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品同质化?在营销创新中有何弊端?

什么是产品同质化?在营销创新中有何弊端?,第1张

产品同质化就是---产品在消费者选择购买过程中由于其功能性利益与竞争产品相同可以被竞争对手所替代,竞争对手就成为我们的替代性产品!我们的产品和竞争对手就形成了产品同质化!

现如今,产品和品牌过剩,已经不是之前的产品营销时代了,产品同质化已经无可避免,试想光是去屑功能的洗发水有多少个品牌???再最早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第一款具有“去屑”USP(独特的销售主张)的产品无疑就成为了较强的销售力,使其在洗发水大品类市场中,占据洗发水“去屑”特性品类的第一位置,现在产品层出不穷,其功能USP定位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掌握消费者的心智资源变的重要起来,因为消费者在很多同质化产品选择过程中,他们之选择出来的产品必定是他们个人认为(主观认知)较出色的产品,所以他们所购买的可能就是心理层面的附加值或“隐形的“出色”产品”,由此,营销时代也由原来的产品营销转为品牌营销时代!也可以从传播角度说从USP时代到了VI形象时代(或品牌管理时代),也可以理解为将产品定位转移为以消费者心智资源定位为主导的定位时代。关于产品和品牌太多、太多、太多了.....在这里只大概介绍一下吧,另一个问题....关于“营销创新”的(其实这两个问题都牵涉了系统的营销问题,很难简单的讲到位)

产品创新---就是产品开发策略,这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是从后往前开发,怎么说?就是先洞悉消费者、竞争对手、还有自身产品结构的问题与机会,进行相应的开发,但这可能只是个创意性的想法,如果把创意性的新产品开发思路变成可行的商业项目,那还需要做更多的商业分析,从创意创新来说,这个产品一定是具有较强价值的,其中包含了真实价值和心理价值的有效结合体,且有较大的市场容量,比如之前有个产品叫“可视电话”,试想:消费者在通话时大多在思想意识上是处于自我隐密、想象的状态,拿一个电话过来一切都将那么的直白,就象被暴陋了一样,所以虽然产品具有了很强的实际价值“可视”,但因为与消费者心智不符,所以很难进行市场普及和推广.....,另外可以从企业自身品牌来说,还要照顾企业品牌积累,例如娃哈哈作为儿童饮品就不能开发娃哈哈啤酒,因为作为这个企业其品牌价值就在于儿童的、健康的,如果生产了啤酒,那就造成了品牌自我腐蚀,损及无形资产.....,还有很多..不多介绍了。

策略创新?------这个更难简单说清楚了,什么是策略,是产品策略、销售策略、传播策略?定位策略?还有执行层面的渠道策略、影视策略、投放策略?当然一个好的策略应该在以上各个环节中进行周旋、博弈而进行制定,因为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但如果一个成熟的产品开发,应该已经包含了这些内容,这个说实话问题有点大,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牵涉的问题可以形成一本书!如有具体的我们可以进一步交流~!或许可以参考上面朋友的那个案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一点。

