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的运营体系的搭建一定是建立在社群的定位和基本的业务逻辑的基础上进行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首先我们得梳理出做事的基本业务逻辑,基于业务逻辑基础之上,我们来制定相应的一些做事方法和策略,为了更容易明白,这里会以天马帮社群和运营研究社这两个社区为例进行分析。
天马帮依托易观国际16年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经验的积累,并汇聚了进千名内部专业导师和外部实战专家持续每周一、三、五为企业家们提供高质量的线上语音直播课程,是一个有上千名传统企业老板组织的“互联网+”学习型社群。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社群是怎么运营的呢?
在讨论天马帮的社群运营体系之前,我们先看下天马帮的业务逻辑是什么?天马帮的发起者是易观,社群的用户面向的是传统中小企业的老板,以易观为主输出学习内容,帮亲作为学习内容的受益者,在这个业务逻辑中有几个关键点:
1、发起者和社群成员的角色界定
2、社群运营的目标的确立
3、社群用户的浅层次需求和核心需求的把握
4、社群的发起者易观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满足社群用户的需求?
5、社群用户UGC,对于社群用户的UGC发起者的作用
6、社群用户和社群发起者易观如何产生双向互动和反馈?
7、企业家的核心需求我们该如何去实现和满足?
在此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对天马帮社区内的业务逻辑梳理如下:
为了维系这个业务逻辑,我们必须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的业务模块和业务内容来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转,超哥在之前的一篇题为《社群无用?那是因为你不懂社群!》(详细内容可关注超哥的微信公众号「超运营思维」查阅)的文章提到社群构建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内容(信息)、交互和关系链。因此,围绕天马帮的业务逻辑我们也将从这三个要素来进行梳理,我们根据天马帮社群的基本的业务逻辑可以把天马帮的运营体系氛围两大部分:
第一,是维持基本业务逻辑运转的基础性工作,这部分工作即使做好,这个社群不一定出彩,但是不做那么你这个社群就一定无法成功;
第二,是在维持基本业务逻辑运转的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所做的一些创新性提升的工作,这部分工作是社群运营能否出彩的关键性工作。
在基础性工作方面,天马帮会以微信语音形式在每周一、三、五晚上进行大咖直播课的分享,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进行了200多期的课程。除了直播课程之外每天也会提供一些相关的资讯内容,比如说每天早上九点准时发送的天马晨报、天马读数、课程回顾以及课程回顾等内容,以上这些都是围绕天马帮的定位和基本业务逻辑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在创新提升性工作方面,天马帮组织了线上的专家答疑,行业交流会,以及线下的大型名企游学活动和互联网盛会。到目前为止天马帮先后组织了去天猫的,苏宁、、酒仙网、京东、美团、360、百度、獐子岛等的一些名企的游学活动。天马帮的创新提升性工作还包含了在社群关系链的构建,其实就是社群生态,这个是社群最高级的一个阶段,在这一块天马帮创造了帮亲与智囊的对接、帮亲与投资机构、帮亲与各种服务商对接的机会。而且在天马帮也达成了一些上下游合作,甚至出现了一些企业的跨界合作。
对于企业家社群,其核心就是人、财、资源。对于天马帮的帮亲来说浅层次的需求是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学习,更深层次的需求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那么他们的真正需要所在就是对接人,对接钱和对接资源。
从天马帮的业务逻辑梳理和运营体系的搭建,我们可以总结基于社群的业务逻辑来搭建运营体系的方法论,具体如下图:
我们在对社群的业务逻辑进行梳理之后,需要根据梳理的业务逻辑确立运营的目标,针对这个业务目标我们再做进一步的拆解,然后根据拆解的目标来确定具体的运营工作,也就是运营体系的搭建,具体的运营工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个部分就是基础运营工作的确定,第二个部分就是运营创新工作的确定。基础运营工作主要是保证业务顺畅运转,它属于常规性运营工作,非常规的工作则是在基础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创新提升性工作。基础性工作是为了保证社群业务逻辑的正常运转,这一块工作你完全做到了不一定能够运营好一个社群,如果不做就是这个社群一定会死的那种状态,而你如果要想让这个社群出彩的话,就必须有一些非常规的创新性的运营工作。
在我们对社群的基础性运营工作和创新性运营工作都确立之后就需要对其落地执行,而判断一项工作能否落地执行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其落实到人、财、物三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要明确这件事由谁来做,有什么样的预算,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支持?
