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副总裁10人都是谁

小米副总裁10人都是谁,第1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雷军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雷军1992年参与创办金山软件,1998年出任金山软件CEO。2007年,金山软件上市后,雷军卸任金山软件CEO,转任副董事长。2011年7月,雷军重返金山软件,任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

2000年创办了卓越网,2004年出售给亚马逊。同时,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YY,UC等多家创新型企业。

2010年4月6日,雷军选择重新创业,建立了小米公司。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林斌

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

2010年加入小米。

林斌199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92在美国Drexel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95年至2006年历任微软公司主任工程师、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开发经理、微软亚洲工程院工程总监等职务。 先后参与了包括Windows Vista、IE8等产品的研发工作。2006年底加入谷歌,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谷歌全球工程总监。全权负责谷歌中国移动搜索与Android本地化应用的团队组建及工程研发工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王翔

合伙人、总裁

2015年加入小米,目前负责集团职能平台,并协助CEO负责集团运营。

王翔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在半导体和通信领域拥有20余年的丰富经验,在高通工作13年。他在任职美国高通公司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期间,全面负责高通公司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与运营。加入高通之前,他曾任职于包括摩托罗拉、朗讯/Agere等公司,担任销售和市场营销方面的重要职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洪锋

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小米金融董事长

2010年加入小米,目前担任小米金融董事长兼CEO,专注小米金融业务的发展推进。

洪锋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后取得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创立小米之前,洪锋在谷歌和Siebel担任了一系列产品和工程主管工作。主导或参与了谷歌音乐、谷歌拼音输入法,谷歌日历、谷歌3D街景等项目。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刘德

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集团组织部部长、清河大学校长

2010年加入小米,目前负责公司中高层管理干部的聘用、升迁、培训和考核激励等,以及各个部门的组织结构设计和编制审批。

刘德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工业设计学士,机械工程硕士。后取得美国艺术中心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工业设计硕士学位。曾创办了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并担任系主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王川

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

2012年加入小米,目前担任首席战略官。

1993年,王川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随后于1996年创立了雷石科技,并将其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影音娱乐设备公司。在2010年,王川于北京创立多看科技,并担任CEO一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周受资

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国际部总裁

2015年加入小米,目前负责国际部的销售管理工作。

周受资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经济系,并持有哈佛商学院MBA学位。2010年加入DST,在DST的5年时间,主导投资了包括小米、京东、阿里巴巴、滴滴打车等中国知名公司。在DST之前,他任职于高盛。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张峰

合伙人、副总裁、集团参谋长、集团采购委员会主席

2016年加入小米, 目前担任集团参谋长,协助CEO制定集团的发展战略,并督导各个业务部门的战略执行。同时兼任集团采购委员会主席,负责整合公司各部门的采购需求,提升采购能力,优化采购流程和效率。

张峰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测量专业。张峰从事手机及通讯行业20余年。1993-2012年,担任南京英华达总经理职务。2012年创办江苏紫米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并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卢伟冰

合伙人、副总裁、中国区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

2019年1月加入小米,现负责中国区的销售管理工作,以及Redmi品牌的打造,产品规划,生产和营销。

卢伟冰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专业,长江商学院EMBA。曾任金立集团总裁,诚壹科技创始人兼CEO。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马努·贾殷

副总裁、印度区总裁

2014年加入小米,负责小米印度业务。

马努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工程系,并持有印度管理学院 (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Calcutta) MBA学位。他此前是印度顶尖电商网站Jabong的联合创始人,曾在麦肯锡工作了五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崔宝秋

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2012年6月加入小米,目前担任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负责集团在技术战略、技术合作、技术人才、技术组织、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推进和强化。

崔宝秋博士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拥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计算机博士学位。加入小米之前先后就职于IBM硅谷实验室、雅虎和领英,从事数据库、搜索引擎、机器学习、大数据、社交网络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颜克胜

副总裁、集团质量委员会主席、集团组织部副部长、清河大学常务副校长

2010年加入小米,负责集团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品质管理工作。同时兼任组织部副部长、清河大学常务副校长,负责公司培训工作。

