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养结合的模式有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模式、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医疗机构与社区家庭合作模式。
1、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
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规模较小、医疗水平相对较低而空床率相对较高的医疗机构,通过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实现医养结合,逐步向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转变。这类方式解决了相当一部分慢性病老年人拖占床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型综合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
另一类是三甲医院、大型综合医院通过增设老年科室、养老病房等服务设施,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在强化医疗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养老照护功能。
2、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模式
当下我国的养老机构还没有实现医疗资质的全覆盖,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获得医疗资质是关键。2014年,国家卫计委大幅度调整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护理站、相关照护人员及设备的资质审批标准,以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相关的医疗服务。
以此为契机,一些养老机构设立了老年康复训练馆、诊室、输液室、CT室、检验科、疗区病房科室等,并定期聘请职业医师指导老年人康复,为新入院老年人进行全面体检、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配备健身康复器材,以提高为老服务的针对性,提升医养结合的有效性。
3、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是当前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国家鼓励和倡导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不具备养老条件的医疗机构和没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合作组建,二者之间通过相互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这种模式节省了投资成本,减少了审批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双方因合作而产生的风险。
4、医疗机构与社区家庭合作模式
居家养老是我国最主要、最基本的养老方式,但居家养老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医疗问题。由于医疗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针对家庭的医疗服务主要依靠社区和医院提供。一般城市社区设有医疗服务中心,单独或者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为居家养老者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一般由政府和企业联合组建,委托专业团队进行管理,设有健康门诊、药房、康复室、心彩超等,并配备大型综合性医院专家出诊,免费为社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指导。一些社区还通过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一是机构医养模式。按照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主次不同,又分为三种类型。“养中有医” 型:以养老机构为载体,内设医疗机构,如红花岗一鑫老年养护院,赤水正康老年护理院;“医中有养” 型:以医疗机构为载体,开展养老服务,如遵义康复医院、赤水市同仁养护中心;“医养融合”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共为载体,开展医疗康养,如汇川区板桥镇卫生院、汇川区上海宏天养老服务中心。二是社区医养模式。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和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如上海路社区卫生服务,红花岗中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通过与社区联动,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智慧养老。
三是商业医养模式。依托我市便利交通,气温宜人,旅游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良,医疗卫生配套设施完善,旅游避暑与养生产业结合。如赤水市天鹅堡康养中心、汇川温泉康养城,力帆娄山栖谷养身度假区等吸引了重庆、成都广大老年朋友前来度假养生。
“医养结合”是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