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关于珊瑚QQ和腾讯QQ的问题

想问下关于珊瑚QQ和腾讯QQ的问题,第1张

2008年,珊瑚虫QQ案——当时IT界影响最大的著作权侵权案备受关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

第三方QQ最早出现的背景是,腾讯在疯狂扩张时,被众多网友抱怨官方QQ体积臃肿,广告多、插件多,种种设置让用户不满。于是,众多的第三方 QQ出现了,它们体积小、无广告甚至还拥有显示好友IP等众多功能,当时除了最受欢迎的珊瑚虫外,还有飘云、狂人、传美、雨木林风等等,但如此多的第三方 QQ,带走了腾讯的大量用户,也严重损害了腾讯的广告利益。

于是,2006年8月,腾讯将珊瑚虫QQ告上法庭。这场轰轰烈烈的官司让腾讯蒙上了诸多质疑。但珊瑚虫的倒下,也让整个第三方QQ制作阵营风云突变。飘云、FreePlus版QQ作者相继发布申明退出QQ制作。而腾讯也向各大下载站发出申明,要求撤下各种修改版QQ。

“这是过河拆桥的行为!”珊瑚虫软件制作者陈寿福的支持者们纷纷在网上指责腾讯“不厚道”,还设立了名为“帮助寿福”的网站来声援,号召大家找 出陈寿福无罪的证据。“腾讯之前是利用珊瑚虫QQ占领市场,在完成市场占有目标后,则开始采用包括诉讼在内的方式试图将珊瑚虫QQ逐出市场,以达到最终市 场占有的商业目的!”

无论如何,各种论调最终都以腾讯的胜利收场。腾讯用最有力的打击,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逼迫着侵权的第三方版本全面退出市场。

近日,腾讯公司启用二级域名tuan.qq.com作为团购服务域名,迅速跟进了日渐升温的“团购”业务,令近几个月大批出现的团购网站创业者“心神不宁”,腾讯公司因此成为了信息技术业界关注的焦点。《计算机世界》用极具爆炸性的标题和封面进行了关于腾讯公司的专题报道,该报道对腾讯公司屡屡“跟踪、模仿、后来居上”,而后对处于开拓者地位的公司“无情碾轧”的行为大加挞伐。

这样一家市值超过2500亿港元,用户过亿,产业布局极广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可谓业界翘楚,却被愤怒的同行认定为“只懂模仿,不知创新”。腾讯公司这只“企鹅”又是怎样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其已攻之城、已掠之地的呢?

1771项发明专利申请正在公开或已授权

记者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进行专利检索,专利权人为“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共有1744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和1件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权人为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有27件发明专利。腾讯公司共有1771件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或公开,与此形成对比,就已公开或授权的发明专利申请而言,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143件、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有35件、北京搜狐新时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有4件、新浪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有2件。

在查询结果列表的第1页,就有一件正在公开的专利申请“网络通信游戏中防止玩家作弊的装置及方法”,申请日为2006年9月4日,公开(公告)日为2008年3月12日。这件专利申请有关“QQ游戏”产品,摘要中提到,“本发明……可以避免某些玩家在一张桌子上进行作弊, 也可以避免通过旁观信息来作弊欺骗另外玩家。”而另外一家主营网络休闲游戏的企业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联众公司)在此方面则无专利可寻。众所周知,联众公司是网络棋牌游戏的先行者,后来他们的“联众游戏大厅”被“QQ游戏”所超越,公司几乎一蹶不振。而这个案例,也是腾讯公司后来居上、无情超车的样本。

与此相仿的还有“一种个人主页实现方法及系统(200610165899.8)”、“一种电子商务交易方法及系统(200710123665.1)”、“一种下载网络资源的方法、系统及设备(200710077260.9)”等正在公开的专利申请,它们代表了QQ空间、财付通、QQ旋风等腾讯公司的产品。几乎每个腾讯公司所拥有的公开或授权专利申请,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被模仿、被追赶、甚至已被挤至边缘的同行的影子——门户网站个人博客、支付宝、迅雷与快车……无论市场地位看起来如何,当腾讯公司出手时,每个竞争对手都为之紧张。

