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为什么这么热销

武夷岩茶为什么这么热销,第1张

这几年市场上刮起了一股“岩茶热”,尤其是岩茶中的老枞水仙、肉桂,更是受到一些人的追捧。

远的不说,就说“牛肉”、“马肉”,有茶企斥重金在高速路上铺天盖地单做这两个产品的户外广告,也有不少茶叶品牌店或专卖店干脆就以这两个产品作为主营产品。

当然,武夷岩茶的走红跟铁观音开始走下坡路有一定的关联,也跟它借鉴云南普洱的运作策略也有不小的关系。

关于武夷岩茶的走红,还可参看义芳君专题文章《解码武夷岩茶走红的密码,好山好水带出韵自天成的乌龙名茶》。

茶业是福建省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其中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最为知名。2020年,福建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列入了中国首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福建官方通报,力争到2022年5个实施县的茶叶总产量达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

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陈明旺表示,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区域包括武夷山、建瓯、建阳、沙县、泰宁等5个市(县、区),未来将以武夷山市为龙头,建瓯市和建阳区为重点,辐射带动沙县和泰宁县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品牌知名度,将武夷岩茶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中国乌龙茶产业最具知名度、最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据悉,岩茶产业集群现有茶叶企业850 多个,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个,国家级 2 个,以及众多从事茶叶生产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叶大户,全国各地共创办直营、营销网点 8000 多个。

近年来,福建省立足区位优势,选准岩茶产业,积极完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据了解,2019 年武夷岩茶全产业链产值近 100 亿元。武夷山、建瓯等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茶叶收入占比为 35% 以上,茶叶已成为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打造品牌 连接世界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茶叶是当时主要的外贸商品。1610 年,福建武夷茶始运欧洲,在英国及西欧上流社会流行后,很快传遍欧洲及世界各地,引领了全球饮茶风尚。

18 世纪,兴起了从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欧之间最重要的陆路贸易通道。至今,武夷岩茶等福建茶叶仍在 170 多个国家(地区)的茶叶消费者中享有盛誉,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的媒介。享誉海外的品牌影响。

补齐短板 三产融合

为进一步做好岩茶产业,福建下一步将以茶庄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集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休闲、观光、文化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茶产业新业态。将茶庄园打造成地域特色鲜明、品牌优势凸显,集生态观光茶园、自动化茶叶生产线、茶文化展示中心和“休闲体验茶空间”等元素齐全的综合体,打造现代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福建模式”。

补齐加工设施装备短板。全面推进武夷岩茶初制加工厂标准化升级,支持企业引进全天候温湿度自控一体化加工设备、自动化连续化不落地生产线等先进装备,大力发展精制茶及茶饮料、茶保健品、茶化妆品等精深加工,全面提升武夷岩茶品质效益和产业链附加值。

构建创业富民新机制。引导茶农、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主体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各类主体,建立“1+X”的利益联结形式,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 200 个茶农、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深度参与、增值受益的产销、质量、植保、创业等产业共同体,基本实现“一村一产业共同体”的目标,构建多种形式的创业富民新机制。

每年喝岩茶有上百万人。

福州人有60%喜欢喝岩茶的,就是213.59万人,每个人每年喝六斤岩茶计算,就是1281.56万斤。按武夷岩茶每年只采春茶一季平均亩产85斤精制茶,计算需要15.07万亩。

岩茶,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属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主产区为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武夷山茶区坐落在福建省西北部,有“奇秀 甲于东南”之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1041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