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五季高晓松对李诞若有若无的“不放在眼里”“小作坊”事件是怎么回事?

奇葩说第五季高晓松对李诞若有若无的“不放在眼里”“小作坊”事件是怎么回事?,第1张

高晓松这个人的性格和处事基本上有一部分清华的影子,剩下就来源于他不错的出身。他的很多性格,还是很像我周围的清华同学的,比如聪明,看事情比较透彻,说话犀利,喜欢侃侃而谈。同时也有清高,自负,骄傲,好胜,自我框架很强,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候甚至不容得他人反对。

而李诞呢,觉得这个人说话挺搞笑的,还稍微有点圆滑。奇葩说的前几期也有部分时刻凸显了他的世故,但后面这几期(知识共享之后)越发明显的体现了他的短板——太情绪化,太自大。

在场的其他导师,薛教授针对李诞的表现不多,先不去提。其实蔡康永对李诞的态度也是比较暧昧的。

蔡康永对谁都是一种冷冰冰的温情。于是在「喜欢」和「没那么喜欢」之间,表现的差异不大。

蔡康永最喜欢的聊天对象,之前是高晓松,现在是薛教授。很明显能感到他们你来我往。价值观碰撞得很开心。

但是蔡康永和李诞之间呢?你看到他们之间最多的互动还停留在综艺层面。

两个有思想的人之间互动,最尴尬的事就是他们不在一起做思想碰撞。

李诞的玩世不恭和落拓气质事实上正是一种热闹,如果说他真的是为了迎合市场刻意为之我反而觉得这是个高人,起码是个营销高手。但目前看来他可能真不是,就是一个运气好的人而已。李诞有自己的善良之处,但难掩其浅薄,所以看他就是看热闹而已。

高晓松本身也是个爱热闹的人,他对李诞的不屑我个人认为是在质疑这个市场和大众,他可能渐渐不理解大家现在为什么爱凑的是这种热闹,有一种“这TM都是什么一套啊”的感觉。

问题一:营销案例怎么写 一、销售案例成果

二、销售地点环境及人物介绍

三、销售过程展示及分析

四、销售案例启示

五、案例总结

六、未来销售方案设想

问题二:销售案例怎么写 1 销售产品或者方案。

2 销售过程。

3 销售额度。

4 有什么创新或者其他人可以借鉴的地方。

5 经验教训。

按着这五个步骤写就可以了。

问题三:市场营销案例分析范文 以下仅供参考

稀世宝矿泉水整合营销策划案例

案例:

在武汉,稀世宝矿泉水供不应求,成为湖北省矿泉水第一品牌。在北京,稀世宝矿泉水跻身水市五强。稀世宝矿泉水在中小学生中异常风靡,孩子们亲切地把它昵称为“格格水”。这是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旗下的湖北稀世宝矿泉水有限公司与北京匹夫营销策划公司审时度势,经过快速垄断稀缺资源,抢先礼聘明星赵薇和大胆“借东风”合作实施的一场精彩的市场营销战役。

市场调查与分析

1.市场背景

(1)饮料市场竞争激烈

饮料市场品种和品牌众多,市场推广投入大,利润薄。新品种、新品牌果汁、功能饮料不断涌现,饮料市场不断被切碎细分,瓜分着消费者的钱袋,挤占着饮料水的市场。

(2)品牌繁多

饮料水分为纯净水(包括太空水、蒸馏水)和矿泉水两大类。全国有纯净水生产企业1000多家,矿泉水生产企业1000多家。在武汉市场,有纯净水29种,矿泉水21种。

(3)纯净水各方面较之矿泉水占上风

从广告宣传、营销水平、品牌号召力到消费者选择偏好,整体上矿泉水不敌纯净水。纯净水利用的客观优势是成本低廉,消费者现阶段对饮料水选择上的误区。

(4)矿泉水前景良好,潜力巨大

在发达国家,饮用矿泉水才是讲健康、有品味的标志。世界知名水饮料品牌都是矿泉水,如法国“依云”。矿泉水在世界上已有近百年的悠久历史。我国消费者对矿泉水的认识有较快的提高,饮水已不仅仅是解渴,同时还追求对身体有益。我国矿泉水质量有大幅度提高,合格率从1992年的34.5%上升到1997年的78.2%,部分品牌矿泉水销量也相当大。

