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特产销售渠道分析

贵州土特产销售渠道分析,第1张

贵州,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高原山地居多,全省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贵州还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瑶族、壮族、回族、白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

一、贵州土特产市场现状

1、好山好水,土特产种类繁多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群山蜿蜒起伏,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多彩的贵州特色农产品;加上这里多民族聚居,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和习俗,孕育了许多地方特产,例如辣椒、大方天麻、从江椪柑、罗甸脐橙、修文猕猴桃、深山土鸡蛋、黔式腊肉香肠、茅台镇酒、威宁荞麦、惠水米、织金竹荪、苗族银饰、苗绣、蜡染……可谓是遍地好货。

2、缺乏宣传推广和品牌意识

由于长期以来受山地高原多、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贵州土特产大多数没有良好的销路,除了极少数,如最有名的茅台酒、老干妈辣椒酱等知名土特产广为人知外,更多的名优土特产与市场脱节,生产包装工艺粗糙,缺乏品牌意识,缺乏营销宣传和推广,还养在深闺人未识。

二、贵州土特产销售渠道分析

1.个体销售: 很多的贵州山民们种养的土特产,一部分自给自足,另一部分则拿到邻近的市集或镇上去卖,以帮补家用。但由于家家户户都在搞种植养殖,市场上总的需求量并不大。

2.通过农贸批发市场销售: 由专人收购土特产,然后通过农贸市场销往各地。这种方式经过多个中间商,从生产者到最终的消费者手里, 一般要经过四五级的渠道长度, 过多的中间销售环节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 流通时间过长, 造成很多生鲜类农产品变质和损耗, 给农户和中间商带来利益损失;其次, 流通渠道层次过多, 造成价格差异增大。从初级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手中,产品的价格差异往往非常大, 甚至能达到好几倍, 极大地损害了土特产初级生产者的利益, 影响他们生产的积极性。

3.设立土特产销售门市: 在一些商业旺区或旅游景区设立销售门市,这种方法快捷、自主,有利于品牌建设。但门市需要选址,还要涉及到租金、工资、水电费等,而且销量不一定有保证。

4.进驻超市或大型零售商店销售: 这种方法成本低廉、客流也多,利于品牌的推广,但超市要求高,有固定货源,很多产品难以进入。

5.网络销售: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贵州深山瑰宝”得以搭乘电商快车走出大山,让全国消费者领略黔货独特魅力。但现在网上销售的土特产龙蛇混杂,同样没有品牌意识,同时缺乏统一监管和指导,农户不能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

6.设立专业的土特产销售平台: 农村土特产销售难,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够畅通,何不依托信息技术,统一建立一个网上土特产销求平台,帮助当地农民了解各种土特产市场行情,及时把握市场变化。销售平台除了销售土特产,还可以充分利用平台,发布土特产供求信息,积极为广大农民销售土特产牵线搭桥,让外地的客商通过网上的信息渠道联系到急需推销土特产的农民。这样,客商不仅为自己的生意找到了货源,也为苦于找不到销售的捷径的农民解了燃眉之急。

总结: 传统的销售方式往往使农产品初级生产者得不到有效的信息, 不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产品容易积压或只能按较低的价格销售出去, 造成农民收入迟迟得不到提高;另外, 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 造成整个流通渠道效率不高。因此,应该要把握好利用互联网,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供求市场透明化;同时要使产品规范化,好好进行宣传推广,打响知名度。现今贵州土特产的销售就是缺乏一个这样的综合平台,一个能适合时代发展,将贵州农户、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相结合的平台。

宝比贵州土特产商城 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专注贵州土特产,宝比贵州土特产商城是为贵州产品量身定做的综合电商平台,商城销售的所有商品产地都必须来自于贵州,帮助贵州农商户和企业拓展销售渠道,让那些由于缺乏销售途径而无人问津的深山好货,纯天然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走向消费者。同时,让消费者能够方便实惠地买到来自贵州的正宗土特产。

主要是看你作什么土特产,如果本地是个旅游区,就不错,否则的话,你就得选择别的地方去做生意,土特产必须是出名的,生意是不熟不能作的.你有熟悉的东西吗?

