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要在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粮食生产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多进口一些粮食,多出口肉类等其他食品,这既可以缓解南方耕地压力大的矛盾,又可以增加农民的就业和收入机会,还可以换取更多的外汇,促进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北方要在耕地面积较大和劳动力机会成本以及粮食生产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多生产和出口粮食。具体说来,一方面适当增加南方粮食的进口,以弥补国内资源与供给的不足;另一方面要适量增加北方粮食的出口。如大米、玉米一度出现的"南进北出"局面,缓解了国内交通压力,降低运输成本,进口原料加工成饲料后出口,就充分利用了劳动力机会成本在南北两个区域上优势和劣势,实际上也是国内南北两个区域粮食生产的空间置换向国际的延伸。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有利地位,从与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签订长期定货合同人手,将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潜力逐步动员出来。换言之,我国需要将目前调剂现货余缺为主的贸易方式转变为签订长期合同为主的贸易方式。除此之外,我国还需要协调好内外贸的关系,改进粮食进出口审批程序。从投资硬件建设方面讲,我国幅员辽阔,在利用国家粮食市场时,运输的能力和成本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我国现有的基础设施差,运输条件不可能实现承受粮食进口的较大幅度的增加,运输将有可能成为制约未来粮食进口的"瓶颈"。所以,投资和改善粮食进口的基础设施,如码头、港口、周转仓库等是很必要的。
粮食适度进口也是平衡我国粮食供求关系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大豆和油料稳定供应面临较大风险。
“适度进口”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在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国际市场贸易条件的基础上作出的理性选择。
我国人多地少,立足国内资源,已经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大豆自给率偏低,玉米产不足需,优质小麦、大米供给不足,适度进口粮食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弥补结构性短缺,调剂国内余缺。
当前我国粮食进口面临诸多挑战:
从粮食贸易量来看,疫情发生以来,各国普遍增加粮食库存,积极鼓励粮食进口,全球粮食贸易量连续两年创新高,但全球粮食贸易量仍然有限,再加上一些粮食出口大国为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限制粮食出口,粮食进口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
从进口趋势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来,粮食进口量不断创新高,不仅有可能会冲击国内粮食产业安全,而且国际粮价波动容易传导至国内,带来稳物价方面的压力。
从进口结构看,大豆进口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其进口比重呈下降趋势;谷物进口比重不断上升,其中,玉米、大米和小麦三大主粮净进口呈现常态化,特别是玉米进口量已连续两年突破进口配额。
从进口来源地看,我国粮食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很容易受制于出口国政策、产量变化等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