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兄弟的天才营销: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好吃货

米其林兄弟的天才营销:不想当厨子的司机不是好吃货,第1张

最近孙红雷和张艺兴这对“红兴CP”搭档的《好先生》正在热播中,颜王孙漂亮饰演一个“只要不死就不会停止作死”的米其林三星餐厅主厨陆远,小绵羊张艺兴则是一个缠着陆远的一心想学厨艺却资质平平的小徒弟。

放心,本文不是来剧透的,而是来说一说米其林三星餐厅,它真的这么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可以这么说,米其林星级餐厅的认证,既可以将餐厅捧上天,也可以令他们名声扫地。据统计,增加一颗星,可以为餐厅增加30%的客源;失去一颗星,则会减少30%!

一提到米其林,你是不是想到了那个白胖的轮胎先生?谐音还是重名?不用怀疑,他们就是同一家公司!轮胎和餐厅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为什么一个轮胎制造商竟然莫名其妙地成为了餐饮业的权威鉴定机构?让我们从头说起。

米其林公司诞生于一个法国的偏僻小镇莱蒙费朗,创始人米其林兄弟(哥哥安德烈·米其林是个工程师,弟弟爱德华·米其林是个小有名气的素描大师)接手了母亲家族濒临破产的企业,开始了开挂式的道路。

▲左:安德烈·米其林 右:爱德华·米其林

兄弟两做的第一件事是革新产品,发明出了可拆卸的自行车轮胎,但如何推广新产品呢?他们选择了自行车比赛!1891年,自行车运动员夏尔·泰隆骑着一辆装备了米其林可拆卸轮胎的自行车,骑行了1196公里,历时71小时37分钟赢得了第一届“巴黎-布雷斯特-巴黎自行车竞赛”的冠军。因为换胎容易,领先了第二名7小时40分钟。米其林轮胎因此名声大噪,一年卖出了一万多套。之后,米其林开始自己组织自行车赛,在比赛前,爱德华·米其林偷偷在赛道中撒下了钉子,以此来显示米其林轮胎可以更加便捷地拆换。尽管这事儿干的挺缺德,但米其林轮胎的优势确实显露无疑。

尝到自行车轮胎带来的甜头的米其林兄弟,并没有满足,而是迅速把目光转向了当时富人们的玩具——汽车,要知道,1894年整个法国充其量只有几百辆汽车,他们却几乎将所有的盈利都投入到了汽车轮胎的研发中,这看起来更像是一次赌博,但足以看出米其林兄弟的远见!汽车轮胎研发出来之后,他们也沿袭了赛事推广的老方法,但受限于当时汽车的数量,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为了提高汽车的需求量,当然就要鼓励大家远行,说服大家远处有更吸引人的好吃好玩的地方。米其林的逻辑很简单,为了提高轮胎的需求量,首先就要提高汽车的需求量。为此,米其林编纂了第一本《米其林指南》,内容包括旅行小秘诀、加油站位置、地图和更换轮胎的说明书等,可以放入车内,便于携带。在1900年,全法国有大约3000人拥有汽车,而米其林却印刷了35000份,免费赠送。这似乎是米其林兄弟的另一次赌博,结果是大受欢迎,发行量不断加大。

直到1920年的某一天,安德烈-米其林在一个轮胎销售商那里发现,几本《米其林指南》竟然被用来垫工作台!米其林兄弟决定不再免费发放这些小册子,因为“人们只会尊重他们掏钱购买的东西”。有价出售的《米其林指南》内容就丰富多了,里面开始包含分门别类的宾馆和餐馆。

接着,米其林兄弟发现人们对于餐馆的指南特别感兴趣,于是又雇佣了一批匿名调查者,去光顾各大餐厅,并给出评价,米其林餐馆评级就这么应运而生。

《米其林指南》现有70名专职的美食侦探,他们的身份对外是保密的,惟一出名的是他们传统与苛刻的共性。以餐厅评星为例,从一进门开始,就施展起眼观六路的本领:装修品位怎样、餐具的质量怎样、侍者的态度是不卑不亢,还是过分热情?甚至服务的姿态都被他们看在眼里,其后才是针对烹饪和装盘技巧的一系列评判。每个美食侦探平均每年对餐馆作240个品餐,130个住宿检查,大约完成800个左右的参观检查。对于有星级的餐馆或酒店的光顾会更频繁些,如果有必要,他们会在一年内对同一家餐馆进行12次品餐。