1 地方土特产的“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在经济学里经常用,说的是在一个牧场里,牧场是公有的,而畜群是个人的,于是每个牧民都想多赚钱,无节制地增加牛羊数量,结果牧场因为过度放牧而成了不毛之地。

由于土特产的地域特点很强,北京的烤鸭、西藏的冬虫夏草、宁夏的枸杞、山东的大花生、新疆的葡萄……许多具有产地特点的土特产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起到显著的影响。所以一些地方特产现在也成了一块“公地”,金华火腿、重庆火锅底料、山西老陈醋相继被媒体曝光,但凡跟浙江金华沾边的生产火腿的、在重庆靠火锅底料混饭的、在山西以醋谋生的,都想沾“公地”的光,用金华火腿、重庆火锅、山西陈醋的招牌招揽生意,说白了,就是不用白不用,他们的理由似乎也能说过去,因为我是金华的、我是重庆的、我是山西的,搭车寄生,鱼目混珠。结果是有人上树摘果,却没有人给树浇水施肥。

目前许多地方的土特产面临着同样的命运,比如德州扒鸡、陕北红枣……这些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

4、 土特产营销贫乏

1) 面对竞争,土特产往往陷入血腥的“价格战”与“低档化”运作。

由于土特产的营销起步较低,因此几乎没有一个成熟的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同时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在一时间都会挤入这个市场分得一杯羹,所以所有的产品就会在一种低档次的运行中,大打价格战,最后不但个人挣不到钱,还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 由于缺乏策划,成为“没有品牌,没有包装,没有卖点”的“三无产品”。

对于土特产品的策划,不是在某个方面,而是综合的,因为土特产在现在的市场中发展,消费者的接受心理和要求已经大大改变,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产品和营销提升计划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环环相扣的计划,而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企业去关注、去策划,事实上也缺少这样的人才。所以很多的土产品难登大雅之堂,在消费中缺少真正的消费意见领袖,难成气候。

7、 土特产区域牌

十大名茶之首的龙井茶,黄土高原的红苹果,国酒之称的贵州茅台,景德镇的瓷器……正是独特的地理来源赋予了它们独一无二的特殊品质,土特产的地理标志很大程度上就是土特产的“保护伞”。

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准,是推动土特产走向市场的重要工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可以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茶叶、花生、调味品、苹果、茶叶、榨菜等土特产声名远播,身价倍增,成为创收的“金字招牌”。比如陕西的苹果、河南信阳的毛尖茶叶、重庆的涪陵榨菜等等。

我国历史悠久的土特产品很多很多,这些土特产品应该抓住这个地理标签,让更多的名优特产走出地方,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但同时要谨记不能因为数量而牺牲质量,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龙口粉丝、金华火腿因部分企业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导致自毁信誉的典型案例就是前车之鉴。

8、 产品创新

兵马俑穿着花衬衫,一听你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好奇。在西安,出现彩绘兵马俑,分别绘有民间剪纸、安塞腰鼓、皮影等图案,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生动展现了陕西的文化元素,也再现了兵马俑的时尚价值,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称赞。

对于土特产来说,也可以打破固有的单一的概念,实行新的的尝试和改进,像这样进行产品创新的土特产还不多,不能说土特产就不能创新,只要你是商品,就得先具备商品的属性,土特产也不例外。如果有好的载体,独特的思路,土特产也可以活灵活现起来,增强土特产的核心价值。

9、 包装提升

既然是土特产,在以前,就谈不上包装。要适应现代的商品竞争,在包装上就得下大工夫,人的形象很重要,产品的形象也很重要,我们要研究在消费者心目中,对某一特产的形象应是什么样的,以此来确定我们的形象设计,就像这个姑娘喜欢的是绅士,那我们就不要穿牛仔一样。

同时要尽量避免雷同,比如要表达绿色,就简单的搞一片绿色,看现在超市里的土特产品就能看出来,红枣的包装就是一片红,猕猴桃干的包装就是一片绿,如此大的雷同跟没有特色的包装是一样的效果,而现有的土特产品,普遍对形象力的研究不透彻,达不到让消费者一看就觉得是最好的土特产品的感觉,不能用视觉很清晰的表达产品的风格,达到了让人一看眼前一亮,仿佛回到乡间田园的感觉。

古代作战都讲究策略,商场如战场,销售也需要讲究策略。在和客户销售时,销售人员只有熟练的掌握了各种 销售技巧 ,才能对成功稳 *** 胜券。那么土特产销售有哪些技巧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您能满意,谢谢。

一个地方的土特产想做成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地方政府的支持

2、资源独特

3、领军人物和龙头企业的专注聚焦

土特产的销售 方法 :

