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团队有哪些人

微信支付团队有哪些人,第1张

微信支付由张小龙开发

张小龙:1969年12月生于湖南,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曾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Foxmail,加盟腾讯公司后开发腾讯微信,被誉为“微信之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2中国创新人物”。主要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腾讯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工作。

互联网创业:泡沫中寻觅新风口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创业是大众创业中的主力军。2015年前三季度被称为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但从第四季度开始,“风向”变了。创业团队突然发现,投资机构的钱没那么好拿了,“资本寒冬”之说不胫而走。

互联网创业就真的“钱途无亮”了吗?怎样的创业方向才能让创业团队在一片泡沫中站上风口?作为大量互联网创业的“家”,众创空间又能在提升创业成功率上提供怎样新的帮助?下面是我搜集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热潮褪去,市场回归理性

市场长期过于乐观,产生了泡沫,需要通过“寒冬”来挤一挤。国内创投市场持续回归理性,创业与投资对专业度的需求日益凸显

统计显示,去年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增速63.9%。“互联网+”领域获得全国50%以上的创投资金和70%以上的天使投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创业已成为最热门的创业方向。

然而近一两年来,互联网创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变化。来自市场分析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国内互联网领域有超过4069起投资事件,相比2014年增速超过43%。在投资规模上,仅披露金额的部分就达到2014年的1.97倍。但到了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新成立互联网创业公司143家,比2015年第一季度的206家明显下降从资本市场来看,投向早期创业团队的投资金额占比32%,也低于2015年第一季度的36%。

与此同时,包括深圳孵化器“地库”、上海“八六三软件孵化器”等众创空间先后转让,成为所谓“资本寒冬”的生动写照。

尽管互联网创业团队在不断“倒下”,但从创业团队和投资机构的反馈来看,称目前的形势为“资本寒冬”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他们认为,市场只是回归了理性。

股权投资平台智金汇CEO杨溢表示:“‘资本寒冬’只是相对市场高位的一种状态,市场长期过于乐观,产生了泡沫,需要通过‘寒冬’来挤一挤。”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同样认为:“虽然今年创业项目的估值没去年高、融资也相对困难,但现在投资机构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创业者。”

心态浮躁的创业团队因此被资本市场所抛弃。“现在不少互联网创业者失去了初心,只想从投资机构圈钱。”艾瑞咨询副总裁杨华说得相当坦白。易开租车联合创始人谭奕坦言,目前的.所谓“寒冬”并非资本寒冬,而是商业模式的寒冬,“没有任何新意的商业模式再想要拿钱,可能性已不复存在,但投资机构总是逐利的,在从狂热中冷静下来后,他们还是会寻求有发展前途的商业模式”。创投圈CEO李晓宁也表示,2016年国内创投市场持续回归理性,创业与投资对专业度的需求日益凸显。

而在创投研究机构IT桔子创始人CEO文飞翔看来,其实公众和市场对互联网创业团队折戟沉沙也不必过度反应。“即使将被收购的公司也算作成熟期公司,整个统计下来,只有1.6%的互联网初创企业能进入成熟期,创业失败的肯定是大多数。”文飞翔说。

   去伪存真,抛下“裸泳者”

心态浮躁的创业团队被资本市场抛弃,有发展前途的商业模式、拥有核心技术且对未来形势有准确判断的公司和团队才能得到资本青睐

互联网产业中有句名言,落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那么什么样的创业团队是所谓“裸泳者”呢?在投资者们看来,曾经流行一时的“烧钱”模式是互联网泡沫的重灾区。“如果持续烧钱,又未能产生可持续的用户价值,只是依靠补贴方式获取用户,一旦停止烧钱,量就不见了,这样的项目,是目前倒闭最快的。”李开复表示。

