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戳心的文案,促用户下单

6种戳心的文案,促用户下单,第1张

有的时候你的产品很好,也吸引了很多用户点击进来,但就是没人购买,该怎么办呢?

学会这样6种绝招让你的文案,犹如五星大厨一样,对“原料”深加工最后做出一份“文案佛跳墙”。

1.促使下单的文案:感官占领

例如:经营的产品是滋补蒸鸡

官网这样介绍:滋补蒸鸡选用的生态活鸡,奉献出最纯正最鲜嫩的鸡肉。以原味干蒸的方式加以滋补,药膳具有温中补气,补精添髓的功效。

读完文案后你会发现完全没有画面感,这个蒸鸡到底是有多好吃呢?

作者重新改写文案之后,是这样的:整个甄姬有一颗西瓜那么大,用精致光亮的锡纸包裹着,打开锡纸你会闻到。热鸡肉鲜美的味道,鸡皮渗着汁,水晶莹发亮,不到15分钟整个鸡已经被你消灭干净了。

总结:①描述体验产品时候的感受。

②重新体验自家产品,把感官感受记录下来。

③好奇心体验产品。

2.促使下单的文案:恐惧诉求

我们并不喜欢恐惧,但是身边却一直有利用恐惧心理进行营销的方式。

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

恐惧诉求=痛苦场景+严重后果

3.促使下单的文案:认知对比

①描述竞品的产品差,利益少。

②描述我们的产品好,利益大。

4.促成下单的文案:使用场景。

我们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撰写文案,说明你的产品在相应的场景里能够解决的问题。

5.促使下单的文案:畅销

大家在现实生活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看看一家店铺排了长长的队,你会忍不住去拍看看卖的是啥,是不是很好吃,比如最近很火的各种奶茶喜茶。都要排很长很长的队,这其实是从众心理。

6.促使下单的文案:顾客证言。

顾客证言其实是解决一个信任的问题,用消费者真实的好评证明自己的产品好。

这6种方案套路充分诠释了怎么促使消费者下单?包括感官占领,恐惧诉求,认知对比,使用场景,畅销,顾客证言,大家可以拿去套用到自己的文案中。

理性的说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而感性的诱惑则是先天的本能。

每个人腰包里的钱是有限的 ,而人们购买的欲望是无穷的。我们创作广告文案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把人们的购买欲望激发出来,让诱惑的本能压制理性的控制,从而达到实现销售的目的。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看看市面上那些流行的广告文案,它们只是将搜集到的资料做了简单地加工:科学的精工配制、舒适的使用体验、呵护家人健康或者巨幅优惠狂欢等等。尽管这样写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也真的没有什么用卵用。

这里有六种能够激发顾客购买欲望的文案写作方法,可以让你写出和他们不一样的感觉。

1、感官占领

人类所有的体验感受,几乎都来自于他的感官,比如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眼睛的视觉、身体的触觉、舌头的味觉等等。假设你的客户正在体验你的产品,描述他的眼睛、鼻子、耳朵、身体以及心里的直接感受:

当你描述这些器官的感受时,你已经占领了顾客的想象,让他在脑海里调动直接的感官和以往的经验,跟着你的文字去看、去听、去闻、去触碰,从而深入地体会产品的美妙。而他的购买欲望也随之升高。

2、恐惧诉求

当你要销售的是 省事型,预防型和治疗型 的产品时候,也就是说,使用这些产品可以避免麻烦。这时你有两种方法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实际情况中,从正源说的效果常常不够好。于是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还是从反面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恐惧诉求”,这是一种强力的诉求方式。

“恐惧诉求”不是什么秘密,很多营销人都知道使用这种方法来撰写销售文案。但是正确的恐惧诉求文案该怎么写?那些让我们仰视的“神来之笔”,其实都遵循着一定的套路。但是套路的结构是由两部分组成:

(1)痛苦场景

这些场景要具体清晰,能刺痛读者;

(2)严重后果

在这里,光刺痛读者是不够的,你必须指出,如果他们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很难承受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后果。这样他就会立刻去寻找解决方案,而你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3、认知对比。