腾讯公司步步为营的策略极为稳健,很少失误。尽管拥有惊人的财力,但腾讯公司从未按照“国际惯例”,收购率先开发出创新产品的中小型公司,而是亦步亦趋地跟随在对手身后,观察市场反应,待时机成熟时,推出自己制作的更为贴近用户需求的产品。尽管腾讯从未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它却是餐桌上的饭菜最丰盛的人,也最懂得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锅里的菜不被别人端走。

千余商标注册力保QQ品牌

不只是专利,腾讯公司同样注重商标的保护。记者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中国商标网进行商标查询得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各个商标分类中共注册了1269个商标,其中与“QQ”有关的达到83个,为单类产品中申请注册商标数最多。

对于“QQ”商标,腾讯公司注册了几乎全部类别,除计算机相关之外,还包括医疗器械和仪器、奶瓶、假肢、缝合材料、婚介所、食品等各种类别。与“QQ”有关联的字母和图形,如“MQQ”、“BQQ”、“Q-GEN”、“IQQ”等也被腾讯公司注册为商标。可见腾讯公司对其核心品牌“QQ”的“关爱”程度。

此外,与“腾讯”音同形似的“腾迅”、与“腾讯QQ”构成联想的“Tencent Messenger”等商标也均被腾讯公司注册。更有一些短期内看不到发展前景的产品名称,也早已被腾讯公司悄悄注册为商标。看来,对于腾讯公司这样“树大招风”的企业来讲,对其商标进行保护,防止其品牌形象被意外事件破坏,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同质化竞争 纠纷难以避免

2005年11月,腾讯公司与奇瑞汽车公司就“QQ”的使用权有过一场争端。“QQ”是腾讯公司的核心产品,同时也成为奇瑞汽车公司推出的一款颇受欢迎的微型轿车的名称,腾讯公司就奇瑞申请“QQ”商标一事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异议。此事雷声大雨点小,最终双方都没有明确宣布结果,亦未对簿公堂。

另一件官司距现在并不遥远,也有更大的参考价值。2009年11月,腾讯公司与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搜狗公司),由于输入法产品之间存在“互相拆台”的行为,而在不同法院互诉“不正当竞争”。搜狗公司诉称腾讯在推广其产品“QQ拼音输入法”时,恶意诱导用户删除“搜狗拼音输入法”;腾讯公司则诉称“搜狗拼音输入法”在后台干扰“QQ拼音输入法”的正常运行,并诱导用户删除已安装的“QQ拼音输入法”。2010年6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做出判决,两案的被告都需赔偿给两案的原告24万元左右的经济损失。“各打五十大板”的结果显得滑稽,也折射出了中国互联网业创新者无法确立优势、跟进者力图“把水搅浑”的乱象。过度同质竞争与创新能力的停滞不前互为因果,也带来了不少“真假开心网”、“360金山大打出手”式的案例。

腾讯公司拥有遥遥领先的知识产权数量,但在业界同行看来,其创新能力却颇为可疑。腾讯公司联席首席技术官熊明华认为:“只有把一个产品运营得成功,才算是真正的创新成功。”腾讯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也认为,重视用户需求是腾讯公司的成功关键。或许,正是“防止作弊”、“一键偷菜”、“客户端捆绑邮箱”等等以庞大QQ用户为依托的贴心“小创新”,成就了腾讯公司的千余专利,也成就了它的2500亿市值

具体地说是告了!同时把珊瑚虫的原创者陈寿福羁押了。 当然众说纷纭,有的说陈寿福不值得同情,一是侵权,二是获取了利益(据说,他们在开发的珊瑚虫版中挂靠过其他软件)三是阻碍了腾讯获取利益(如好像有的版本能屏蔽广告)。。也有的说深圳这些公司太小家子气,因为他们同时最大化的使腾讯得即时通讯得到更广大的普及。 这一事件同时使得其它版本研发者相继退出。。。 本人还是出于同情状态,因为凡事有竞争才有发展。。。希望他们能借助他们的技术开发出更加优异的其他版本即时通讯工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458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