2.竞争者状况

第一集团军:乐百氏、娃哈哈、康师傅,他们是领先品牌;第二集团军:农夫山泉、怡宝、小黑子、获特满,他们是强势品牌;其他40余种水饮料是杂牌军,是弱势品牌。

第一名康师傅30.64%

第二名乐百氏28.56%

第三名娃哈哈15.74%

特点;品牌知名度高,企业实力强大,广告投入大,其中乐百氏既生产纯净水又生产矿泉水,既靠纯净水低成本赚钱,又靠矿泉水树形象从长计议。

乐百氏、娃哈哈相继在湖北抢滩登陆建分厂,实施本土化战略,降低成本,强化竞争力。

3.消费者状况

消费者已形成购买饮用水的习惯,经常购买者占48.89%,偶尔购买者占48.15%,只有 2.96%的人从来不购买。年龄结构明显偏轻。

消费行为特征:重品牌,重口感,对矿泉水、纯净水概念模糊,但已有一部分消费者认识到,长饮纯净水无益,开始留意选择优质矿泉水了。

4.市场潜量

武汉是四大“火炉”之一,饮料水销量极大。武汉市750万人,经常购买饮料水的人夏季日均购买1瓶(600mL,1.20元)以上,销量是3.96亿。偶尔购买的人夏季周均购买1瓶,销量是5572.88万。其他季节暂忽略不计,武汉市饮料水实际潜量至少为4.5亿元,即使再打5折也有2个多亿的潜量。

5,稀世宝市场表现

知名度、美誉度不高。在武汉,稀世宝原市场占有率仅1.70% 。消费者对稀世宝“不了解”者占87.41%,“了解”者占12.60%;品牌知名度为16.20%。

销量极低,1998年共生产1700吨,各地总销售额不足400万元,武汉地区年销售额仅80万元左右。

稀世宝有特点,但表现不突出。稀世宝富硒特点区别于其他纯净水、矿泉水,但较少人知。

售价高。在消费者不知是好水的情况下,价格缺乏竞争力。

铺货工作很不好,购买不方便。

包装设计极差,瓶贴显得陈旧,无档次,无品味。

有品牌生存基础。稀世宝在武汉靠人际关系销售了三年,维持住了品牌生存基础。

企业诊断

稀世宝矿泉水公司成立于1992年10月,生产地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1995年......>>

问题四:销售案例分析怎么写 一、销售案例成果 二、销售地点环境及人物介绍 三、销售过程展示及分析 四、销售案例启示 五、案例总结 六、未来销售方案设想

问题五:销售案例怎么写 1 销售产品或者方案

2 销售过程;

3 销售额度;

4 有什么创新或者其他人可以借鉴的地方

5 经验教训

基本上按照这个5点来,就没有问题。

问题六:市场营销计划书范文 这里有一份,可以供你参考一下一份完整较的营销策划书的构造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产品的市场状况分析,二是策划书正文内容。三是效果预测即方案的可行性与 *** 作性。

(一)市场状况分析

要了解整个市场规模的大小以及敌我对比的情况,市场状况分析必须包含下列13项内容:

(1)整个产品在当前市场的规模。

(2)竞争品牌的销售量与销售额的比较分析。

(3)竞争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分析。

(4)消费者群体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收入、家庭结构之市场目标分析。

(5)各竞争品牌产品优缺点的比较分析。

(6)各竞争品牌市场区域与产品定位的比较分析。

(7)各竞争品牌广告费用与广告表现的比较分析。

(8)各竞争品牌促销活动的比较分析。

(9)各竞争品牌公关活动的比较分析。

(10)竞争品牌订价策略的比较分析。

(11)竞争品牌销售渠道的比较分析。

(12)公司近年产品的财务损益分析。

(13)公司产品的优劣与竞争品牌之间的优劣对比分析。

(二)策划书正文

一般的营销策划书正文由七大项构成,现简单扼要说明。

(1)公司产品投入市场的政策

策划者在拟定策划案之前,必须与公司的最高领导层就公司未来的经营方针与策略,做深入细致的沟通,以确定公司的主要方针政策。双方要研讨下面的细节;

