发总公司在开发山区旅游的同时,应突破山区红线发展旅游,编制《太行山区旅游开发控制性规划》,有效整合山区周边旅游资源,让更多的山区居民从旅游业中受益;待条件成熟的时候,可组建太行山区旅游经济开发区,成立旅游经济管理委员会,统一规划开发和经营管理.

境内1处国家级、88处省市县级文物

阳曲县历经初选、复选和大众网络报纸投票的推选与专家评审。凭借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从三百多个候选旅游县市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大县”

今年以来,山西省阳曲县委、县政府在全力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基地、新型工业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生态养老基地、全域旅游示范地,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风气正、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美丽阳曲的进程中,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重点工作和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原先旅游产业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高起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先后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0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阳曲县始建于西汉,地处山西中部,扼守着山西省会太原的北大门,史称“三晋首邑”,县城距省城23公里。全县总面积2070平方公里,占太原市总面积的1/3,全县辖4镇6乡11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5万,其中农业人口11.4万。

阳曲县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北同蒲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大西高铁纵贯南北,石太高速客运专线、太阳高速和314省道横穿东西,特别是阳兴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车,大幅缩短了阳曲与省城的空间距离,从太原到阳曲仅需20分钟左右的车程。

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园区建设,网电、天然气等工业基础要素齐全,目前已形成以城晋驿为核心的总部园区、以东铝为核心的小微企业创业园区、以大盂为核心的工业园区,成为太原民营区和高新区“异地拓展”的首选地、太原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在全省经济普遍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阳曲县域经济逆势上扬,“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5.98亿元,增长9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23亿元,增长14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91亿元,增长287%;服务业增加值43.37亿元,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7亿元,增长113.1%。第一二三产比重达到15.8:53.6:30.6,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7.76亿元,增长13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一五”末的12105元增加到20160元,增长6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895元增加到7078元,增长81.7%。

阳曲县文化底蕴浓厚,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大县”。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57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唐朝被封为“汾阳王”的郭子仪、武则天时期两度为相的狄仁杰以及傅山、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的书写者马文蔚等众

多历史名人均出自本地,红峗山、板寺山、小五台山山清水秀,青龙古镇、狼孟故城、三轸古堡儒风古韵,天门关、石岭关、赤塘关虎踞龙盘,悬泉寺、三藏寺、不二寺秘境通幽。

立足于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优势,该县祭出几记旅游业发展的重拳——

一是多方发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先后在省城太原举办了阳曲县乡村旅游推介会暨旅游项目招商会、阳曲县旅游推介暨项目招商会、阳曲县首届特色农产品展销暨旅游产品推介会,并利用“5·19中国旅游日”在全县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还邀请山西科技贝竹通有限公司对“就近阳曲县,旅游更方便”旅游线路进行系列宣传,由山西旅游频道、《发展导报》、山西新闻网、太原新闻网等媒体进行宣传,在太原新闻广播《龙城旅游》栏目中播出“阳曲县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节目,在太原电视台《天天美食》栏目宣传了全县主要旅游点的美食和地方美食,在《山西工人报》、《太原日报》分别整版刊登了题为《晋阳首邑,魅力阳曲》、《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拓宽精准脱贫新途径》,向外界展示了该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

二是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并由北京九鼎创意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编制了《阳曲县全域旅游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已完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申报工作;在全县成立了19家旅游分公司,举办了业务培训;对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建设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家客栈整合项目开始组织立项;在全县计划打造300户扶贫客栈,运行模式是“县旅游总公司+乡村分公司+贫困户”,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包装,统一投资,统一运行;完成了吉祥岗湾10户扶贫客栈及吉家岗、店子底旅游扶贫厕所4座,国庆节已对外开放,收益良好,每户最低收入1800元。

三是推进了山西绿色动力有限公司投资10.5个亿的北小店旅游文化体育项目,编制了规划、可研,启动了立项工作。

四是推进了投资3个亿的儿童嘉年华项目,已成立了项目指挥部,正编制规划和注册公司。

五是全县10个乡镇在今年国庆期间均分别成功举办了旅游推介会,推出6条旅游线路:青龙古镇-三郎洞、三藏寺-西门庄园-青龙古镇、阪寺山-青草坡乡村庄园-青龙古镇、红峗山-东黄水镇吉家岗(吉祥港湾)-青龙古

镇、青龙古镇-宏旺农庄-大美杨兴、卧龙湾生态园-店子底-青龙古镇。

目前,阳曲县共建成1个国家4A级旅游景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山西最美乡村”和75户“农家乐”乡村旅游接待点、8家旅游社门市部及20余处成型景点,包括青龙古镇、阳曲历史博物馆、阪寺山、安阳山庄、宏旺生态、青草坡乡村庄园、西门庄园、香槟壹号、卧龙湾生态观光园、嘉豪山庄、龙王沟生态园、汾河二库、悬泉寺、吉家岗、店子底等。其中,青龙古镇被评为“全国传统古村落”、“全省十大新锐景区”,青草坡乡村庄园被评为国家级“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嘉豪山庄、香槟壹号为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阳曲宾馆被命名为“三星级宾馆饭店”。

阳曲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勇介绍,该县已经确立了“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将瞄准“打造省城北花园”目标,围绕“黄土风情游”、“名镇古村游”、“户外骑行游”、“美丽乡村游”、“宗教文化游”、“经典红色游”,依托区位交通、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禀赋,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特别是要以乡村旅游为脱贫攻坚重要产业,以成功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为契机,以杨兴河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带为龙头,以青龙古镇、华夏文明主题公园为旗舰,以红峗山、悬泉寺、阪寺山、三郎洞等精品线路为支撑,以青草坡乡村庄园、龙王沟生态园、卧龙湾生态园、西门庄园、香槟壹号等生态农庄为基础,以铺天盖地、星罗棋布的农家乐、扶贫客栈为辐射,倾力打造“一带、两线、六区、多点”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建设全域旅游目的地,形成太原北部重要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促进全县新型业态整合发展。到2020年,全县计划发展30个宜居宜业宜游乡村、300户农家乐院落,同时抓好旅游产品包装,启动“互联网+旅游”宣传模式,着力打造促进旅游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推进旅游产业开发与升级,努力使游客人数达到500万人,旅游总收入突破1.5亿元,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使乡村旅游成为全县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732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