“去赚钱!全公司去赚钱!全公司去赚每一块钱!”这是曾经成功投资过滴滴的著名天使投资人王刚对创业团队的建议。他表示,互联网创业团队一定要用实际收益来验证自己的商业模式,决不能仅仅为了融资来冲业绩。硅谷知名创业加速500 Startups的资深创业导师内维特同样建议,创业团队必须关注客户留存率,关注收入、利润和转化率。“收入意味着用户潜力,利润证明你的服务有价值,而转化率说明用户喜欢你的产品。”王刚说。

那么从具体的方向上来看,哪些领域还存在机会?洪泰基金投资经理宋楠告诉记者,技术门槛对创业团队来说非常关键,他曾经接触过一个游戏团队,产品甚至无法达到刷新率60赫兹的基本要求,但也想进入VR行业。“这显然不行,只有拥有核心技术,能对未来形势有准确判断的公司和团队,才容易受到资本青睐。”

而在“红海”中搏杀的创业军们,则要另辟蹊径地解决问题,比如在消费互联网中学会在支撑环节寻找机会。在无锡的江南大学,创业团队建起了物流超市,学生可以根据短信提示在开放货架上找到快递,在出口处扫学生卡就可以完成签收,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单日派件量最多可以达到1.6万个包裹,而盈利模式则来自于快递公司的配送分成。

微信支付产品运营总监黄丽则表示,目前线下企业与微信的连接,几乎都是通过服务商来完成的,从对会员如何进行精准营销,到为企业进行技术外包和商业规划,“只要你能提供新的商业增值价值,就能产生新的盈利模式,这个巨大的新市场正在以数百倍的速度快速增长”。在冷石投资创始人曾凡看来,这也体现出目前投资机构关注度的一个变化,对直接面向消费者端的关注度正在下降。“钱开始涌向企业端市场,创业团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行业解决方案,都是以小企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客户来探索的。”曾凡说。

   协同创业,汇集碎片资源

今天的创业已不再仅仅依靠个人能力发挥,更多的要依靠优质产业生态资源的分享,实现协同创业。全新的产业生态资源分享模式已经形成

当市场回归理性,投资机构真正开始考量创业公司的项目可行性和盈利能力,这也必然倒逼创业服务链条不断升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全国各类众创空间已超过23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2500多家,在孵企业超过10万家。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表示:“双创服务必须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模式,促进资源整合,推动解决创新资源碎片化孤岛问题。”

从政策层面来看,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为众创空间今后的专业化、细分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众创空间正在从粗放型发展拾级而上。

去年12月入孵36氪旗下氪空间的创业团队Remi创始人张晓思表示,众创空间应该具有为创业者“把脉”的能力。“氪空间的‘投后’团队对我们的项目进行了具体业务、战略和盈利方面的诊断辅导,并且要求我们制订一系列在关键节点的阶段性任务,这些对初创型团队明确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氪空间副总裁田智勇则表示,随着行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只有服务能力强、资源对接更高效的众创空间才能留下来。

众创空间星河互联董事长徐茂栋告诉记者,在星河互联创业服务模块2.0中,将15个服务模块对创业者开放,包括项目创建、资金、联合创业、融资、空间、研发,甚至还有人才招聘、财务服务和市场公关服务平台,这些公关服务能覆盖创业企业从零开始的发展全过程。

《2015—2016年中国众创空间发展白皮书》显示,在创业环境优化方面,全新的产业生态资源分享模式已经形成,社会各界资源迅速汇集到这类平台上,代表着未来的孵化潮流。今天的创业已不再仅仅依靠个人能力发挥,更多的要依靠优质产业生态资源的分享,实现协同创业。

腾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副总裁林松涛介绍,腾讯在4月发布了自己的创业服务平台,同样整合了包括政务、研发、人才、金融、企业管理等基础领域在内的9大类300多项服务。“为了确保‘靠谱’,我们给服务商设立了进入‘门槛’,比如注册资本要在500万元以上,年营业额超过300万元。”

