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退队流越来越火,《西游记》流传下来的套路,为何经久不息?

日漫退队流越来越火,《西游记》流传下来的套路,为何经久不息?,第1张

熟悉日漫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近两年退队流日漫非常火,《我被逐过慢活》和《勇者辞职不干了》被改编为动画,至于没动画化的退队流日漫就更多了,圣女、勇者、治疗师、坦克等等一大堆职业乱七八糟主角都被队友赶走了。其实退队流要追溯起源,它和中国一部经典名著有关,它就是《西游记》。下面来详细分析下,如下:

退队流的情节,早在《西游记》出现过

退队流标准的流程就是:队内作用不可或缺的主角,因为队长的误解,以及猪队友的煽风点火被赶出了队伍,队伍缺少他立刻难以为继,而我们的主角找到了一片新天地逍遥自在。《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误解了孙悟空,再加上猪八戒在旁边进谗言,导致孙悟空被唐僧轰走。孙悟空回到花果山之后日子滋润,取经小队却因为没了孙悟空,被妖怪搞得焦头烂额。

很明显《西游记》的情节很符合退队流的标准,它可以说是退队流的起源之一了。一方面退队流让人血压升高的退队戏,《西游记》设计得非常好,有“三打白骨精”的外因,有唐僧慈悲为怀人设为内因,不是随便搪塞理由就把孙悟空踢走;孙悟空归队的爽度也安排足够,唐僧和猪八戒都向孙悟空认了错,孙悟空的队内地位上升了。

退队流火了几百年,因为都有现实基础

从《西游记》孙悟空被逐出队伍,到日漫里各个勇者和各种职业被赶出队伍,退队流历时几百年依然在文艺作品里占据一席之地,它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存在的现实基础没有改变。退队流依托的现实基础是“能人和好人被团队抛弃”。类似的情况在人类社会中屡见不鲜,职场里就经常有优秀员工因年纪大被辞退的例子。

人们在生活中也或多或少面临被团队淘汰的窘境,例如公司面试没选上,例如没被运动会选上,这时候退队流就发挥作用了,日漫的退队流有时候看起来情况瞎扯,但被淘汰的人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觉得自己被淘汰很“瞎扯”,都觉得不选择自己是该团队的降智行为和损失。所以只要面试考试被刷下来的人存在,只要被炒鱿鱼的人存在,退队流就会有发光发亮的一天。

退队流能够保留,是因为它情节成熟

退队流之所以历经几百年还能够保留下来,而且给予人类似的爽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情节设置成熟。首先退队流必备一个丑角,就是煽风点火的猪队友,他后期的失败、认错甚至死亡,都能够通过反转形成一定的爽点,谁不想见到小人吃瘪呢?其次退队流肯定有一个被蒙蔽的主心骨,这个主心骨角色本性不坏,但在赶走主角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西游记》的唐僧。

主心骨角色的人设,是以后主角回归团队的依仗,他们什么时候表态支持主角,主角就又有回归团队的可能。而退队流的主角在离开后,肯定会找到一片世外桃源,找到一个以主角为核心的团队,至于后续是主角放弃新团队回归旧团队,例如《西游记》;还是组织新团队对抗旧团队例如《全职高手》,选择哪种就看主角的造化了。

总结:

万万没想到现在日漫红红火火的退队流,竟然几百年前就囊括在《西游记》的精髓里面,退队流能够火到现在,一是因为天天都有被团队淘汰的人,现实基础一直存在;二是因为退队流结构成熟,哪类型的角色该干什么,在《西游记》已经安排好。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以下简称《大闹天宫》)从艺术角度来看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烂片,但是从商业角度看又是一部成功之作。上映日期选择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电影故事又是围绕中国超级英雄“孙悟空”展开,请来了无数的明星加盟助阵,加以魔幻3D特效的高端包装,必然会吸引众多的观众买账。

电影的艺术性:糟糕的剧本,混乱的改编

《大闹天宫》改编自《西游记》,但名义上是改编,实际上已经算是套用角色名字讲述完全不同的故事了。中国影视剧中被过度消费的应该就是《西游记》和孙悟空了,所以想要吸引观众买票,必然不能原著照搬,让观众失去观影的新鲜感和乐趣。改编是必然的,但是改编不等同于瞎编。原著讲述的是一个不堪受压迫的、生性自由的猴子,因为看不惯天庭教规,愤而大闹天宫、扬名立万的故事。

