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人生的启示

孟浩然人生的启示,第1张

    孟浩然人生的启示        刘阳   孟浩然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句流传千年至今光彩夺目,他的名篇《春晓》等因选入中小学课本而家喻户晓,研究他的文章自五四以来有数百篇之多。2001年,反映近百年研究成果的《孟浩然研究文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系统研究孟浩然的文集。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一直追逐“作家梦”。欧阳修说过:“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有幸奉命主持开发建设以孟浩然隐居地——鹿门山为中心的鹿门风景名胜区,自1999年10月开始,到2001年春,历时三年,有机会专心研究我的同乡前贤—孟浩然,且把编写出版《孟浩然研究文集》作为鹿门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文化建设内容。我和同事、好友一起策划,又将欲出版《孟浩然研究文集》的想法告知有关专家、教授、学者,得到了著名学者何炼成教授、刘建军教授、叶廷芳研究员、艾丰先生、魏杰教授等老师的支持,西北大学赵荣教授、赵俊玠教授、房日晰教授等老师亲自参加鹿门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本书的选编工作,人民日报出版社的杨忠诚老师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还有许多朋友,不计任何名利,为此书的出版四处奔波,默默奉献。     研读收集来的关于孟浩然的论文,可谓玲琅满目,丰富多彩。从时间上看,自五四以来,研究孟浩然的成果均有体现;从研究学者的分布上看,东、西、南、北、中均有,也有少数国外学者;从内容上看,有研究孟浩然生平交游的,有研究孟浩然的审美观及诗歌艺术风格特征的,还有将孟浩然与诗人王维比较研究的,等等。虽然各位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但其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互纠偏,对我们了解一个真正的孟浩然和孟诗的风格特征,确实大有裨益。           孟浩然的生平事迹简述     据唐代王士源天宝四年(745)的《孟浩然集序》记载:“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宴谑(xuè),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按此记载反推,孟浩然当生于唐武后永昌元年(689)。王士源《序》、《新唐书·孟浩然传》、《唐才子传·孟浩然》等史料都记载:孟浩然,字浩然,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隐鹿门山(今湖北襄阳鹿门风景名胜区境内)。对于上述孟浩然的出生时间、出生地和隐居地,绝大多数学者是肯定的。     北京大学陈贻焮教授在《孟浩然事迹考辨》一文中认为,孟浩然本宅叫涧南园,在襄阳郭外。 “敝庐在郭外,素业惟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 钓竿垂此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南山下与老圃期种瓜 》: “樵牧南山近,林闾北郭赊。 先人留素业,老圃作邻家。 不种千株橘,惟资五色瓜。 邵平能就我,开径剪蓬麻。”        涧在屋之北,所以称北涧。屋在涧之南,所以称涧南园。襄阳城在汉水弯曲处汉水绕其东、北二面。城北临江而无山,城南九、十里内则有岘山、卧龙山、白马山等。涧南园若在“北郭”外,则临汉水而不近“南山”。若在南郭外,则近“南山”,而真与“北郭赊”了。可见当在南郭外。       陈教授上述的考证我是赞同的,但他在该文中说:“孟诗《与诸子登岘山》‘水落鱼梁浅’中的鱼梁洲距岘山不远。后代方志载此洲在襄阳县城之东北,或流传有误。”实际上鱼梁洲确在古襄阳县城之东北。该文注释中说:“马茂元《唐诗选》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注‘鱼梁,沔水中的洲名,在鹿门山附近。’似有误。”实际上鱼梁洲确在鹿门山附近。陈先生大抵是未到过鱼梁洲和鹿门山,否则,不会存此疑问。       关于孟浩然的生平及交游,许多学者作了考证。如陈贻焮、陈铁民、王达津、潭优学、李浩、王波、屈光、孙维城、王从仁、陶敏、郁贤皓、李怀福等,由于史料缺乏,这些成果确实来之不易。