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铁路的道岔发展历程是什么?列车是如何利用道岔实现安全变轨的?

我国高速铁路的道岔发展历程是什么?列车是如何利用道岔实现安全变轨的?,第1张

如今高铁已经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高铁的运行离不开道岔的铺设,我国自2005年开始自主研发高铁道岔,2006年研发出第一条客运专线道岔,可以运行时速高达250km的高铁,到了2007年,我国研发的道岔可以运行的时速来到了350km,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除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客运专线道岔,我国还会使用CN技术系列道岔和CZ技术系列道岔,分别来源于德国和法国的公司。

我国自主研发的客专线系列道岔。

2006年我国研发了第一条客专线系列道岔,被称为18号道岔,它的直向通行速度可以达到250km每小时,侧向通行速度为80km每小时,到了2007年,这条18号岔道直向通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每小时。紧接着我国又研发建造了42号岔道,他的直向通行速度为350km每小时,侧向通行速度为160km每小时。我国对客专线系列岔道的研发越来越成熟,到了2015年,我国超四分之三的道岔都是使用客专线系列道岔铺设。

CN技术系列道岔。

CN技术系列道岔是源于德国的一家公司,他们一共研发铺设了四种类型的道闸,直向行驶速度有250km每小时和350km每小时,侧向行驶速度最高为220km每小时,在我国的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铁路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CZ技术系列道岔

CZ技术系列岔道是源于法国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将技术转让给国内的一家公司,由此打开了中国的市场,CZ技术系列一共研发建设了两种铁路,18号铁路和41号铁路,其中四十一号铁路侧向允许通行的速度有两种,分别是160km每小时和220km每小时。

列车运行过程中如何利用道岔实现安全变轨。

列车在大部分运行时间内都是在运行双轨之上,但是在变道时,却要面对错综复杂的轨道,在过去我们都是通过人为的拆卸道岔实行变道,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控制道岔,从而让列车安全的完成变道。列车司机虽然在驾驶室,但是列车的变道却不是他掌控的,他要做的就是查看岔道是否与往常一样,列车是否按照原路线行驶。

我国的高速铁路虽然发展较晚,2005年才开始自主研发道岔,但我国的铁路技术进步却非常快,2006年就自主建造了第一条道岔,到了2006年高速列车的行驶速度就可以达到350km每小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铺设自主研发的客专线系列道岔也越来越多,远超CN技术系列道岔和CZ技术系列道岔。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控制道岔,从而实现安全的变道。

汇总下刚刚读完的一篇研报。

中铁工业,原名中铁二局,于2017年初进行资产注入和剥离后,目前成为中铁公司旗下负责高端制造装备的企业。主要业务有三块:盾构机、道岔业务以及钢结构业务。

1. 盾构机

盾构机主要用于隧道建设。这篇研报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盾构机竟然也是消耗品。一般一台国产盾构机的单价在3000-5000万元,寿命为10-15公里。公司在盾构机市场的占有率为40%,最大产能为每年280台套。

目前盾构机的成本大概是人工的1.5倍,因此许多地区依然靠人工进行地下管廊、隧道的建设。随着未来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盾构机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机械替代是大势所趋。

盾构机的另一个亮点在于海外出口。2019年底中铁工业的盾构机已出口法国参与轨道交通的建设。

2. 道岔业务

道岔业务指的是轨道交通的连接设备,分为转撤器、撤叉、护轨、岔枕等。为了保证全国铁路的安全运行,这部分设备必须定期维护,因此也存在存量替换的需求。

道岔业务的亮点,在于随着高铁提速以及全国铁路网密集度的增加,对道岔设备的需求会大幅增长。

目前据统计,全国121个工务段,每个工务段每年更换450多个撤叉,全国预计每年需求在5.5万个。目前公司在告诉道岔的市占率为65%、重载道岔市占率为50%。

3. 钢结构业务

钢结构业务相对前两者亮点较少,毕竟也有许多上市公司具备该业务。钢结构业务的特点是占用现金流多、交货周期长、毛利率低,从投资的角度看确实缺乏吸引力。公司在该业务中唯一的亮点可能是在桥梁钢结构领域市占率为65%。

4. 财报

虽然目前只有2017、2018两年的财报,但总体上可以有个大致的轮廓。

例如公司毛利率在20%左右,三费占比在10%-11%之间。因此净利率只有8.5%左右。

从现金流上看,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比超过30%,占用了大量现金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实控人事中国中铁,也是公司下游的最大客户,只能被乖乖卡脖子。公司2018年分红率不到20%或许也是因为现金流吃紧。

5. 估值

最后看看公司的估值。公司股价自2017年以来已跌去了1/3。目前市值220亿左右,假设2019年17亿净利润,对应市盈率在13倍左右。对于一家重资产装备制造业,超过10倍的市盈率总让人觉得没那么有吸引力。况且公司分红率较低,更加缺乏安全边际。

但考虑到公司在轨道交通制造中的地位,依然是值得长期关注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1062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