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科:做好汽车数字营销的新基建 媒体和厂商不“背对背”

刘晓科:做好汽车数字营销的新基建 媒体和厂商不“背对背”,第1张

【易境思·2020中国汽车营销沙龙】9月4日,以“来者可追 安且吉兮”为主题的易境思·2020中国汽车营销沙龙在浙江安吉举行。

在演讲环节,易车公司总裁刘晓科再次重申了筑牢数字化“新基建”底座的必要性。他分析,易车线索量之所以飞速增长,正是因为易车理解并践行了数字化体系的搭建。这其中最核心的一点便是从“流量运营”升级成“用户运营”,前者容易让用户认为自身“被营销了”,而后者却能真正帮用户解决选车等难题。

得益于这个运营模式的转变,易车已成功把营销效率提升5倍,这不仅让易车线索大幅提升,也让易车用户的关注度、兴趣度都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但线索提升不代表“新基建”搭建就已经牢靠,更重要的还有转化率的提升。而在这个过程中,刘晓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媒体和主机厂必须协同作战。只有高效协同,才是真正提升线索有效率的唯一途径。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大家朋友下午好,今天我主要讲的汽车数字营销的新基建。

这几年大家看到易车线索增长很迅猛,其实这不仅仅来源于我们用户的发展,更来源于我们在数字化营销领域的一些布局,以及过去一段时间中我们在产品技术层面的投入

从“流量运营”升级成“用户运营”

其实大家都知道,目前无论整个车市也好,还是互联网的红利来说,都已经没有红利期,基本是已经进入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所以存量时代下,大家都比较认同一个共识——数字营销要发挥它的价值,就必须有一场巨大的变革。

那么,这个变革的核心是什么?我们认为是从原来的流量运营向整个用户运营去转变。

流量运营是什么,就是我们传统投一个广告,然后带来点击进行转化。但是我们发现真正的高效,包括很多有效的线索其实是通过我们对用户的经营。在一年以上的时间里面,我们做了很多尝试,也就是将传统广告曝光模式和用户运营的模式进行对比然后改进,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把效率提升5倍。

为什么会有5倍的区别呢?

在用户买车的过程当中,它的场景不一样,就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种广告模式。第一个是纯广告曝光的场景,也就是在一个消磨的时间,我们的场景是,一方面把广告做得很特立独行,“劫持”用户的注意力,干扰阅读效率;另一方面又把广告做得很弱化,让他们沿着广告路径走,然后能够更加的专注。最后用户会发现:“我被营销了。”

现在我们用户运营模式提倡的是让广告优化整个阅读效率,用户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空间里面去完成整个选车过程的决策。传统的广告素材,我们把它变成在用户运营当中更多运用原生的素材。最后出来的效果是,用户认为自己得到了有效的帮助。通过这个转变,我们整个营销效率才有了现在的结果,就是提升5倍。

我们举一个案例,这是一个典型用户的旅程。在8月19日,他登陆首页看了荣放的资讯,三天之后又看了荣放的参数对比。后来8月27日,他再次登录的时候,查看了探岳的口碑,第二天去探岳的车型中枢页又查看了一下,我们感觉这个用户想去探岳。

再往下,用户又看了C-RV,过了几天,用户又看了迈腾,连续三天访问迈腾相关的东西。从荣放一直到迈腾,这个差异很大。继续往下看,他又去看了君越,然后又去了沃尔沃XC40,最后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他又去看了奥迪Q3,最终在奥迪Q3留了资,所以一个用户在他的旅程过程中一共用了12天,看了7个车型,最终留资于Q3,这跟我们原来想象的竞品和选车方式完全不一样。

我们每天登陆的几百万用户里面,很多用户都是这么一个过程。面对这样复杂的用户决策过程,怎么去进行营销?其实最终能解决它的方案只有数字化的智能营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全面提升效率。

怎么做到提升效率?第一要有一个闭环决策过程,以前我们的决策是通过定义人群,然后生成内容,再到用户意向的抓取,最后是实时的分发和迭代策略。传统主机厂营销这一条闭环下来,过程大概需要三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做到给每个人进行“千人万面”个性化策略定制,做到毫秒级的享用,做到全程全路径的跟踪。