1。确定目标市场与产品定位。

2。销售目标是扩大市场占有率还是追求利润。

3。制定价格政策。

4。确定销售方式。

5。广告表现与广告预算。

6。促销活动的重点与原则。

7。公关活动的重点与原则。

(2)企业的产品销售目标

所谓销售目标,就是指公司的各种产品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必须实现的营业目标。

销售目标量化有下列优点:

为检验整个营销策划案的成败提供依据。

为评估工作绩效目标提供依据。

为拟定下一次销售目标提供基础。

(3)产品的推广计划

策划者拟定推广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协助实现销售目标。推广计划包括目标、策略、细部计划等三大部分。

①目标

策划书必须明确地表示,为了实现整个营销策划案的销售目标,所希望达到的推广活动的目标。一般可分为:长期,中期与短期计划。

②策略

决定推广计划的目标之后,接下来要拟定实现该目标的策略。推广计划的策略包括广告宣传策略、分销渠道运用策略、促销价格活动策略、公关活动策略等四大项。

广告宣传策略:针对产品定位与目标消费群,决定方针表现的主题,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传单、户外广告等。要选择何种媒体?各占多少比率?广告的视听率与接触率有多少?使产品的特色与卖点深入人心。

分销渠道策略:当前的分销渠道的种类很多,企业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渠道进行,一般可分为:经销商和终端两大块,另有中间代理商德等形式。在选择中我们,遵循的主要原则是“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公司的有限的资源和力量。

促销价格策略:促销的对象,促销活动的种种方式,以及采取各种促销活动所希望达成的效果是什么。

公关活动策略:公关的对象,公关活动的种种方式,以及举办各种公关活动所希望达到目的是什么。

③细部计划

详细说明实施每一种策略所进行的细节。

广告表现计划:报纸与杂志广告稿的设计(标题、文字、图案),电视广告的创意脚本、广播稿等。

媒体运用计划:选择大众化还是专业化的报纸与杂志,还有刊登日期与版面大小等;电视与广播广告选择的节目时段与次数。另外,也要考虑CRP(总视听率)与CPM(广告信息传达到每千人平均之成本)

促销活动计划:包括商品购买陈列、展览、示范、抽奖、赠送样品、品尝会、折扣等。

公关活动计划:包括股东会、发布公司消息稿、公司内部刊物、员工联谊会、爱心活动、同传播媒体的联系等。......>>

问题七:简短的销售案例怎么写? 1 销售产品或者方案

2 销售过程;

3 销售额度;

4 有什么创新或者其他人可以借鉴的地方

5 经验教训

基本上按照这个5点来,就没有问题。

问题八:营销案例分析总结怎么写 1、案例经过说明。

2、找出关键点。钉3、根据营销理论:战略、4P等加以分析。

4、总结提升。

问题九: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求解 经过我这几年在外的经验1耐克选择的目标市场是他知道人们在想什么,我要去做什么,在这大众化的时候人们要的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要做的是怎么样去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我的产品和他们的需求是一致的. 2 产品创新,技术改革这在每个公司都知道,你要知道人们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它不是说改革就改革的,你要做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你现在所在的位置和目标在来做你想要做的 3从现在的市场看,耐克以其现在的品牌效应和他的营销模式来做各个市场,针对不同阶层和年龄来做,了解和明白他们要的是什么样的效果.希望对你有用

本文为混沌大学《内容经济:《奇葩说》的经营心得》的学习笔记

讲者为奇葩说策画人和主持人马东

1 . 内容本身没有边界,一切皆内容,内容也一直没有太多进化,原始时代的壁画、李白的诗、红楼梦,好的内容可以穿越时间,即便到现在都有价值,因此内容不需要进化,当它沈淀之后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