综合大家的观点,可用较为粗略的线条勾画如下:在开元十二年(724)前即孟浩然36岁前,为在乡隐居读书时期(20岁开始到鹿门山隐居);开元十二年始,他先后到洛阳、湘赣、扬州等地漫游;开元十五年至十六年(727—728),为长安应试时期(有学者认为,孟浩然可能多次入京求仕);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729—733),为吴越漫游时期;开元二十一至二十八年(733—740),为晚年故园隐居时期。吴越归来,孟浩然已渐入老境,隐居故园,也时出访幽。这一时期又两度外出。一次是开元二十一年秋至次年春入峡游蜀;一次是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谪任荆州长史,孟浩然被邀入幕为从事,随张九龄巡视、游览了大江南北一些地方。开元二十六年春辞去从事,归家隐居。孟浩然的交游极广。王士源《序》载:“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尚书侍郎河东裴朏、范阳卢僎、大理评事河东裴总、华阴太守荥阳郑倩之、太守河南独孤册,率与浩然为忘形之交。”其实,孟浩然的朋友何止这些,他的朋友可谓遍天下。李白、王昌龄、韩朝宗、王迥、张子容、崔国辅、贾升、杜晃、裴观、湛然等,皆与浩然相好。       对于孟浩然的思想和人格,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闻一多先生在《孟浩然》一文中认为,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是很重要的一点。孟浩然本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       陈贻焮先生在《谈孟浩然的“隐居”》一文中认为,虽然时代不同,个人遭遇与成熟也不一样,孟浩然和陶渊明还是很相像的:他们生活虽似出世精神是入世的,他们都有抱负,都经受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矛盾的痛苦,都认识并揭示了现实和官场中的黑暗与丑恶,都冀求完成一种独立的不媚世的人格。孟浩然的《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诗说:“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这诗一方面可用来说明他的确是在自觉地效法陶渊明,同时也可看作他的自传。     现在有些学者持孟浩然热衷仕途之说,但先生朱起予认为“殊可怀疑”(见《孟浩然隐逸趣尚论》),其依据是:孟浩然在京贵交不少,其中包括能选贤任能,引用文儒之士参与政治的名相张九龄,孟若要出仕,要求这些忘形之交引荐原也不难,更兼孟浩然的秘书省赋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使他名声大噪,稍通入仕路径的文人正可以借此求进,也是情理中事。这比唐代士子通过“行卷”、“温卷”的办法求得声名远扬强到不啻十倍八倍。而孟浩然却不然,因为他不久便别有人,离京邑下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任尚书右丞相,孟浩然完全可以乘机谒张,为什么却在襄阳及附近地区遨游终日,逍遥林泉? 王士源《序》云:“山南采访使本郡守昌黎韩朝宗谓浩然间代清律,置诸周行,必咏穆如之颂,因入秦与偕行,先扬于朝,与朝宗约日引谒。及朝,浩然会僚友,文酒讲好甚适。或曰“‘子与韩公预诺,而怠之,无乃不可乎!’浩然叱曰:‘仆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他!’遂毕席不赴,由是而罢,既而浩然亦不之悔也,其好乐忘名如此!”这里,哪里见得到一个所谓为科举作了30年准备的士子的影子?    关于孟浩然是否参加了科举考试,现有研究成果对此是肯定的。朱先生认为其说根据不足,并有论证。       孟浩然自述他的世家说:“惟先自邹鲁,家室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绍末躬。”(《书怀贻京邑故人》)以大儒孟子的后裔自居的孟浩然,无疑地与当时社会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一样,除了受庄子哲学影响外,也饱读儒家经典。儒道二家思想在中国知识份子身上经常是以互补的形式出现的,事实上,在当时社会中,如果要找出一位光受儒家思想影响或道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是很难的。那么,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声”的修身济世思想总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孟浩然。他又生当开元盛世,如果说一点没有入世之意,反倒是不近人情的。我们只能说存在于孟浩然身上的出世与世仕这对矛盾,是前者占了上风,成为主要的一面,而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后者的存在。