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钱投到奥运会上去做营销,到底值不值得

把钱投到奥运会上去做营销,到底值不值得,第1张

明天,里约奥运会即将打响。除了全世界人民都期待的竞技赛场外,另一片战场也已吹响号角、蓄势待发——奥运品牌营销战。

奥运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4年一度的世界级赛事,各大品牌争相在奥运会上砸以重金,只为在全世界人民眼前崭露头角。营销界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在通常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的知名度可以提高1%而赞助奥运,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则可以提高3%。奥运会是企业品牌绝不能错过的“黄金营销期”。

但赞助奥运会毕竟是个砸钱的买卖,真金白银要砸在哪里,是一门学问。中国太极功夫讲求“借力打力”。细数奥运营销史,不难发现一个通透的逻辑:赞助了奥运会的品牌,都有自己的方法论,能不能火,看你怎么玩。

成功案例:阿迪达斯的病毒式营销

阿姆斯特丹奥运会,阿迪达斯通过游说奥组会,成功让几乎所有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它的鞋子,完成了第一次病毒式入侵。

柏林奥运会,阿迪找到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并努力建议他在比赛中使用阿迪达斯钉鞋。最后,他穿着阿迪达斯的钉鞋连夺四枚奥运金牌,阿迪达斯名扬五大洲。

北京奥运会,阿迪达斯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病毒式营销活动,除了空前的财力物力投入,它把10万奥运志愿者都变成了自己的品牌代言人。这一次阿迪达斯打败了在中国的老对手耐克。

点评:在所有的奥运赞助商里,阿迪达斯创造了两个之最:赞助了最多的运动员和最多的运动队。这家老牌就像病毒一样融入每一届奥运会,成为奥运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失败案例:被奥运拉锯战拖垮的宏碁

2009年,宏碁接替联想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的TOP赞助商。但作为奥运会顶级赞助商的费用非常昂贵,宏碁为此支付的钱可能超过8000万美元。

但奥运营销拼的是长线,赞助费只是搭起了台子。意外的是,宏碁在2011年出现历史上的首次巨亏,若要想维持2012年盈利,宏碁不得不缩减开支,因此,在本该花钱大力营销的奥运会之年只能悄然失声。

而为了免于深陷“烧钱”泥潭,宏碁只能眼看着为“TOP赞助商”资格扔出的几千万美元“打水漂儿”。

点评:奥运营销“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其实一直都有,奥运营销也包含多个层次。能拿下奥运会的赞助机会是本事,但能否打好这场持久战也需要品牌足够的底蕴。

成功案例:Speedo——“鲨鱼皮”必须穿到“鲨鱼”身上

Speedo是一家规模并不大但以生产游泳衣见长的公司。Speedo以游泳比赛作为主要的营销渠道。旗下签约了菲尔普斯、哈克特和索普等泳坛顶级巨星。

Speedo的第一次世界亮相始于悉尼奥运会。当时,Speedo发布了名为“快速皮肤”的第一代“鲨鱼皮”。这届奥运会上,有83%的选手身穿“鲨鱼皮”,其形象代言人索普夺得3金2银,可谓风光无限。

2008年北京奥运会,至少有50个国家队是身穿“鲨鱼皮第四代”参加奥运比赛的,而且94%的冠军得主穿的都是它。在没有任何广告、促销的推动下,借助菲尔普斯首夺8金和世界纪录频频被破的轰动效应,Speedo迅速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

点评:Speedo的成功源于专注和择优。如果说阿迪达斯是全范围铺开,那Speedo则更专注,覆盖自己更擅长的细分领域——游泳项目,并择取了更优质的代言人——索普、菲尔普斯。

