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德云社的强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超强的人才培养和超强的营销能力。
一、超强的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上,班主郭德纲是非常牛的。能把平均学历在初中的年轻人,培养成一个个红透半边天的明星艺人。就这一点来说,郭德纲丝毫不低于大学里那些硕导、博导的水平。
郭德纲饱读诗书,对历史非常了解。纵观中国曲艺的兴衰之后,他把“富连成”拎了出来。
富连成是京剧人才培养史上的奇迹,出了一大批名家。如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等。
郭德纲完全借鉴了这一模式,按照老的方式培养和教导学生。
德云社初期,郭德纲和张文顺先生就定下了“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人才培养大计。后来更是成立了德云传习社,由总教习高峰负责,源源不断的输出人才。
除了专业能力,郭德纲对弟子们的个人品德也非常看重,发现品行不端者,立即扫地出门。这有点像“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公务员用人标准。
目前来看,德云社这一套人才培养模式相当成功。
八月风波后,最具实力的两名弟子出走。郭德纲迅速让岳云鹏补位,很快大红大紫,顺利度过艰难时期。
早期的德云社是靠郭德纲于谦来吸引观众。现在则是全面开花,不断有小角儿推出。他们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能为德云社带来良好的收益。
德云社的学员现在才到霄字科,后面还有“龙腾四海”四科,以及徒弟的徒弟们。按照此模式顺利发展下去,德云社再火个一二十年问题不大。
二、超强的营销能力。
作为德云社的班主,郭德纲除了具备扎实的相声功底外,还有着很厉害的营销推广能力。
05、06的郭德纲,刚刚火起来的时候。就知道用“非著名相声演员”、“非主流相声演员”来突出自己,这是一种很高明的营销手段。
现在的德云社,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推广弟子的模式。
学完艺的弟子们先在小剧场打磨,然后郭德纲会选择其中突出的弟子,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他们被更多观众熟知。如大型演出中为徒弟捧哏、拿徒弟砸挂等等。
郭德纲给人贴标签是一绝。如以前王文林的“有点儿意思”、李菁的“太刺激了!”、“丐帮少帮主”。
小岳岳“便宜的风格”、侯震“像话吗像话、腰果鸡丁”、于老师“抽烟喝酒烫头”,还有张力捧、郑喜定等等,都是德云社观众非常熟悉的梗。
在小剧场走红之后,郭德纲就会将他们推向更大的平台。在自己主持的电视节目中当助演、参加喜剧综艺节目、上各大卫视的晚会等等。
德云社的一众小角儿,都是这样红起来的。有很多电视观众是先知道这些演员,后知道德云社,进一步追到剧场买票看他们的演出。
以上两点是成就德云社强大的主要原因。如果单凭优秀的相声功夫,郭德纲只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艺人,搭建不了如此优秀的团队。
当然,强大之下也有隐忧。德云社的兴盛,绝大部分是靠郭德纲的综合能力。他就像一个精明的君主,开疆拓土、杀伐果断、带领王朝走向顶峰。一旦君主离位,王朝就会急转直下,由盛而衰。
应该是在参予综艺节目中和相声专场中,看到德云社相声演员们的努力而为他们喝彩。不是郭德纲想捧谁谁就能红的。必须有实力和才华,只要自身努力了,郭先生会给年轻演员们一个展示的平台或机会,所以就有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和支持,从而成为了“角儿”的粉丝。