我们把全部的过程定义为圈养收三个过程,根据这个划分,我们的产品再把用户、圈用户、养用户和收用户。精准地描述人群之后,我们内容的投放也能做到切中要害。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它的线索达成已经超过线索KPI。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收割线索的过程,把用户的关注度和兴趣度都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面,线索只是整个关注和兴趣提升的一个结果。

这就是在去年易境思里头我曾经提出过的关于全自动化营销的理念。在过去这一年当中,我们把它基本实现,所以达成了现在这样一个比较优良的结果。

转化率的提高,需要两方的共同努力

线索已经不缺了,那么,怎么提高转化率呢?

在这里面,各位主机厂可能会提出另外一个问题:你们线索很多,但是感觉你们质量好像没有我想象那么好?

这个事情其实是极为复杂的过程,从这里面我们甚至能看到转化的痛点是什么。

在过去与主机厂整个合作当中,像用户洞察、转化策略、收集线索这几个板块其实我们内部已经把它进行数字化链条的打通,形成实时的优化。但是对于成交转化这一块,目前主机厂和媒体之间还是断裂的关系。在断裂的结果里头没有办法用机器和人工智能的方式进入,这就导致这里头有很多说不清的东西产生。

在传统营销模式下,数据断裂以后产生什么结果?

举一个例子。今年7月份,我们向某合资品牌交付4500条线索,但是在一个月以后他们向我们反馈,表示线索无效率特别高。这个时候我们安排了专门数据团队排查,到底什么原因?最后发现他们给我们反馈的300条无效线索里面其中200多条根本不是易车所提供的线索。在主机厂内部,存在很多环节会让线索在扭转过程中生出很多差异性。

再举另外一个豪华品牌的例子。今年5月份,我们帮他们做了一个项目,在这个项目里头我们交付3千条线索,但是发现竞媒的销量是易车的两倍。我们去查为什么线索有效率会那么低,说实话我们现在对于线索信心很高,为什么?因为我们接近90%多的线索都是原生,我们相信自己只要不出现注水的问题它就应该是真的。后来我们专业的调研组,走访所有的代理公司,走访所有的IT供应商,走访所有厂家的CRM的业务部门,最后发现,易车分发给到厂家的call

center以后,call center的处理效率很低,他并没有做到48小时的处理。

因为这类处理不及时的问题,导致无效率上升,这个现象非常普遍。

还有一个案例是一个自主品牌。在今年7到9月份,我们帮他们执行了一个项目,目前项目进行当中,8月份我们发现我们提供的接近1万条线索,有效率和7月相比,下滑非常明显,环比下降了14%。我们调查之后发现什么呢,原来他设置的外呼只有一次。因为各个原因,用户没接或者没有打通,他们再也没有进行二次回呼,直接把这些线索全部判定为无效。其实这样的 *** 作对于厂家来说,就是属于用户运营不到位,线索的无效率自然也是很高的。

另外还有一个案例。这个厂家他采取Excel手工导入和接口对接传输的方式,它的接口其实两边的通达率都不高,因为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导致并没有100%所有的线索都被及时地安排和下放下去。他们收到了3028条线索,仅外呼了共计713条线索,有效率仅为3%。

看了这些案例,我们想说的就是一个点:一个品牌的成交有效率需要厂商和媒体双方进行真正基于数据、基于成交结果的协同,我们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提升整个线索的转化率。

当然前面所举的例子都是个例,易车目前如果有主机厂认为线索有效率不高,我们会有专门的数据团队和技术团队,并且会联合某些品牌一起去查找问题。只有在全流程上排查,排重,才能把真正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还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是之前华东一个豪华品牌。当时我们跟他做了一个接口的线索对应,结果在两个月之内,双方都没有发现线索其实没有分发过去,接口是堵塞的。后来我们技术人员发现有大量的线索堵在那,直到把它打通了的那一天,线索直接分发上万条,甚至把厂商的系统给搞崩。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我们双方都没有透明机制,大家都是“背靠背”交流,导致几乎全部线索作废,因为两个月以后的线索也已经没有任何的时效性。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协同才是真正提升线索有效率的唯一途径。