《大闹天宫》则是按照西方魔幻路线进行的改编,讲述的也不主要是孙悟空的故事,而是天庭和牛魔王的故事。牛魔王不再是原著中的一个小小妖怪,而是魔族的头领,他背负着魔族的历史使命——杀上天宫占领天庭。孙悟空在其中不再是故事的主导者,而是双方的斡旋人。

甚至还有一些奇葩的设定,比如铁扇公主是玉帝的亲妹妹;比如玉帝竟然是一条龙;比如女娲是孙悟空的亲妈;比如孙悟空愤怒的时候会变成巨大的猩猩等等。这些改编非但不能让观众有新鲜感,反而会让他们对熟悉的故事有巨大的割裂感,从而拉低了对本片的好感。

《大闹天宫》:载入史册的营销手段,以大博大的经典案例

在此之前的一年,周星驰曾带来了电影《西游降魔篇》,同样是讲述孙悟空的故事,同样是做了巨大的改编。不同的是《降魔篇》走的是黑暗魔幻风格,而《大闹天宫》则是走的华丽的西方魔幻风格。连续两年有《西游记》题材的电影上映,本身算不得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因为观众会有审美疲劳。《大闹天宫》在宣传的时候刻意避开了孙悟空的宣传点,而重点宣传“奇幻特效”,以及庞大的明星阵容。

电影的成功虽然和品质不可分割,但是上映日期的选择、电影的商业化营销也至关重要。

彼时的中国电影市场十分缺少视效大片,尤其是在阖家团聚的春节档,一家人去看电影逐渐成为了娱乐新趋势。《大闹天宫》迅速抢占了巨大的排片量,虽然口碑逐日下滑,但是热度依然不减。另外,在当时的档期中和它竞争的电影也没有格外优秀,《爸爸去哪儿》、《澳门风云》都是公认的烂片,所以《大闹天宫》凭借着豪华明星阵容、作为噱头的3D特效、新瓶装旧酒的合家欢故事,最终获得了超过10亿元票房。

写在最后:系列电影日渐式微,靠噱头赚票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从《大闹天宫》到后来的续集电影《三打白骨精》、《女儿国》,系列电影延续了同样的营销套路,同样地沿袭了不能深究的故事。在观众审美逐渐上升的今天,单靠那些不入流的特效,已经吸引不了多少观众了。所以系列电影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直接导致票房也发生断崖式下跌。《三打白骨精》还获得了12亿元票房,但是《女儿国》则仅仅获得7亿元票房。

越来越多优秀的电影选择竞争激烈的春节档,口碑逐渐成为能够左右票房的重要指标。《大闹天宫》的成功并不代表电影本身的成功,而仅仅是生逢其时,在适当的时间出现了这样一部适当的电影而已。随着电影市场的成熟,随着电影观众的成熟,这些“假大空”的所谓的大制作电影靠噱头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封神传奇》的低票房和《阿修罗》的被迫下映便是最好的佐证。

虽然《西游记》每个故事的套路都一样,但是西天取经就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不同的妖怪,甚至有些妖怪可能还有后台。这跟看网络上一些无脑爽文,其实是一个道理,你每次看到孙悟空打败妖怪的时候,不会觉得很爽吗?《西游记》就是满足人们的心理追求。

01、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虽然每个故事的结构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是里面细微的差异还是存在的,我们不能否认《西游记》内容的丰富性和故事的精彩性。就好比你高考之前要写一篇作文,作文的套路你都明白,但是你每次写出来东西也是不一样的。《西游记》虽然很套路,但是每个角色都很鲜活。

02、90后一代对此剧有着很厚的童年滤镜

我们第一次看《西游记》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可能只有几岁,根本不知道在讲什么。但还是跟着电视一起看完了。到现在重新回顾,就会觉得这部剧非常的神,因为我小时候看过很久,所以我现在看也会怀着一种怀旧的心情,自然不会毁掉自己童年的唯一乐趣。这是没什么差评的原因。

03、人们对四大名著的情怀,自然百看不厌

《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有自己的优势。现在很多人都倡导学国学,《西游记》自然是其中不可错过的一部分。而且《西游记》里面有无数的法宝和脾气秉性完全不同的妖怪,每次看都会有新鲜感。更何况老板《西游记》有那么多漂亮的小姐姐,我作为女孩子都很喜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824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