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伞互联)打造的共享雨伞,首批率先在地铁二号线沿线的各站点投入使用。真的是所谓的前有“摩拜”,后有“摩伞”,共享的概念为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便捷。不同于其他共享雨伞的“游击战”模式,“摩伞”是第一家成功入驻上海地铁的共享雨伞运营商。
每台摩伞散装可容纳48把雨伞,每一把伞配备有固定的伞扣,并且有专门的工作人定期巡检,每天补充和更换损坏的雨伞,这就给人们租借伞提供了保障。每一台“摩伞”的借还伞时间都控制在几秒之内。在安全问题上,为减少雨伞带来的湿漉漉情况,“摩伞”设备内部还装有吸水装置,保障雨伞可以自动烘干。
现在已经有共享雨伞了,但其实共享雨伞的背后是uu众创,uu众创在共享雨伞方案上是做的比较多模拟测试。在uu众创的共享雨伞方案里,基本的功能就是定位,通过APP或者微信、支付宝进行扫码支付。在共享雨伞上可以设置不同的客户类型,如长期,短期;定位功能可自主设定开启关闭,如果遗忘,app将自主在登陆10min后关闭定位等。共享雨伞属于共享经济行业。相关共享雨伞运营企业在酒店、地铁站点、车站、商场、超市、校园等各类公共场所提供雨伞共享服务的一种模式。《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据估算,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者总人数达到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分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经营模式
共享雨伞的租金是共享雨伞企业的主要收入源。
虽然共享雨伞的经营模式与共享单车相差无异,都是以押金+收费的模式运营。但共享雨伞低廉的押金使得项目需要大量资本去占领市场,可当共享雨伞遍地开花时的过剩问题势必会吞噬部分融资规模较小的企业。此外,雨伞基本上都是在下雨天才会去使用,如果不下雨的话基本上不会有人租雨伞用,这纯粹是靠天吃饭,如果连续很长时间不下雨,那该如何去盈利。
更不会有人拿着雨伞去当遮阳伞。并且雨伞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生活日用品,基本上家家都有,它不像单车、KTV那样稀少,即便是忘记带了,也不会每天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已经人人都有的产品,还需要去租赁吗?况且拿回家了还要花时间去记得还伞,时间成本确实比一把雨伞的租金要高得多。
共享雨伞的盈利模式为押金、租金、广告和跨界合作。哪种模式更适合这个行业,还要等共享雨伞企业经过市场验证后才能下定结论。
同时,共享雨伞也开始与金融信用机构开展合作,为用户提供信用免押金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