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把双刃剑体现了什么哲理

网络是把双刃剑体现了什么哲理,第1张

网络已成为当今的一个流行词汇,过去人们常用“你吃饭了吗?”打招呼,现在好多改为“你上网了吗?”,这个转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新时代的诞生——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了解外面世界的途径,其重要性越来越显得其具有不可替代性。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即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端的一面,那么如何看待网络这把双刃剑

有人认为,上网可以拓展视野,拓宽我们获得知识途径。比如,我们不出户,可以聆听名师讲授,查询丰富的资料,了解国内外大事,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使有限的精力得到延伸。并且上网学习可使我们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我们的主体作用满载网校上进行学习,可以毫顾忌的发问,直到弄懂为止

但有些人认为,由于国家对网吧的管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加之一些业主见钱忘“德”,诱惑我们光顾非法网站,致使其沉溺于一个虚拟世界不能自拔。有些人过分迷恋网上聊天,网络游戏,造成精神空虚,歪曲人生观,世界观,甚至有上犯罪的道路。

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网络影响,取其精华为所用,绿色健康上网,拒绝网络沉迷,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是最好的时候,这是最坏的时候,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当公关遭遇网络,网络媒体几大特性犹如双刃剑,让公关人有的直登天堂,有的直下地狱。那么在internet时代,如何利用这些双刃剑杀敌而不是伤己呢?

速度双刃剑

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世界是平的。信息的传播挣脱了时间与地域的束缚,以“光速”进行,7x24小时,新闻随时随地都在曝光。以前你去走访一个每周四出版的商业刊物的记者时,你知道他在周四之前不可能刊印企业的新闻,现在的情况是,也许你返回办公室之前,网友们可能已经在热议你的新闻了。传统媒体会受到媒体发行区域的局限,而INTERNET不会,世界各地的信息即刻出现在网上。

速度这把双刃剑,减少了企业对危机的反应时间,要求公关人员第一时间做出闪电反应,分析新的挑战并决定如何应对。新浪科技“DELL邮件门”事件专题中,短短数天内,参与的网友数量超过了10万人/次,大大的为危机推波助澜。然而如果运用得当,速度也会成为化解危机公关的利器。

1996年10月,欧瓦拉果汁公司生产的一批苹果汁不慎被“0517”大肠杆菌污染后流入市场,导致61人中毒,其中一名儿童死亡。传媒竞相报道此事,该公司的良好形象受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公司决策层想到了强大的因特网。他们聘请网络专家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架内架起了该公司的全球信息网站,清楚地向公众传达了公司的道歉、声明以及补救措施,并向顾客提供有用的网络资源,帮助焦急的消费者连上相关的医药保健站,寻找有关大肠杆菌的最新医学信息,终于在很短的时间里将事件的危害性降到最低程度,从而避免了更大的负面影响。

“鼠”碑双刃剑

原子d爆炸威力之所以强大,始发于一个高速质子轰击另一个中子,使其裂变为另外两个高速质子,各自再轰击一个中子……不断放大下去,从而形成让世界惊骇的爆炸力。原子d的爆炸模式也道出了网络传播巨大威力的秘密:Web2.0的链接技术让所有置身网络之中的人,都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于是信息如同核裂变一样扩散,星星之火,在“传播N次方”的催化下,足以燎原。

这把双刃剑让大大的拓宽了信息传播延展度:名不见经传的网站上不起眼的帖子,可以捧红一个品牌,也可以诱发企业的大危机。而msn的一句签名,也可以推动一项全球慈善活动。

2007年LG上演了一出“翻新机事件”企业危机大片。LG旗下的各类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也迅速下滑。LG品牌似乎一下子从高空跌入了谷底。然而追踪这次事件的导火索,却只是网上BBS声讨LG在华有翻新工厂的一个小帖子。LG虽然第一时间就获知此篇网络帖子的出现,但是对其可能带来的危机影响却大为忽视。对LG而言,只有正规的媒体、正式的新闻报道式的批评才算是对企业有影响的危机事件,而像网络BBS上这种可能是恶意攻击的帖子,LG方面置之不理,危机公关应对策略也迟迟不见启动,然而,这个小帖子经过多次转贴,最终引起了许多网络媒体乃至平面媒体的集体关注。媒体的争相报道,导致LG品牌陷入空前的形象危机。