我们以天马帮运营为例,在上文的第一张图中我们梳理了天马帮社群的业务逻辑,紧接着需要基于这个业务逻辑来确定运营目标,天马帮的运营目标就是有三个:满意度,活跃度,和续费率。而要保证这三个目标能达成关键在于持续给帮亲提供核心价值,首先是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其次是否能够满足老板的核心需求,即人、财、物这三项资源的对接。那么在满足帮亲学习需求这方面,我们需要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天马帮在这一块它分成了三大块:第一个就是线上的直播课程,第二个就是线下的总裁班和游学,第三个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而每一块内容我们都会具体的落实到具体的团队,具体的人,然后具体的资源支持;第二大块就是满足帮亲的人、财、物资源对接需求,那么我们就需要给帮亲创造资源对接的条件,在这一块我们做了如针对智囊的对接,投资机构的对接,还有促成成生态链的上下游,同行业甚至跨界的一些合作以及各种服务商资源的对接。
当然对于企业家社群来说,学习和资源对接,这两个都缺一不可。以黑马会为例,黑马会的定位就是一个创业者帮助创业者,创业者学习创业者,创业者成就创业者的创始人合作体,所以说,黑马会的用户基本上都是创业者群体。他的主要工作是做资金和资源的对接,这是会员的核心需求, 那么学习是否需要对黑马会是否有必要?虽然说黑马会是以创业和投资为主,但在这个社群中肯定会交流与创业有关的一些内容,那么定期做一些创业陷阱的规避,或者说如何打动投资者,或者说商业模式优化,这些课程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刚分享了天马帮,现在说说运营研究社,都是属于学习型社群,但是用户群体有很大区别,但是也还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的。刚才也说过,做社群运营首先我们要梳理出社群的业务逻辑,基于业务逻辑做一个运营目标的确定,然后基于运营目标,对目标的拆解,然后基于拆解的目标做出基础性运营工作和创新性运营工作的界定,最终再落实到人、财、物上。
如何运营好运营研究社呢?首先我们按照社群运营的方法论,先梳理出运营研究社的基本业务逻辑,具体如下图:
研究社是由贤哥为代表的一帮小伙伴发起的,用户主要是运营从业者和运营爱好者。基本的业务逻辑就是发起团队为研究社成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运营干货分享的平台,然后研究社成员呢也能为社群产生一些UGC的内容,研究社的发起团队会对内容进行审核和筛选和组织。研究社也可以跟产品菜鸟汇公众号产生互动,通过这个社群加强与公众号粉丝的互动交流。整个思路跟天马帮社群的运营思路是一样的,首先是基本业务逻辑的梳理,其次运营目标的确立,再次运营目标的拆解,再分为两大工作模块,基础运营工作的确定 和运营创新工作的确定,基础工作的确定主要是一些常规项的固定性工作,运营创新主要是一些非常规的加分项的一些动作。
在上图中我们梳理出了运营研究社的基本业务逻辑,接着我们需要确定运营研究社的运营目标,研究社作为一个运营的学习型社群,因此目标主要还是以活跃度为主,那么要想研究社活跃的关键在于能否持续满足社员的学习需求,为社员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其核心还是学习,基于这一个业务目标和业务逻辑,我们可以梳理出研究社的运营体系:
研究社的运营工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为了保证运营研究社顺畅运行,需要运营端做的基础工作可能包括:
1.对每周二讨论主题和每周四分享内容的规划安排
2.寻找运营相关话题,并组织在固定时间进行讨论
3.沟通寻找可分享的社员进行内容分享,不同社员的分享排期
4.对话题的筛选确定以及讨论过程中主持、引导
5.对社员分享的前期安排准备,过程管控,和分享后的素材沉淀及传播
6.鼓励和引导社员进行运营问题的交流讨论
……
第二部分是保证研究社能够出彩的非常规性的创新工作,具体如下:
1.社群运营形式和体系的改进(如社群和社区的结合)
2.对整个内容体系的优化改进(系统化、专题化)
3.线下交流分享机制的确立和自组织的形成
4.运营分社的成立及自运行
5.其他创新性的学习交流机制。
因此,对运营研究社的运营建议如下:
