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美特“手机壳第一股”开启智造新跨越

杰美特“手机壳第一股”开启智造新跨越,第1张

深圳市杰美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杰美特”)数字化工厂位于深圳龙华。在这里,模具制造实现了从来料、生产、搬运、存储到送货的全流程自动化。车间里基本不见工人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挥舞的机械臂与高度智能化的AGV。工厂墙上,数字化看板实时显示着设备运行现状与趋势分析。

作为样板示范工程,杰美特往数字化工厂投入了重金。在其所处的手机配件领域,企业规模通常难以做大,以较低的产品技术与质量水平实现薄利多销是常态。因此,杰美特的投资力度与自动化程度,在行业内实属罕见。

是什么,驱动身处传统制造领域的杰美特“壮士断腕”般地推进数字化转型?

这要从2015年说起。那一年,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负增长,下游需求减少,行业竞争加剧,不少手机壳生产商遭遇挑战。为了寻找突破瓶颈和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力,作为移动智能终端配件行业龙头的杰美特,在业内率先开启数字化转型。

从易到难、小步快跑的渐进式变革,是杰美特摸索出的转型路径。

杰美特龙华基地副总经理刘振玉说,数字化改造第一步是夯实ERP基础,随后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再把模具和注塑这两个关键核心生产工艺的智能化做好,并用数字化技术解决关键工序中人工需求量大的痛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实现集团系统一体化,以统一规划推进每个系统协同运作。”

据介绍,同比2015年转型规划前,杰美特产值上升,人数却下降了。以注塑为例,以往每台机器旁边都需要2人来开机和打包装,改造后整个车间只需要2—3名技术人员和质量检查人员。

转型成效显著,但过程却是艰难。早期由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杰美特在不同模块都上了信息化系统。“当时我们是为了做而做,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很多数据都打不通,尤其是人力管不起来。只管设备不管人,是不可能实现数字化的。”杰美特集团总裁黄新说。

为了打破“数据孤岛”,黄新专门组织了一场持续6个月的调研,收集各部门的真实具体需求。在此基础上,他不惜将原来上线的系统全部推倒,重新统一规划。

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这几年,也是杰美特依靠创新与品牌战略不断突破自我的几年。2020年8月24日,中国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首批18家企业鸣钟上市,其中就包括“手机壳第一股”杰美特。

“我们企业不大,很多人看不起我们的行业。我就是要打破行业认知。这条路迟早要走,否则我永远没有机会跟国际对手竞争,会被淘汰。它短期内耗费大量成本,但会带来隐性收益。机会成本比时间成本更强大。”黄新说。

您好!作为智能手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手机壳诞生的历史比你想象的还要早: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随着手机开始出现精致化、小型化的趋势,手机壳便一同亮相,出现在市场上。

而手机壳发展30年,其核心价值也并未出现太大变化,除了华为5G手机壳这种有着特殊功能的产品外,大多数手机壳存在的价值无非是“保护”和“美观”两种。只不过,我们都说iPhone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手机行业,其实也改变了手机壳行业,iPhone诞生后第三方手机壳厂商大量出现,且核心功能也从过去的偏重于“保护”转变成偏重于“美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讲手机壳视为装饰智能手机的重要道具。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共有6000余家企业从事着手机壳相关的工作,而其中更是跑出了杰美特、图拉斯等龙头企业(品牌),其中杰美特更是成功上市,并凭借超高的毛利率一度成为“手机壳第一股”。

(图片来源:杰美特官网)

只不过好景不长,据多家媒体报道杰美特2021年业绩大幅度下滑,归母净利润同比大跌七成,扣非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所谓“唇亡齿寒”,杰美特业绩“跳水”固然和智能手机综合的出货量下滑有关,更和主要客户华为的“寒气逼人”有关,但同时小雷认为,还和手机壳这一产品定位、市场出现的变化有关。

我们见到,头部手机厂商逐渐将赠送手机壳作为标配,越发精美的手机设计也似乎正在告诉消费者,“不要用手机壳掩盖了手机的设计之美”。种种不利因素袭来,手机厂商到底该如何走?

杰美特之殇:命运不能把握在自己手上

杰美特作为手机壳行业中的“出头鸟”,它的发展曲线对行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2020年杰美特正式上市,招股书揭露了这个“手机壳第一股”的发家之路。

2017至2019年,杰美特第一大客户华为手机出货量飙升并稳坐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受此影响杰美特的业绩也水涨船高,净利润在三年间均已翻倍的数据快速增长,分别为3983万元、6129万元、1.3亿元。

成功地抱住华为这条“大腿”让杰美特在市场布局上有了更多底气,除了传统的代工业务外,杰美特也推出过自有品牌决色和X-doria(道锐),以销售高附加值的手机壳作为主营业务。比如说,恰逢iPhone 14系列上市,杰美特旗下品牌就打铁趁热地推出了对应的手机壳,只不过最高接近600元的售价多少让人有些目瞪口呆。

要知道,在苹果官方渠道销售的官方手机壳售价也不过两三百元,杰美特的手机壳卖得比苹果官方还贵,多少会引来一些非议。

然而,正是这样面向小众但高端人群、主打附加价值的策略让杰美特的手机壳生意拥有非常高的毛利率,超过了苹果的43%来到了60%。可惜,随着华为手机出货量的下滑,和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华为5G手机壳的代工方为数源科技而非杰美特,对杰美特造成了一定打击)让杰美特的表现大不如前,最新财报一出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回顾杰美特的浮浮沉沉,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这家“手机壳第一股”,乃至是整个手机壳行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最明显的一点,手机壳公司对手机品牌、主要客户的依赖性非常强。杰美特主要依靠的支柱是华为,而另一个知名公司图拉斯则是以iPhone手机壳为主要业务,可想而知他们的业绩也自然随着对应品牌的手机销量浮浮沉沉,且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出色,当主要客户出现销量难题,短期内很难找到替代客户。

其次,个人认为这种和手机厂商合作、为其代工推出手机壳的业务模式存在较大风险。如果只是看业绩的话,以杰美特为代表的,专注于为大客户代工手机壳的模式固然更赚钱,但同样的资源倾斜过于严重,一旦主要客户出问题,很可能出现业绩上的崩溃式下滑;而市面上其他规模较小的手机壳厂商所选择的“广撒网”式代工合作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但业绩却上不去。

归根到底,代工模式受制于人,业绩的生死决定权掌握在客户手中,这是最大的隐忧。然而,打造自有品牌的道理也是普遍荆棘,廉价的话拼不过“三无产品”和手机配套赠送的手机壳,高价的话很难获得客户认可、市场支持,这也是杰美特哪怕转型也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环境因素会对手机壳厂商造成影响。相比从前智能手机正在从奢侈品变成快消品,而且随着屏幕、边框和后壳材质的不断加强,和手机设计导向(引导消费者更多地“裸奔”以欣赏设计细节),消费者使用手机壳、使用高品质手机壳的意愿不如以往。

到了这个地步,手机壳厂商靠设计质感、样式图案吸引消费者的道路可能已经走不通,想要打破杰美特的转型“魔咒”,就必须另觅出路。

谌建平。

杰美特的创始人谌建平,22岁白手起家成手机壳大王,是世界上拥有手机壳最多的人。

谌建平背靠华为,占全球手机壳市场的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75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