在这个协同过程中,我们易车愿意开放我们过去一年、一年以上甚至将近两年的数据和技术的能力,帮助我们在座的各位主机厂,一同去解决和提升我们的效率和提升我们的效果。在这里面也有我们自有的一些数据,包括用户数据、车主数据,同时基于腾易计划,我们这边有更多泛化人群。

再往上,我们已经构建了很多人工智能、AI以及生产的能力,再往上的话则已经构建好六大模块,从智能编辑(包括内容编辑、广告素材编辑)、智能的分发、智能的投放、智能的监控、智能的转化和智能的保客,我们希望依托这些基础设施,能跟各位主机厂进行更广泛的开放和协同。我自信,我们能够真正在目前车市正属存量市场的阶段中,共同把营销做得更精准、更高效。

过去两年里,我们习惯了重启,很多习以为常变得珍贵,也有很多改变变得习以为常。

现在搜索上一次IAA的报道,时间还停留在2019年,当IAA在名字中增加了“Mobility”,同时在慕尼黑重启时,我们似乎找回了曾经熟悉的热闹,但也发现,一个全新的出行时代比想象中更快到来。

有新的玩家加入,也有老的玩家退出,当然还有更多像梅赛德斯-奔驰一样,需要思考变革与重塑。

慕尼黑车展,奔驰发布会的开场白就是一段自述:“审视自我,思索当下,思索我们正驶向何方?”

和过去塑造每一个时代一样,电动时代应该如何塑造?而对自我的革新与未来出行的打造,又该如何实现?

今年7月,奔驰宣布了从“电动为先”向“全面电动”的转型战略,两个月之后,从G到AMG再到迈巴赫,所有子品牌在慕尼黑都迈出了向电动化未来转型的脚步,奔驰将“电动化”时间表与路线图变为可以触摸的未来。

而在慕尼黑车展开幕前夕,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Britta Seeger)与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铭(Jan Madeja)接受了汽车产经采访,阐释了在电动时代,奔驰参与并塑造行业转型的思考。

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销售与市场营销 贝思格(Britta Seeger)

全面走向电动化

本届慕尼黑车展上,奔驰带来了全新纯电车型EQE、全新梅赛德斯-AMG EQS 53 4MATIC+、梅赛德斯-迈巴赫EQS概念车、EQG概念车4款全球首发的纯电车型,也标志着旗下所有子品牌开始向电动化迈进。

在“全面电动”战略下,奔驰在明年将为其服务的所有细分市场提供纯电车型2025年起,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将均为纯电平台,其每款车型都将向客户提供纯电版本选择。

贝思格表示:“我们对未来有非常清晰的产品规划,市场对电动化产品的需求量每年都有提升,全年的市场体量已经同比增长了约3倍。从我们自身来说,2025年纯电车型将占整体销量的20%-30%,到2030年,在条件允许的市场,纯电车型的占比可能达到90%。”

而在早前上市或发布的EQC、EQA、EQB和EQS也在市场中收到了更多积极的反馈,贝思格还特地强调,全新EQS发布以来收获了积极的市场需求,同时这也会成为未来推出一系列产品的良好基础。此外,在插电混动车型领域,奔驰也在全球实现了250%的销量同比增长。

大陆另一端的中国市场,也将是这场转型的关键。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杨铭(Jan Madeja)

正如杨铭所说:“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中国依然是我们的前沿阵地。”

全新EQE将成为梅赛德斯-EQ首款基于EVA平台在华生产的车型,同时秉承“中国制造,专属中国”的理念,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符合本土化需求的功能和服务。

中国的豪华车市场在近年来成为了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同时也为众多高端电动车玩家的入局提供了机会。在奔驰看来,这为品牌提供了更多未来发展的空间,而EQE的国产,也让这种空间和机会变得更大。

