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各位讨论的时候把钻石、黄金、玉石、翡翠、艺术品的价值实质混淆起来了。
不错,任何商品都有溢价,但唯独垄断的溢价部分=虚高+正常溢价。
要判断谁有虚高,最简单的办法试试“回购”就行了。假设金交所黄金原料报价320元/克,但回购价却只有310元/克,如果这点你还觉得有点勉为其难,那么看看钻石吧。就算按照业界推荐“有保值能力”的1克拉以上,VVS以上,IJ色以上,3E,带GIA证书的,而且小心翼翼收藏起来不佩戴杜绝划痕,这种保值能力较好的钻石,回购的时候也会遭遇严重打折。如果你运气好,可能是时价的7折,这是在美国正规的回购公司的价格,在中国少数承诺3年、5年增值10%回购的商场品牌,却没有告诉你一千多元的手续费,检测费,如果一算下来,你完好保存5年的钻石,带着证书和发票,到5年后往往会以低于原价的价格返回给商家。5年时间,把钱存放在银行都有百分几十的利息,比美国还黑。至于去典当行,典出去的价格只能是原价1/3以下。因为钻石的价格本身就是DTC炒作出来的,一级看货商拿到的价格只有零售价格的1/5,虚高部分高达最终零售价的30%-60%,你要把钻石接近原价卖回给商家,这不是等于要商家吃掉自己炒起来的虚高部分,商家又不是蠢货。
要看哪些东西有虚高,必须看它的“普遍流通能力”,在世界范围,在B-C之间(商家到顾客),C-B之间(顾客向商家,即回购),黄金具有“普遍流通能力”,钻石有吗?!虽然黄金价格也被 *** 纵,但至少不像钻石一般绝对垄断。
石油枯竭跟钻石都是天大谎言?石油成因解释为啥新油田不断被发现钻石被誉为二十世纪最精彩的营销骗局,它的唯一元素就是碳,是地球上最不缺的元素。却让戴比尔斯营销成钻石=美好+永恒=爱情,“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成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那么石油枯竭是不是跟钻石一样是个天大谎言?毕竟从上世纪80年代起,报纸上就不断报道说地球上的石油仅够全世界30年使用我们要节省使用,但到了2019年,30多年过去了,石油消耗指数般的增长,但石油资源却没有出现枯竭现象,反而出现了持续的价格低迷。
钻石的营销谎言
工业时代,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其实关于人类会遭遇石油枯竭危机,是源于1956年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的一篇论文,论文的主旨是,石油是化石燃料,是5亿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龙及藻类等生物经生化反应而成,并推断石油资源将在2050年枯竭。其核心理论虽是个假设,却成了近代“生物沉积变油”理论的主要依据。
石油产业在现代工业中的上下游分布
想要知道石油会不会枯竭,首先就要了解石油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发展至今,目前学术界有两种理论说法。
古生物沉积变油说的过程图解
一是生物沉积变油说。即认为石油是由亿万年前的各种动植物不断在海洋及江河湖泊里沉积,在高压、密闭等多种地质条件又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理由是:石油之所以还没有枯竭,主要是地球形成已经46亿年了,石油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从5.4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开始,动植物遗体经过日积月累之后沉积在江海湖盆,长期隔绝空气,又受到地层深处的温度、压力的作用,跟地下的碳形成反应,慢慢的方会形成石油。
波斯湾在第四纪前是一片温暖浅海
理论支持的有波斯湾石油湖和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大油田,该两处富油区的形成均与特提斯洋(即古地中海)的消退有关,在三叠纪时上述地区属于湿润潮湿的特提斯洋的浅海地区。
石化油学说的过程图解
第二种是石化油学说。认为石油是从地壳里面的碳生成的,在地壳中,碳是由碳氢的形式存在的,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再经过高温和高压的环境,逐渐形成石油。只要地壳内一直有碳存在,那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石油被制成,认为石油与古生物沉积无关,是地球深处涌出的太初物质,是可再生的,明显的例子就是世界石油分布带跟板块交界带存在大量的重合,如欧佩克成员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伊朗,也有例外的非洲安哥拉和尼日利亚。
世界石油分布带与板块交界带高度重合
两种学说既有各自的理论支持,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而且除了这两大学派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小众的石油成因理论都有自己的理由,由此可见,现在要对石油的成因下最终结论还为时过早。自然对石油资源会出现枯竭的判断就更没有理论依据。那么石油在18世纪首次被精炼以来,到20世纪以来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对石油消耗呈指数性增长,石油枯竭总是我们现实的担忧。实际上,全球石油的探明储备却一直在连年增长。在1882年对于石油剩余量的估算为9500万桶;到了1980年,所剩石油的探明储量达到了6480亿桶;而1993年储量上升到了9990亿桶;到了最近的2018年,全球探明石油储量已经达到了16966亿桶。难道石油真的是“不限购不限量”的吗?
