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磷集团的社会责任

开磷集团的社会责任,第1张

开磷集团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承担着保护国家磷矿石资源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有责任为股东(国家)创造满意的价值回报。

开磷集团现已形成矿业、磷化工、煤化工、建设建材、贸易物流、物业服务六大产业,有责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产品和便捷的服务,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和化工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开磷集团的主业涉及资源、环境、安全等敏感领域,有责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安全生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开磷集团作为一个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有责任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尊重人、使用人、培养人,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开磷集团作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企业集团,有责任遵循高尚的商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守法经营,奉献社会。 开磷集团以“利与天下,惠及员工”为企业宗旨,在提前3~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的基础上,再用三个五年时间,通过发展磷煤精细化工及相关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壮大产业群,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使销售收入分别增长到200亿元、500亿元和1000亿元,将开磷建成在国际国内有重要话语权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以下责任目标:

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延伸加工、拓展产业,实现保值增值;

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实现和谐相容;

崇尚道德、文化至上,实现软实力不断提升;

践行宗旨、勇往直前,实现造福一方。 开磷集团自1958年建矿至今,已走过50多年的历程,从当年的荒郊野岭建设成为拥有500万吨/年磷矿石和350万吨/年高浓度磷复肥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大型磷煤化工企业集团,2008年荣获全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称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一等奖、贵州省2006~2007年度A级纳税信用企业称号;在“贵州骄傲—贵州改革开放30年30事30人”评选活动中,“领导开磷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董事长、党委书记屈庆麟同志入选“贵州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2009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评为十大企业文化示范单位之一。

(1)加快企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进步。开磷集团现已形成六大产业版块,企业产能大幅提升,利税大幅增加,矿业和磷、煤化工产业已成为当地政府“工业强县”的龙头产业,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跨越式发展,开磷集团广泛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仅2001年以来,通过发展新增就业人数达4500多人。

(2)加大“三良”示范种植方式推广,实施“造血式”扶贫。开磷集团积极推广良种、良肥、良法的“三良”种植方式,创新扶贫济困模式,先后在水城县金盆乡棋林村和双塘村、息烽县,推广“三良”示范种植。为农民提供良种,配送开磷集团生产的高效化肥磷酸二铵,派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种植指导,帮助农民实现科学种植,扶持当地农业生产,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3)坚持走绿色工业化道路,切实保护青山绿水。开磷集团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走具有开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模式的转变,为行业实现绿色发展、切实保护青山绿水做出了典型示范。

在矿山开发利用中,不断探索创新采矿方法,相继开发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的“锚杆护顶分段空场采矿法”、“磷化工全废料自胶凝充填采矿技术”,使资源回收率从不足50%分别提高到70%和90%以上,在使矿产资源实现了高效集约利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井下采矿的安全性,避免地表塌陷、山体崩落,防止和减少了地质灾害,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使磷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大规模再利用与高效低贫损采矿两者完美结合,首次实现了我国磷矿山的无废害开采。

在解决制约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磷石膏综合利用问题上,开磷集团经过十余年的科技攻关,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接利用“二水”磷石膏采用“一步法”生产工艺,生产高强耐水新型磷石膏砖的专利技术,为磷石膏的大规模综合利用创造了条件。利用这一技术,开磷集团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10亿块/年新型磷石膏砖生产线,以及20万吨/年建筑石膏粉、6000万块/年尾矿渣砖生产线,为国家推行禁止生产使用粘土砖政策提供了新的替代建材产品。

总之,在开磷集团整个生态工业园区内,利用资源开采与加工一体化的条件,实现了主要生产资料和废气、废水、废渣的循环利用,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保护了青山绿水,实现了绿色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开磷集团的企业宗旨是“利与天下、惠及员工”,企业方针是“一切围绕市场、一切为了职工”,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工收入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按规定为职工交纳“五金”,为职工兑现住房存量补贴和发放住房增量补贴,为职工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抗击凝冻灾害、汶川大地震、台湾风灾、西南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时,积极捐款、奉献爱心,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在建国6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喜悦中,开磷也刚刚走过了50年风雨历程。开磷从50年前的荒郊野岭变成拥有400万吨/年磷矿石和180万吨/年高浓度磷复肥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大型磷城,从单一的矿业开采发展成为中国石化行业百强企业和我国高浓度磷肥生产企业三强之一,成为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勇担社会发展责任的排头兵。2008年荣获全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称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一等奖、贵州省2006-2007年度A级纳税信用企业称号。在“贵州骄傲—贵州改革开放30年30事30人”评选活动中,“领导开磷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屈庆麟同志入选“贵州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开磷集团实施循环经济领跑者”也同时入选“贵州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事件”。