颜克胜毕业于安徽工学院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曾在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担任首席结构工程师,参与了多款世界级产品的研发,拥有20多年通讯产品设计、研发、质量控制工作经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尚进

副总裁、集团组织部副部长、中国区综合管理部总经理

2013年加入小米,现负责中国区的综合管理工作。

尚进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1999年加盟金山软件,先后在珠海金山、北京金山参与WPS和游戏业务,2002年担任雷军技术助理。2005年离开金山创业,投资或参与创建搜狐畅游、游戏谷、麒麟网、麒麟影业等多家公司。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何勇

副总裁

2018年加入小米,负责集团公共事务、区域总部管理、区域拓展、行政管理等工作。

何勇是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此前任湖北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在政府沟通、公共事务、区域经济、企业服务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常程

副总裁

2020年1⽉加⼊⼩米,现负责手机产品规划工作。

常程博士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博士学位。加入小米之前曾任联想集团副总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高自光

副总裁

2014年2月加入小米,负责中国区新零售业务。

高自光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又获得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加入小米之前就职于腾讯10年时间,从最基层工程师做到T4技术专家,参与并负责过 QQ、搜搜、腾讯微博、微视等产品,具有丰富的互联网业务经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杨柘

副总裁、中国区首席营销官(CMO)

2020年6月加入小米,负责中国区市场营销的全面管理工作。

杨柘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商业经济专业,后又获得罗格斯大学EMBA学位。加入小米之前曾先后就职于多个全球500强企业在华总部,包括摩托罗拉,苹果电脑,三星电子,及华为消费者事业部、TCL通讯集团和魅族等本土企业,担任高级管理岗位,具有丰富的国际化市场营销战略视野和规划能力,以及深厚的营销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曾学忠

副总裁、手机部总裁

2020年7月加入小米,负责手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作。

曾学忠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获得清华大学EMBA学位。他历任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兼中兴终端CEO等职务,还曾担任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汇芯通信董事长兼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岗位。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和通信行业专家,在企业战略、创新变革等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彭志斌

副总裁、首席人才官(CHO)

2020年9月加入小米,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加入小米之前任碧桂园集团副总裁、人力中心总经理、兰州区域总裁等职位,全面负责碧桂园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近十年。

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并先后在武汉大学和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获得MBA和EMBA学位;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在加入碧桂园之前,曾经服务于中粮地产(集团)、华信惠悦(Watson Wyatt Worldwide)、中兴通讯、中铁四院等大型集团公司,拥有17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林世伟

副总裁、首席财务官(CFO)

2020年10月加入小米,负责财务管理工作。

林世伟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工程硕士学位。加入小米之前曾先后担任瑞信董事总经理和科技、媒体与电信投行部主管,以及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并执行过金山云、小鹏汽车和拼多多等美股IPO项目,以及阿里巴巴、小米、网易等港股IPO项目。拥有二十多年的资本市场实践经验。

关于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励志故事

2007年12月的一个深夜,北航北门的柏彦大厦。金山软件的CEO雷军需要做一次告别,他也许想过,这是最后一次待在金山的办公室了。有人记录了当时情形,"掐灭手中的烟头,雷军从办公室的沙发上站了起来,拎起双肩背包搭向背上。包比平时沉,他的动作比平时有些迟缓。"

那时候的雷军,已成名多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

2011年岁末,在卷石天地大厦12层的办公室内,他似漫不经心地说:"我是1992年1月4号加入,2007年12月24号辞职,总共差了十来天,正好整16年。"

2011年7月7日,金山软件宣布雷军接替求伯君担任董事长,求伯君"因为健康原因"将于半年后退休。2007年12月,刚刚上市两个月的金山发布声明,雷军"因为健康原因"辞去公司总裁兼CEO。

