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多甘时间都不像,和
茅台酒相比,这款珍酒的年龄要小一点,所对的消费群体也比较年轻,它的口感比较适合刚学会喝酒的年轻人,不像茅台一样,酱香味太浓郁了,让很多人都喝不习惯。1974年珍酒才正式问世。它的知名度,认可度不同。但是珍酒的口感和酒质虽然和茅台很相似,但是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却远不如茅台,甚至可以说差得远,这两年珍酒虽然没少蹭茅台的“热度”,但是仍被很多人当成“网红,炒作酒”,除了一些老酒友以外,普通人很少喝的。收藏价值不同,只要放在遮光通风的地方,并且密封好,放上10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珍酒却不可以。综上所述,珍酒这两年在营销方面做得确实不错,加大力度宣传自己,出现了一夜爆红的现象,一时之间甚至可以和茅台相媲美,但是无论怎样,酒质才是一款酒的立身之本,希望珍酒的口感和品质有一天真的可以赶上茅台。
贵州珍酒里以前的珍品与
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的飞天茅台是一个档次。 贵州珍酒是因为早年飞天茅台因地理环境影响产量不足,另选址贵州遵义同工艺、同设备、同原料来生产的,做为飞天茅台异地试验基地,1986年根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的题词“酒中珍品”,将原“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所使用的“茅艺”和后来“贵州省遵义酿造研究试验基地”所使用的“三贵”商标,经贵州省经委正式下文批准成立“贵州珍酒厂”,那时开始珍酒系列产品批量生产,那时的珍酒品质非常好。 2008年底始,因为长期以来的体制性束缚以及市场投入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了贵州珍酒厂走向了资不抵债的境地,珍酒厂实施政策性破产重组。 2009年8月28日,华泽集团以8250万元成功竞拍收购贵州珍酒厂100%的股权,并改制原“贵州珍酒厂”组建成立了“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 现在的珍酒以今非昔比了!!!!!!!贵州珍酒说起来就长啦,当初就是想增加贵州茅台的产量,把当时茅台产地的水和土壤、当地高粱甚至是酿造茅台的大师!所有制作茅台的工艺都复制到了,1975年正式开始试验,但都失败了,没能原原本本的酿成茅台的味道。毕竟茅台独特的地理环境,湿度气候是无法复制的。但是!在异地用茅台工艺制作出来的酒虽比不上茅台,但却别有一番风味!深受大众喜爱,被誉为“酒中珍品”!“易地茅台”便正式更名为“珍酒”,“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厂”也更名为“贵州珍酒厂”。 因此,贵州珍酒的档次可以说是仅次于飞天茅台,特别是珍酒的珍十五系列酒,都是采用十五年老酒调兑,酒质可想而知。 还可以,茅台工艺异地生产。主要产品从高到低有老珍酒,珍品,珍五,珍八,珍十,珍十五,珍三十,单价从70一瓶到850一瓶不等,珍品和珍五相当于王子酒,珍八相当于珍王或者贵大70,珍十没喝过,珍十五和红花郎15有的一拼,珍三十据说口感超过新茅台。珍酒的问世可以说是自带光环,含着金钥匙降临
白酒届,是其它酱香酒无法比拟的。 贵州在中国的白酒版图中是名副其实的“名酒之乡”,用群星灿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由于茅台的光环太过耀眼,确实让其它的白酒有些黯然失色。珍酒的诞生起源于1958年,1958年茅台的年产量只有50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各地的招待需求。主席提出:“把茅台酒搞到一万吨”,让更多的人喝上酱香好酒的夙愿。到了1975年,周总理再次批示要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主席的指示。同年“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项目正式成立,厂址位于距离茅台镇仅一百三十公里的遵义市北郊十字铺。1975年原茅台酒厂郑光先亲自挂帅,率领酒厂28名技术骨干和从全国各地抽调的精英,从此开启了珍酒传奇酿酒的 历史 序幕。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时间,9个酿造周期、63轮次、3000多次的分析实验,最终迎来了以白酒泰斗周恒刚为首的验收鉴定小组。1985年,在业界最高级别的鉴定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试制酒“接近市售茅台酒水平”、“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鉴定认为“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中试)”项目完成合同要求,宣布试验成功。方毅副总理品尝试制酒后称赞其“不比茅台差”,并题词“酒中珍品”,珍酒之名由此而来。不仅如此,1988年,珍酒获评国家名酒评比银奖,成为“53国优”,位列贵州三大酱香白酒品牌。 珍酒可以说是系出名门,光环无数。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好酒也怕巷子深。质量好还要懂营销,会做广告,会讲故事。随着这几年酱香热持续,珍酒也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特别这两年发展迅速。可以用“珍酒火了”这个词来形容。2020年,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之下,珍酒的销售额也同比增长67%,大幅度领先同行。 2021年第一季度销售金额增长迅猛,同比增长207%,到达15亿元,震惊整个白酒届。 从2021年开始,珍酒在央视多个频道轮番做广告,但是广告确实不怎样,不断地重复一句话:“今晚喝珍酒”,毫无吸引力。不断地重复,让人感到啰里啰嗦,有点烦。据相关报道,目前珍酒已启动原址扩能、永胜村酿酒、金东酱酒园等3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酿酒7.5万吨、储酒35万吨,年产值525亿元的规模,强大的产能和优质的储酒确定一家白酒企业的影响力,未来的珍酒更加值得期待。 从目前的酱香白酒格局来看,珍酒只能算二线偏后的位置,前面有几家强大的高山,像茅台酒、习酒、郎酒、钓鱼台、国台,短期能无法逾越。