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庄的历史沿革

水镜庄的历史沿革,第1张

水镜庄,著名的三国名胜,位于县城南0.5公里处,北临蛮河,南靠玉溪山。东汉末年名土司马徽曾在此隐居.因司马徽又称水镜先生,山庄因此而称水镜庄。庄前立有石碑,上书“汉水镜栖隐处”,为清乾隆七年(1742年)南漳知县徐彦所树。石碑左侧为“荐贤堂”,两进平房,中隔小院,每进三间,建筑庄重古朴,占地约300多平方米。传说刘备马跃檀溪、襄阳脱难后逃至南漳,在水镜庄与司马徽相遇,司马徽荐诸葛亮、庞统与刘备,继而发生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在襄阳遇险,马跃檀溪逃到南漳,拜问天下豪杰司马徽,司马徽告日“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于是产生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三国鼎立,更使司马徽名昭千古。为怀念司马徽,后人建起了“水镜庄”纪念胜地。

据说,庞德公在鹿门山举行酒会,诸友或歌或咏,很是热闹。司马徽论古谈今,言谈洒脱超凡,令满座寂然,敬意盈胸。庞德公举杯上前,说:“先生数典如流水,水清似镜,真乃水镜先生矣。”此后,“水镜”之名便名扬中原,隐居之地白马洞也被称为“水镜庄”了。 从山下到洞口高约数十米,青石板铺就的石阶直达环山城墙。此洞深有约30米,高约8米,宽约8米,相传有白马常出入于此洞中,故名白马洞,也叫圣马洞。洞内风雨不至,冬暖夏凉。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以读书,可以抚琴,可以酣眠,古意甚浓。洞口阔内狭,形状像是个大喇叭。当年,水镜先生常在洞内抚琴,悠悠琴声借着岩壁的回声,传响于山林水壑之间,很有几分情趣。洞壁上挂着一张古琴,据说就是司马徽当年使用过的。遥想当年,司马先生在此抚琴弈棋,吟诗作画,临风把酒,好一派自在洒脱的隐士风采。这悠悠雅意,不知影响了多少中国文人。甚至在中国入仕者内心深处,何尝不深藏着一幅这样的山林生活图!入门约20米,清风瘦骨的司马徽束古装、佩长剑的高大塑像便跃然眼前,让人肃然起敬。水镜庄内,多是亭阁式建筑,飞檐凌空,气宇轩昂,金窗修户,朱梁画栋。司马徽、庞德公和学生诸葛亮、徐庶、庞统玉石塑像维妙维肖,风采飘逸。水镜祠为两层阁楼,祠前石洞前厅明亮、幽静,壁刻有“洞天福地”4字。据传水镜先生常在此弈棋、d琴。 司马徽隐居草庐在水镜先生塑像东侧。这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四合小院,两进平房,中隔小院,每进3间,古朴庄重。院前小亭立有一古碑,上书“汉水镜栖隐处”几个大字,字体雄健。这碑是清乾隆年间知县徐彦重建水镜庄时所立,距今已有260多年。小院风格古雅素朴,青砖黛瓦,映着绿树红花,显得极有画意。院内绿树掩映,花香鸟语,典雅幽静。两边檐廊。

正厅是荐贤堂,相传水镜先生就是在这里与刘备剪烛夜话的。走进荐贤堂,挥手论势的水镜先生、手按剑柄洗耳恭听的刘皇叔塑像栩栩如生。一个是林泉高士,一个是落难英雄;一个是诚心荐言,一个是虚心聆教。若不是有这番长谈,刘备怎能得卧龙、凤雏之助,怎么能摆脱困境、迅速崛起?

水镜庄在清代重修后,白马洞内供真武祖师,洞口建悬楼吊阁。光绪年间,又修建了头天门、二天门和沿山城垣。依山面水的水镜庄,视野开阔。左有珍珠泉,右有文峰塔,彝水洞前流,白云顶上飞据南漳县志记载,每年三月十八日,“数百里,民贾期会,交易于此,游客过县,必登临。”因此有“小武当”之称。

穿过小院的角门,脚下是一道清溪,水声潺潺,给古老的山庄平添了几许清幽。据说,玉溪山也因此而得名。溪上有一便桥,人行其上,大有凌波微步的感觉。沿着洞后的蜿蜒小径,直达玉溪山主峰。玉溪山是楚文化发祥地——荆山山脉的一支,南延70多公里,与玉印岩——当年楚人卞和的得玉之处遥遥相望。站在山巅,纵目望去,水镜湖碧水长天,浑然一色,绿雾山影,宛如仙界。近处的南漳城高楼林立,人车如织;田园风光一览无余,山下蛮河如银带绵延,令人心旷神怡,尘念皆无。

司马徽,系东汉末年襄阳城南学业堂经学大师,对学子们知之甚深,以知人荐贤(向刘备推荐伏龙、凤雏)名扬古今中外,号称“水镜先生”。司马徽原住襄阳东门外,与庞德公为邻。旧时地方志有他的住址。但不知何时迁往南漳水镜庄。

司马徽隐居的水镜庄距南漳县城一里许,南傍玉溪山, 北临蛮河。水镜庄前立有“汉水镜栖隐处”石碑。左侧有荐贤堂,两进平房,中隔小院,每进3间,古朴庄重。玉溪山孤峰高耸,绿树成荫。山北麓之石壁,犹如刀削,有“三里石壁长廊”之称。壁中有巨洞,深30米,高8米,宽8米,昔传有白马出洞,故名白马洞。洞中建有水镜祠。庄后有两径通白马洞。一条沿头天门上山,过石拱桥再登台阶,至二天门。在此仰望,灌木如云,石壁欲倾。沿石壁向西凿有横道,外侧筑有城墙。出横道即至会仙门,再10余步,即入白马洞。另一条路在头天门之西,经过水镜祠门楼,上有“水镜庄”3字。两侧对联为“彝水环绕,明镜高悬”。进水镜祠门楼,亦达会仙门。水镜祠为两层阁楼,飞檐临空。祠前石洞前厅,明亮、幽静,壁刻有“洞天福地”4字。据传水镜先生常在此弈棋、d琴。玉溪山顶海拔263米,登山四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水镜先生是司马徽。

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司马徽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流寓到襄阳的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等道友均有交往,关系甚密。司马徽视庞德公为兄长,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司马徽,字德 *** ,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受到世人的敬重。

司马徽的介绍

后世为了纪念司马徽,建立了水镜庄水镜庄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南。东汉后期,颍川战乱频繁。司马徽为避战祸,辗转客居荆州刘表治下的襄阳城。南漳水镜庄的有关记载最早见于乾隆《襄阳府志》。

1954年,县政府曾拨款维修。“文革”中,“水镜祠”和司马纪事碑被拆毁。1981年复修水镜祠,1985年复修荐贤堂,再现清代水镜庄风貌,并且成为襄阳境内遗留唯一纪念司马徽的古代建筑。如今的水镜庄风景宜人,游客如织,成为人们凭吊前贤、感受三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景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043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