访谈中,奔驰管理层列举了一组行业销量数据来表达对未来电动车市场的预期,新能源产品市场份额预计在2025年达到25%,在2030年达到50%。

理解电动时代的豪华

豪华在这个时代的定义变了吗?这是面对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时,所有人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方面,是新势力品牌凭借智能、科技、服务的标签收割高端电动车的市场,另一方面所有人也期待看到,传统豪华品牌要如何应对这场挑战。

杨铭说:“从过去到现在,豪华的概念一直都在进化,奔驰在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在回应大家对于豪华的更高期待,并尽量保持走在市场的前沿。”

在他看来,面对电动时代的转型,过去135年的积累更多是一种财富和资产。卓越品牌的百年累积、服务高要求客户的经验以及中国600多家经销商合作伙伴,都是奔驰未来发展的基础。

但面向未来,更需要满足新时代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对此,贝思格表示:“随着新产品的推出,我们将对可持续豪华出行进行进一步的洞悉和诠释,我们期待将自身的豪华基因与我们对豪华的坚守相结合,并通过EQS和后续产品呈现。”

在贝思格看来,梅赛德斯-EQ品牌不仅具备奔驰品牌所提供的豪华基因,还兼备面向客户的无忧服务,这也是奔驰目前的工作方向。

服务,将在未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客户对豪华的期待甚至超越了产品本身。对此,贝思格表示,奔驰将基于目前所打造的服务基础,在未来推出车辆充电、保养提醒等无忧服务,以及线上线下无缝连接的品牌互动体验,体现“客户为先”。奔驰所希望的,是通过无忧服务的打造,为客户带来“车辆在为您着想”的安全感。

具体到中国市场,奔驰也将加强客户在新能源领域的出行体验,提供可持续的整合出行服务,以求让客户感受到,豪华理念不仅存在于技术和产品,也同样体现在卓越服务当中。

如何塑造电动奔驰?

在梅赛德斯-EQ子品牌产品大规模铺开之前,奔驰品牌所呈现出的形象,似乎还与“电动”有着距离。而在“全面电动”战略之下,如何推动奔驰品牌向“电动”转型,或许也关乎着未来奔驰能否延续燃油时代的成功。

尤其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能否让奔驰品牌进入新能源车消费者的选择漏斗,便是转型的关键。

奔驰表示:“我们不仅有决心参与行业转型,更有信心去塑造行业转型。”

而这一次,汽车的发明者,又该如何再次发明电动车?

贝思格给出了她的答案:“我们的转型万变不离其宗,仍然始于我们的产品,会持续为客户打造充满竞争力的产品,这是我们转型的起点。”

具体到中国市场,杨铭表示会强化梅赛德斯-EQ子品牌的豪华电动汽车品牌形象,他说:“中国豪华电动车市场的发展仍有很大空间,我们也通过EQS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增加大家对我们梅赛德斯-EQ子品牌及其产品的认知。”

此外,奔驰在全国的经销商网络也将持续转型升级,到今年年底将有近600家经销商具备EQ产品的销售和服务能力,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同时,奔驰还将打造一个电动车销售团队,培训上千名专注于新能源产品销售的工作人员,将“心豪华主义”客户体验延续至新能源产品领域。

去年,奔驰也优化了产品的数字化渠道,推出梅赛德斯-EQ数字化空间,线上数字化展厅与线下经销商网点的结合也取得了积极成效。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奔驰也需要面对各种变化,从销售方式、获客方式、到营销和业务模式,都有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对此,奔驰也制定了新的人才策略——人才在哪儿,我们就到哪儿。

贝思格表示,奔驰希望招募更多年轻的员工,因为他们更了解现在的变化趋势,同时也会更加注重数字化营销、新技术、软件等领域人才的招募与培训。针对中国市场的特征,也建立了专注创新的研发中心,提升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

写在最后

杨铭说:“我们不仅要打造产品,还要不断了解客户的期待、参与到助力客户梦想成真的过程中。”