按国外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价格定位,人均消费在3000~4000元人民币。即使是米其林一星,在欧美的餐饮界也已经是很高的荣耀。

就这样,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营销策略,使一家轮胎制造商以美食家的身份被世人铭记了。

米其林兄弟的创新不仅如此,他们还出版公路地图。最早的米其林商业地图诞生于1910年,1913年米其林已经绘制出了法国全境的公路地图。这些地图不仅为米其林带来了收入,也是一种宣传手段。在二战期间,米其林地图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采购或复制米其林地图,而在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时,米其林也为盟军提供了大量地图。

米其林的成功首先取决于环境,公司发展初期,法国正经历着第三共和国阶段。第三共和国(1870-1940)虽然从未能长期执政,但它却正是法国第一个相对长久且稳定的共和国,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政治条件。

其次,米其林兄弟独到的眼光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从最初的刹车块,到自行车轮胎,再到汽车轮胎,不断创新而且力求做到最好,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

最后,当然是天才的营销方式,从消费链的来推动营销,有远见,并且胆气过人!

略带赌性的“史氏广告”所向披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营销神话。而在这些以恶俗着称的“史氏广告”背后,却是史玉柱洞悉人性丶缜密策划,敢于投入丶精于执行的系统性广告策略思维。

2008年11月初,在中央一套黄金广告时段,出现了一则似曾相识的广告——“送长辈,黄金酒”,其广告策略如同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同胞兄弟一样,都是围绕礼品营销,都用恶俗的广告情节。

营销天才史玉柱的广告策略,一直备受争议。人们都骂他的脑白金广告恶俗,连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恶俗广告”之首。现在,第二位也被他占据了,是他的另一款保健品——黄金搭档。

有讽刺意味的是,就是这样公认的恶俗广告,却把史玉柱缔造成了身价500亿元的商业奇才。恶俗而实效的“史氏广告”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让他如此自信。经过研究他的大量案例和访谈,提炼出“史玉柱10条广告法则”,探索“史氏广告”背后的秘密。

第一条:721法则

“史氏广告”的实效性,来自大量研究消费者心智,以及对消费心理的精准把握。史玉柱主张:花70%的精力关注消费者投入20%的精力做好终端执行花10%的精力用来管理经销商。

他曾对《赢在中国》的选手说:“品牌是怎么打造的?我建议你本人到消费者中间去。品牌的唯一老师是消费者。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把谁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

脑白金成功不是偶然。在试点城市江阴,他亲自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地去走访,和老太老头拉家常。“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语就来自于这些无意的“闲聊”。

广告战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战场就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只有当把广告策划的重点放在研究消费者的心智,才能打造出一条能影响市场的广告。“史氏广告”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第二条:测试法则

广告的有效性,只有通过与消费者丶竞争对手的真正接触后才能判断。通过试销,能给企业带来调整广告策略丶营销策略,甚至调整产品形态的机会和时间。史玉柱一向重视试销的作用。

脑白金在江阴和常州,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试销。期间,尝试各种推广丶广告丶销售手法。为广告创意提供了足够的依据。“保健礼品营销”的方式和10年不变的广告语就来自这些试销活动。

市场是多变的,没有一个商业将领能保障自己的战略百分百实效。只有通过实战的检验才能真正测试广告的效应。每条“史氏广告”都不厌其烦丶长时间地进行市场测试,可想而知,通过这种“层层历练”的广告的效果威力有多大!

第三条:强势落地法则

高空广告要想起效,必须有终端落地的配合。史玉柱就是“如洪水猛兽一样”地抓终端落地执行与线上广告配合。

脑白金时代,史玉柱在全国的200多个城市设置办事处,3000多个县设置代表处,全国有8000多销售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围绕消费者,做到立体的整合营销传播,才能将企业的商业信息输送到消费者的心智中。“史氏广告”正是由于这样细致整合的手法,使得人们对他的广告“无处可逃”丶印象深刻。

第四条:长效俗法则

史玉柱对产品的命名,可谓俗不可耐,不是白金就是黄金。他对黄金真是情有独钟。这些产品的广告,更是让人大跌眼镜。脑白金的卡通老人的广告系列,如:群舞篇 丶超市篇丶孝敬篇丶牛仔篇丶草裙篇及踢踏舞篇,毫无创意,篇篇雷同。而广告词也高度一致,“孝敬咱爸妈”丶“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到现在整整“折磨”了13亿人民群众近10年之久。