一、精确定位

准确的定位是树立品牌和引导消费者消费的根本。定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品牌要弄明白“我是谁、我该怎么做、我能做什么”的问题。品牌要想得到消费者认知和认可,首先要告诉消费者“自己是谁、能为消费者做什么”。只有说清楚你是谁,消费者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看看是不是需要你,要不要接触你,了解你。精确定位就是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特产品牌要想准确的定位首先要明白的以下问题:

1、“我是谁”就是要弄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明确身份和地位等

2、“我在哪里”要了解自己的条件和优劣势以及所处市场情况

3、“我要去哪里”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市场,明确自己战略目标

4、“我能做什么”就是要搞明白自己能为顾客和合作者提供什么样服务和产品

5、“我该怎么做”就是采取什么样运作模式和推广方式去试试自己的计划等。

二、产品创新

产品是 市场营销 的基础。产品不仅是满足消费者需求,也是消费者与品牌建立情感的载体,没有这个载体,品牌与消费者就很难进行情感对接。其实,品牌塑造的过程就是在产品利益挖掘、内涵延伸及产品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特产企业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呢?

1、产品品类创新。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品类认知和培养消费习惯。例如美好时光海苔的成功就在于品类创新,他就创立了海苔这个品类,海苔是什么?其实就是我们日常吃的紫菜。还有好想你创立枣片,喜之郎的果冻等等,这些都属于品牌类创新。

2、产品挖掘卖点:卖点就是给消费者一个消费和购买的理由。如怕上火喝王老吉、农夫山泉有点甜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卖点。

3、产品提炼机理:机理是卖点支撑和依据,建立信任证明性东西。例如盛田粉条为什么好吃因为它原浆粉做的、王老凉茶为什么去火,因为它是草本植物饮料有去火中药成分等。

4、产品改造名称:产品有个好名字也是品牌成功的关键,很多成功的品牌能印证这一点,如水井坊酒和舍得酒,如果它们仍以全兴和沱牌为名,恐怕他很难卖出几百上千多块钱一瓶等,也很难取得成功。

5、产品包装创新,中国有两句老话“人配衣裳马配鞍”和“货卖一张皮”,其实这两句老话,都是说包装的重要性。香飘飘奶茶很多女孩子都爱喝,其实奶茶在内蒙是很普通地方产品,家家户户都会做,就这样以产品被香飘飘只是改变一下包装——使用方便杯包装,居然卖出比普通产品高出十几倍价格,而且市场十分火爆。这就是包装创新带来价值。

6、产品价值创新。这方面我们应向国外的品牌学习,如立顿茶和雀巢咖啡。立顿用中国的特产茶,通过提供茶的使用方便价值却卖出了中国茶销售额的总和雀巢也是通过是方便价值,将巴西的特产咖啡变成一冲即饮的三合一咖啡,却能买到世界各地。

三、 文化 导入

今天的消费者而言其消费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消费者通过消费产品来得到一种文化上的满足或者试图找到自己的某种的归属感,来追求如地位、名誉等,甚至与自我价值联系起来。

企业要认识到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品牌要比产品更能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文化价值不是产品本身所能创造的,而是由抽象的品牌文化所创造的,而产品只是一个重要的情感连接的载体,当然没有这个载体品牌文化也很难与消费进行对接。

文化导入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来实现,

第一:创新品类

第二:树立概念

第三:追溯寻根源

第四:学会讲 故事

例如,青岛马家沟芹菜为何能买到200元一斤?它通过以上四点,输入文化内涵,给产品申请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建立“身份z”,建立中国芹菜博物馆、出版发行《话说马家沟芹菜》一书,讲述关于马家沟芹菜成皇家贡品故事等,使一个原本普通芹菜变成,有故事(皇家贡品)有品类有概念(叶绿茎黄、空心无筋、鲜嫩酥脆)有根源,有文化东西,这就是他卖高价的原因。

四、营销模式创新

经营模式是是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和保障。综观国内各个行业,产品和服务的高度雷同化已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障碍。作为特产企业,如果仅仅为产品而卖产品,往往会使企业经营走入死胡同。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跳出传统经营的条条框框,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才可能创造新的、具有差异性和竞争力的赢利模式。我们河南道口的鸡为什么干不过武汉的鸭脖?原因就在于道口烧鸡的运作模式,只停留在传统经营模式上,因循守旧,缺少创新而武汉的鸭脖(久久、绝味和周黑鸭等品牌)善于经营模式创新,率先导入连锁经营模式使他们快速将地方特产推向去全国各地,做的有声有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222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