巧妙利用这把双刃剑的一个成功案例是由中国最知名网络策划人之一陈墨先生为喜临门床垫策划的“别黄金甲,迎喜临门,巩俐床戏内幕全曝光”。喜临门是江浙的床垫企业,厂家花重金邀请巩俐为喜临门拍摄广告片,并邀请陈墨先生为其做网络推广。陈墨先生分析认为巩俐作为中国女星的佼佼者,有较大的知名度,但是在明星代言满天飞的今天,如果仅仅用普通方式的告知巩俐代言喜临门的消息,可能仅仅会被当作一个很小的娱乐新闻,在网络上很难激起大的反响。而联想到喜临门产品床垫,他们巧妙的玩了个文字游戏,打出一个“八卦”擦边球??推出贴图帖子“巩俐床戏大曝光”:陈墨拍摄了巩俐在拍喜临门广告片片场的花絮照片,所以称“床”戏。该贴以第三者的身份来探秘明星拍摄现场,不露广告痕迹;并设计了一个美女替身出现的环节,吊足了网友的胃口;网友被火辣的标题吸引,进来后才恍然大悟,但因为花絮内容很吸引人,也不会大骂作者“标题党”,只会对楼主智慧莞尔一笑,并饶有兴致的细细看完每张帖子。此帖形成了一个热点事件,迅速被用户和无数大小网站转载,国内绝大部分门户以及论坛的首页都做了推荐。

另一个成功案例是微软通过msn发起的的“I’m”计划。不知从何时,MSN的列表中很多朋友都戴上了一顶“绿帽子”,原来这是微软通过msnlive8.1(低版本无法参加)启动的活动,你可以在msn昵称前加上一串特殊的代码,从而实现在昵称中代码处显示成“I’m”字样。所有参加此活动的慈善组织都将在此活动的第一年获得最低10万美金的捐款,最高则不设上限??上限达到多少,则取决于有多少人在自己的昵称前加上该组织的代码。通过msn,利用用户鼠碑传播的原理,实现信息爆炸式扩散,很短时间内不少用户就树起了I’m大旗;而且,由于这种传播是用户之间自发进行的,所以几乎是不需要费用的网络营销手段。微软以慈善的名义下成功推广了MSN的最新8.1版本,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又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回馈。

互动双刃剑

网络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又一大特性是互动性。互动性让用户能即时的参与到网络事件中来,这就使得网络公关更为复杂。

如果网友们发动杰夫?加维斯的blogger曾经是戴尔公司的梦魇:戴尔客服部没有按承诺更换或修复他坏掉的笔记本电脑,于是整个夏天,他在blogosphere上连篇累牍地诅咒戴尔,引得对戴尔技术支持不满的人也纷纷跑到他的页面上大吐苦水。这个日访问量可达5000多的博客终于迫使戴尔公司退款,并作出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决定:今后公司将有新的流程处理来自blogosphere的意见反馈。显然没有网友们的互动参与,不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通过互动,杰夫?加维斯整合了网友的长尾力量,小蚂蚁也可以和大象叫板。

公益营销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在产生公益效果的同时,使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偏好,并由此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营销行为。企业从事公益营销,虽然不能代替产品或服务的高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当两种产品或服务有同样竞争力的时候,公司的公益成绩就成为消费者选择的根据。在现代产品极多、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公司参与社会公益,进行公益营销,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优势。

企业参与公益事业可以选择:

1、公益事业宣传:以促进公众对某项公益事业的了解和关心以目的,采用提供资金、非现金捐助或者是其他的企业资源,或者为某项公益事业的募捐活动,参与或为志愿者招募提供支持。

2、公益事业关联营销:企业并没有承诺一个精确的捐赠数额,而是基于产品销售额或者一定比例的营业收入来捐助某项公益事业。

3、企业的社会营销:企业在自身战略(整体发展战略、具体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等)的指导下,支持一项行为改善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以达到改善公共健康、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目的。

4、企业的慈善活动:企业以现金拨款、捐款或者非现金的服务直接捐助某个慈善机构或某项公益事业。

5、社区志愿者活动:企业支持和鼓励企业的员工、分销商、零售商等合作伙伴奉献他们的时间来支持当地的社区组织和公益事业。

6、对社会负责的商业实践:企业自觉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积极地开展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符合社会道德、符合公众利益要求,以及改善社区福利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内部和外部活动

最早运用公益营销的美国运通公司,于1981年在全国性的营销活动中与公益事业——“修复自由女神神像”相结合,只要用xyk购买运通公司的产品,运通公司就相应地捐赠一笔钱用来修复自由女神象,到1983年,该公司为此公益事业捐赠了170万美元。也因此,公益营销渐成全球营销界热点话题。

星巴克的公益营销做得非常出色,它经常通过创造各种值得消费者回忆的公益活动,来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从而进行品牌扩张与忠诚营销。星巴克在中国台湾通过“对原住民儿童的关怀教育”和“部落孩童助学计划”等公益活动,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作者:微数网络运营总监,刘俊升)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微数网络微信公众号“微数MicroData”(ID:wtoipo)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833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