世界页岩油分布图
其实放眼两百多年来的数据就可以发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和勘探、开采、精炼等技术的提升,石油的探明储量不断在提升。比如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得当时的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3美元上涨到超过13美元,也使得八十年的石油探明储备得到巨幅增长。从经济学眼光,当石油价格高涨,石油生产商就会加大新油田的勘探力度,去原先成本太高的地方搜寻石油变得有利可图,发现了很多在国际油价低时没有发现的新油田,最终探明储量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2017年美国爆发“页岩油革命”,成功通过压裂技术开采之前难以开采到的页岩油,正是在当时国际高油价的背景下爆发的。
世界稠油分布图
从这个角度来说,石油不会内枯竭!抛开不确定的石油形成原因,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让石油枯竭的时间长到很难准确估计。在2017年6月,美国一能源巨头宣布成功试验了二叠纪盆地浅层稠油开采技术,成功把每口油井的盈亏平衡点降至16.5美元/桶,就算在如今国际油价低迷的情况下,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依然维持在67美元浮动,对石油生产商而言依然有利可图,而且页岩油和稠油开采技术一旦推广开来,全球石油探明储备量又将大增。
世界石油勘探逐步由陆地转向了海洋
石油不会枯竭但价格会上涨,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工业化国家而言,当前产业结构还是以消耗能源较多的制造业为主,所以未来油价的变动对我经济发展的冲击更加明显。而且在当今世界石油不仅仅是能源资源,更是大国经济战争的战略物资,参见恩道尔的《石油大棋局》。当然国际油价上涨也会间接刺激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利用,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因为他们所代表的理论其实是同一个,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如果是,都是,如果不是,都不是,就这么简单。
当然,我认为他们在贩卖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它本身的价值,而是别人给他赋予的附加值,而且我认为他的这种附加值其实也是它本身价值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并不能简单的把它称之为骗局。
领域首先群主说到的这个类比,我要先打断一下,虽然说他们在社会性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从科学上来说这两个领域有所相似,却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不管是钟表还是钻石,他们都是大公司垄断的行业。可是垄断并不能直接代表他们就是骗子,因为很多垄断行业在中国其实是非常有市场的,他们是有背景的,比如说中国铁路行业。你总不能说中铁是骗子吧。
价值另外要说到的就是他们的价值,因为钻石其实它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它是天然的,钻石是天然矿石,虽然在进行加工以后,它拥有了更高的价值,但其他的品质在某方面是已经被决定了的,钻瑞士机械表则是匠人匠心的结晶,如今的瑞士机械表早已被定义为艺术品&奢侈品。要做到高品质、高产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人力、传统&现代技术都是巨大的挑战。
功能
所以说,我觉得我们要判断它的价值,并不能够仅仅只根据他本质的价值来看,而是要注意它的社会属性,以及它的应用功能,就包括钻石,他贩卖的其实是一种爱,爱一个人就买钻石给她,这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语,而是它的内在含义。
总结
总的来说我觉得他们这种营销,不能完全被称作是骗局,但这种营销其实是一个赋予他们更多地理价值的一个过程,又经过了很多年的这种价值更迭才保留下来的,而所有经过时间洗礼的东西都是有他的意义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