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理论

求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理论,第1张

一,本土化——跨国公司中国安营扎寨

承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趋势,跨国公司继续看好中国入世以后的前景,看重中国的潜在市场和在中国的巨大经济利益,加快了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80年代外商开始在华投资设厂,而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搬迁到中国,推进生产本土化.如日用消费品领域的可口可乐公司,耐用消费品领域的韩国三星,美国的戴尔,摩托罗拉,德国的伊来克斯等纷纷针对中国市场建立生产基地,利用中国廉价的合格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贴近销售市场,能够扩大销售市场,降低营销成本,提高利润率.日本的丰田,德国的大众,美国的通用等著名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合资设厂,其国产化率逐步提高,而且越来越注重设计符合中国居民需要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获得较高利润.

截止2002年底,在来华投资的近400家跨国公司中,已设立218家投资性公司和近300家研发中心,并推进技术研发本土化.摩托罗拉,IBM,朗讯,杜邦,通用汽车,通用电器,宝洁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大多分布在中国的中心城市,人才密集区,分布在电子信息,通信,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和汽车,化工等市场规模大,附加值高的制造业领域,研发中心从针对中国市场的,改进型的,专有技术的研发,开始向全球制造体系的研发转变,跨国公司投资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随着在中国投资规模的扩大,跨国公司更加重视在中国投资的整体协调和在未来市场的战略投资,并把其作为经营战略地区化,全球化的控制协调机构——地区总部纷纷转移到中国.

一大批跨国公司越来越意识到实行营销本土化是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率的途径,不仅在营销战略上实行本土化,利用中国当地的营销网络资源,营销渠道,设计符合中国国情和居民口味的广告策略,品牌形象,而且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沃尔玛,家乐福,IBM,东芝,索尼等众多著名跨国公司已经或正在准备在华设立采购中心,使其整体营销活动与中国经济的契合度提高.

中国拥有大量的,素质较高的科技人员,劳工成本又低,跨国公司在推进研发本土化过程中,吸引中国当地技术人才加盟研发机构,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由于本国的管理者熟悉当地习俗,文化及语言,了解本国国情,便于与员工和政府部门沟通,使用当地管理人才,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中国劳工成本低廉,使用本地管理人才,可以直接降低管理成本.跨国公司在推进研发和管理本土化的过程中,同时也推行研发和管理等人才资源本土化,中国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高校毕业生,海外归国人员,企业管理人才加入跨国公司的研发队伍,管理队伍.

跨国公司正在把生产制造,研发,营销,管理与人才的本土化整合起来,以实现全面的中国本土化.

二,双刃剑——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影响

吸收跨国公司投资必须与发展中国经济联系起来,跨国公司投资应该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服务.中国经济在利用外资等因素的拉动下,保持了24年的强劲增长,彻底改变了短缺的市场结构后,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如果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制造中心之一,则能够有效分享开放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利益.中国入世后跨国公司加快在中国的本土化到底会对实现这一目标产生何种影响

1,形成世界制造中心的条件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率先建立了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人们通常称之为"世界工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力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确立了全球技术领先地位,逐步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20世纪中叶,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引进技术,模仿创新,着力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把精益生产和降低成本结合起来,确立了在世界制造业的优势地位,与美国一起成为又一世界制造中心.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英国,美国,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都具备共同的条件:技术革命或大规模的技术创新,从而形成大量自主知识产权丰富廉价的合格劳动力资源庞大的资本积累能力.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竞争优势的反映.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可以发现,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离不开一定的制度条件:开放的体制,有效的竞争制度和追求利润的市场经济,适宜技术创新,优秀劳动力的养成和资本的积累.在开放的体制下,生产,贸易,金融的国际化,才可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在有效竞争的制度下,有适宜技术创新的条件,企业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而竭力改进技术,提高效率,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形成竞争优势,促使劳动者不断学习,提高技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劳动力在追求利润的市场经济下,企业会寻求一切办法冲破生产,投资,贸易的国家和民族界限,使生产变为世界性的,并且提高投资欲望,在世界范围内利用和整合资源,不断扩大资本积累.