而在众创空间的合纵连横之外,新的创业指导工具也在不断涌现。徐茂栋介绍说,星河互联正在搭建一个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创业系统“创业大脑”,通过纳入创业公司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创业公司了解自身的成长状况和目前细分行业的竞争情况。

IT桔子也发布了桔子雷达,文飞翔表示,这一工具是为投资人、分析师、投行券商们提供创业投资领域数据分析服务的智能引擎。“比如它可以动态地跟踪国内外创业公司目前的投融资数据,也能够基于数据分析判断行业格局和竞争态势,为投资决策提升效率,提高回报率。”文飞翔说

 人人都爱张小龙。作为微信的缔造者,他凭这款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信最新的估值是64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任何商业领袖,更重要的是,相比后者,张小龙的形象单纯多了。

这名皮肤黝黑、爱打高尔夫球,开着一辆奥迪轿车的中年男子,在多数时候扮演着一名艺术家的角色,他将产品视为自己所创作的艺术品。张小龙也在这17年间,持续地进行着自我迭代与升级。

多年前被以1200万元人民币卖掉的Foxmail与其说是他产品上的成功,不如说是商业上的失败——相比这点金钱,更值得惋惜的是他错过的巨大商业机会。这就是张小龙1.0,关键词是产品和技术。在微信初期,他将工具上升为平台,将服务用户的简单需求变成引导他们的喜怒哀乐,完成了第二次升级。

现在张小龙正处在自己2.0到3.0版本的当口,只有完成商业的第三级跳,他才能真正主宰自己和微信的命运。

孤独的艺术家

孤独是所有艺术家的天性和宿命,他们只擅长通过作品来与世界和用户沟通。

1998年的秋天,周鸿祎经人引荐第一次在广州见到了张小龙。他看到这名在业界已是小有名气的程序员正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破办公室内,周遭烟雾缭绕。看到周鸿祎之后,张小龙掐灭了手上的烟,面无表情地向他走来。

张小龙所开发的Foxmail已经拥有了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而当年周鸿祎还仅是方正软件研发中心的一名副主任。之后他偶尔到广州时会和张小龙一起买盗版碟。

周鸿祎告诉《财经》(博客,微博)记者,他们被小贩引导着走过七拐八拐的街巷,最后到达一个小黑屋里,屋内全是港台电影影碟。当时已经在广州生活了五年的张小龙,不会讲粤语也不会砍价,一直被当“水鱼”宰。周鸿祎喜欢看动作片,张小龙什么都看,但他总是会忘记他看过什么买过什么,下一次再买碟时你会发现他买的还和上次一样。

当年的张小龙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名优秀而落魄的技术人员,外在开朗,内心保守。周鸿祎说,当年Foxmail是没有商业模式的,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这一点,说要加广告,要盈利。张小龙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每一次争论,都是张小龙以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呢?”周鸿祎很疑惑。

Foxmail如日中天时,腾讯不过10万用户,多数人认为邮箱是比社交更大的一块领域。而正当马化腾、张朝阳欣喜地寻找风投向商业进军时,张小龙经常独自一人在深夜看用户来信,他手不离开键盘,一直按着下箭头,看着一封封信从眼前流过,每封信的停留时间不超过1秒。在张小龙眼里,Foxmail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包袱,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催促他往前跑,而庞大的知名度和用户量,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经济上或社会地位上的好处。

一年后,张小龙选择将Foxmail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博大。消息宣布后的夜晚,他写下了一封充满伤感情绪的信,他在信中将Foxmail比喻为他精心雕塑的艺术品。“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出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

艺术家张小龙一直是孤独的创作者,过去他走得很顺,直到这条宽阔的赛道中出现了障碍物——商业和盈利。傲游、千千静听、超级兔子等无数共享软件都被撞飞了,张小龙则侥幸进入了另一条跑道。当年他刚过31岁,但很多人认为他的个人传奇似乎就此终结。

