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年报出炉:2020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社交电商布局效果显现

良品铺子年报出炉:2020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社交电商布局效果显现,第1张

2020年,良品铺子在现有的门店和线上渠道上坚持做实良品铺子高端零食的品牌定位,内部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在全渠道协同发展基础上开拓“门店+”、社交电商业务,重点布局针对细分市场子品牌策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助力细分市场产品创新,同时修炼内功夯实供应链体系,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全渠道均衡布局 线下门店稳步拓展

根据年报数据,2020年良品铺子主营业务收入78.6亿元,其中线上收入40.01亿元,同比增长8.35%,受疫情影响,公司线下收入36.85亿元,同比下降5.69%,线上收入占比上升2.82个百分点至50.68%,全渠道布局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

后疫情时期,良品铺子线下渠道逐步摆脱疫情影响,一到四季度销售增长率分别为-12.19%,-10.03%,-2.60%,1.67%,第四季度销售额实现正增长。因疫情客观原因,除华中地区外,全年公司其余区域营业收入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华南同比增长20.79%,华东同比增长17.10%,西南同比增长10.37%,其他地区同比增长23.71%。

从门店分布来看,良品铺子对线下门店实施精细化开发管理,加速门店全国化布局。截至2020年末公司线下门店数量达到2701家,相较2019年净增加285家,覆盖了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加快拓展华东、华南区域,其中江苏和广东门店净增数量最多,分别净增59家和38家。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华中、夯实华南,稳步推进华东、华北、西南、西北市场布局。

2020年,良品铺子进一步巩固提升数字化全渠道优势,从经营渠道和经营商品向经营用户转型。随着顾客线上购物趋势加快,良品铺子快速地大力发展门店+企微、门店+小程序、门店+公众号、门店+外卖、门店+社群、门店+直播等“门店+”业务。

目前,良品铺子已形成三大“门店+”交互:一是基于每个单店构建周边小区社群网,二是基于各大互联网外卖平台O2O网,三是基于阿里新零售构建大数据智能导购网。疫情期间,良品铺子在天猫旗舰店增设“附近门店”按钮,提供线上下单、门店自提服务,同时与饿了么、美团合作,支持顾客预约配送,实现无接触配送模式等。

良品铺子“门店+”业务还将门店作为主阵地打造企业私域流量池,使门店成为公域流量转入企业私域流量池的主要通路。年内良品铺子已完成门店+私域流量运营平台的建设,并沉淀企业微信客户超1000万人。其中,公司历时26天搭建良品铺子自己的私域运营系统,可实现私域直播,在首场直播中,以近乎为0的流量成本实现曝光人数超40万,销售目标达成率107%。

布局社交电商等新兴渠道全年直播超4000场

在平台电商渠道,良品铺子持续优化单店精细化运营能力,带动线上业务收入毛利率提升0.88个百分点至29.99%。

在经营举措上,通过应用数字化精准营销,推广儿童营养零食、健身零食等细分市场产品,良品铺子大幅提升了高端客群占比,天猫旗舰店的会员访客占比、会员购买占比均位列天猫平台行业第一,客单价同比增长8%;京东自营平台都市中产、都市家庭等优质用户的占比逐步扩大,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

同时,良品铺子稳站风口,全面开启直播内容营销,在天猫、京东二大平台实现直播销售额2.5亿元。通过大单品打造策略,良品铺子线上全年孵化9个千万级别爆款新品。

2020年渠道去中心化趋势明显,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型渠道蓬勃发展,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渠道数字化零售生态初步形成。疫情之下,良品铺子敏锐捕捉社交电商发展趋势,发力直播带货。

面对短视频、直播电商的兴起,2020年3月良品铺子成立社交电商事业部,针对社交电商渠道用户的需求单独研发了新的产品阵容及产品包装形式,包括“幸运的小豆柴”“傲娇的小野喵”“花束大礼包”等产品备受社交电商渠道用户喜爱,如定制礼包“傲娇小野喵”成功出圈,累计销售达到3000万元。2020年,公司社交电商全渠道营业收入1.23亿元。