2,跨国公司本土化对形成世界制造中心的双重影响

跨国公司为了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机会而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表现,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开放经济体制的建设跨国公司把生产和营销总部转移到中国,增加对服务业的投资,加剧了中国市场竞争,有利于打破垄断,形成竞争制度,同时政府又必须防止跨国公司的垄断,维护竞争秩序适应跨国公司投资扩大,投资领域放宽的要求,中国需要提供适宜投资的市场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的服务功能,增进政府效率,加快改革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开放促改革,有利于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不可或缺的制度条件.

在开放促进改革,以及跨国公司扩大投资推动中国自身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过程中,人们的风险预期上升,储蓄率一直位于世界前列,使中国能够保持较高的资本积累能力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投资扩大,弥补了中国的资本缺口,跨国公司产品大量替代进口,节约了中国的外汇资源,也促使中资企业提高资本积累能力,形成规模经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特别是研发和管理的本土化,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加盟,而他们的高报酬和良好的发展机会也产生了示范效应:个人只有加大教育投资,提高劳动技能,才能获得这样的就业机会,劳动者对教育,学习的重视,个人教育投资的增加,可以保证有充足的合格的劳动力支撑经济规模的扩张.

跨国公司投资扩大和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或多或少会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在生产本土化过程中,跨国公司与中资企业之间产生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合作与竞争中,加入跨国公司的前项,后项产业链条,通过信息交流,中资企业可以学习到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管理理念,了解跨国公司的技术状况,促进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研发本土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为中国提供直接的学习机会在人才本土化过程中,中国的技术开发人才和管理人才被吸收到跨国公司,参与跨国公司的研发和管理,并通过跨国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包括在国内的培训和在海外的培训),使跨国公司掌握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在其设立的外资企业内部扩散,并通过人才的流动向企业外部扩散在营销本土化过程中,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开发中国市场,中资企业参与到跨国公司的经营链条中,跨国公司的管理知识外溢,可以提升中资企业的生产,营销,管理水平.

当然,对于跨国公司投资战略调整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也不能估计过高.由于中资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较低,制约着其加入跨国公司产业链,营销链,从而制约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由于现代高新技术开发越来越依赖团队的整体合作和联合攻关,零星的跨国公司的人才流出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也会大打折扣.

同时,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对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跨国公司以强大的财力,健全的分配制度,先进的管理方式,完善的培训制度,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着高收入,发展成才和施展抱负的机会,吸引着中资企业和研发人才,大学毕业生和海外学成归国人员,中资企业和研发机构人才大量流失,职工素质下降,对中国的技术研发制度产生冲击,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受到制约,跨国公司的本土化客观上存在着"技术内敛"效应.不仅如此,跨国公司为防止技术外溢,形成强大的竞争对手,也会采取内部化的策略,如跨国公司在中国高新技术领域主要以独资的方式投资,很少设立合资企业.跨国公司还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控制技术外溢.

总之,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是一把"双刃剑",绝非只有利于中国的技术进步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也会对中国的技术开发产生冲击.

本地化营销策略简单地说就是企业要想融入目标市场、努力成为目标市场中的一员所采取的一种营销策略。

本土化营销的概念:

本土化战略,是指一些跨国经营的企业、公司为了在所在国或所在地区获得最大化的市场利益,充分满足目标市场国的市场需求,适应本地区的文化,利用本地区经营人才和经营组织生产、销售适应特定区域的产品或服务,而实行的一系列生产、经营、决策的总和。

营销方式本土化特征:

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最大的困扰是没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中国的商业体系较为零散,市场运作不够规范,许多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忽视了中国销售渠道的特殊性,结果吃了大苦头。跨国公司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在中国市场,竞争对手最容易发动攻击的是销售渠道,特别是市场终端,谁掌握了销售渠道,谁就能竞争中胜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本土化营销”和MBA百科词条“本土化策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831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