一、加快企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进步

古人曰:“达则兼济天下”。开磷集团大胆探索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途径,仅用8年时间就再造了10个开磷。现已形成矿业、磷化工、煤化工、建设建材、贸易和物业六大产业。同时,开磷集团始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不能把利润作为惟一标准,尤其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还必须承担起社会和环境所赋予的责任。

一是企业产能大幅提升。开磷集团认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立足自力更生,采取滚动发展、逐步积累的方式抓发展。磷矿开采能力达到400万吨/年;磷酸从8万吨/年提升到70万吨/年(100%P2O5);硫酸从10万吨/年提升到210万吨/年;磷酸一铵从6万吨/年提升到36万吨/年;磷酸二铵从无到有形成90万吨/年生产能力,息烽磷化工基地高浓度磷复肥产能达到180万吨/年。在此基础上,又在开阳矿区加快推进开阳矿肥基地建设,国内第一个120万吨/年坑口磷酸二铵、40万吨/年磷酸一铵项目及矿山改扩建工程将在2009年建成投产。开阳矿肥基地全面建成后,开磷将形成350万吨/年高浓度磷复肥和400—500万吨/年磷矿石生产能力。同时,用不到一年时间完成了应该三年半完成的3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建设任务,使合成氨项目成为“工程质量第一、工程建设速度第一、工程建设廉洁自律第一、化工投料试生产一次成功”的“四个一”精品工程,开磷集团产业结构更加配套,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二是企业利税大幅增加。开磷集团作为贵州省建设“百亿元”企业试点单位,多年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30.18亿元,实现利税3.42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41.3亿元,实现利税5亿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0.19亿元,实现利税9.2亿元。开磷的矿业和磷、煤化工产业已成为当地政府“工业强县”的龙头产业,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广泛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开磷集团力促地企和谐建设,努力促进当地群众的就业。仅2001年以来,开磷通过发展新增就业人数达3700多人。凡在开磷发展过程中被征用土地或实施矿区生态移民的农户,开磷优先解决失地青年的就业。2001年以来,开磷先后解决了矿区生态移民搬迁户就业1830人,解决息烽磷化工基地当地居民就业850人,录用大中专毕业生700多人。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潮”中,开磷集团坚持做践行社会责任的领跑者,在全球“裁员潮”中逆市而行,不仅做到了“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不减少福利”,而且还计划新招聘大学毕业生354人和吸纳社会862名劳动力就业。

二、加大“三良”种植方式推广,实施“造血式”扶贫

反哺农业,创新扶贫济困模式。开磷集团作为支农企业,以支持农业发展、支援农村建设、帮助农民致富为己任,在保障农业用肥的同时,还积极推广良种、良肥、良法的“三良”种植方式,实施“造血式”扶贫工程,探索高浓度磷复肥在贵州推广应用的方法,努力为提高我省农业生产效益做贡献。

一是开展双万结对帮扶。开磷集团围绕党建扶贫大力组织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选择与新阶段扶贫开发一类重点贫困村——水城县金盆乡棋林村和双塘村进行“结对帮扶”。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成立了“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屈庆麟亲自挂帅,并明确提出“先吃饱,再住好;受教育,长知识;总体规划,分段实施,扎扎实实,科学有序,追求效果”的帮扶原则,重点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送温暖”活动。集团公司分别组织3批次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写出了《关于对水城县金盆乡棋林双塘两村帮扶的调研报告》;与两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书》。2007年11月,组织了冬季捐赠“送温暖”活动,全公司干部、职工、家属及学生积极响应,有4280人参与捐赠,收到棉被、衣裤及其它物品共计22810件、现金400元,集团公司还专门购置新棉被100床,按照“不漏户、不漏人”的原则,将捐赠衣被发放到每一户村民家中。

二是推广良种良肥良法种植方式。棋林村和双塘村位于黔西北水城县、纳雍县、赫章县交界处的金盆乡。平均海拔2000米,面积14.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0亩,有853户、3111人,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等为主。2007年前,当地的主要作物一年只种一季,种植方式大多采用玉米和洋芋套种,种植观念和习惯非常落后。使用肥料主要是农家肥,经济条件好一些的用普钙或低浓度复合肥,有相当部分根本没有施肥。加之种子退化,田间管理不到位,种子下地后靠天吃饭,洋芋和玉米的产量分别有2000—1000斤/亩、400斤/亩左右,每年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缺粮。鉴于两村的实际情况,为尽快改变现状,开磷集团组织专人多次深入实地,对两村土壤进行抽样检查,以便对症下药。经过土壤分析,确定两村都属中性土壤,缺少的主要是磷和有机质。开磷集团首先推广“良种”种植。先后购买优质脱毒马铃薯种128吨、优质杂交玉米良种(毕单—15)2560公斤送到两村农民手中;其次是推广“良肥”种植。配送最好磷酸二铵肥料,累计44吨;购买绿肥种2560公斤,提高土壤的有机质。第三是推广“良法”种植。在农业春耕时节,派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种植指导,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种植。经过一个季节的田间试验,农民迎来了丰收的喜讯:玉米颗粒饱满,比传统种植的玉米长6厘米;马铃薯平均产量4257.4斤,传统种植的产量为2071.8斤,增产均在一倍以上。根据实地测算的产量、成本投入和市场售价计算,传统种植的投入产出比为1:2.25,良种良肥良法的投入产出比为1:3.32,第二年可达1:5.33。可为村民增收56万元,人均增收180元。同时,我们将以同样的方式,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无偿向息烽磷化工基地所在地小寨坝镇提供自产的优质磷酸二铵,扶持当地农业生产,以达到使小寨坝人民整体致富和森林覆盖率由45%再提高到55%的目的。