首先,核心价值的持续提供,这是运营研究社能够延续的前提。运营研究社做过几次分享,其实我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比如运营周报的形式的讨论,这个是非常落地的,对很多人,尤其做运营的借鉴意义还是蛮大的。还有一次是针对咱们运营研究社的一个成员运营的旅游产品为例进行的运营策略的讨论,就是基于某款产品的头脑风暴,这也是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另外,还可以做一些针对运营所需要用到的工具表格的一些讨论和分享,因为对于任何人来说,工具、模板和表格是最具参考和借鉴意义的,很多都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其次,保持核心价值的输出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分享对社员有所启发,这是研究社的意义所在。其实我们在运营研究社的过程中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对这些问题的征集,然后集中一个时间进行头脑风暴和集体讨论的话,会更有价值。或者针对某个成员运营的产品展开头脑风暴,然后提供一些运营的策略和建议,或者说就某个产品需要做的活动来做一个主题讨论。
第三,加强线下活动,研究社不需要承担线下活动组织者的角色,只需要为成员线下活动创造条件即可。而且这些线下活动更多的是要要研究社分社来进行组织,比如发挥研究社北京分社、上海分社和深圳分社的作用。
第四,明确研究社总群和研究社分群的角色定位。研究社总群的定位是以学习分享交流为主,那么分群更多承担的是社员粘性的建立、活跃度的促进以及线下活动组织的方便性考虑。对研究社分群来说应该更加生活化,比如社员的生活八卦交流,更多的是交朋友,建立友好关系或者说成人之间的强粘性为主。
第五,研究社分享内容的主题化、系列化。可以分为两大系列主题:
1、话题讨论系列:如,系列一:热点追踪、经典产品讨论,如对在行、值乎等现象级产品的运营讨论;系列二:运营方法体系和思路的讨论;系列三:研究社成员所运营的产品的头脑风暴等。
2、干货分享系列:如,工具使用专题、运营思路专题、案例剖析专题、运营求职和职业发展规划专题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发挥研究社的其他价值,这一块成员自发进行,研究社只需要提供条件即可,相关内容可以包括合作和资源对接,求职建议和岗位内推等。
所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社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梳理出社群的业务逻辑,只有基于社群的业务逻辑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快速的搭建出社群的运营体系。
对于社群运营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可以关注超哥微信公众号「超运营思维」回复“社群”即可获取《一张图将社群运营知识一网打尽》,里面几乎涵盖了社群运营的全部工作。
大数据是创新2.0时代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数据收集、管理、处理和利用。用户不仅是数据的使用者,更是数据的生产者。数据围绕人的生产、生活而产生,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样本,而是广阔社会空间的全数据。大数据也为以用户为中心、实现从封闭的实验室创新到以社会为舞台的开放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基于大数据的社群营销提供了新的机遇。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社群营销需要:
(1)挖掘需求。利用前期大数据预测或老客户优势,不断洞察到潜在用户群需求,进行挖掘和分析。
(2)社群口碑。确定用户画像和锁定品牌目标社群后,根据其社群画像细节制定创意表现,与受众及社群保持活动或互动沟通,最终达成有效链接和高效口碑。
(3)精准引流。根据数据模型和数据挖掘,选择合适的媒体效果投放平台或大数据交易平台,用精准广告或数据模型来影响目标受众,完成低成本高转化的信息精准触达。
(4)促进交易。基于商业形态,打造线上链接和线下交易模式。推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最终达成销售目标,同时为品牌获取更真实的用户数据。
(5)闭环CRM。详实的交易数据进入 CRM 系统,根据 Social CRM 继续完善用户画像,为触发二次甚至多次消费,以及品牌的再营销做准备。
社群营销的目标不仅仅是品牌如何在社交媒体和社群上的发声,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的数据分析、用户引流到最后促进交易的过程。而其中活动、KOL、O2O 等互动数据留存和分析,通过大数据交易平台共享更多原始数据的共享,以及整合挖掘关联数据产品和数据预测,构建自己的SCRM 系统,实现价值数据和商业智能的不断提升,打造最低成本最高效果的大数据平台上的社群营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