失败案例:天价压龙服,安踏失意伦敦

伦敦奥运会,安踏出资12亿押宝中国“冠军龙服”。但在奥运期间,其营销力度却被认为乏善可陈。

首先,毫无新意的赞助,只是因为大家都在赞助,所以安踏不想落于下风。

其次,安踏一直强调中国领奖服,但是龙服对消费者而言却没有太多的意义。安踏的品牌精神和奥运精神没有产生共鸣和有效传达给消费者。

最后,虽然中国体育代表团每次获得金牌的运动员都要穿上安踏的龙服上台领奖,但是其时间有些短暂,难以形成深刻印象。反而让赞助夺得金牌的体育项目的竞争对手抢夺了风头。比如李宁一直坚持“金牌队策略”不变,据统计,李宁赞助的5支队伍共夺得了21块金牌,占中国队金牌总数的一半以上。

点评:企业如果只把赞助奥运当成一个在国际舞台表现的机会,缺乏通盘考虑是无法得到理想回报的。

成功案例:Google不花钱也能秀

Google是别出心裁的一位奥运会玩家,既不是TOP合作伙伴,也从来没有赞助过奥运会。但Google的奥运烙印刻在了无数网民的心里。

Google用的是四两拨千斤的手法。每逢重要的日子,Google都会推出应景的纪念Logo,这样的传统俨然已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

悉尼奥运会期间,Google开始崭露头角,主页的企业logo上多了一只举着火炬的袋鼠。袋鼠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整个logo形象非常契合悉尼奥运会的主题。4年后的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Google在logo创意中巧妙融入了这个地中海文明古国的传统元素。

北京奥运会,Google按惯例陆续推出了由五个福娃打头阵的奥运会系列logo图标。这次是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十二生肖的运动奥运logo,每个运动项目都找最不可能完成的动物来实现,展现了Google设计师们的国际水平。

点评:剑走偏锋却又无处不在是Google的战术,就算不砸重金也能钻到每一个空子。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营销出最好的效果,这是所有企业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事实上,奥运会这艘大船不是品牌上了就能顺利随之远航的。奥运会的商业环境已然越来越复杂,传统媒体的衰落,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流动更快,奥运会的玩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品牌如何在这之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并展现自身的价值,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而中国的品牌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也一直为人诟病——创意不足,挥金如土。此次里约奥运会如期而至,中国品牌也派出了“梦之队”出征里约,这一次中国品牌能展现怎样的实力,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看点。

附:部分参与里约奥运会的中国品牌

361度、华江零距离参与里约奥运会。361度将提供全部奥运会、残奥会和测试赛的志愿者、技术人员以及火炬接力人员的服装华江参与里约奥运会设施的建造。

格力中标多座为迎接奥运会而兴建的酒店、机场改造等配套项目。

伊利邀请宁泽涛代言,并以1.75亿拿下央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骄傲》独家庆贺”

蒙牛发起“牛到里约”话题影响,签约国家游泳队

光明携手中国女排助力奥运,并在央视招标会上,光明获得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奖牌榜》”独家冠名权

锐澳的旗下的两位代言人杨洋和郭采洁成为本届奥运会火炬手受邀前往希腊参与奥运圣火的传递。而锐澳的英文“RIO”与里约热内卢的缩写“RIO”相同,锐澳也是借势营销

李宁正式发布了为中国国家乒乓球、羽毛球、射击和跳水四支队伍打造的全新2016奥运比赛装备

匹克体育赞助的奥运代表团将扩大到10支,分别是新西兰、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塞浦路斯、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尼日利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等10个国家或地区的奥运代表团。

实践要点:奥运营销绝不只是市场和营销部门的工作,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发动顾客参与没有赞助奥运会的企业参与奥运营销。

综观奥运营销中出色的亮点,不由得使人想到奥林匹克运动广为传诵的一句话:重在参与。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期间,在圣保罗大教堂的一次宗教仪式上,有感于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表现出的拼搏精神,一位英国大主教说了一句话: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在场的顾拜旦(Le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深深地被这句话所打动,于是“重在参与”被确立为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一条宗旨。