2 . 内容经济的产生,是 技术推动 的。因为内容需要传播,不同的技术和传播场景,带来不同的内容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讯息承载量),于是有新的内容平台(FB、得到、Youtube),内容形式(音频、短视频、视频),也促成了新的内容消费者(观众和用户)。

3 . 内容经济里面, 娱乐是用户的基本需求 ,失去娱乐性就会失去大量用户,娱乐性包含感官享受、刺激性(压力和竞争)、打破脚本。

4 .  内容创作者 通常是为了解决 内心的焦虑 ,而有创作冲动,作品的好坏取决于能多大范围的影响(感动)他人,于是有头部内容、优秀内容、UGC之分。

5 . 内容生产者 和内容创作者的差异在于,生产者考虑的是 某个群体的焦虑 ,于是他们找来创作者并将其内容再加工,已触及更大的用户群。

6 . 承五,以奇葩说为例,专业辩手为实际的创作者,他们有大量的创作能力,能把议题辩得体无完肤。奇葩说设计了普遍大众有兴趣的话题,并软化了辩论的规则,形成一种「娱乐式辩论」,这一系列筹划过程即马东说的「内容生产」。

7 . 承五,所谓的群体焦虑有以下例子:

8 . 好的内容生产者,要去发现群体的焦虑到底是什么?然后用内容产品把它显化、泛化。

9 . 用户通常不知道自己的焦虑是什么,创作者又常常把自己的焦虑升华得让一般用户看不懂,这之间的差距就是由内容生产者来填平,马东说 要带好节奏 ,要让用户多走一步给他们想要的,又不能给太多,用户会跟不上。

10 . 内容生产本身需要不停迭代,因为观众需要无止尽的新鲜感,奇葩说每一季都当作新节目在规划,奇葩说成为头部内容,是结果、运气,马东在一开始没有料想到。奇葩说是和观众的反应不停修改生长的,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它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11 . 有鉴于奇葩说成功的模式,马东认为内容生产平台在未来还有一些红利,因为观众本身的个性化需求、 从功利转向心境的消费升级 ,未来还会需要大量的内容。

12 . 内容生产平台要做的就是让创作者专心创作,剩下的运营、营销、资源他们都拿下,让创作者的作品得以触及更多用户群。像权力游戏一集几千万美金的成本,背后需要大量的市场化协作,而且每次制作的时间可能要很长,这也是马东未来想走的方向。

马东的演讲和其他课不太一样,采用对谈采访的方式,却也讲出一大堆东西,中间不乏综艺节目般的幽默,整体来说还是挺吸引人的。其中对于生产者和创作者的思考,以及内容经济产生的脉络,这两点是最深刻的启发。

创作和生产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为了自己的焦虑,后者为了群体的焦虑。早期的创作品靠得是自己的焦虑刚好在读者心里产生共鸣。

但生产者的角度其实更主动, 表面上在迎合读者,实际上却引领了更多用户 。

对于读书笔记这类「二次贩卖」性质的内容,如果可以用生产者的角度赖思考,也许有更多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这部分和写作课提到的「帮读者实现自己」的视角是相通的,也和阿那亚的「服务型组织」有异曲同工之妙。

1 . 内容是打开感受世界的方式,用技术探索物理世界,用内容探索内心世界。

2 . 喜剧是镜子,看到自己,然后释放自己

3 . 悲剧是冲突双方很惨烈,却都不该被谴责。双方都道德自洽却依然有坏结果

4 . 好的内容看创作本身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围内能够触动到人心。

5 . 内容是关乎人心的产品,群体的共同焦虑是什么? 产品解决了吗?

