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的亚马逊运营销售慢慢做到运营经理,花了一段时间,也追着上了亚马逊的红利尾巴。
现在已换新工作,依旧做电商,但是不是跨境电商,更不是第三方平台卖家的身份了。
讲道理,做亚马逊运营的那段时间,最让我诚惶不安的不是每天的销量波动,不是经常链接或店铺被封或者被审核,而是我经常思考带来的疑惑,做亚马逊运营,到底对我的职业生涯沉淀了什么下来?
我不知道各位做第三方运营的同僚们有没有和我同样的困惑,我在长期的思考和困扰中得出的结论是:做亚马逊运营的含金量水分太大,会随着亚马逊的机制的成熟和运营技巧的套路化逐渐失去价值,往后更有可能做供应链和传统产品经理的价值更大,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也有更多的亚马逊运营人员继续转向新方向,学习精细化运营,怎么做广告,怎么选产品。然后,他们发现个问题: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总是不善于分享,大家都是藏着掖着的心态。
做产品的不会分享自己有什么产品,有什么工厂资源
做运营的不会分享自己是推产品的细节,因为一旦说太多别人就知道了你的产品是什么了
其实这很好理解,按中国卖家的尿性,给别人刷刷差评,跟卖一样的产品,改改别人链接这种事情不是很正常的吗,怎么能跟别人说我做的是什么呢?那样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不善于分享,恶性竞争严重,注定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很难迅速成长起来
这2年我看着各种培训机构开始不断的割韭菜,各种有经验或没经验的都自称导师,打着黑科技,不刷单等等各种噱头不断的收割着新入跨境电商的卖家,结果,玩黑科技的人怎么样了呢?教你各种合并变体刷单的怎么样了呢?还不是死的死,伤的伤。但是培训机构确实也向新卖家们输送了很多实打实的“运营”技巧,虽然看起来是各种黑科技,但其实是中大型卖家的正常运营手段而已(因为大量的大卖公司的离职后也选择了做培训,毕竟赚钱更快),就算运营技巧用不上了,但是也至少知道大卖家的套路大概是哪些。
但这一个方面来看,其实培训机构在分享运营技巧这块是很有贡献的。
在前几年国内的亚马逊运营的市场中,中国卖家享受着一波红利期,躺着赚钱的大把大把。那个时候其实所谓的运营人员没有任何运营技巧,说极端点只要你会用用电脑,学过英语基本都能去电商公司做亚马逊,工作本质上就是一个上架员,内容和搬砖差不多,不断的上架,大批量铺货,然后观察哪些好卖的产品就继续优化连接,做做图片和文案和关键词,不好卖的产品就下架即可。那个时候在这行业里面谈运营技巧是不太合适的,毕竟能躺着捞钱的时候要疯狂捞钱。
大量的亚马逊运营适应不了新的竞争,毕竟都躺着赚钱好几年了,纷纷离职和转行。
幸苦 *** 劳几年下来的运营人员,一朝醒来,自以为积累了几年的运营套路大量失效了,没法继续钻空子!又得重新琢磨新的运营思路!
熟手做不出业绩了,对老板来说,还不如换个新人重新培养。
而没有成绩的熟手,和所有行业的最基层的销售一样,待遇很难维持生存。
其实,跨境电商到底是什么?
其实,我一直认为是没有跨境电商这个行业的。
跨境电商就是外贸,做跨境电商本质上就是做外贸。
做外贸最重要的是什么,找到客户,找到产品,然后卖出去,赚到钱。
为什么跨境电商这几年会这么火,我觉得无非就是2个原因:
1.门槛低,前期什么烂产品都能卖出去,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2.利润高
中国的外贸行业借着电商平台风光了一下,将大量的低端的外贸产品借助平台输送出去。
仔细想想,跨境电商平台帮助这些传统外贸厂家解决了什么问题?