重回金山后不到一周,雷军作为创始人的小米科技就揭开了面纱。如何分配精力,雷军说:"实在没有办法拒绝张老板和求老板20年来的情谊。对于金山,只有义不容辞。"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时空变化后的权力更迭,而关乎人心的,寥寥数语,被一带而过。

试想,一个劳模般的CEO,每天平均工作超过16个小时,这种工作习惯坚持了十多年,忽然他离开了,一下子成了退休老干部,离开了原来的舞台,生活变得万籁俱寂。

重回董事长,对2011年的雷军来说,似乎只是一个预热。一个多月后,雷军归来,他再次站到了舞台中央。

2011年8月16日,798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雷军身着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身份是小米科技CEO,他带着"一款顶级智能手机",对台 下800多名听众讲述诞生历史。场地似乎太小,更多的人席地而坐,现场颇为引人注目的场景是"小米限量版工程机"的预售队伍,排了100多米。

这场新闻发布会,颇像雷军和小米手机的一场脱口秀,有人觉得这和乔布斯在莫斯康尼会议中心的表演有相当神似的地方,现场有人忍不住喊了起来--"雷布斯"。

当天现场播出了一个短片,一帮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齐聚一堂。乐淘网CEO毕胜、多玩网总裁李学凌、金山网络CEO傅盛等人,一起摔掉手里的苹果手机,高呼:"我们要小米!"

这是他们给雷军和小米的礼物。他们都曾接受雷军的投资,是老友,亦是曾经或者未来的合作伙伴,雷军更愿意称他们为"兄弟"。

从万籁俱寂到舞台中央的喧嚣,质疑也罢,诘问也好,对雷军来说,媒体的连篇累牍只说明了一个信息:我回来了。

好学生的怀疑

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一个教师家庭。他的中学时代,学习的氛围颇为浓厚,"我们仙桃中学也还挺厉害的。6个班考了17个清华、北大,我高二的同桌上了北大,高三的同桌上了清华。"一直处于前几名的雷军,拿着上清华北大的成绩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18岁的雷军进入武汉大学,为了不落后于人,他戒掉了午睡的习惯,把时间分割成以半小时为单位,为自己制定好每半小时的学习计划。

在武大还发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对雷军来说,他在大学的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叫《硅谷之火》的书,一本讲述乔布斯等人在硅谷发起技术革命的书。至今,提到这本书,雷军似乎依然热血沸腾,他甚至可以迅速把那本薄薄的貌不惊人的书放在记者面前。

20岁,他用两年读完别人4年才能读完的课程,并包揽学校几乎所有的奖学金。22岁,与人合著《深入DOS编程》、《深入Windows编程》,成为程序员争相阅读的红宝书,可谓少年成名。雷军记得很清楚,大学班上百十来号人,他入学的成绩是第24名,毕业的时候是第6名。

雷军1992年进入金山公司,6年后出任首席执行官。他延续了大学时的勤奋。原金山高级副总裁王峰回忆,当年雷军每每在下班之后约他在办公室谈工作,一谈就到半夜。16年来,对于雷军来讲,这种劳模式的生活实在是太正常不过。

在软件业,金山被称为执行作战能力和行政组织能力都非常强的一家公司,但这说明不了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金山陷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窠臼里。以金山为代表的中国软件公司死扛民族软件旗帜,雷军接受的教育让他笃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

雷军一直活在他这一代人的宿命里,他一直接受这样一套规范:从好学生到好员工,从好员工到好领导。他从未对这套规划和体系产生过任何怀疑。在他的带领 下,金山软件、金山游戏、金山的电子商务,都做到细分领域前几名,但是,金山依然成不了一流公司,甚至连IPO都要苦战若干年。

比雷军大5岁的张朝阳,清华毕业后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在异国文化的氛围中,他很快就完成了自我转变,而不用遍体鳞伤。

在决定经商之前,张朝阳早已放弃了诺贝尔物理学家的梦想。他认为诺奖得主并不是那么受人注目,可能看100万次电视才会出现一次杨振宁的面孔。

1996年,张朝阳听到华裔科学家崔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竟然没有一丝震动。在他看来,那个社会的传奇是另外一些人。