针对细分人群受众及消费场景,良品铺子还构建了一系列账号矩阵、达人主播资源矩阵及自播主播矩阵,形成了规模化连接达人主播进行直播及自播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公司在抖音、快手的社交平台打造了良三口,吃货少女嘤,少掌柜良妹,呼叫营养师等短视频账号矩阵,并与超150位头部明星达人主播深度合作,全年完成了近4000场次直播。今年3月27日,良品铺子在杭州九堡开启首个电商直播基地,为主播提供一站式服务。

儿童零食零售额2.23亿元净利润2540万元

近年来,良品铺子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费用3372万元,同比增长23.22%。公司加大研发及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成立了良品营养 健康 研究院和良品研发事业部,目前公司从事产品研发、食品营养相关技术人员226人,核心研发团队硕博学位人才占比达92%。

在构建核心技术壁垒方面,2020年良品铺子突破了压差膨化、植物肉生产、果蔬保鲜保脆、果脯果汁减糖、三重控糖、中温灭菌、微囊等先进食品营养 健康 技术,并将其应用或试用到具体产品创新上。在研发方向上,良品铺子在市场洞察中研究细分用户对不同营养 健康 、不同购买任务、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选择细分的品类纳入年度研发规划中。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良品铺子全渠道SKU有1256个,全年新品留存率达73%。公司全年全渠道终端零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SKU有275个,覆盖13个物理品类,其中新品SKU有38个。此外,从良品铺子方面获悉,2020年公司年新品收入12.7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88.81%。

2020年,良品铺子继续深化细分市场领域布局,针对幼龄儿童、健身人群、爱美少女、白领上班族、企事业单位等客群推出了儿童零食、健身轻零食、胶原糖果、早餐代餐、节庆送礼等多类产品,着手打造良品铺子品牌矩阵。

其中,良品铺子于去年5月推出儿童零食品牌良品小食仙,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T/CFCA 0015——2020)团体标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等多项高要求,致力满足于3-12岁儿童 健康 成长需求。2020年良品铺子全年全渠道零售额达到2.23亿元,销售净利润2,540.98万元,明星产品包括芝麻夹心海苔全年销量3044万元,小兔山楂棒全年销量2724万元,益生菌酸奶豆全年销量1040万元,公司儿童零食在细分市场中已处于销量领先地位。

去年8月,良品铺子推出健身零食“良品飞扬”,定位为“专注营养科学的健身零食专家”,通过轻碳水、少脂肪、高蛋白、控能量的产品核心特性,为泛健身人群提供体重管理的解决方案。上市4月,公司健身零食共计上市21款新品,全年全渠道终端销售额1.08亿元,其中低脂鸡胸肉全年终端销售额1768万元,蛋白代餐奶昔全年终端销售额1371万元,蛋白代餐奶昔的“三重控糖”国家专利技术以及低脂鸡胸肉的中温灭菌工艺及良品风味调味料独家专利实现了行业首创。

高质量发展赋能供应商 数字化驱动质量管理体系

在供应链体体系,2020年良品铺子围绕质量管理、产品创新、高效协同,推动行业上下游协同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工厂+质量”赋能供应商,全面提升产品品质;二是“工厂+研发”赋能供应商,打造柔性快反供应链;三是“工厂+效率”赋能供应商,让产品更快、更有效触达消费者。

通过优化供应链柔性反应速度、赋能供应商精益生产,良品铺子不断提升运营效率。据了解,2020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52.92天,同比减少5.6天,库存商品期末余额为6.18亿元,同比下降36.33%,有效加快了存货库存周转水平。

据了解,目前良品铺子拥有全球供应商285家,成立至今,带动109家供应商获得跨越式成长,每年供应商产品工艺升级案例超过50余例,产品配方升级案例40余次,带动供应商年销售增长30%以上。截至2020年,良品铺子已形成1207份产品验收标准书,1256个SKU的产品全覆盖。