我认为朱先生的以上论述颇有见地,这也大概是孟浩然入京求仕的思想基础。      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房日晰教授认为,李白的仰止心情不是来自孟浩然的诗歌,而是出自对一个隐士高风亮节的人格的崇拜(见《李白崇尚孟浩然的缘由》)。房先生说李白倾服孟浩然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养望待时上,李白与孟浩然有共同之处;其次,孟浩然有侠义之风,所谓“救患释纷以立仪表”,这一点颇与李白同调;第三,李白与孟浩然的性格非常相似;第四,两人都飘洒风流,具有遗世独立的风韵;第五,两人的部分诗歌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       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共同崇拜和赞美孟浩然,实属难得。张祜《题孟浩然宅》说:“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皮日休说:“呜呼,先生之道,复可言耶?谓乎贫,则天爵于身;谓乎死,则不朽于文,为士之道,亦以至矣”。(《皮子文薮》卷七《郢州孟亭记》)王维在《哭孟浩然》中说:“古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白居易在《游襄阳怀孟浩然》中说:“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以上可以看出,和孟浩然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对孟评价是极高的。他们有的是孟的至交,有的距孟浩然生活的时代很近,对孟浩然思想和人格的评价自然是可信的。今有某些学者对孟浩然的思想和人格的评价,多含义臆断成分,或据现代的评价标准,难有中肯之见。如果不真正认识孟浩然的隐士品格,就很难读懂其诗其人,那么孟浩然似乎成了一个热心功名利禄而又未入仕的失意者,其诗品人品还值得时人、今人和后人崇敬和仰慕吗?       孟浩然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之一:机遇是留给有准备人的,但有准备的人未必都能成功。     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可见,他为科举准备了整整三十年,但终究未能在仕途上获得功名。    启示之二:人生都会有挫折,关键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孟浩然人生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就在于他失去“当官”的机会后,没有就此沉沦,消极厌世而是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定位,做一个布衣诗人。经过自己的不懈奋斗,终于成为载入史册的大诗人,令怀才傲世的诗仙李白也对孟浩然怀有高山仰止之情。启示之三:要有大作为必有过人处。纵观孟浩然的一生,他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上对唐代乃至中国文学史有重要贡献。我们这里仅从孟浩然诗歌的美学观及其诗歌创作实践,谈谈其在唐代诗歌美学观中的先导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陶文鹏研究员在《论孟浩然的诗歌美学观》一文中,对孟浩然的审美观及在诗歌美学观指导下的创作实践作了精辟论述。将孟浩然谈诗的诗句钩辑整理后,我们便从中见到一个相当完美的诗歌美学观。看来,这位终身布衣的盛唐山水诗人,是在明确的诗歌理论指导下进行创作的。是他,最先以诗的竖琴,d奏出清新美妙的盛唐之音。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逸却以隐逸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漫游吴越,后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还归故里。开元二十八年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疮,依然和他相聚甚欢。最后因为“食鲜疾动”,病死于故乡南园,享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用他的诗来说,“朱绂心虽重,沧洲去每怀”,直到亲自在长安碰了钉子以后,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山林,但是跟当时的高官显贵如张九龄、韩朝宗都有往来,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唱和。还常同一些隐者、道士、法师谈玄说道,他的隐逸生涯并不寂寞。