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想要长期立足于市场,必然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当今世界,企业价值的取得,已向主要依靠对无形资产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利用方面转移。而在当前所处的金融危机情况下,就必须更多地依靠和运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对知识产权进行经营的具体策略如下: 积极推行产品(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所谓企业的竞争优势,说到底是由它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但这种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产品(技术)创新力。通过服务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价值增加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限的。1.加大投入,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新。研发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只有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够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经济衰退期,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反观1989~1991年的这场经济危机,美国高科技企业中,成功的领先者在经济衰退期采用的是运营开支的反向应用法。即在1990~1991年的衰退期,其研发开支、销售管理开支以及广告开支,都比不太成功的同行企业高,分别高出22.1%、14%和9.2%。而之后的经济扩张期,与不太成功的同行企业相比,只有研发开支仍然更高,但幅度降低为8.8%,另外两项开支则分别低14.2%和3.4%。这意味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资金充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衰退期时可以要有意识地投入,结合自身特点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在需要一定成本的同时也存在失败的风险,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有限,选择产品(技术)创新项目时一定要谨慎,较好的处理办法是量力而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领域与范围内进行突破创新。2.合作"联发",建立技术联盟。"联发"模式包括了在企业间寻求帮助,供应商和其他渠道等都能成为重要的创新灵感来源。事关行业发展命脉的核心技术绝非单个企业短时间内所能攻下的,通过技术联盟可以整合资源,一方面降低了获取知识产权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获得新知识产权的可能性,还可以使单个或少量技术无法完成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变为现实。联盟内可以共同使用、共同开发的技术,而不需要到市场上购买,进而使参加联盟的企业都获得竞争上的优势地位。3.收购海外企业的优质资产。收购资产是对目标公司的实物资产或专利、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转让,目标公司的主体资格不发生任何变化,收购方对目标公司自身的债权债务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金融危机爆发为收购资产创造了更多机会,降低了企业的收购成本和风险,而购买高潜力的资产可以资源互补,壮大企业自身的规模和资产实力。4.善于利用失效专利。当企业无条件时,可以从失效专利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技术为继续研究开发、创新的起点。失效专利并不意味着是没有价值的技术。有许多专利虽然由于过了保护期或因故提前终止,但是其技术含量依然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而且利用失效的专利不需要支付专利使用费,可以为企业节省许多开支,缩短研究开发时间。建立企业品牌品牌是指企业及其产品的牌号,包括商标、厂商名称和服务标志等。商品商标、服务商标是品牌的直接标识,但品牌决不等同于商标。品牌是商品外在质量和内在品质的体现,是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最有说服力的表征。著名的国内、国际大品牌提供给消费者的,是物质的和精神的、技术的和艺术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的价值和享受。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名牌,凝聚了企业多年持续创新、科学管理、卓越品质、优良服务和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得市场资源优先分配权的强大武器。其品牌价值已经从企业层面扩展到社会层面,甚至延伸到企业的家园--国家。具有国际影响力、渗透力、竞争力的牌子,可以获得国内、国际公众的认同和向往,品牌的声誉和诚信可以转化为消费者的忠诚;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全球美誉度的大名牌,是国家的瑰宝、民族的骄傲,是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卓越载体。品牌的知识产权属性,不只是体现在商品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和牌号等直接标识上,更需要依靠先进技术的支撑、优良品质的保障、诚信经营的依托、先进文化的铺垫。所以,企业的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金融危机就等于是一次行业洗牌,结果必然是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品牌集中,品牌塑造的重要性愈发重要,专注于产品研发与制造而忽视品牌建设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企业的商业模式需要从OEM改变为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即原始设计制造),再进一步向OBM(Own Branding Manufacture,即原始品牌制造)转变。运营知识产权获取收益知识产权运营包括专利授权、专利买断卖断、专利拥有者之间实施交叉许可、商标特许、商业模式和标准特许、品牌特许等多种知识产权的交易活动。在拥有知识产权之后,必须充分利用;如果不利用,使其闲置,那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将使任何有关取得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为都变得毫无意义。知识产权经营既是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延伸,也是企业进一步自主创新的助推器。它已成为企业直接获利的重要手段,促成企业实现"研发-知识产权-获利再投入研发"的良性循环。企业在经营知识产权时,应该对有关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授权企业必须对获授权者实施积极管理,应对有关知识产权授权的固有风险和错误。"三方"配合,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尽管银监会提出了允许企业以专有知识技术、许可专利及版权等来做质押,帮助企业获得融资,以弥补担保和抵押品的不足,但对一些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新型融资形式在现实中并不好用,知识产权质押最重要的环节是知识产权的评估。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评估不仅存在着差异,而且还存在对产品市场的估计的差异。在对专利权本身的价值进行评价的同时,还要对该发明的利用等预计的价值进行评价。与传统的不动产抵押相比,知识产权的流动性不及不动产,因而处分就相应地困难。但银行目前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企业专有技术这一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所以技术评估上存在较大的风险。如何帮助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这需要"三方"配合:1.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与银行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并给予政策支持。2.银行要建立贷款风险控制及补偿机制,合理设计知识产权质押信贷品种,简化该类贷款流程,利用相关中介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3.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在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要提供确实有较大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资产质押,同时,选择行业认可度较高的评估中介机构出具评估报告,并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实行研发人才资源外包措施人才资源外包就是企业根据需要将能某一项或几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或职能外包出去,交由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管理,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在当前危机下,人才外包能使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活动上。在危机的情势下,企业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企业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外包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网罗各地人才为己所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物种进化的不二法则,即在危机中,只有适应能力最强,面临危机灵活求变的物种才得以生存,进而繁衍生息。作为企业,或者在竞争的法则中变得强大,或者就会遭到淘汰。面对金融危机,优秀的企业懂得利用自身优势及外部资源,寻求转型或升级,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而在危机中一成不变、踯躅不前的企业,只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消亡。对于没有准备的企业而言,金融危机是可怕的。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优胜劣汰、循环往复的过程:大量同质化竞争的企业存在,资源和市场是有限性使得部分处于相对劣势的企业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这也是社会资源配置调整的结果。显然,没有倒下的企业要学会在危机中首先要考虑哪种策略能够延续企业的生命。只有适合本企业自身条件的知识产权经营策略才能为其带来预期的收益。每个企业在商业运行时必然会面对程度不同的周期性兴衰,《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大家都认为是危机的时候,就是机遇的来临。遵循这一逻辑,企业就能权衡利弊,找出最适合当前情况的市场策略,才能在下一次周期循环来临时,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170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