当你的产品属于一个成熟品类,没有颠覆性新功能的时候,你的卖点就是在某些方面比你的竞品做得更好,也就是说你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人类认知原理里面有一条 “对比原理” 。如果两件东西很不一样,我们往往会认为他们之间的差异比实际的更大。这条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文案,我们先指出竞品的缺点,再展示我们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使顾客对我们产品的印象就会显得格外好。

利用 “认知对比” 原理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通常需要两个步骤:

注意:批评竟品时要有理有据,不能乱讲;描述自己产品时,要实事求是,突出优点,不要夸大其词。

4、具体罗列使用场景。

你的产品通常会这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其实是一个思考题。当营销人员说,我的产品随时随地都可以用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这些思考题踢给了读者。但是绝大多数的读者都不会接你的茬,如果你的产品让他们有疑惑,结果很简单,关闭广告离开就好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读者,而是我们。 我们应该在文案中把使用产品的场景,一一列出来、设计好,引导读者想象到一天下来,他可以一次又一次的使用产品,享受产品带给他的方便与快乐,这样打动他们的概率就大大的增加了。

为顾客设计多场景的办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洞察目标顾客一天的行程,思考他在工作日、周末小长假、年假、大长假里会做什么?提前预判顾客的安排,把产品自然的植入到这些场景里面去,应用多场景文案激发顾客的购买欲。

5、打造“畅销”的营销氛围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 即使结果错的离谱,74%的人也会从众随大流,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如此普遍的从众心理,我们可以用它来做营销。

当我们明示或暗示产品很畅销时,读者就会情不自禁的更想购买。

描述畅销是非常强大的文案方法,它既能激发购买欲望,又能赢得读者信任,这是一能一箭双雕的方法。

如果你在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广泛,图书畅销书比较简单,列出自己的销量,用户量,好评量的数据,顾客自己就会明白。

如果你在中小企业,品牌影响力几乎微乎其微,直接列出销售数据,其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时我们必须换个思路,描述产品热销的细节现象,比如卖得快,回头客多,或者产品被同行模仿,营造出一种火爆销售的氛围,同样可以让读者更想买。

中小品牌使用畅销时,往往需要以篇盖全,突出描绘某一次或几次畅销现象,给读者塑造全面畅销的印象。

6、充分利用“顾客证言”。

这个方法同样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他同样威力强大,既能即可购买欲,又能赢得读者信任。

收集证言不难,重要的是挑选的证人证言必须能击中顾客的核心需求。

核心需求是顾客花钱最想满足的需求,不满足他干脆不会买。

所有作用于人身上的产品,我们都很难对其效果打包票,即使我们打了包票,也很难获得顾客的信任。但我们可以用顾客证言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

巧妙地利用上述六种方法,可以让我们创造出能够有效激发顾客欲望的优秀文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条件,仔细的研究这些使用条件,并加以适当的应用,对我们是否能够创造出优秀的广告文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上面的内容主要来自于《爆款文案》一书,书中还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则。

之前看过《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里面第8章专门谈到了霍夫兰的耶鲁研究计划,而《传播与劝服》正是耶鲁研究计划的主要成果。因此我看大量的心理控制实验时,比读之前的专业书要轻松许多,大致归纳了《传播与劝服》的主线内容如下:

二战结束后,核武器成为现实威胁,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紧迫。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说服性传播,使人们的信仰、态度、和行为向社会认可的方向改变被提上研究日程。耶鲁计划应运而生。

1.研究传播行为的正确途径应该考察谁,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效果。

2.意见用来指广义期望,态度仅表示某些客体、个组织或符号的接近或回避反应。

当意见诉诸语言,并且是内隐反应时,需要创造条件测量真实的准确真实的反映。

3.刺激-反应理论假设:只有当采取一种新的反应能带来更大的利益时,人们才会改变的他们的态度。

传播者(核潜艇等传播话题研究)

1.传播者身上与说服相关的特征氛围两个方面:权威性(代表能力),可信赖性(代表人格)。权威的专业知识与诚实可信的人格是传播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2.低可信度信源但传播内容本身具有说服力的传播效果随时间推移,负效果逐渐减弱,使传播的观点产生延迟的正效果的现象被称为休眠效果。因此最终比较稳定的长期的态度的改变取决于传播内容本身。

传播内容(龋齿危害研究)

内容效果研究主要分为激发性诉求和说服性论据的组织两个领域。霍夫兰和凯利探讨了3种主要刺激形式:确凿论据;积极诉求;消极诉求。

恐惧诉求.

