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调到郎酒集团工作起,从基层服务管理到市场一线,付饶先后从事了多岗位工作,被集团公司赏识、拔擢,最终成长为销售公司总经理,并晋升股份公司决策层,怀揣着对郎酒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秉持着对公司战略的坚决执行,凭借着在惨烈的竞争中傲视群雄的工作实绩,付饶成长的阶梯是用坚实业绩一步一步铺就的。在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的率领下,付饶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在他担起郎酒销售公司总经理重担的6年时间里,从人才队伍建设入手,完善销售管理体系,凭借不屈不挠的精神,按照“培训队伍,重建渠道,
拓展终端”的新思路,郎酒销售从2003年底的4个多亿跃升到2010年的58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郎酒实现了利税快速增长,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提供和实现了数以千计的员工就业的平台和乐业的理想。
2005年接掌郎酒销售公司总经理后,从清晰营销战略、打造一流团队、精心培育市场方面入手,在全国范围推广以酱香型“红花郎酒”和兼香型“新郎酒”为主的酱香、兼香、浓香产品相结合的郎酒系列产品,实现了郎酒年销售额超7亿元的突破,并创造了2010年58亿元的历史新高。2010年,郎酒以122.39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59位,位列中国白酒行业第3位。“神采飞扬,中国郎”的品牌主张唱响神州大地。在事业获得成功的同时,
在中国人的心里,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探亲送礼,都免不了来一瓶白酒。
只要说起白酒,一定绕不过53度飞天茅台。
前两年山姆店首次落户上海的时候,因为有售原价的茅台,引得大家凌晨四点就开始排队抢购。
去年有网站开售茅台时,吸引了240万人在线抢购,甚至导致后台瘫痪。
这也说明近年来的白酒市场有多火爆,尤其是酱香型白酒,可谓是高端和稀缺的代名词。
作为酱酒的“万年老二”,汪俊林从不否认茅台的大哥地位,甚至从广告宣传蹭热度:
可惜不但没蹭到,反而惹怒了对方,引来对方反击:
为此,郎酒董事长汪俊林更是下定决心,不但要与茅台比肩,还要超过他。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第一的白酒,也不是好白酒。
2020年10月,汪俊林正式启用了吴家沟生态酿酒区,为了这一天,他筹备了8年。
据他所言,吴家沟生态酿酒区能将郎酒的产能提升到每年5万吨。
说来也巧,在汪俊林宣布之前不久,死对头茅台宣布他们预估的年产能在5.02万吨,愣是压了郎酒一头。
原本,汪俊林是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可因为领导赏识,被迫下海经商。
一路走来,汪俊林救活过三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还上演过“蛇吞象”的资本大戏,当过亿万富翁,也卷入过调查事件。
现在,他靠着300亿身家重回胡润富豪榜,却还是没让郎酒上市。
他,真的能如愿超越茅台吗?
在那个年代当医生,足以过上体面的生活,可汪俊林不满于此,他总是在钻研怎么变得更优秀。
他不但在《四川中医》、《中医杂志》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还拿过四川省科研成果的三等奖。
工作了没两年,汪俊林就担任了“成都恩威集团”研究所的所长。
而此时的郎酒已经摘下了“中国名酒”的称号。
1992年,25岁的汪俊林已经做了7年的医生,那年冬天的年味还没散去,他就被调回了泸州,受命主持泸州制药厂。
这间药厂因为时间久远,又不善经营,到汪俊林手上的时候已经处于半停产阶段,长满荒草,濒临破产。
厂里一年的收入竟然只有200万元,却有108个员工嗷嗷地望着他,所有人都在等他发工资。
虽然是临危受命,汪俊林也没有因为困难就放弃,他仔细分析厂里的优弊,发现产品的质量非但没问题,反而可以说是优质。
导致落败的原因竟是出在销售上。
原来他们销售部的员工竟然都是坐在办公室里通过打电话来销售,找到问题根源的汪俊林立刻下令整改。
强迫他们到外面去一家家地招揽客户,此举引来销售人员的大量埋怨,可效果却很显著。
汪俊林解决了销售问题后,仔细调整了产品的结构,最后只花了一年, 就让厂里的收入从200万变成了上千万元。
汪俊林从不满足于短暂的成功,他的心里装着更广阔的天空。
1993的汪俊林决定转变企业的制度,让员工持股,造出了全厂皆老板的氛围,员工在工作中更加有干劲。
到1995年时,汪俊林已经将制药厂,完全变成了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民营宝光集团,后期的年收入直接超过4亿。