张朝阳和雷军心目中的英雄是同一类人。所不同的是,没有包袱的张朝阳抓住了互联网浪潮里的一朵浪花,而雷军则带着少年的不服输,在16年的时间里,以为以己之力,能改变一个产业的宿命。结果什么也没有改变,他心生去意。

2007年12月,在记者见面会上,雷军用深深的一鞠躬纪念自己任职的最后一天。在中层沟通会上,他连续鞠躬三次,才得以平复员工复杂而激动的情绪。雷军说:"我终于把债还完。"

他离开了,思考了大半年,对媒体屡次提到"五点反思":人欲即天理、顺势而为、广结善缘、少即是多和颠覆创新。他对自己说,"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然而碎了的信仰,如何重构?仅仅找到风口?

幕后4年

有人点评雷军:很执著,但一直没站在风口上。别人做互联网的时候,他继续做软件,最后软件业整体不行了。在他一边做软件一边做互联网的时候,又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间,最后还被软件公司给绊住了。

雷军是湖北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在湖北本土人看来,湖北人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不服周",一般两个人打架的时候,把对手按在地上的人会问"服不服",另一个人会说"不服周",这是湖北人性格中倔强不易服输的特点,也是雷军性格的另一面。

这样性格的人不能忍受世界为何如此寂静,好像忘记了曾经有自己的存在。雷军显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悄悄做了很多事情。4年后,圈内人和圈外人似乎都恍然大悟:"雷军原来这么牛啊!"剔除中间的羡慕,另外一层则是世俗的成败论英雄。

对于雷军,他需要摆脱过往。离开金山前不到一个月,雷军以CEO的身份录制了一期《波士堂》。在节目中,他分享了很多往事和对人生事业的看法。谈及未来,雷军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等你们《波士堂》不再管我叫金山的老板,而是直接叫我雷军的时候,我再来告诉你们。"

做事是有前提的,首先就是钱。雷军在金山阶段,财务就实现了自由。早在2004年,金山和联想共同投资的卓越网以7500万美元出售给亚马逊,外界估计,雷军个人获利上亿元人民币。有熟识的同事认为,卓越套现之后,雷军就比较淡定了。

他投的第一个项目是孙陶然的拉卡拉。孙陶然和雷军相识是在1996年中关村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二人一见如故。2004年,孙陶然创业,联想投资找到雷军 做尽职调查,雷军不但对孙称赞不绝,还立马给他打电话。雷军对孙的判断是:他做什么都能做成,紧跟的一句是,"无论他做什么我都投。"

这话,2004年他对孙陶然说过,2005年对陈年说过,2006年对俞永福说过。雷军对认准了的人一贯如此。

陈年与雷军1998年就认识,后来共同创立卓越网。2005年陈年开始做我有网,雷军投资。后因对行业环境判断失误,我有网陷入困境,陈年放纵自己,干 脆先去写了本小说《归去来》。2007年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认为PPG模式适合再创业,雷军觉得陈年一定会再成功,于是投钱给他。

2006年,联想投资否决了当时的副总裁俞永福投资优视科技(UCweb)的提议,俞非常沮丧。那时候,雷军与俞永福相识一年多。雷告诉俞:"如果你从联想辞职来做UCweb,我就投。"

作为天使投资,雷军有自己的立场。他对业界再三申明,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来找我看项目,我不会投的。

做天使的雷军,成绩斐然,凡客诚品现在的估值已经达到10亿美元,UCweb与多玩网差不多2亿美元-3亿美元,其他投资公司加在一起肯定也超过了1亿美元。如果雷军在这些公司平均占股10%-30%,如果再加上雷军在金山的股份,他账面资产早已达到2-3亿美元。

雷军投资的17家公司长势喜人。对于向来喜欢论资排辈的中国互联网,他又有了一席之地,《硅谷之火》重燃的时机似乎已经到来。

中国互联网界流传一个说法:第一阵营是一张桌子--TABLE,其中T是腾讯,A是阿里,B是百度,L是雷军系,E是周鸿祎系。马化腾、马云、李彦宏、周鸿祎分别凭借即时通讯、电子商务、搜索、安全的通用型入口,建立了赢家通吃的帝国藩界。