6 . 用户不知道他不知道的。用产品将用户的需求显性化。

7 . 奇葩说是发现另一个角度,只做一种判断的荒诞。

8 . 内容生产和内容创造不同。

9 . 娱乐是基本需求,所有文化概念都是娱乐穿越时间后的沉淀。

10 . 内容行业的壁垒是人,维持成本很高。

11 . 规模控制:米未立志做一家小公司,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12 . 创新就是宽容度,团队本身对一件事情的姳感度和兴奋程度。

13 . 时时刻刻注意你的选择。

14 . 节奏:你必须帮他们(观众)走到这一步,但又不能走太远。

15 . 规模化和质量之间的矛盾,一定要想清楚。

16 . 内容经济是时代的生意,是时间的生意,是时机的生意。

内容经济里,马东梳理了创作者、生产者和用户三个角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1 . 用户有共同焦虑,这个焦虑潜在社会的潮流(暗流)里。

2 . 创作者有内容,主要是以解决自己的焦虑为主,但有时离用户太远。

3 . 生产者添入娱乐元素和商业的资源,帮助创作者把内容触及到更多用户,并且缓解用户的共同焦虑。

下面就用这三个框架来分析”樊登读书会“的产品结构

〈樊登读书会〉的内容分类共七种:从心灵、职场、管理、家庭、人文、创业、生活。内容以书为主轴,樊豋替大家讲解要点和例子。分类之广,想必不是希望“传授”技能,而是缓解「 知识焦虑 」,普及国内外比较畅销书籍的知识点。

这个定位和罗胖的〈得到〉有点类似,唯一不同点是〈得到〉请了不同领域的专家来讲课(得到专栏、大师课),可以说是针对音频场景,帮助创作者重新把内容打造一遍。

但〈樊登读书会〉更接近个人心得分享和导读,专业性没这么强,可以说是〈万维刚精英日课〉的口说版,选的书籍也主要以国内已经可以买到的书为主。

以「知识焦虑」来细分:

所以樊登的特点不在讲得深,或者观点新颖,而是要浅显易懂,且让人觉得和自己的生活有关。

知识焦虑在社会的发展脉络,也许体现在 公司组织的培训外包化 ,现在的小公司很多,寿命三到五年就了不起,实在无法像以往的大公司有长久的培训计划。在不停跳槽换工作的环境下,员工要能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必须要外界寻求学习管道。

传统的培训机构收费太贵,看书自学又没有这样的自制力和耐心,樊登刚好就踩到了这一个缺口,作为一个说书人,弥补其专业性的弱势,广泛的阅读就成了他可以积累的优势,于是发展成现在这么多种类别的说书。

樊登作为一个生产者的角色,利用他的口才和逻辑,确实得以把书的内容拉近给用户,用听的比用看的省力,聊天式的故事演讲法也更容易让人听进书里的内容。

说到娱乐的体验,参考《行为设计学》里面提的欣喜时刻,总共有三种要素: 提高感官享受,增加刺激性,打破脚本(认知)。

比起看书,听书的感官感受当然高了一些,樊登的视频和罗辑思维类似,没甚么刺激性主要在企图打破用户认知,带来新知。

虽然娱乐效果不如其他内容产品,但在传统书籍市场上,还是比较“娱乐”的,所以其主要用户还是原本求知欲就比较强,兴趣广泛的人。相对于奇葩说,用户群自然更小一些。

樊登后面也开始和原作者进行书籍内容的访谈,对话的刺激性会比一个人的说书还多一些。且从内容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在营销、销售、线下书店(O2O)等一系列的运营也做得很不错,但在娱乐性也许还可以再有更多创意,带来更多用户群。

接下来想做的创业项目,就是以说书人为主体的项目,因此才会选择〈樊登读书会〉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对标比较。

分析完觉得需要从娱乐性想一个解决方案,也是马东老师这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以前觉得一些网红的娱乐成分太高,反而失去了知识传递的角色功能,现在才知道我想错了, 其实是因为这些娱乐元素,反而让知识本身有更大的受众群 。

那么说书能怎么娱乐化? 书的内容怎么更具体化? 目前想到的是找普通人一起来对谈,来聊书,也许会比和作者聊书更接地气,也更能了解书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在哪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800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