孟浩然的诗已经摆脱了初唐应制和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的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李白诚恳的称赞他“高山安可抑,徒此揖清芬”;王维曾把他的他的像画在郢州刺史亭内,后来人们称之为“孟亭”。所以无论走生前、死后,孟浩然都是享有盛名的。

孟浩然的诗对生活的表现是不丰富的,他喜欢用五言诗反复描写幽静的景物、个人的失意和苦闷,读多了会有贫乏单调的感觉。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行诗描写逼真,少数诗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势磅礴,格调浑然天成,广为传颂。

孟浩然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连续编定两次,并送上“秘府”保存。第一个为他编定诗集的王士源赞美孟浩然“文不按古,匠心独妙”,很能代表当时人对孟浩然的评价。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为孟浩然是一个以山水田园为乐的不世出之人。

毕竟连李白都为之倾倒,“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困了累了,就“春眠不觉晓”;想喝酒了,朋友就经常“邀我至田家”;想来场走就走的旅行,就“烟花三月下扬州”……

令人很是艳羡。

但每多了解一些,就越发明白,果然天地为局,众生为棋。每个人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苦衷。

——感觉除了长胖容易其他都不容易的古典君

01

大唐开元十六年(728年)。

40岁的孟浩然,第一次来到了长安。

在这个传说中遍地是诗人的大都市里,向来自信满满的他,心情有些沉重。

老家襄阳的人都知道,曾经一句“文不为仕”,他被视为异类。

而今,他自食其言,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还是来长安参加了科考。

然而,又落榜了。

离家时,母亲、弟弟、还有他那仍然没有名分的老婆孩子都满含着期待,他若这样回去,该以何颜面?

他想回去,可理智又告诉他,哪怕还有一线机会,他都该留在长安。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孟浩然《清明即事》

眼看花开花落,草长莺飞,连蝴蝶都已成双成对,前路茫茫的他,只能在客栈的大堂里,以茶代酒,回忆往昔。

他很想问自己:

曾经罢考私奔都不带犹豫,怎么就走到了去留两难?

02

曾经热血少年

长安五年(705年),对于李唐王朝来说,是一个值得高兴的年份。

这年正月,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朝廷要员,发动兵变逼武则天退位,李氏江山匡复,改元神龙。

对于远在襄阳的孟浩然来说,同样很高兴。

首先,作为张柬之的同乡,他与有荣焉;

其次,作为孟子的后人(“浩然”两字就出自《孟子》中“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他们家向来以孔孟之道传家,这下,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参加科举了。

于是很愉快地报了名,并在来年的县试中,轻松上榜。

还有幸拜访了已经告老还乡的张柬之。

那时他十七八岁,最美好的年纪,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他以为好不容易匡复的大唐也该如此。

然而,很快发现,并不是。

张柬之是被逼离开朝堂,中宗李显昏懦,皇后韦氏还想着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而在孟浩然等待府试开考的日子里,自回襄阳就忙着筑堤泄洪没怎么休息过的张柬之突然遭到流放,八十二岁的老相国就这样含冤死在了异乡的黄尘古道上。

听到消息,孟浩然感到愤怒,愤怒后又很是失望。

然后做了个全家都反对的决定: 罢考。

他势孤力薄,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有一分热,就要发出自己的一分光。

不是所有人都无动于衷,不是所有人都只会沉默。

他的父亲却觉得他太不成熟,竟拿前途儿戏,两人见面就吵。

认识的、不认识的,亲戚长辈甚至当地官员,也都跑来对他百般相劝。

他还是毫不松口,甚至放言,读书只为明智不为入仕。

闹到最后,他搬出家,住到了鹿门山。

03

曾经痴情公子

19岁时,孟浩然遇上了韩襄客,

一个从郢城到襄阳卖艺的歌女。

才子,佳人,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个说:“ 只为阳台梦里狂,降来教作神仙客 。”(孟浩然《赠韩襄客》)

一个说:“ 连理枝前同设誓,丁香树下共论心。 ”(韩襄客《闺怨诗》)

无奈,不能朝朝暮暮。

孟家虽非大富大贵之家,但在襄阳当地也是有头有脸的书香门第,断不能容一个歌女入门。

可谁的初恋愿轻言放弃呢?