即便如此,这两个产品依然在保健品市场上稳健成长,畅销多年。2007年上半年,脑白金的销售额比2006年同期又增长了160%。

在总结为什么俗广告能取得好成绩时,史玉柱说:“不管消费者喜不喜欢这个广告,你首先要做到的是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记住好的广告最好,但是当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就让观众记住坏的广告。观众看电视时很讨厌这个广告,但买的时候却不见得,消费者站在柜台前,面对那么多保健品,他们的选择基本上是下意识的,就是那些他们印象深刻的。”

“史氏广告”让城市里的观众难以接受。但这些符合地县级消费者观念的俗广告,恰恰以消费者的认知为基础,深刻地打动丶影响了消费者,并进入消费者的心智中,产生了巨大的市场效应。这就是俗的“史氏广告”起效应的深层原因。

另外,虽然广告很俗,但都是原创性的,这个也很关键,因为这样给人深刻的印象。

广告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投放,才能看见效果。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注册一个品牌需要时间。史玉柱打广告,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脑白金的广告一打就是近10年。

第五条:公关先行法则

史玉柱曾提示创业者“在弱小的时候,不要蛮干,要巧干”。这里的巧干,指的就是他的公关先行法则:利用软文丶事件等软性手法,巧妙地启动传播。

公关是品牌塑造的工具,更容易让商业信息进入消费者的心智中。公关打造品牌,广告维护品牌。品牌的打造发生在消费者的心智中,而第三方媒介的力量至关重要。史玉柱聪明地把握住了媒介公关在商业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条:塔基法则

史玉柱的产品丶广告都是瞄准“8亿人的塔基”。史玉柱曾说:“中国市场是金字塔型,越往下市场越大。大家都重视北京丶上海丶广州等一类城市,但一类城市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就是3%多点,4%不到。省会级城市和一些像无锡这样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加起来,要远远超过一类城市,再小一些的城市,比如各省里的地级市,全国有380多个,这个市场又比省会城市更大,县城和县级市更难以估量。”

中国最大的机遇在塔基。跨国集团开始紧盯中国的三丶四线城市。而此时,很多本土品牌还在死咬一线城市,紧抓“面子”市场,实则不可取。史玉柱的几个营销神话,都是发生在最宽广丶最具潜力的塔基市场,他的商业帝国才得以如此稳固和强大。

第七条:公信力法则

脑白金自始至终都在传播它的“美国身份”来增加产品的可信度。为了更有效地借用报纸本身的媒介公信力,史玉柱要求报纸软文字体丶字号要与报纸一致,不能加“食宣”字样,加报花,如“专题报道”丶“环球知识”丶“热点透视”等,让消费者认为是新闻报道的一部分,而不是广告。

今天的营销,讲求的是可信度,你的品牌丶产品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考虑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你的新产品。它得到了权威丶专家的认同丶推荐是你最好的营销战略,这是目前在“产品乱世”中突围,打造成功品牌的核心驱动因素。史玉柱将这一商业洞察精彩演绎。

第八条:第一法则

在营销方面,一定要把你的“第一”找出来。率先成为消费者心智中的第一品牌,将在营销中获得巨大的势能力量。消费者相信第一胜于后来者。首创品牌也往往最后发展成品类的代名词,史玉柱广告中的产品都有这个因素。

脑白金既是产品名又是品类名,创建了一个新的保健品品类。脑白金采用口服液加胶囊的形式,也是独一无二,并把“礼品营销”发挥到极致。黄金搭档是中国第一款复合维生素里添加矿物质,所以才命名“黄金搭档”。

第九条:沸点法则

以压断骆驼的背”,这里都足以证明沸点的重要性。广告的媒介投放亦然。使广告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就需要足够量的重复,这个过程无法缩减。

史玉柱从不吝啬广告媒介费用的投入。脑白金时期,在中央台上投放形象广告,区域媒体选用报纸投放功能广告,三天一期,高密度投放。当时,在华东地区每天的广告费用达到10万元。