同时,基于数字化驱动,良品铺子构建面向消费者的数字化管理、覆盖关键质量流程的管理中台、实施基于质量提升的精益管理。从精选好原料、研发 健康 营养配方、优化加工技术和工艺、缩短物流周转期限等多个方面系统性地提升产品质量标准和顾客体验,努力做实产品的高端品质。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认为,在制造业产能过剩,企业普遍感到转型乏力的时代,良品铺子的发展模式显得恰逢其时。更重要的是,良品铺子的平台化质量管理模式,能为中国成长型、创业型企业提供发展参考。

头豹研究院报告分析指出,“高端零食”战略已经初步奠定了良品铺子的高端品牌优势,未来,消费升级和 健康 趋势将继续推动差异化产品市场渗透率提升。作为高端休闲零食龙头,品类扩张和渠道变革助力突围,产品矩阵完善,供应链优势显著,良品铺子未来可期。

第三大股东减持背后,良品铺子目前的现状如何?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近日,良品铺子发布了控股股东高瓴系的减持股权进度公示。公示表明,减持控股股东(珠海高瓴、香港高瓴、宁波高瓴)本次减持计划前,累计拥有公司股份约3602.38亿港元,占公司总市值的8.98%。

截止到1月17日,减持计划一半以上,公司控股股东高瓴系已根据股票大宗交易方法,总计减持公司股份591.18亿港元,占公司总市值的1.47%。

1月18日,良品铺子公示称,截止到2022年1月17日,此次减持时间已一半以上。公示表明,此次减持期内为2021年10月13日-2022年1月17日,减持价钱为40元每一股-40.81元每股。

截止到2022年1月17日,减持控股股东利用股票大宗交易方法总计减持公司股份591.18亿港元,占公司总市值的1.47%,减持总额度总共月2.39亿人民币。此次减持后,减持控股股东累计拥有公司股份3011.2亿港元,占公司总市值的7.51%,此次减持计划并未执行结束。

据了解,此次减持计划的截至日期是2022年4月7日。依据之前的减持股权计划公示,良品铺子控股股东高瓴系计划自2021年10月29日至2022年4月7日期内根据集中竞价方法、自2021年10月13日至2022年4月7日根据股票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法减持公司股份总数累计不超过2406亿港元,累计不超过公司总市值的6%。

高瓴系对减持计划得出的因素是“本身资产要求”。减持一部分股权来源于均为良品铺子IPO前获得,减持价钱将试价格行情明确,且不低于初次公开发行时的价钱。

2021年2月24日良品铺子发售满一周年,累计达到1.83每股公积金的限售股解禁。这时高瓴系手握着约4680.03亿港元限售股,占股为11.67%,也急不可耐逐渐减持良品铺子。

2021年2月26日,良品铺子便公布公司股东减持公示,也是高瓴系的初次减持计划。内容表明,高瓴系计划自2021年3月22日至2021年8月26日期内根据集中竞价方法、自2021年3月4日至2021年8月26日根据股票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法减持公司股份总数累计不超过24,060,000股,合计不超过公司总市值的6%。

减持计划完毕后,良品铺子公示减持结果,高瓴系累计拥有公司股份3602.38亿港元,占公司总市值的8.98%,本次减持计划具体减持2.69%,减持额度4.56亿人民币。

殊不知,仅一个月后,高瓴系便逐渐第二轮减持计划。公示表明,高瓴系计划自2021年10月29日至2022年4月7日期内根据集中竞价方法、自2021年10月13日至2022年4月7日根据股票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法减持公司股份总数累计不超过2406亿港元,累计不超过公司总市值的6%。

日前公示的减持工作进展,就是在第二轮减持计划中。创收不增利,营业费用高过研发费用50倍,连续遭控股股东减持的身后,是良品铺子营运能力的降低。

财务报告表明,2019年-2020年,良品铺子完成总营业收入各自为77.15亿人民币和63.7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各自提高20.97%和2.32%。2021年前三季度,良品铺子营业收入为44.21亿人民币,同比增加22.45%。

营业收入稳定提高下,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和净利率却几乎止步不前,毛利率从2019年逐渐不断下降。依据财务报告内容,2019年-2020年,良品铺子扣非后净利各自为2.74亿人民币和2.75亿元,2020年同期相比仅微增0.57%。2021年上半年度,良品铺子扣非后纯利润达1.55亿人民币,小于2019年同期的1.56亿人民币。