苦苦相求不成后,孟浩然彻底离家出走,跑到韩襄客老家郢城,与韩襄客拜堂成亲。

白居易有句诗,“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那个年代,不得父母认可的婚姻,到底不算是明媒正娶,入不了族谱。

但两人,还是一个嫁了,一个娶了。

自此,韩襄客成了孟浩然的妻子,孟浩然成了韩襄客的丈夫。

纵然,可能没有名分。

遇见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

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04

人生最怕来不及

人生难免不如意

26岁那年,孟浩然的父亲去世。

至死,他都没有原谅儿子。

曾经以为一辈子还很长的孟浩然突然发现,原来人生真的会来不及。

他还没来得及与父亲和好,就永远失去了父亲;

他的妻儿还没有见过家人,就彻底失去了被认可的可能。

守孝三年后,孟浩然决定结束自己在鹿门山的山居岁月。

“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

这样恬静、美好的生活,确实让人贪恋。

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宿命。

父亲希望他光宗耀祖的心愿未成,他不能继续让他含恨九泉;

而妻儿想要被认可,还可以通过一纸诰命。

当时正好处唐明皇李隆基上位初期,百姓安居乐业,大唐欣欣向荣。

而除了参加科举,去边塞建功、给人当幕僚,或是经举荐得皇帝赏识“暮登天子堂”,都是进入仕途的门路。

对于说过“文不为仕”的孟浩然而言,贤达举荐无疑是最理想的方式。

那时他虽有些敏感,却不失自信。

得知助唐明皇诛杀太平公主的有功之臣、前丞相张说到岳州(今岳阳)公干,途经襄阳,孟浩然慕名拜访。

虽相差二十多岁,对彼此才华的欣赏,还是让二人成了忘年之交。

其后,他们一起同游,共赏湖湘胜景。

过洞庭湖时,孟浩然带着无限感慨,向张说赠诗一首: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也就是教科书里必背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只可惜,当时张说自己与皇帝都有嫌隙,举荐一事暂时搁浅。

难道必须走科举这条路吗?

彼时仍自信条条大道通长安的孟浩然,依旧放不下内心的矜持。

05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到哪里都是流浪 

724年,孟浩然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

这年,自认将大唐带向盛世巅峰的李隆基,打算泰山封禅,以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

当然也有人反对,但很刚的李隆基直接来了个不答理,带着自己看着顺眼的一套班子从长安迁到洛阳。

而为了作好前期准备工作,群策群力,还下达了招贤海内的公告。

一时间,众多文人名士汇集洛阳,洛阳瞬时成为政治文化中心。

其中,就有孟浩然。

不过比起洛阳的繁华热闹,他好像更爱洛阳的文气。

在这里他结识了一群朋友:贺知章、张九龄、王维、綦(qí)毋潜、包融、袁仁敬……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比起谋求仕途,他好像也更热衷于走山访友。

不知道是不是还是因为不够用心,待在洛阳三年,孟浩然的仕途依然一片渺茫。

眼见皇帝都封完禅又搬回长安去了,没有理由再待在洛阳,于是应朋友之邀,孟浩然打算南下去吴越一带,在大好山川里好好想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旅行中,孟浩然收获迷弟李白一枚。

两人一起在溧阳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选)

一个豪杰不发达的时候,本来就是越走越难。

不过,管他呢,咱们一起拂衣而去,万里翱翔,岂不更美!

孟浩然毕竟已经尝过人生百味,过了年少轻狂的年纪,当然不会这样想。

不久,他便和李白互诉别情,一个往北寻找自己的江湖,一个往南越过千帆后再回到出发的地方。

40岁前夕,孟浩然回到妻儿所在的郢城家中。

远游经海峤,返棹归山阿。

日夕见乔木,乡关在伐柯。

愁随江路尽,喜入郢门多。

左右看桑土,依然即匪他。

——孟浩然《归至郢中作》

做想做的事,走想走的路,那是青春,

做不想做的事,走不想走的路,才叫生活。

都说四十不惑,是成是败,都作最后一博吧。

06

假装喜欢的样子

真的很累

结果,都知道了。

很多时候,事情并不会尽遂人意,他落榜了,还走到了去留两难。

说不难过是假的,可不知为什么又有点释然。

当时长安有很多文化聚会,就在这个空档,朋友众多的他受邀参加了秘书省的联句活动。

酒过三巡,一人一句诗。

而当孟浩然缓缓道出: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全场突然鸦雀无声,很快活动结束。

据与孟浩然同时代的王士源说: 举坐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作为一个落榜生,孟浩然的才子之名终于大范围传播开来。