第十条:聚焦法则

市场营销中最强大力量来自“聚焦”。市场丶渠道丶广告都需要聚焦。在收缩战线的时候,会变得更强大。史玉柱极其推崇毛泽东思想:“我就觉得毛泽东的原则是对的,我集中全部人力丶物力丶财力,集中攻一个点,没有把握把一个城市攻下,你就别忙着打第二个城市。

首先,经营业务的聚焦。史玉柱曾经吃过多元化,拉长战线导致巨人倒塌的亏。“集中资源,集中发力”对史玉柱更有深刻的意义。

其次,产品目标人群的聚焦。脑白金最早聚焦失眠的中老年人

再次,广告火力的聚焦。

史玉柱在每个省都从最小的城市开始启动市场。他倾尽所有猛砸广告。地方电视台与报纸的宣传相互交错,对消费者进行深度说服。脑白金先从江阴起步,然后打无锡,接着启动南京丶常熟丶常州丶吉林……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后就顺利启动了全国市场。

集中资源,集中人群,集中市场,会创造局部优势兵力,这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精髓,现在史玉柱将它用在了商战上。

企业管理:营销天才乔布斯的10大法则

乔布斯是成功的,他把濒临破产的苹果公司变成最赚钱的科技公司。不过细细想来,他不是工程师,写不出一行代码也没有MBA学位,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经理。在苹果前员工看来,乔布斯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极强的营销能力,他是史上最强悍的营销人员。

1、寻觅一位好导师

毋庸置疑,乔布斯是一个天才。但已经足够聪明的他,仍然会不断寻觅其他值得学习的对象。他的第一个老师是Regis Mc Kenna——硅谷的传奇营销人。在苹果还只是一个存在于车库的两人公司时,乔布斯就找到了他。在Mc Kenna的帮助下,乔布斯找发现苹果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和市场营销领袖——Mike Markkula。他作为一名员工加入了苹果(有一段时间他是CEO)并创造了一套苹果从35年前一直坚守到现在的营销原则。

后来,乔布斯开始与TBWAChiatDay的广告专家Lee Clow合作,就是他,创造了苹果在1984年最著名的”Think Different”广告。由此,Lee Clow成为乔布斯的终身顾问和知心朋友。乔布斯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你有多优秀,一定还是会有比你懂得更多、更厉害的角色,请努力的找到他们,听听他们都说些什么。

2、创造一款伟大的产品

苹果前布道官Kawasak曾说过,“史蒂夫创造的是一个伟大的产品,而不是那些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的东西。大多数营销人员无条件接受任何扔向他们的垃圾,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再卖力的去营销,都只会像”为猪擦口红”一样无谓。史蒂夫的”秘密”不仅仅是营销,他对产品的控制也相当的严格。”

3、坚持自己的信念

当苹果电脑在1977年成立时,乔布斯和Markkula归纳了三个公司的核心原则。首先,苹果必须与消费者感同身受。第二,苹果将专注于不多的几个领域,并认真的将它们做到最好。第三,苹果将在产品的所有方面输出它的价值和风格(简单、高质量)–不仅在产品本身,包括产品的包装,店面,甚至发布新闻的方式。

于是,乔布斯在苹果做出了一项非凡的决定:他坚持在苹果的每一件产品上都使用一致性的设计风格。你认为这很容易?看看你公司的网站吧。所有的部分都看起来像出自同一双手吗?大多数的网站都看起来像一个由风格不同的碎片拼凑起来的科学怪人。即使你的网站看起来大体一致,它是否与你的新闻稿紧密配合起来了呢?与你的店面呢?你的卡车?你的产品包装呢?乔布斯追求的便是这种空前的统一性。

4、舍得花钱

乔布斯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者,并且崇尚商业大动作。一个最直接的例子便是1984年的新麦金塔商业广告。像往常一样,乔布斯决定将它做出影响。他雇佣了《ET》和《银翼杀手》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花了90万美元创作了一支60秒的广告,并继续投入80万美元将其投放在超级碗。(当时的170万美元在今天是340万美元)。对于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当你不知道它是否会成功的时候。事实上,当时苹果的董事会讨厌这支广告,一点都不想播放它。

终于,苦尽甘来。因这则广告生成的新闻比麦金塔电脑本身都要多得多。

5、创造极佳的体验

苹果将1984的那次商业活动称为”事件营销”,意思是如果一个活动具有足够的创新性和独特性,那么这个活动本身便会受到热烈的关注。不久之后,乔布斯又做了类似的事情。他花了250万美元买下一期《新闻周刊》长达四十页的广告位。另外,苹果著名的事件营销还有”Think Different” and “I’m a Mac”。最重要的是:乔布斯发表的每一个主题演讲,果粉们都会隔夜排队,人气都要敌得过披头士乐队重聚了。