雷军虽然成功投资多个移动互联网的单点企业,却一直缺乏一个平台型旗舰--移动互联领域成为他最想突破的地方。

创业路上

媒体和熟人眼中的雷军有些不同。媒体眼中的雷军,这么多年,表情如一:劳模,缺乏一个成功的机会,所以再次创业成为必然。熟人眼中的雷军是一个非常义气之人,讲究辈份、长幼有序、为人着想,表现谦虚,温良恭俭让。

在丛林法则和江湖门第风气极盛的中国互联网界,雷军的这种性情和作派,自是很容易形成他的气场。有这么一个段子,在小米科技工作的人多半都知道,雷军从金山带来的铁杆下属在帮忙搬家时,书架上书的摆放次序,与搬家前丝毫不差。

不过,雷军和魅族创始人黄章之间的恩怨,把他拖进是非漩涡中。小米创办之前,雷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赞美魅族,认为世界上只有两家互联网手机公司:一是苹果,一是魅族。雷军曾找过黄章,彼此很合得来。

小米科技创立后,黄章却在魅族论坛上称:雷军打着天使投资人的旗号,获取了诸多魅族的商业秘密--从生产研发、销售模式甚至于公司的财务报表。此外,黄 章认为MIUI系统盗用了魅族系统的部分精华,二人从此交恶。黄章和雷军,魅族和小米似乎恩怨还未了结。2009年,黄章也曾在魅族论坛称iPhone抄袭魅族。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曾如此形容小米进入市场的格局:这是一场三国杀。一个是苹果,一骑绝尘。一个是Andriod系手机,包括摩 托罗拉、三星和HTC。还有一个是诺基亚和微软的结盟。这场战争因为苹果的专利权官司和谷歌对摩托的收购,已经白热化了。5年前,诺基亚一统天下的时候, 雷军肯定不敢进来。现在,雷军被形容为东汉末年的刘备,很有机会。

于是,小米应运而生。

2009年10月,雷军向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林斌发出合伙创业的邀请。林斌,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前副院长、工程总监、Google全球技术总监,曾全权负责谷歌在中国的移动搜索与服务的团队组建与工程研发工作。

雷军与其相识于一次Google和UCweb之间的合作。出于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同样的热爱和痴迷,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2008年底的一天,当林斌打算创业时,雷军抛出了一个大计划,为什么不做一件更激动人心的事情呢?比如研发一款好用的智能手机。

黄江吉,30岁就成为微软工程院的工程总监。两人熟识源于对Kindle的痴迷,第一次见面就聊了4个半小时,分别的时候,黄告诉雷,如果要做手机,算他一份......

人慢慢聚拢起来。小米的创始团队成员,还包括早期金山的设计总监,后来负责过金山在线、金山词霸的黎万强曾参与过谷歌3D街景的高级产品经理洪锋原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还有原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

公司4月份成立,用雷军自己的话说,制造手机的经历8天8夜也说不完。

小米手机诞生后迅速成为话题,小米科技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这一切,在雷军看来都顺理成章。

小米如何赚钱?他的回答四两拨千斤。"10年前百度怎么赚钱?10年前的腾讯怎么赚钱?我们以后就怎么赚钱。"

雷军保持了早年的风格,几乎成了小米科技每天走得最晚的人。有一次,雷军在外面演讲回到办公室,还没吃饭,桌上有一份米饭和一碗粥,他举起碗,差不多一秒钟就把粥喝了下去。

他不止一次说,"我挣钱的欲望没有把一个东西做成功的欲望高,要不然我不会写了16年的代码。我40多岁了,该有的也都有了。"

对雷军来说,小米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件事情,干完拉倒!"

以上内容就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励志故事,成功不可复制,但我们可以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从而也创造自己的成功,我们一起努力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813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