问题并不复杂:如果郭先生靠私人关系,让一个什么都没达标的人去上任何舞台,估计观众也不会买账。所以回答这个问题:不在于郭先生急于捧谁?而是德云社的某位相声演员到了一定的水平,否则郭先生不会为了捧而捧,会用实力来衡量。
娱乐 圈中有一条河,这条河的河水只要喝过一口,所有人都会沉醉于它的甘甜,然后不能自拔深陷其中,最后只能一直依赖于河水滋养,直到自己离开 娱乐 圈。
这条河就叫流量,喝过一口流量河水的人都会变成流量明星。
郭德纲其实算是相声界第一个流量明星,纲丝也是相声界第一股饭圈力量,至今也继续维系着郭老师的流量。
但郭德纲的流量是无意中喝到的,他自己并没有刻意去走偶像路线,但随着他名气的不断增加,老郭发现了流量界的财富密码,他凭着直觉打造人设,为自己引流,也走上了成功的不归路。
早年郭德纲真的是只卖力气,而且除了相声什么都不管不顾,他也照样怼同行,照样骂主流,但那不是他主要吸引观众的地方。最早那批纲丝对郭德纲的爱,还是集中在相声领域,也就是票友居多。
但后来纲丝饭圈化了,分裂成钢丝窝窝跟老和部队两股力量,钢丝窝窝主张线下捧角儿,以送礼物和买票为活动宗旨。老和部队则以贴吧等网络平台为阵地,更喜欢帮助郭德纲做义务宣传,到处安利他的音频视频。
两边一直互掐直到合并,形成了一个统一化的组织,郭德纲经纪人王海就是郭德纲贴吧前任吧主,实际上郭德纲跟老和部队的互动,很像 娱乐 圈经纪公司管理饭圈的模式。
只不过正经的饭圈有相当的自主权,偶尔还会反制经纪公司,而且里面还有各种职业粉丝割韭菜,所以跟艺人经纪公司并没有上下级关系。
郭德纲跟老和部队的上下级关系,也注定了这是一种半成品的饭圈,要割韭菜的效率也远不如正经饭圈,当然郭德纲也做不到那一步。
于是才有后来向正经流量圈试水的徒弟张云雷,张云雷比郭德纲岳云鹏都牛,他就是彻头彻尾的流量偶像,郭德纲岳云鹏还需要实力作品垫底,张云雷什么都不要,只要人设就可以在流量中大快朵颐,他最火的时候,跟杨超越处在同一个段位。
但纯流量的危险就在于太脆弱,再加上郭德纲用的是老和部队的方法,试图接管张云雷饭圈。结果就是没有把流量控制住,反而把张云雷给反噬了,去年两次大事件,如果有正经的经纪公司负责公关应对,后果绝不会那么严重,以至于张云雷现在都不能上大荧幕,只能去杂志和小商品领域割韭菜。
所以现阶段郭德纲只能不断推出新人,比如孟鹤堂张九龄王九龙秦霄贤等人,都是走流量路线。试图用数量去攀登去年的流量巅峰,但孟鹤堂张九龄王九龙其实已经开始走低,秦霄贤虽然粉丝数量仅次于张云雷,而且还在疯狂跟进,但他的能力实在太差,真是除了流量就是一无所有,这种水平的艺人如果让专业公司包装出道,或许还有希望成为二三线流量,但在德云社这种半生不熟的团队去运作,秦霄贤估计走不到多远,而且人设只会比张云雷还脆弱。
德云社现在这种疯狂推新人,到处刷存在感的营销路线,还是在见证“相声虚假繁荣”这个铁律,而流量撤场的时候,就是假象破灭的那一刻。
是因为德云社发现了一块宝地——综艺。路宽了,上边走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德云社属于相声团体中领风气之先,最早干小剧场,最早干商演,最早相声剧社拍电视剧(当然这不太成功),现在德云社惊喜的发现,相声演员还能踏入综艺这块阵地,而综艺的市场可就太大了,而且推出新人也容易多了,毕竟靠说相声逗笑别人还是挺难的。
早先岳云鹏说过,他得感谢曹云金他们,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是何曹在这个资源肯定就是他们的。那时德云社的资源还只限于上电视当郭德纲助理,然后就是商演。
其实商演这一块细研究挺有学问。最早就是郭德纲商演,那时候还不去东北(受过骗),不去南方(怕观众听不懂),限制挺多。郭德纲最多的商演就是北展,一个月两场。然后岳云鹏能出道时先干了民族宫,民族宫成功后好长时间才开始运作全国。期间还做过高峰老师专场,为争取观众德云社老中青全员上阵,谢天顺、于谦、郭德纲轮番捧哏,但可能还是效果不大好。高老师的商演去年才开始恢复。