而让他最终名扬天下的,是与唐玄宗的一次正面接触。

那天,王维见孟浩然一个人,便邀请他到自己的官署去坐坐。

谁也没想到,两人谈到尽兴之时,唐玄宗突然到访。

圣颜不是随便见的,一个不小心都可能获罪。为了不连累王维,孟浩然就躲了起来,但还是被发现了。

好在当时玄宗心情不错,因为很多人在他面前提过孟浩然的名字,就问了句: 最近可有什么新诗?

这可是在皇帝面前的表现机会,多少人求之不得,答得好了平步青云也不是不可能。

但孟浩然念了首《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

还没念完,唐玄宗就让他打住:“ 你自己不想做官,怎么能怪到我头上? ”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新唐书·文艺传》)

然后,甩袖离开。

孟浩然知道,自此,他都将与仕途无缘。

为什么放弃大好机会?

他也不说清,也许从张柬之死于异乡开始,也许在一次次应酬俗务时看过太多虚伪的假面,也许皇帝封禅时好大喜功的样子与想象中求贤若渴的明君相去甚远……

总之,他感到厌倦,他不喜欢,一个冲动,就变成了这样。

07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孟浩然回到鹿门山已有七年。

期间,让李白都想结识的韩朝宗(“生不用封万户,但愿一识韩荆州”)好不容易说服唐玄宗再见他一面,结果被他放了鸽子。

“你和韩先生有约啊!”

“酒都喝了,哪有闲功夫担心他”

(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

期间,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担任荆州刺史时,请他去做自己的幕僚,他去了没几天又跑了回来。

可这些都比不上他的鹿门山。

水接仙源头,山藏鬼谷幽。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梅道道士水亭》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

——《过故人庄》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

现在的日子让他卸下了所有烦恼,轻松而自然。

如果每天都不开心,那活着是为了什么。

七年里,也有很多朋友来看他,他会领着他们看看自己种的满园瓜菜,然后宾主尽欢。

李白来了说: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他很想说,那是你没见过挣扎中的我。

不过,也只是笑笑。

人生各种滋味,总要自己尝过。

最后一次,是王昌龄来。

那时他大病初愈,大夫说:要忌酒,要忌口。

但朋友千里迢迢来看你,怎能扫兴?

大夫也常夸大其辞的嘛!

正好酒菜里还有一道他特别喜欢又好久未吃的河鲜,于是食指大动,在众人的劝阻下还是吃了几口。

该喝的喝了,该吃的吃了,该见的朋友也见了,十分满足的孟浩然在送走王昌龄后,幸福的躺在床上,未成想旧疮复发,再也没有起来。

留下一箱诗稿,诉说着他在鹿门山平凡的幸福。

留下一句只愿葬在鹿门山的遗言,坦然离去。

08

不是只有惊天动地的人生

才需要努力

数年后,《孟浩然集》天下流传,四卷,存诗218首。

在追逐功名利禄的世界,他一生布衣,没有活成世俗意义的成功。

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的精神世界,他活成了永恒,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

记得一段话: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不是只有惊天动地的人生才需要努力,平凡的幸福也需要不凡的努力!

世间的幸福有两种:

一是知道要什么;一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如果都不知道,那就坚持。

因为有时候不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以后,才会慢慢清楚自己要什么。

世间的勇气也有两种:

一是勇于争取自己想要的,一是勇于放弃自己不想要的。

如果还是无法抉择,那至少可以选择一个好心情。

渐渐看开了,也就放下或柳暗花明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297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