净利率上,2019年良品铺子净利率为4.53%,2020年则降到4.36%。2021年上半年度,良品铺子净利率为4.38%。再看良品铺子的毛利率,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各自为31.87%、30.47%和29.51%,展现下降发展趋势。

但良品铺子的营业费用在这个环节中稳步增长,乃至一度比研发支出高于50倍,这也是“代工生产+贴牌加工”方式下零食公司的常见问题。在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度,良品铺子的营业费用开支各自为15.81亿人民币、15.70亿元和9.69亿人民币,在其中用以营销花费的开支各自为6.25亿人民币、6.16亿元和4.16亿人民币。而同期的技术开发费开支各自为2736亿人民币、3372万余元和1898万元。

营业费用连累不断营运能力,研发投入的低占有率及其无法产生技术要求的领域特点,也许是控股股东“清仓处理式”减持的首要缘故。除高瓴系外,2021年全国社保基金和挪威中央银行也几近清仓处理式减持良品铺子。

良品铺子的股票价格也自2020年7月15日创下的86.98元最高处后便不断振荡下滑。2022年1月24日,良品铺子股票价格点收37.08元每一股,涨跌幅超55%,总的市值为148.7亿人民币,跌来到近200亿人民币。

1、来自线下渠道发展差距。在渠道方面,三只松鼠过于依赖电商渠道。而良品铺子本身就是从线下起家的,2012年才开始布局线上渠道,且十分注重渠道的平均。根据财报显示,三只松鼠线下渠道营收占比从2017年的4.5%提升至2020年的26%,但始终不足30%。良品铺子的线上收入占比为51.58%,线下收入占比为48.42%。目前,截至报告期末,良品铺子门店数量达到2,726家。三只松鼠的线下门店还是疯狂推进中,2020年全年,投食店新开78家,联盟店新开641家。截至2020年12月三只松鼠门店共计1043家,良品铺子比三只松鼠多了1683家。对于零食行业来说,线下的生意是非常重要的。根据36kr报道,中国大约90%的零食市场都在线下。而且随着互联网增长见顶,线上流量进入存量时代,广告投放等价格费用飞速上涨,三只松鼠的处境更加危险。2、来自SKU的差距。三只松鼠产品品类较为单一,坚果类和零食类在营收中占比较高。报告期内,三只松鼠的坚果业务上半年营收28.17亿元,占总营收约53.5%。而良品铺子的品类比较多远,覆盖肉类零食、坚果炒货、糖果糕点等多个品类,坚果类收入占比仅17%。为什么SKU少影响到两者发展呢?这是因为在零食市场中,坚果利润稀薄,这也导致三只松鼠的净利润一直不高。2016年到2020年,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在2-3亿元之间波动。为了优化业务结构,三只松鼠在2020年也缩减了近300 SKU,但是相应的,SKU减少的同时,也减少了营收。线下店则更不好过,没有充足的品类,还要支付高昂的房租。3、来自品控能力的差距。三只松鼠的供应商名单大多都是非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多次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例如三只松鼠代工厂杭州鸿远食品有限公司曾多次因环保问题被处罚。而为子品牌小鹿蓝蓝提供“宝宝鲜虾片”代工的武汉旭中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2021年1月25日被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000元,并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虽然良品铺子也是代工厂模式,但与之不同的是,良品铺子对于产品质量十分重视。良品铺子在武汉总部拥有独立研发中心和品控中心,涵盖糖果巧克力、烘焙炒制等多个独立研发实验室。4、来自研发投入的差距。三只松鼠研发成本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2021年上半年研发成本仅为0.26亿元。而良品铺子2021年上半年研发支出为1898.41万,同比增长64.25%。将时间线拉长了看,良品铺子2018年、2019年、2020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081万、2736万、3372万。在高投入下,良品铺子先后推出小兔山楂棒、“三重控糖”蛋白代餐奶昔、低GI饼干、鲜果月饼等产品。可以说,三只松鼠重营销轻研发,忽视产品质量、线下渠道建设的行为造就了如今的困境,亟待破局。但是良品铺子的未来也并非是一帆风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0934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