那年夏天,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眼花了——百度股价从发行价27美元飙升至122.54美元,当天暴涨354%,人们看到了资本和商业的力量。张小龙则带着博大给他的收购款,买了辆车,去了一直想去的西藏。

“怎么说呢,这个人,太单纯。”周鸿祎说。这名在商界以狡黠善战而着称的企业家,这样评价比他还大一岁的张小龙。

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冲击纳斯达克的高潮后,博大走向没落。2005年,张小龙和Foxmail被打包出售给了腾讯。张小龙在腾讯接手了QQ邮箱,并带领着QQ邮箱超越网易邮箱成为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商,但这只是他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产品能力而已。

在很多时代,有力量的都是商人,多数艺术家都无法摆脱被商人供养而无法自主的命运。Foxmail给张小龙带来的是巨大的声望,以及颠沛流离的生活。张小龙身边一直围绕着商人,他和商人做朋友,甚至想去微软学习如何进行商业运作,但最终没有在商业上迈出一步。最后,他身边的大多兼具产品与商业天分的朋友都成功了,雷军、周鸿祎、马化腾,甚至当年采访他的记者李学凌。

有人评价,张小龙始终是一个赶潮的人,但他不在潮中。从一名程序员到一名产品经理,他学会了掌控自己的产品,但他始终无法掌控用户。然而慷慨的命运给了他第三次机会,而这次成功来得太大、太快了。

产品之神

“这TM是个奇迹!” 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这样评价今日微信的成功。

曾鸣是微信13名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他说当时包括张小龙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要把微信做成什么样,更何况这些成员中还有一半是毫无经验的实习生。他们最初的目标是又快又稳定——这和张小龙当年做Foxmail的思路如出一辙,是一种单纯的做工具的思路。

如果张小龙的产品观只是停留于此,那么他做出来的充其量只是一款还不错的聊天工具。

曾鸣说,外人很难想象,微信从来没有面临过外部竞争,一直都是内部竞争。洪波向《财经》记者回忆起微信初期见张小龙,他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学习和超越QQ,即使大家都认为当时微信最大的对手是米聊。

张小龙的状态并不自信,因为那个阶段他几乎见谁都在重复这个问题。洪波问他,微信和开放什么关系?他回答说,没关系。洪波又问,和内部有冲突怎么办?张小龙说,没想过。

每个人都喜欢张小龙,他看起来单纯而又质朴,专注而又令人难以琢磨。但多数人对他也感到有些不自在,因为有一件事是确定的:他对于产品的偏执超乎想象。2010年前后,腾讯内部还有另外两个团队也在开发类微信产品,但是他们忌惮会破坏和运营商的利益关系,压力之下这些项目都被暂缓了,张小龙则继续不管不顾地向前推进。

商人或职业经理人往往会选择做那些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艺术家只愿意做他认为对的事情,并且不知道妥协。这种坚持让微信赢得了用户,既而在三位王子的储君争夺战中取得了胜利,而赢得腾讯的内部胜利从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他已经赢得了移动互联网的胜利。

曾鸣描述起张小龙思考时的样子。深夜,大家在讨论公众号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可以做成淘宝一样的网店。张小龙否定了,他说“这个不对”——这是他的口头禅。接着他点燃了一根烟,一分钟两分钟不说话,最后他说,我们应该用标准化的接口把所有的企业、物品都连接到微信里——这就是微信连接一切的由来。

曾鸣说,这个想法太牛了,以至于在场所有人都只愿意用一种略带平淡的口吻来回应说,“不错,这个方向挺好。”

曾鸣说,张小龙没有方法论,也从来没有理性地说出过1234来。他提出一个观点,当时你会觉得也许这是对的,但是后来每次都被证实,这真是对的。一位腾讯内部员工说,2012年张小龙提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笑,觉得他是马云附体了。