而奔驰,依然是很多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与期待。

变革从来都不是容易的,而电动化和智能化所引发的这场变革,或许也是汽车行业在过去百年中所经历的最大的转型。

但无论如何,所有改变的核心依然是对用户需求与梦想的满足。

而奔驰正在用全面电动化的产品、革新的服务理念证明着,梦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近在眼前。

2020年即将过半,后疫情时代中国车市迎来了一波小阳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0.2万辆和20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6.6%和43.5%,同比分别增长2.3%和4.4%。其中销量更是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下降。

自3月开始,中国豪车市场复苏最快,很多专家认为,此次疫情对中等收入以下群体影响较大,豪华车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我曾在浦东保时捷中心见证了一位25岁的女生人生首台车就购买了保时捷Macan。”5月15日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严博禹博士(Dr.-Ing Jens Puttfarcken)在上海接受出行一客专访时说:“这说明汽车市场正在消费升级,中国消费者对于豪华车的消费观念正在悄然改变。”

国内疫情虽然得到控制,但海外疫情不断蔓延,欧洲汽车工厂自3月底开始都短暂停工。4月底起欧洲车企开始复工,但对于进口车企业保时捷来说,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19年,保时捷全球新车交付量达 280800台,中国新车交付量为86752台,同比增长8%。部分车型年销量已具规模,此次疫情是否会是保时捷国产化的重要契机?

严博禹表示,目前还没有国产计划。现有的保时捷工厂在产量上能够满足目前市场需求,另建厂不符合成本效益。随着保时捷中国的销量在不断地增长,保时捷也在寻找并关注一些新的机会。

电动化转型叠加后疫情时代,保时捷中国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

巩固保时捷在华成果,帮助德国总部了解中国市场是严博禹的使命 / 保时捷

疫情下车市仍在消费升级

出行一客:受疫情影响,一季度中国车市销量同比下滑得非常厉害,但3月和4月保时捷实现了同比上涨,哪些因素推动了这些增长?

严博禹:步入2020年,我们1月份的销量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很遗憾在中国春节期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影响到我们的业务。今年2月,保时捷中国销量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但3月和4月,我们的单月销量均超过了去年同期,分别实现1%和5%的增长,业务已逐渐回归正轨。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零售业务也正在逐步复苏,包括武汉经销商在内的全部保时捷中心均已恢复运营。5月,我们的销量又回到了以前强劲增长的态势,达到了我们在疫情爆发以前所设定的目标。

3月我们的销量超5000台,比2019年同期多了一个百分点,因为去年3月保时捷销量没有达到一个正常的水平。当时正值国Ⅴ到国Ⅵ排放标准的转换,在满足国Ⅵ标准车型的供应上存在一些问题,而到了4、5月供应就已经恢复正常。

另外一点原因,因为保时捷的跑车都是纯进口的,疫情在中国爆发的时候,德国还在正常生产和运营,并陆续把车辆运输过来。等到中国市场开放以后,我们就有足够的车辆储备来进行交付。

出行一客:有观点认为3、4 月豪华车市场回暖,是因为2月需求延后导致的,而真正的市场需求将在6月显现,那么6月市场会不会持续回暖?

严博禹:我认为这个事情要分开来看,一方面是整体的汽车市场,另一方面是高端的豪华车市场。对于整体的汽车市场来说,我认为预测非常难,因为过去的两年我们见证了中国整体汽车市场处于收缩的状态,但豪华车市场却在扩张,这说明汽车市场正在消费升级,中国消费者对于豪华车的消费观念正在悄然改变。

对于豪华车市场来说,如果人们不够确定自己的需求,或不确定是否要购买一个奢侈品的话,他会把这个决定推后,或者干脆直接买一个平价产品。但我们可以看到保时捷 4、5 月的销量表现比较乐观,这已经表明目前我们的消费者是比较积极、比较有信心的。

对今年豪华车市场的前景,以及对保时捷中国今年的表现,我个人的态度是比较乐观和充满信心的。此外,在疫情期间,大家也开始意识到开着自己的车会更加方便和安全。我们的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大家有机会考虑买车的话,特别是豪华车的话,也会比较积极地来保时捷中心选购。当然,我们也会持续密切地关注疫情防控的进展,采用灵活的应对措施,努力保证产品供应,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

出行一客:疫情期间我们看到很多车企对供应链管理和现金流管理都有一定的调整,保时捷中国也说过,会对经销商提供一些财务支持和库存平衡,能否具体详述一下相关的政策,如何帮助经销商渡过难关?