同样,从奥运营销的实践来看,“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些没有赞助奥运会的企业仍然可以参与奥运营销。与奥运会合作企业的权益受到举办城市和国际奥委会的维护,北京奥运会同样如此。北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签定了一系列合同,杜绝非赞助企业打“擦边球”,关上了“隐性营销”的一扇扇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奥运营销就是赞助企业的专利,没有赞助奥运的企业同样可以做奥运营销。

一定要发动员工参与奥运营销。自从北京被宣布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城市后,有关奥运的宣传和培训在可口可乐公司内部就开始启动了。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全方位的,上至总裁,下至最普通的员工,甚至打扫卫生的阿姨都要参加。当恒源祥终于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后,这家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全体员工找联系—公司和奥运的联系。当中国银行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之后,“集中全行力量、动员全行力量”就成为有着20万员工的中国银行的重要工作。奥运营销绝不只是市场和营销部门的工作,它需要全体员工相互配合,群策群力才能完成系统工程,因此员工的参与至关重要。

第三,一定要发动顾客参与。蒙牛将全民健身作为奥运营销的一个突破口,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共同打造的大型电视体育栏目《城市之间》做得有声有色,声势浩大;伊利也推出“伊利奥运健康中国行”要与全民共享“奥运盛宴”。雪花啤酒没有赞助奥运,却凭借“啤酒爱好者正式合作伙伴”博得了消费者的好感;而青岛啤酒也不甘示弱,凭借大型户外体育节目《青岛啤酒—我是冠军》与观众互动。所有的这些营销活动,都是为了发动顾客参与。对于奥运会来说,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而对于另一个赛场—奥运营销的赛场,可以这样说:只有参与,才能胜利。 教练式领导首先要会教。一代企业家的代表柳传志“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的思想中,很多内容和教练式领导相关。为了“带队伍”,柳传志不仅经常抽出时间和高管们单独面谈,也利用各种会议和培训的场合对管理层言传身教,让人受益匪浅。光有重视还不够,教授的过程还要讲究方法。不久前流传的柳传志写给杨元庆的一封信,让我们学到了教练式领导的重要方法—提问。信很短,从内容上看,是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写下的。信中表达了对杨元庆的认可和要求,末尾处,柳传志还建议他进一步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未来“向更高的台阶迈进”做好准备。

其次,教练式领导还要训练员工。教授了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后,教练式领导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严格的训练,让下属掌握要领,逐渐成熟起来。孙振耀讲到惠普经验时,曾说到:在很多时候,都需要用能力和经验稍有欠缺的人,去开拓新的、重要的业务,同时为了发展员工的能力,提供成长的机会,也必须赋予他们不具备经验的新任务或工作。这就是对员工的训练过程,也是教练式领导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柳传志同样重视训练领导班子。在联想,他经常把一些具有可塑性的人才集中到总裁办,把总裁室需要决策的项目拿来讨论。常常是一个问题讨论来讨论去,柳传志不厌其烦地和大家一起争论。他把这种讨论叫作“把嘴皮磨热”,其实目的很明确,这是训练人才的一种演习。

第三,教练式领导还不断追求卓越,能够激励员工突破自我,做到更好。他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赢得比赛,而是更快更高更强。美国网球教练添·高威(Timothy Gallway)多次被请到可口可乐和IBM等公司做管理培训。高威认为,参加任何比赛,不论是体育还是商业上的竞争,人们首先要做的是要战胜自己内心中的恐惧、怀疑,或者自负、注意力下降等障碍,以正常的心态,做到最好的发挥。教练式领导需要帮助员工认识到是什么限制了他们的发挥,然后克服障碍,发挥潜能。

教练式领导有很多优势,比如建设团队,通过发挥集体的优势,不断追求卓越的目标,能够关心个人成长的同时,又重视绩效考核等等。不过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教练与被教练者,是在深层的信念、价值观和愿景等方面相互联结的协作伙伴,当被教练者积极要求进步时,才可能建立起一种卓有成效的教练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282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