Jean-Louis Gassee–一位负责苹果全球营销的前高管表示,乔布斯了解故事的重要性,并将它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在苹果的商业活动中。“人们都希望感受到一些故事,这就是为什么对于现在的苹果大家有如此多的抱怨。因为现在的苹果没有故事了。”

6、保守秘密,创造神秘感

人们为苹果的事件排起长队,原因除了乔布斯那摇滚明星般的魅力,更多的是他作为一个悬念大师为粉丝们创造的惊喜,人们认为他总有可能随时公布一些令人惊叹的东西。在苹果产品发布的前几个月,他便将开始泄漏一些信息。首先是一个提示,然后是谣言,接着又有其他谣言来反驳先前谣言。这些信息大多数都是误传,但它驱使人们为之疯狂的猜测。

但当乔布斯真正向世界展示了iPhone之后,人们还是会一直津津乐道它一整年。不断有设计师创建自己的假想版本的苹果手机。乔布斯还有一个著名的梗:“一件事。”就在你以为一个新闻发布会结束快要接近尾声时,他会说,“哦,还有一件事,”然后拿出一个惊艳全场的设计。大多数营销人员都会在一开始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每个人尽可能多的、有关他们产品的信息。乔布斯的所作所为却恰恰相反–他越是保持神秘,就使人愈加兴奋。

7、找到一个对手

讲故事的第一个规则就是:好看的戏剧都需要冲突。也就是说,在营销的过程中,你需要有一个竞争对手。苹果最初的对手是IBM。然后变成了微软。最近,乔布斯让谷歌和他的Android *** 作系统站在了新的对立方。在每种情况下,乔布斯给观众的情景设定都是相同的:坏家伙想要接管世界并且摧毁它,而我们可以阻止这一切发生。

很多营销人员回避这种修辞。他们害怕会受到反d和伤害,所以一般表现的像缺爱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每个消费者的爱。可以肯定的是,创造一个敌人这样的做法绝对是高风险的,特别是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强大而有力的敌人时。但乔布斯相信,想要卖出商品,你必须首先做出一些行动。如果你想要发起一次革命,你需要有一个用来反抗的对象。

8、将粉丝变成布道者

乔布斯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把客户变成激情倡导苹果品牌的布道者。每当有新的Iphone上市时,我们都无法忽略那些在彻夜在苹果店外排队的粉丝们,即使这支苹果只是对去年iPhone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进。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是为了那支电话等在那儿的。他们是站在那里表达自己对苹果的支持,就像球迷在钟爱的球队比赛前会身着球队的颜色一样。果粉们不认为自己是顾客。他们觉得自己是苹果的一部分,代表着一种高于自己的使命。

9、不要过多的谈论产品

1984年的那支商业广告里并没有出现太多麦金塔电脑的画面。只有在最后十秒才给了麦金塔电脑一些镜头。同样的,”Think Different”也是一样,广告中压根就没有谈论任何与产品相关的信息,而是暗示什么样的人会被这台电脑所吸引。在”I’m a Mac”广告中,乔布斯用人物代替了产品本身–用两种不同性格的人代表两种不同的电脑。

看看上面这个广告,你会发现这里根本就没有展示任何有关电脑的图像。

10、使用图片,而不是文字

苹果广告包含了十个单词,即使在今天,苹果在其网站和广告上都投入了巨大的努力,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表达意思。这种举动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延续苹果简洁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因为乔布斯意识到图像才是更有力量的“说书人”。

关于这个,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Mac BookAir,乔布斯出现在舞台上,从信封把苗条的笔记本电脑拿出来。这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千言万语更令人印象深刻。

再来看看这支苹果最近为其拍照功能推出的新广告。在这则一分钟的广告中,唯一出现的营销信息仅仅只是视频结尾处那五秒钟的画外音:“每一天,用iphone拍摄的照片与比其他任何相机都多。”

我们都知道这则格言:“少即是多。”大多数人赞同这种观点,尤其当它涉及到文字的时候。但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可能因为简洁本身并非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正如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想写更简短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60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