QQ邮箱时期的张小龙作决定之前会先质疑自己,这个事这样做是不是有点问题。“而现在他每作一个决定,所有的气场都在告诉你——没错,就这么做,这东西肯定是成了。”曾鸣说,这种自信不是因为张小龙职位和声望的上升,而是因为他所思考的东西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正如巨大的财富会改变一个人,巨大的用户量也可以让一名产品经理发生变化。Foxmail时代,用户曾是张小龙最大的包袱,他不敢向他们收费,为了逃避用户,他甚至想跑去美国。而通过微信,从“摇一摇”开始,他开始尝试主宰用户,制定规则,让用户在他的规则之下喜怒哀乐。

他的产品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整个社会和一整个世界,一个可以满足用户社交、情感、自我实现等所有需求的地方。

一名多次见过张小龙的记者评论说,他更愿意活在自己能掌控的世界中,而对于无力去掌控的东西没兴趣。现在他可以掌控的东西越多,也就变得愈发的强大和自信。他穿着短裤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确保团队开发出的每一行代码和每一个产品细节都灌注了他的情感。虽然他还是会在私下和饭桌上讲各种段子,但是在某些方面,他正变得更加沉默。

2012年7月,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8小时20分钟的演讲,178页的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根本不给人提问和打断他的机会。里面谈到哲学和艺术,谈到性和暴力,对人性的理解,他说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就像上帝一样。次年1月,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

演讲片段在网上被无数人传阅,并成为移动互联网上跟雷军语录一样重量的产品圣经。至此,张小龙或主动或被动地完成了自己“产品教父”之路。

在微信内部,员工视其为精神领袖。Kink是微信的设计总监,他告诉《财经》记者,自己所有的理念和评价标准都来自于和张小龙共事的过程。虽然张小龙从不说他的标准是什么,但他会告诉你他对事情的看法和评价,告诉你应该坚持做什么才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他们则需要感受到这个标准,并将标准转头传达给他们的员工。

张小龙用一种没有管理方法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团队。他们是当今中国互联网最骄傲的一群人,他们价值观相同,拥有一整套张小龙式的思维方式——要简单、低调永远只关注事情本身;他们认为自己从来不在方向上犯错误,只在产品细节上争论;他们自称对其它巨头一无所知,对腾讯也是一只半解;而他们所做的事情毋庸置疑,就是在改变世界——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几年前百度的鼎盛时期。

所有做产品的人都会说要追求极致,为什么做到的人很少?“因为很多人在极致之前,就妥协了。”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回答。“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张小龙啊。”曾鸣笑。

当微信在2014年7月升级为独立的事业群,从几十人迅速扩充到1000人之后,张小龙和微信高层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打造一个纯血的微信团队。

曾鸣说,张小龙看到一个很蠢的方案时,他会盯着自己说,“Lake,你应该多读点书啊。”当曾鸣看到一个很蠢的方案时,他会问他的下属,“你确定你这个流程会让你很爽吗?你不会把自己搞糊涂吗?”

他们甚至用“优雅”一词来形容正在做的事情。“要优雅地做产品——不复杂、冗余,不会消耗更多的资源。”Kink说,微信和其他团队不一样,微信是彬彬有礼的、理性的、中立的,功能上和产品特性上是如此,对内对外沟通的态度也是如此。偶尔,他们会希望用另一种隐秘而闷骚的方式赋予整个产品以态度和情绪。

很多人都记得微信3.0版本中的开机画面——黑色背景下,红色的霓虹灯拼成了迈克· 杰克逊的剪影。为什么不用传统的黑白色?因为要表达内心激情和热血的状态。Kink说,这种感觉他们找了很久。直到一天晚上,张小龙扔给他一把奥迪TT的钥匙,说,“你们去我车里,我已经找到这个感觉了。”当时车库很暗,车发动起来,音乐响起,视野中是整片的黑暗,只有车的信息窗和车灯所照射之处,发出一片红色的光晕。“你不在跑车里听MJ,你不在高速上开120、130迈,你是感受不到那个状态的。” Kink说。