三、加强新型工业化建设,切实保护贵州清山绿水

开磷集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努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了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开发工程,逐步形成了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初步形成了矿业、磷化工、煤化工、建设建材、贸易、物业六大产业,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成功实施“矿山充填法”采矿试验。用改性磷石膏等磷化工废渣充填井下采空区的“矿山充填法”采矿试验取得成功,建成国内第一家磷石膏充填系统。不但资源回收率由70%提高到80%以上,还解决了磷化工废渣磷石膏、磷炉渣的地表存放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问题,初步实现了磷矿山的环保型无废害开采。“磷石膏充填无废害开采综合技术研究”成果被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授予2008年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誉称号。

二是成功开发出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直接利用“二水”磷石膏采用“一步法”生产工艺的年产1亿块高强耐水石膏标砖生产线,突破了国际国内行业中公认的工业“二水”磷石膏不能直接生产高强耐水建筑材料的技术瓶颈。1亿块石膏标砖可消化(干基)磷石膏和磷炉渣23.28万吨、蒸汽11万吨。按照规划,开磷将形成年产10亿块石膏标砖生产能力,年消化(干基)磷石膏和磷炉渣232.8万吨、蒸汽110万吨。开磷生产的磷石膏标砖已成为贵州省人民政府重点推广的替代粘土砖的新型建材产品。又投资4.69亿元开工建设新型磷石膏砖配套黄磷生产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建成后将形成10亿块新型磷石膏砖和5万吨黄磷的生产能力。

三是建成6000万块/年矿渣砖生产线。每年可综合利用废渣15万吨,少占用土地0.1平方公里,节约征地费用150万元,并减少建设挡渣坝的费用。同时又解决了人员分流和土地征拨的难题。下一步将再建设两条矿渣砖生产线,达到1.8亿块/年的生产规模,可消耗废渣45万吨,再创新的经济效益。在抓好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同时,加强工业废水废气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余压余热能量的梯级开发利用。

四是实现了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在息烽磷化工基地投资新建和改造了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一部份经处理后的工业废水返回生产系统循环使用,一部份用于厂区、生活区景观喷泉用水和用于养花、种草种树、养鱼。为企业每年节约取水费和排污费1600万元。加强开磷矿区井下涌水的循环利用。开磷矿区井下年均排水量为782万m3,通过安装输水管道集中收集,作为化工装置生产工业用水,年可减少新鲜水取水量550万立方米,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在化工生产余压余热利用方面,建成了余热回收系统和2×12MW发电机组,每年可发电1.7亿度,为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循环经济的建设,开磷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的线型模式,建立起“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物质流动模式和内部循环经济体系运行模式,实现了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开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开展爱心捐助,共建和谐社会

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核心价值,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始终坚持把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是以人为本,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开磷集团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职工共享,在岗职工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除按规定为职工提取“五金”外,还为职工兑现住房存量补贴和发放住房增量补贴,为职工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为因内部改革下岗的职工和年满70周岁以上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节日慰问金和住房增量补贴。投入资金1500万元,历时3个月,改造金钟镇洋水路段全长2.4公里的公路,使路面达到城市次干路三级标准。

二是奉献爱心,认真履行社会责任。2008年1月中下旬,我省遭遇50年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开磷集团一方面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投入抗灾抢险工作,一方面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向周边受灾群众提供援助,共向贵阳市、都匀市、开阳县、息烽县捐助400万元。5月12日,四川发生严重地震灾害后,共捐赠爱心款335.7万元,捐赠化肥价值100万元,1343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29.47万元,510团员交纳特殊团费2.75万元。集团公司荣获全省“抗凝冻、保民生”工作集体记一等功荣誉,机电设备安装公司荣获全省工交战线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先进单位称号。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原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贵州磷化集团公司子公司是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原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以贵州福泉、开阳、息烽为核心,甘肃金昌、四川达州、福建上杭为支撑的六大生产和研发基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833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