严博禹:保证现金流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为经销商是直接面对客户的,我们必须保证他们能正常运行。在疫情爆发初期,我们做出了前瞻性判断,迅速建立了跨部门领导小组,通过邮件及视频会议等形式及时与经销商伙伴密切沟通,推出了一系列的支持和赋能经销商的举措,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的负面影响,帮助经销商重回正轨。例如,为经销商提供财务保障和服务支持;支持经销商进行线上数字化营销;放宽考核,为经销商减负等。

另一方面,疫情也促进了创新,我们的经销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多元化的线上营销策略,通过在线直播、虚拟展厅、在线配车、在线咨询等多种数字化渠道为客户提供售前和售后服务,以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的负面影响。此外,我们还一直努力确保经销商有充足的库存,这样我们可以让整个供应系统处于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也让经销商做好充分的准备,服务我们的客户。

保时捷中国作为整个保时捷集团在全球现金运转系统的一部分,也得到了集团的有力支持。另外,我们更得到了浦东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也助力我们进一步支持经销商恢复正常运营。

5月15日出行一客专访保时捷中国CEO严博禹 / 陈亮

无在华建厂计划,但寻求其他本土化发展

出行一客:3月份德国疫情爆发,很多工厂开始短期的停工,保时捷欧洲工厂也关闭了六周,这对保时捷的产品供应是否有影响,保时捷预留了多少库存?

严博禹:在中国,我们很早就开始迎战疫情,所以中国有足够多的车辆储备,能够满足中国客户的基本需求。这些车是在欧洲疫情蔓延之前通过海运和火车运输陆续抵运中国的,所以德国工厂短暂的停工对中国的供应链影响比较小。德国工厂已于5月4日正式重启生产,目前正在逐步提高产量直至完全恢复产能。

但长期来看,海外疫情的未来走向和最终结果还不明朗,这也为全球供应链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将密切关注疫情防控的进展,采用灵活的应对措施,努力保证产品供应,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

出行一客:欧洲工厂关闭后的影响是否在中国显现?保时捷是否做好了应对?

严博禹:德国工厂关闭这段时间的影响可能会在6月的中国市场显现出来,也就是说 6、7月我们的新车交付可能会受影响。因为保时捷是进口车,会有2-3个月的供应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造成的影响会发生在 6、7 月。

如果客户是在德国工厂停产期间预定了我们的车,那么6-7月的新车交付可能会有一定的延迟,我们也会做相关物流方面的安排,尽量降低对客户的影响。我们知道停工造成的影响以及准时交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的德国工厂在保证员工安全的前提下,也在加速生产,希望尽早把新车交到客户手中。

出行一客:目前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海外疫情防控仍不明朗同时,保时捷中国的销量却不断攀升,您也说过要让中国成为保时捷的第二故乡,基于以上种种因素,保时捷会不会在中国寻求单一车型或者零部件的本土化车型?因为 Macan 的单一车型已经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严博禹:我们的配件都是由固定的配件供应商提供,而跑车产品在德国生产。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保时捷中国的销量在不断地增长,我们也在寻找并关注一些新的机会,但目前还没有国产计划。因为我们的总体产量不大,现有的保时捷工厂在产量上能够满足目前市场需求,另建厂不符合成本效益。

我们也希望在中国市场寻求其他方面的发展机会,比如说,去年3月,保时捷中国数字化业务部门正式成立,并着力于针对客户层面和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保时捷社群数字体验。此外,我们还有保时捷工程公司,和保时捷(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这些子公司的业务都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希望除了跑车产品之外,也能在其他领域做更多的业务尝试和扩展。

近两年保时捷全球新车交付情况 / 保时捷

很多中国消费者会买保时捷作为第一辆车

出行一客:今年是您到任的第二年,2018年您刚刚上任时,中国车市刚刚结束了高增长,在您上任之前,董事会赋予您怎样的责任和任务?