挖掘市场,寻找目标客户
而这一块是亚马逊帮忙把这块给做了。(注意!客户都是亚马逊的客户,亚马逊流量,而亚马逊运营人员是 没有有效获取用户和流量的手段,亚马逊本身也不允许卖家偷取它的流量 。)
对亚马逊电商平台来讲,我帮你找好客户和流量了,你好好提供好商品就好了,总会帮你卖出去的。
而大多数卖家,看的还是怎么尽快借助亚马逊捞一笔钱就跑,而不是专注于打造自己的产品。但是当时在整个跨境电商的捞金潮中,这也是合情合理的行为。
然而现在进入正轨化,精细化的运营,粗放生长的时代提前结束了。如何做好产品,如何整合供应链,往成熟的平台方输送真正有需求,有质量的好产品肯定是未来的重点。
而亚马逊运营人员,在这种变化下,优秀的市场调研分析,商务谈判技巧和项目推进管理能力会是将来主要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电商商家来说,流量是是否能够卖出商品的关键点,拥有流量,才能拥有曝光率。有了曝光率之后,顾客才能看到我们的产品。所以今日,东东将讨论SEO(查找引擎优化)和查找广告的差异性,这两者也是现在强大又精准的导流办法。
要最大极限地运用它们或者挑选之一,那么你就得了解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以便在最佳条件下发挥它的成效。
公司发展
成立
亚马逊公司是在1994年7月5日由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成立的,一开始叫Cadabra。性质是基本的网络书店。然而具有远见的贝佐斯看到了网络的潜力和特色,当实体的大型书店提供20万本书时,网络书店能够提供比20万本书更多的选择给读者。
贝佐斯将Cadabra以地球上孕育最多种生物的亚马逊河重新命名,于1995年7月重新开张。该公司原于1994年在华盛顿州登记,1996年时改到德拉瓦州登记,并在1997年5月15日时股票上市。代码是AMZN,一股为18美元(截止2012年10月12日收市,股价为242.36美元)。
1市场需求
亚马逊是以商品为导向的平台,有些卖家就会以为,既然强调产品,那么我就选我熟悉的,有资源的产品。
不熟不做是有道理,但卖家更加需要考虑自己手上的产品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如果有,那就最好不过了。
如果没有市场却还去开发的话,就会浪费时间与资源。此外,卖家要关注的并非是国内市场,而是国外市场。
有些产品在国内不畅销,但可能会在国外卖得非常好。假如你是想做亚马逊美国站的,就应该去了解一下美帝/欧帝等人民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2专注于一个类目
对于新手卖家而言,开店后,下一步就会考虑要卖什么产品。我们知道,新卖家开店初期,资金人力各个方面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刚起步就上架大量的SKU。
所以卖家入行时先专注于某一个类目。如果不知市场如何,可以在亚马逊平台上浏览细分类目的销售情况,包括对卖得比较好的店铺、产品做市场调研。
3摸清市场容量及趋势
思路明确后,接下来你就要去了解亚马逊这个平台在热卖什么产品,并对产品和款式进行周期性的分析,通过分析后再确认是否可以开发这个市场。
而这种观察、分析市场的周期,起码要一周的时间。
第一、首先你要了解这类目,然后观察,哪些商家是专业做这个的
并且多看该类目的top100评论,然后分析出市场容量,比如top20的销量大概是多少,每天的销量是增长趋势还是下降趋势
第二、查看是否有专利侵权风险,并且重点也是要考验你对市场的触觉嗅觉
4
产品调研
对产品的市场容量和趋势了解后,接下来需要对产品的价格,排名、产品评论、库存、商标、图片、名称、描述、包装、链接、ASIN码等信息进行调研,进一步全方面了解某个产品,看看它是否符合我们的选品要求。其中,有几个要点是需要重点注意的
1产品的价格(Price)
2产品排名(Best Sellers Rank)
3产品的评论(Reviews)
4竞争对手的库存来推测销量
5是否有注册品牌,可否跟卖
6产品是否需要认证
选品大作战
Fighting
很多新手卖家在入行亚马逊后,第一个头疼的事就是选品,最主要的是自己不知道要卖哪一种东西,不知道选哪个类目下的.这个在日常交流中,我深有体会到他们的痛点。
那这个时候,你需要借助一些数据工具来获取数据,选出你要做的一类目,再从这些类目里面找出能做的产品。
在每个国家都有5000的数据前提下,按转化率从高到低往下筛选,按照订单转化率从高到低的梯度分段筛选出订单量数据大的关键词
其中转化率很高的一般要么是品牌、要么是热度很大的或者特定的产品,但这些产品对我们来说都没用,因此这些就可以筛选掉了。
通过数据找到关键词,通过关键词找到适销产品
如果你真的还不知道具体该搜哪些关键词,以户外为例,选择户外的类目
看best seller 及 new release 的 listing ,挑选几家看着顺眼,产品轻巧的,价格还适中,点进去
选了一件价格不是那么贵,看起来顺眼的防水包 点进去
查看该产品的review的数量、差评内容
从最早的review时间可以看出产品的上架时间
今天先看他的库存,明天这个时间再看一遍,那么就能估算出他的每天销量是多少
如果每天出单量到了20以上,那么这个产品可以待定
无论你是通过数据选出的关键词,还是通过类目下看BestSeller、New
Release看产品选关键词,都需要下面这一步:(举上面这个防水包的例子)
打开亚马逊网站搜索这个产品的关键词,看首页平均review数量,你会发现,首页review数量平均在800左右,说明这类产品竞争激烈
我们来看这报表:
1.看这些数据可以知道,这么卖家他们一个月走的货量很大
2.不仅平均review数量多,而且review的分值也高表示产品质量稳定,可优化空间不大
3.订单数大,那么他们基本都是走的海运,区间价格压的很低,毛利已经定死在哪里了
4.总结:这个产品很难做,很难撼动龙头老大的地位,是我的话,是不会选这个产品的
大概是这样:
点击查看每个热搜关键词下展示的
lisitng数量,首页的review星级,review数量
listing数量过大的,直接忽略
JS插件直接一键测算出页面产品大概销量
品牌栏都是一样的直接忽略,说明这个关键词是品牌 词甚至具体到单个lisitng,查看该listing上架时间
思路:
分析关键词下首页及前三页李思婷的大概情况《2018年亚马逊最实用的选品策略》:
判断如果我们打造新的lisitng能在多久内达到这样的效果,预估我们有没有机会上首页。
如果产品Reviews星级普遍低于4星的,说明这款产品缺陷很多,就不用考虑作为选择的对象了。
另外,可以将产品排名(Best Sellers Rank) +
评论(Reviews)综合分析产品,如果两个数据一起增长,表示产品在增长,是个综合实力不错的热卖品。
如果只看到评论(Reviews)数量上升,但产品排名(Best Sellers
Rank)却在下跌,有可能存在刷单情况,如遇到这样的情况,对这个产品,自然是保持观望的态度。
——跨境知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