“这就是屌丝设计师第一次开跑车的心情。”曾鸣在一旁补充。

连接一切,包括商业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技术和产品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变现渠道也变得无比畅通,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世界中,所有人都或主动或被胁迫着向前走。艺术家们可以选择让商人站在背后,替自己掌控产品的命运,也可以选择让自己学会像商人一样思考。

现任微信支付联合产品部副总经理吴毅将张小龙比喻为一名想拍出完美大片的导演,他不是不能接受广告的植入,而是不能容忍生硬的植入,因为生硬会破坏完美。吴毅曾是财付通的助理总经理,他描述,三年前第一次见张小龙,张就在思考如何用支付联系微信和商业。“他并不排斥完美的合作,比如QQ音乐、QQ邮箱、支付。”

微信早期,张小龙负责产品,而如何接入第三方商户,如何拓展线上到线下等商业化规则,由腾讯电商副总裁戴志康负责,就连支付也是交予财付通团队来做。

还记得Foxmail的故事吗?张小龙曾经失去了他的艺术品,所以他对于危险异常敏感。2012年底Pingwest创始人骆轶航撰文说,微信商业化过慢的症结在于张与戴之间的内部分歧。

在此之后发生的戴志康离职,微信支付从财付通剥离并入微信,以及今年7月微信事业群的独立等一系列事件,你或许可以看作张小龙已有了选择——既然微信商业化不可避免,那就由微信团队自己来主导商业化。这同时也意味着以马化腾、刘炽平为代表的腾讯高层作出了选择,他们选择将商业化交给张小龙,并赋予他全权。

对内把握商业化的控制权。对外,他试图建立一整套新的体系来处理好艺术和商业的关系。举例说,腾讯内部曾有120个项目在排队接入微信,而微信的要求是先跑一个半月的数据,然后按照数据筛选。

“微信把开通什么功能,接入什么合作对象这些商业行为纳入到了产品的一部分,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产品是商业的一部分。”一位腾讯内部高层人士告诉记者,你可以将之理解为商业化的价值观,以及艺术家的方法论。

曾鸣说,他们的原则是在不增加微信的复杂度下,让商业化从产品的创新中产生,而不是被商业割裂为利益的集合体。

即便到了今天,微信的商业策略也被认为是相对保守的。一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评价,张小龙对待商业化正在经历一个从逃避到试探到主导再到适应的过程,他从不把话说满,做不到的他肯定不说,做得到的他也不见得说。

微信的商业化承载了整个腾讯转型的大理想。从目前来看,它被分为了三大步——增值服务、电商和O2O。现在它只完成了第一步,而公众号则可以让微信同时实现后两步。曾鸣说,未来微信会开放更多的入口,也会提供所有商家所期待的流量入口。

评论家们曾经以为微信只是导流的工具,而现在微信借助公众号,将腾讯强大的线上营销能力和线下商业进行连接,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线上+线下生态,在这个生态中将诞生电商、O2O、健康等各种小生态。微信和QQ的差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如实体经济对阵虚拟经济,而后者只是前者的7%不到。

过去张小龙习惯站在商人后面,而现在他到了第一线,走上了马化腾走过的那条路——同时做产品和商业的引领者。但商业的利益重大而复杂,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想象,张小龙还会选择继续沉默。

张小龙的大学室友曾回忆说,他们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宿舍外的池塘钓虾,如今他处理复杂事件的方式还是一样——一个人打高尔夫球,只是排遣烦恼的方式越来越高级。

一位接近张小龙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如今身为腾讯高级副总裁的张小龙每周要去深圳参加例会,他总是以“起不来”为借口不去,马化腾说,“以后让我的秘书叫你起来。”后来张小龙又说“路上太堵,怕赶不上”。于是马化腾每星期都派车来接张小龙,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张小龙就这样有些不情愿地,半推半就地走出了他的世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1076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