郭德纲岳云鹏做主力商演大概有那么四五年吧,郭德纲主攻大型省会,岳云鹏拿下二三线城市,爷俩配合相得益彰。随着岳云鹏表演越来越成熟,郭德纲逐渐把一些大型城市让给岳云鹏。减少自己各地商演,当然北展依然是主阵地。这时他开始推出烧饼张鹤伦郭奇林联合商演。第一场忘了在哪里,反正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城市。三对演员压力很大,但演出效果还可以。
以后德云社又深入一步,郭德纲开始开辟海外华人市场,然后岳云鹏主攻全国省会城市,郭奇林、张鹤伦开始二三线独立作战。这时,一个回归的弟子张云雷也已蓄势待发。在南京出事前,张云雷的微博粉丝在众弟子中只落后于岳云鹏。
随着岳云鹏喜剧人夺冠,央视上春晚,德云社已经开始综艺试水。正如《谁是一哥》里小岳说的:两档真人秀都有我!但此时运作真人秀的经济团队好像不是德云社的,王俣钦应该只负责相声演出,综艺节目应该是小岳自己团队在打理,但征得了师父的同意。
然后张云雷爆火,他的商演门票在几分钟间就被抢空。德云社封箱,张云雷的礼物堆满半个舞台,连郭德纲都承认没见过这个阵势。 精明的郭德纲也许此时开始分析:为何一群从没听过相声的粉丝冲入相声市场?这是不是商机?都有哪些演员标准符合这个商机?
其实相声商演市场市场不大,德云社不断壮大的同时,也正在蚕食别的相声剧团市场。如每年年初的“相声三宝”,最早应该是星夜相声会馆全国巡演的阵地。而德云社商演运作之快也远超别的剧社,比如相声有新人,在德云社推出巡演好久,嘻哈包袱铺才开始运作大火的金霏陈曦商演。嘻哈包袱铺号称最现代相声团体,但在市场运作上远落后于传统的德云社。
去年德云社全面开花,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后,郭德纲又开辟了日本市场,郭奇林、岳云鹏则冲入综艺市场,且表现不俗。这应该也给了德云社更大的关注度。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也开始频频和德云社互动, 像张九龄、王九龙、尚九熙、张九南、秦霄贤这种外形帅气的相声演员逐渐被发掘出来。等待他们的,将是无限广阔的综艺市场。
所以,此时的德云社应该是借相声知名,行经纪公司之事。 世上本无路,但说相声的人多了,就开辟出了另外的路。以后的竞争,将是德云小鲜肉和 社会 小鲜肉的竞争。谁将获胜,我们拭目以待!
老郭说过只有能开专场接商演了才会赚钱,但是德云社现在能开专场接商演的就是岳云鹏、烧饼、张鹤伦、孟鹤堂、郭麒麟、张云雷这么几个人,相对号称亚洲第一男子天团拥有400多名演职人员的德云社来说还是杯水车薪的。
德云社演职人员众多,各地分社也众多,可想而知成本又多高了,还要考虑每个演职人员的待遇,待遇低了肯定会走人的。而观众高兴买票到德云社听相声的无法就是冲着郭德纲、岳云鹏、烧饼、张云雷、张鹤伦、孟鹤堂、郭麒麟这么几个人,还有可能也就是张九龄、秦霄贤有点票房的号召力。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顺带的。
但是像岳云鹏、郭麒麟基本上都上综艺节目了,哪还有时间去说相声,其他几个也常常出现在屏幕上了,观众本身就冲着这几个人来的,一旦这几个人不在剧场里说相声,肯定票房受影响。
所以德云社才这么着急推新人,如果有点名气的都去综艺节目了,相声剧场没有新的有知名度的演员出来,对德云社的根基会有很大的影响,毕竟相声才是主业。
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看法,在事业上蒸蒸日上的德云社,近些年来不断的推出新人,这样的 *** 作到底是人性的扭曲( 急于求成 )还是道德的沦丧( 另有用意 )呢?