严博禹:是的,这是我担任保时捷中国CEO的第二年。在我来之前,董事会主要给我两个任务:第一,我们要延续保时捷在中国已经取得的成功和辉煌。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我们需要把这个成功延续下去。第二点,我们要巩固保时捷中国和保时捷总部之间的关系,让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更加团结、更加强壮的队伍。

出行一客:上任近两年中,您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严博禹:在中国上任以来,我需要与德国总部就中国市场特点进行更深入的沟通,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从而提供适合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中国作为保时捷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潮流中占得先机。所以我们要让总部清楚地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及时做出反应并调整我们的市场策略,以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过去两年来,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邀请德国总部不同部门的同事来到中国,甚至请他们待一段时间,学习研究中国市场的特点,并与他们展开研讨。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邀请过研发部门、产品部门、生产部门等相关同事来到中国。

出行一客:为了解中国市场,我们得知您开始上中文课,一周三次,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哪个词让您印象最深刻?

严博禹:我最喜欢两个字是“安”和“水”,我很喜欢它们书写的结构,同时它们也有很多不同的意义。例如“安”这个字在中文里可以和其他字组成不同的短语,表达不同的含义。中文对我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或词语需要通过语境才能被清楚地解释。当我单独地问身边的人某个汉字的意思时,即使我的发音是准确的,但因为没有语境的支撑,他们也无法给出准确的解释。

虽然我不是语言学家,但我个人认为语言能决定思维方式。理解一个民族或国家语言是读懂其思维和文化的基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语言中亦有体现,正如一个字或词语需要在语境中才能被赋予意义一样,个体通过集体和团队才会更有意义,这点是中国文化的体现。这与西方国家里每个词语有清晰含义的语言和文化大相径庭,这也是我喜欢中文的一点。

出行一客:除了中文以外您还精通六国语言,学习当地语言对您了解本土市场是不是有一些帮助?

严博禹:是的,这正是我学中文的原因。我在国外有丰富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比如在法国和意大利,我会和当地人用法语和意大利语深入交流。说本地语言会让人有在家的舒适感。虽然我现在的中文说得不如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那么好,但我觉得通过学习中文,这是一个让我与中国消费者产生共鸣的很好的方式。正如很多中国朋友想去到德国学德语一样,我在中国也想要学习中文,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出行一客:您之前在德国负责过CRM,肯定会收到中国市场的反馈。您到中国以后,对中国消费者的印象有没有改变?您觉得中国消费者除了年轻、对互联网接受度高外,还有哪些特点?

严博禹:在我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消费者的印象是他们非常年轻,客户的男女比例也与其他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但我现在认识到中国客户的多元化和他们购买保时捷原因的多样化。

首先,中国客户对保时捷历史和品牌文化的理解愈加深刻,对跑车文化也满怀热情。他们对保时捷产品如911、356等车型如数家珍。在这一点上,中国与美国、欧洲的保时捷客户越来越像,并且在中国消费者中还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第二点,在中国,很多年轻客户把保时捷作为他们人生购买的第一台车,这让他们有机会更早地探索保时捷品牌,成为保时捷品牌大使。这也是中国客户非常特殊的一点,因为在欧洲消费者很少会把保时捷作为他们的第一台车。

保时捷Taycan首批车订购一空,新客户比例高于欧美市场 / 保时捷

电动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出行一客:我看到很多超豪华品牌都没有推出过纯电动产品,保时捷率先量产纯电动跑车后,中国市场对这个新鲜事物的反应是怎样的?