我相信只要坚守传统,精心酿造,时间会回答一切。2009年,金东集团(原华泽集团)全资收购贵州珍酒厂,正式更名为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 珍酒以前并不是很流行,属于二线品牌,现在酱香酒大热,珍酒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酱香酒品牌里面,除了茅台,习酒,国台,基本上可以跟钓鱼台,金沙回沙酒,潭酒并列,属于酱香白酒的准一线品牌。贵州珍酒,原来我并不知道有这种酒,大概是被贵州众多名酒遮住了,名不见经传。只到前二年,一个卖酒的朋友向我推荐了珍酒,说你喝喝看。 于是我就搞了几件低档的珍酒喝着玩,刚开始觉得这酒特冲,有点酱酒味,但又不是很显,口感很一般。经过几瓶喝过之后(我有每天自斟自饮一杯的习惯),感觉越来越清爽,喝成了清香的味,酱香不存在了,蛮好的。 至于这个酒处于什么档次?它也是系列酒,价格有高有低,酒精度一般的都是52度,属于中档偏下档次,当然也因酒而异,也有高端的。 珍酒珍品在价格低位时买点做口粮酒不错滴。 口味和档次都不如习酒 一般利好呀,都上市了华致酒行就能开始卖珍酒啦
在白酒板块的带动下,华致酒行的股价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由21.49元上涨到31.15元,上涨了47%,涨幅巨大。
股价的大幅上涨并没有消除华致酒行背后的隐忧,其长期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1、财务数据欠佳
根据华致酒行(300755)发布的2022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华致酒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4.80亿元,同比增长25.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4亿元,同比减少39.14%。说明公司增收不增利。
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华致酒行实现营收为21.05亿元,同比增长仅4.32%;净利润3269.69万元,同比下降84.76%。说明公司收入增长乏力,利润大幅度下降。
从华致酒行的运营成本和营销费用可以看出,华致酒行的运营成本偏高。2022年前三季度,华致酒行的营业总成本70.65亿元,对比2021年前三季度的52.62亿元,同比增加34.3%。而在营销费用方面,则由去年同期的4.27亿元增至4.82亿元,增幅为12.9%。
毛利率从去年前三季度的26.8%,下滑至16.3%,下降幅度达39.2%。说明行业竞争激烈,竞争力在下降。
更让人担忧的是,公司的经营现金流状况很差,2018年至2022年三季度,四年一期的净利润为19.7亿元,而同期的经营净现金流入额为负,-0.6亿元。说明公司的盈利质量差。
2、“卖点”优势削弱
酒品保真是华致酒行的核心经营理念,也是其打造的优势“卖点”。
但随着市场监管加强和违法成本的提高,流通中的假酒也越来越少,这个优势“卖点”也并不像过去那么突出了。
而且,随着华致酒行加大对华致酒库业务的拓展,对加盟商的约束力也在弱化,如何做到在允许加盟商和零售网点自行采购的同时,又能保证采购商品的品质?假如管理不慎,会导致华致酒行的核心“卖点”遭遇严重冲击。
3、行业门槛低
华致酒库相当于降低了门槛的华致酒行,规模更小,启动资金要求降低;
且允许销售其他供货商的产品,这也加大了产品质量管理的难度;虽然加盟商自主权增大了,不收取保证金,但对加盟商的约束力在变弱。
从华致酒行加盟商数量的大幅减少和华致酒库加盟商数量的激增可以看出,华致酒库销售渠道的扩张是以降低准入门槛和牺牲管理力度换来的。
而大量的地方小型连锁店和街边小店都是其竞争对手,竞争门槛不升反降。
4、同质化严重
华致酒行在传统电商以及直播等新型电商崛起的时代,让茅台和消费者都厌倦了华致酒行“二道贩子”的角色,“以消费者为中心”也越来越被茅台所认可,过去华致酒行的经销模式逐渐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茅台如今已经实现分销渠道多元化,在天猫、京东等众多电商平台开展合作,甚至自己还搞出一个官方营销的“i茅台”APP。
可见茅台对华致酒行的依赖越来越低。除了自身开展线上营销平台之外,茅台还逐步消减经销商,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茅台国内经销商数量从2987个降至2046个,缩减了近千个,消减的近千个经销商的利润则多被茅台自己拿走。
而华致酒行在天猫和京东等平台竞争之外,像壹玖壹玖、酒仙网、酒便利等O2O酒类垂直电商平台也都迅速崛起,借助传统营销渠道,以及新型的互联网线上渠道,这些品牌也更具竞争力,都在不断蚕食华致酒行有限的市场。除此之外,还要和茅台自身的平台竞争,原本的强大优势一下荡然无存,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且都能买到真茅台,肯定会选择价格最低的一家,这或是造成华致酒行净利润下滑的又一大根源。
新零售时代的来临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给华致酒行带来的冲击,也将是十分致命的。失去了茅台近乎“垄断性”的优势,华致酒行失去了市场定价权,再想获取高利润已经几乎不可能。
在白酒市场销量总体下滑,线上渠道又打不开的局面下,未来华致酒行或将继续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之中。
5、行业销量萎缩
在销量上,2017年白酒销量从1121万千升,而2021年则下降到740.73万千升,下滑幅度超过1/3。
而葡萄酒、黄酒等酒类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虽然酒类产品的销售单价在提高,但得利的是少数品牌白酒,行业大部分利润被知名品牌酿酒公司拿走。
也就是说,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与华致酒行关联度不大。
综上所述,华致酒行近期的股价表现与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发生了背离。
股价的大幅上涨是建立在公司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下,而公司的不利影响因素并没有反应在股价中。
这需要引起投资者的高度重视!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