我个人认为,德云社推新人无非就以下两点原因!
一、顺应市场需求,在大环境下激流勇进!首先,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现在是流量的时代;拥有的流量,就拥有了市场;广撒网,才能多打鱼。
德云社作为一个商业化的相声团体,自然会把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那么只有不断的新人涌现,才能保持德云社的长盛不衰!
我们举例说明
岳云鹏是继曹云金之后,郭德纲力捧的第二位徒弟,而那也是快近十年的事情了。
小岳岳靠着耍贱卖萌外加良好的人设取得了成功,但是谁都逃不出审美疲劳的怪圈。
于是张云雷又出现了,凭借俊俏的外表,舒朗的嗓音,俘获了大量粉丝的喜爱!这也让我们深信了郭德纲的那句话“我想让谁红就能让谁红”!
而德云社借助自身的 社会 影响力(老郭的人脉圈子)他的徒弟们出现在了《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相声有新人》等国内知名的综艺节目上。
这样通过平台提高知名度的方式,德云社可谓是驾轻就熟了,而结果大家也看得到,那就是更多的德云弟子被大家所熟知,所喜爱。
很多人都办了专场,有了商演,有了签约,出了专辑等等,而这背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德云社!
二、相声需要练兵,需要百花齐放这一点我觉得是郭德纲最聪明的地方,也是有了前车之鉴后的“无奈之举”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前车之鉴”,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年的“未央宫”事件,作为郭德纲大徒弟的曹云金大闹师父的生日宴,并说出自己养活了半个德云社的言辞!
有了这次教训让郭德纲深知一个道理,只有让大家利益得到满足才能够更好的让其为其效力!
所以,老郭改变了自己经营思路,这些年便开始了自己的练兵计划!
于是就有了孟鹤堂组合,张九龄组合,张鹤伦组合,秦霄贤组合等等。
给你机会,给了你平台,你行与不行看你自己的造化,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优胜劣汰。
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利益平均,按劳分配,自然他的徒弟自然也不会对他有什么想法!
而未来的德云社,同样需要这些徒弟们撑起来,这样百花齐放的方式,无疑是郭德纲给自己吃的定心丸!
明星迭代太快了,顶级流量过2,3年也就路人了 对于他们来说,同时观众的喜新厌旧的速度非常快,光有老明星不行,没过几年就 不顶事了,光有新明星也不行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了,老明星➕新明星,用老明星代新人 不仅可以培养新人,同时也是老明星们的续命的法宝。
打个比喻 有人在三年前火过,没有持续的曝光的话,也就是过去式了,但如果这三年 持续的在新人们的口中出现这个人的名字,就算在观众视野中消失 世界上依然有他的传说 同时 每个阶段明星口中都存在 无形中给观众带来 辈分大 名气大的感觉,因为是 他们明星口中的前辈的同时也是明星的明星,这就是简单的 续命的方法。
可能主流资本中没有位置了,但依然可以保留曝光度和变现的能力。
其实不能说德云社着急推新人,而是说德云社有些相声演员到了可以红的时候了,或者偶然红了,德云社本来就是一个公司,红了有钱可以赚,当然要赚了。
以前德云社谁想红,是看郭老师跟德云社高层想捧谁,但是随着自媒体的崛起,特别是抖音的走红,很多在德云社小园子里的演员红了,秦霄贤就是特别成功的一例,以秦霄贤的功力,肯定还不到德云社捧他的时候,但是他自己在小园子圈粉无数,有利可图,德云社当然要捧他了。还有尚九熙何九华,也是直接从小园子到专场,因为他们有粉丝有观众,可以扛票了,当然要捧了,公司有钱不赚,怎么可能。
还有一些德云社的相声演员是德云社要捧的,像岳云鹏孙越,烧饼曹鹤阳,郭麒麟阎鹤祥,小白大黄,张九龄王九龙,孟鹤堂周九良,张云雷杨九郎,谢金李鹤东,德云社捧人一般会让他们上《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等节目,通过上节目提高他们人气,积累经验,这些相声演员风格都不一样,也是德云社不断推出,抢占市场的需要。
德云社是家公司,有很多人要养活,他们要赚钱,推新人,做节目都是为了赚钱,不能指望一家公司为爱发电,理性看待各种行为。