严博禹:大家对Taycan的期待值都很高,4月底 Taycan如期而至,已陆续在中国到店交付。我们首先带来的是Taycan Turbo和Taycan Turbo S,它们是Taycan车型中两款旗舰车型,也是最独特、性能最强劲的车型。从目前的订单和国内外客户体验来看,大家对于Taycan的反馈是非常正面的。其中有两个我想特别强调,第一,Taycan 不论从外观、驾驶性能还是内饰上来看都是一台纯正的保时捷,它不会因为电动化而失去了保时捷的灵魂。第二点,Taycan性能表现是非常强劲的。Taycan拥有高性能且持续输出不衰减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充电效率、动能回收等方面也有着不错的表现。

出行一客:在Taycan上市之后我去过浦东保时捷中心看了一圈,听销售说,首批车被预定一空。购买这批Taycan的客群特征是怎样的?和其他市场相比他们有哪些不同?

严博禹:我们首批生产的Taycan确实被抢购一空了。在我们首批车的客户群当中,有50%是我们现有的保时捷客户,他们已经拥有保时捷车型,可以说他们非常喜爱保时捷品牌,是我们忠实的粉丝和客户。另一半是新客户,他们对电动出行很感兴趣,也被保时捷产品的高技术质量和性能表现所吸引,从而购买我们的产品。在美国和欧洲我们每次推出新产品,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客户群体是现有客户,只有三分之一是新客户,这和中国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新客户的比例会更高。

出行一客:充电是制约电动车发展很重要的因素。保时捷中国说未来几个月会在中国整合20万个充电桩,在接下来的数个月或者数年当中,保时捷在充电服务方面会投入多少?

严博禹:关于充电这一块,保时捷主要为客户提供三大充电服务:一是在家充电,我们会为每一位Taycan车主提供在家充电的相关设备,并且我们会提供上门检查和安装服务。我们认为在家充电是最重要的充电场景。第二个是客户专属的高性能充电,我们已经把800V的充电设施运送到保时捷中心,这可以为客户提供非常高效、快速的充电服务。第三个是公共充电以及保时捷目的地充电。我们现在已经和很多公共充电服务商在进行合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的客户能够更容易地找寻充电桩,获得充电服务。

我们还会对保时捷目的地充电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投入,并计划于2020年底在中国各大城市完成打造40个保时捷目的地充电网点。目前在上海已经计划在购物商场等地建立品牌自有的充电点,我们也会进一步的把服务扩充到中国其他的大城市。我们认为在客户经常去的地方,比如说去酒店、购物中心等,客户可以预约充电停车点,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这些充电服务都提前准备好了。

此外,保时捷还将围绕客户多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周到服务。如Taycan车主无法亲自前往充电,保时捷“代客充电”服务可提供严选的充电专员上门取车代充,座驾状态实时追踪,全程车险保驾护航。另外,保时捷还将在北京和上海率先试点“尊享短租”服务。Taycan车主在购车的一年之内如果有长途出行的需要,可以租借一台Cayenne代步,享受三天的免租金服务。

出行一客:在Taycan之后,保时捷选择的第二款的纯电产品是Macan,为什么会选择Macan作为第二款纯电的产品?

严博禹:首先在欧洲、北美和中国等主要市场都对碳排放有一定的规定,所以保时捷在进一步减少碳排放、碳足迹方面加大投入,满足市场规定的同时也为保护社会环境做贡献。因此保时捷决定进一步将保时捷产品电气化。Macan是保时捷产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车型,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车型之一,因此在电气化转型中我们把Macan作为首选。截止到 2025 年,大约有 50% 的保时捷车型将采用电动或混合动力驱动。我们不会阻止电动化的趋势,但针对911车型,保时捷将始终提供内燃机,它也将是最后一款实现电动化的保时捷车型。

出行一客:电动化转型中挑战有多大?

严博禹: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挑战,和其他的大公司相比,这个挑战对保时捷而言更大。我们在引进新技术的时候,企业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进行转型和投入。

从2020年到2024年,保时捷将在混合动力、电气化、数字化方面投资约 100 亿欧元,并不断扩充在电动车领域的产品供给。其中,60%将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研发,30%将用于与电气化相关的有形资产投资,另外的10%将用于汽车的数字化,例如高度自动驾驶平台。(责编/杨佩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41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