1.成功的恐惧诉求能够先引发人们紧张的情绪,然后通过提出新的意见和问题的新解决方法,消除受众的紧张感,达到说服的效果。

2.恐惧诉求关键不在于恐惧诉求的强弱,而在于接受者是否认为讯息中多推荐的行为可以解决威胁。但是威胁要素的增加,会相应增加情绪唤起的程度,而过度又会干扰一个人对传播的注意、理解和接受。

3.面对恐惧诉求,受众会依次进行两种评估:首先是威胁评估,其次是功效评估。如果信息与个人无关或不严重,恐惧诉求将不会有什么效果。功效评估的结果,会导致受众采取危险控制和恐惧控制两种不同的对策。如果受众认为讯息中包含的降低或消除威胁的建议容易 *** 作,并且行之有效,受众会接受讯息中的建议,危险控制将占据主导。

讯息的组织形式.

1.两面提示法能产生更持久的意见改变效果。接受了两面宣传的受众对反宣传具有“免疫性”。

2.关于优先论与接近性:最有效的讯息是明示结论,以两面方式提出,讯息先后顺序并无太大影响。

受众(英格兰12队童子军研究)

受众研究包括群体归属的影响、在接受说服性传播时群体的趋同性、个性因素的影响。

群体归属的影响

1.意见改变与一个人对群体成员的重视程度呈负相关。更看重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的人,更不容易“反规范传播”。个人的趋同倾向源于群体归属感。

个人因素的影响

1.智力水平高的个体比起智力水平低的个体更容易说服。对智商较高的受众(学历),寓结论于材料之中更有效。

2.接受两面提示的群体在接受反面意见的宣传后不太容易改变看法,而只接受一面提示的群体在接受反面意见的宣传时,容易产生动摇。

3.攻击抑制型人格(自尊心不强,不能很好适应社会)易受传播影响,比较难说服的人通常具有富有攻击性、不喜社交、离群索居的倾向。

受众反应模式

1.主动参与(在实验中扮演角色)比被动参与(仅仅倾听和阅读发言提纲)更能有效地改变意见。

2.意见改变的保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再自动把一个陈述与陈述者相联系,人们会记住内容,而忘了这些内容是谁说的。

我比较感兴趣的部分是第二章,传播者的可信度。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本来是机构媒体的生存基础,但是在如今,时效性被奉为圭臬,新闻报道的事实频频离场。

以刘强东仙人跳为例。2019年4月22日,明州事记发布了两段视频片段。一段配以【仙人跳实锤?明州公寓视频曝光,女方举止亲密主动要求刘强东进入】文字。

在刘强东的报道中,凤凰网、网易新闻、时间新闻、环球网等多家媒体未经求证,直接转发了明州事记的视频,并赫然用上“刘强东明州案被仙人跳实锤”的标题。

新闻应当追求时效性,但是它并不等于不加求证便报道新闻。

当今新闻媒体愈加追求速度的发展现状,实际上反映了2个矛盾:

第一个是,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实际上应该是对新闻事实进行挑选和求证之后呈现的有价值的内容。但价值性内容的呈现需要时间,这明显和时效性相背离。

第二个是,根据霍夫兰的休眠效果,最终影响说服效果的是传播内容本身。在新闻更新如此频繁的今天,虽然有无数次新闻反转啪啪打脸,机构媒体虽然一时受到诟病,但随着人们遗忘速度的加快,负面影响很快消失不见,影响甚微。而媒体在此时又赚足了眼球与流量。

我并不是要批判媒体,只是提出一个问题, 在新闻媒体的行业规范和实际 *** 作中,两个矛盾应该如何解决? 我不得而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851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