不断地有新人出来吸取流量,既然不断有新人,那为什么不能是自己人呢?个人感觉,不喜勿喷
从历史资料中不难看出,相声这一艺术形态,可以说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其最早的表现形式,是由“杂技”派生而来的。相声,尽管在宫廷里经常上演,但相声却被称为“民间艺术”,也就是说,它是在民间中产生和流行的。
伴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发展,相声这一传统的文化形式,开始逐渐淡出年轻人的视野,仅仅从30年的春晚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相声本是舞台上的一出重头戏,但逐渐被小品所冲击,听相声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然而,从老郭带着他的学徒们出现之后,相声似乎又恢复了生机。年轻人对相声有了新的追求,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奇迹。
一是说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其实有其自身固有的魅力。其表现形式为说、学、逗、唱,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而这些都让人捧腹大笑,又往往是最具生命力、最坚韧不拔、最易为人们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因此,相声历史悠久,那么,就必须具备其它艺术门类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
但是,是不是历史悠久的艺术,就连年轻人也能广为喜爱甚至追捧?不见得是如此,大批的传统艺术正在流失,可众人皆知,老郭与他的学徒出现后,竟一步一步把相声艺术重新带到年轻人的世界,追星偶像不再仅仅是唱跳艺人,也加入了张云雷、郭麒麟、岳云鹏等人的"爱豆"。德云社每年都要在线下进行全国巡演,一票难求,甚至超过了许多唱跳艺人的演唱会门票,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为什么年轻人对相声这么着迷。
有一次采访老郭,他觉得很有启发,他说:相声也好,京剧也好,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而是一种饮食艺术,题材都来自老百姓的生活,早些年,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如果不能为老百姓所喜爱、所追捧,那又该如何?现在的许多传统艺术,都是因为架子太高,老百姓够不着,也看不懂,自然不好笑,不好笑的是,相声的灵魂丢了,可不可以越来越没有人喜欢?在对传统相声的认识上,郭德纲开拓了一条新路。诚然,他也曾被外界抨击过,说他使相声艺术发展倒退,破坏了老祖宗的传统艺术,但不管怎么说,都不会影响年轻人喜欢德云社,喜欢相声。首先暂且不说老郭真的把相声给毁了,如果年轻人都不喜欢一门传统艺术,慢慢的就失传了,那是真的毁了相声吗?不可否认,老郭对这门传统艺术的推广贡献颇大。
第二,我们要讨论一下其他的原因。相声演员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密不可分。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相声无疑是一种能让人捧腹大笑的娱乐方式,它的普及是很受欢迎的。
其次,相声在身体表演方面的需求相对较弱,不像小品那样,如果不亲眼看到表演,就会错失许多笑点,而相声不同,属于纯靠语言魅力来逗乐的观众,因此,我们不需要看视频也能了解笑点,这种特点也造就了相声听起来方便的优点,因此,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可以听相声。
总之,就是相声的内容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让我们很容易产生共鸣。
不管怎么说,一门传统艺术,能够重燃火花,令人欣慰的是,不管我们是否承认老郭给了相声一条新的出路,他都可以一直传下去,既是好的,又是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喜欢相声,喜欢传统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