因为救活了泸州制药,出众的能力被看到,1999年的汪俊林又获得了新机会,接管了年亏损上亿的国企“四川长江机械集团”。
到2001年不但将这家集团的扭亏为盈,营收更是达到了3.6亿的高度,令人惊叹。
有人说汪俊林的成功都是运气,那些人始终不明白每一个偶然的背后都藏着无数的必然。
这期间恰好遇上国家出台“严控三公消费”“禁酒令”等政策,白酒的发展趋势几乎停滞。
在汪俊林消失后的郎酒,销售额大幅度缩水,腰斩至50亿元。
如果说有汪俊林的郎酒有如神助,那么离开汪俊林的郎酒就是跌落神坛。
2013年一开年,白酒行业出现了断崖式下跌,郎酒之前为了提升经销利润各种囤积,采取了“渠道压货”的策略,但是销售却明显乏力。
例如当时出厂价360元的红花郎,零售价跌至280元,整个白酒市场价格呈现崩盘趋势,商家们为了自救纷纷抛货。
整个市场乱做一团,几乎是转瞬间,就将汪俊林建造的商业帝国毁于一旦。
郎酒还没来得及喘息,厄运就接连而至。
而这两年的汪俊林也不好受。
想当初汪俊林曾在成都拿了4300亩地皮,开发了一个别墅项目,年销售额能到27亿。
同时他还在遵义市拥有2.5亿吨的煤炭资产。
这些资产足以让汪俊林担起一声隐形富豪,而这些利益的背后也没能离开李春城三个字。
如今也是这三个字让他如坐针毡。
如果单从营收上看汪俊林对郎酒的改制可以说是相当成功,却也留下了一个致命的缺点。
那就是郎酒的商标在处理时不知为何没有改到汪俊林名下,而是由古蔺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下属的公司持有,这也就带出了两个问题。
一,汪俊林在拥有郎酒的十年间有没有向其支付商标使用权的费用,如果没有支付,将涉及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2010年汪俊林将郎酒商标转到自己名下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这一切不但在汪俊林和李春城之间暧昧不清,也与郎酒始终无法上市息息相关。
郎酒的上市之路不可谓不艰辛,在当时的川酒“六朵金花”中只剩下郎酒和剑南春还没上市,经历了太多次失败的郎酒在后续的行动中显然开始着急了。
2015年,一张汪俊林给新员工培训的照片出现在郎酒官网上,宣布他重新回到了郎酒集团担任董事长,一回归就连开了3天会议,会后更是放出豪言:
可此时的郎酒营收只有60亿,所以汪俊林这番豪言壮语在市场上引来了无数嘲笑。
曾经助力郎酒跻身百亿的压货策略如今却成了绊脚石,汪俊林曾多次强调:
这次他采取了精简路线,将郎酒5大事业部直接砍掉两个,这么大的一件公司只做7种酒。
甚至有了只要市场需要,还可以更精简的口号。
两年时间眨眼就过,2018年的郎酒真的再次登上了百亿宝座。
这一年,郎酒气势汹汹地号称将重启上市,可惜还是没能如愿。
2019年郎酒股份进行上市的辅导备案已经获得了四川证监局的受理,依旧是空欢喜一场;
这一年的郎酒,能明显地让人感觉到他们为了营收急于求成,他们从年初开始将奢香藏品中的9款都进行了价格调整,分别在原有价格基础上上调了49~169元不等。
其中青花郎的涨价最是离谱,短短一年两次提价,直接从780元/瓶涨至980元/瓶。
有媒体曾报道过,郎酒的此次涨价只是个开始,他们计划在三年内进行六次提价,目标对准的是53度飞天茅台。
而这一行为不但没能被市场接受,就连郎酒的渠道商和经销商都吃不下这么大的压力,涨价政策一出,就有部分酒商萌生了退意。
郎酒这些年的问题说到底都是2011年冲刺百亿营收的后遗症。
当时没能及时的处理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其实白酒涨价早有先河,早在2000年时,就有过一次高端白酒价格波动,各品牌的白酒价格的涨幅都很大,不过有努力营销为辅,在全国构建了品牌认知,从此白酒走向了高端商品之列。
可当时的郎酒没能跟上市场,依旧选择保持平民价格,想让消费者喝到便宜的好酒,甚至连自家的品牌都不去推广。
虽然老话曾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如今的白酒早已从饮品变成了身份的象征。
郎酒现在才来追赶价格,未免为时过晚。
郎酒从2011年在汪俊林的带领下突破百亿大关,再到后来因为汪俊林的离开迅速跌落,到如今的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启用。
郎酒人的未来是否会如汪俊林所说引来 历史 巨变?5到10年后又能否与茅台平起平坐?
让我们拭目以待。
-END-
参考资料:
云酒:从百亿到百亿,郎酒这七年经历了什么?
央视报道
四川观察:吴家沟生态酿酒区启用仪式
作者:荞麦茶茶
你是在哈尔滨做酒销售,还是准备去郎酒集团做销售。问题不太清楚。不过如果在哈尔滨做白酒销售的话。第一,东北三省虽然是白酒消费比较大的地区,同样竞争品牌较多。第二,就是本省东三省也是白酒生产地,所以这要的话产品和价格、渠道竞争会更加激烈。第三,就目前来看,做郎酒的销售还是比较不错的,原因有三:1、郎酒的品牌比较不错。2、有一定的知名度3、广告扶持较大,对于销售人员比较有利。有利于洽谈渠道和销售。特别是对一些卖场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