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如何进攻竞争对手

营销人如何进攻竞争对手,第1张

上述问题不仅是诸多商家的心病,也成了许多营销专家研究的课题。 策略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与竞争对手过招,知己知彼是关键,以便制定进攻策略,不打无准备之战。系统搜集竞争对手的信息,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寻找对手的薄弱环节进行进攻。尽可能多的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利用因特网、竞争对手的各种销售渠道、终端、对手举办的各种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自己的社会关系网和业务网络、相关的行业协会、各种展销会等渠道,都可以搜集到自身需要的有关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终端、服务、组织与管理等全面的信息。 情报信息的分析是自身竞争情报活动中最重要也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其中包括预测在对竞争对手控制的进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遇、问题、困难,对竞争对手的进攻过程出现问题后的对策进行提前设计。信息分析属于研究类信息工作,只有通过研究和分析,才能为对竞争对手的进攻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竞争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要做到两个原则:实用、有效。 一、要对竞争对手控制的市场进行细分。 对竞争对手控制的市场进行细分应注意把握好几个原则问题。 一是可衡量性原则:就是指对竞争对手控制的市场上消费者对商品需求上的差异性要能明确加以反映和说明,能清楚界定,能够从竞争对手控制的市场中再细分出若干个小的市场,细分后的市场范围、容量、潜力等也要能定量加以说明。 二是可占据性原则:应使竞争对手控制的市场中细分出来的市场的规模、发展潜力、购买力等都要足够的详细的掌握,以保证进入竞争对手控制的市场后有一定的销售额同时自身也有相应的能力与资源等去占领其中的某个细分的小市场。 三是相对优势性:计划占领的竞争对手控制的细分目标市场要能保证自身具备一定的优势并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保持经营上的稳定性,避免在进攻竞争对手控制的市场时反而给自身带来了风险和损失,保证自身利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二、血尔进攻红桃k成功案例简述。 血尔成功进攻红桃k控制的市场,使得血尔在很多大中城市的市场的销量已超过红桃k,并迅速成长为补血产品市场的第二品牌。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细分市场进行了准确的消费者人群定位。针对红桃k面向所有贫血患者,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服用的弱点,血尔则在一点上突破,主攻白领女性市场,因为白领阶层消费潜力最大。据有关资料,城市年轻女性是贫血的高发人群,城市白领女性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潜在补血市场。从消费者群体的定位策略可以明显看到,血尔不与红桃k正面攻击,而是避其锋芒。血尔以分割市场的策略,达到了占据一定的细分市场的优势地位的目的。 二是在卖点的提炼上是反其道而行之。红桃k的广告宣传的是“红桃k补血快!”。血尔却倡导的是“补血功效更持久”。上市之初就宣扬了其产品是由诺贝尔成果转化而来,其“生血因子pi与强身因子eaa相溶,实现了效果持久的补血”技术的新突破,抓住了城市消费者的心理,并迅速形成一场补血风暴。虽然红桃k是补血市场的老大,牢牢占据着“补血快”的市场,并拥有了很强的实力,但血尔却找准了补血市场的空档,巧妙地将自己的定位区别于红桃k。血尔的“功效持久”之说,确实打到了红桃k的软处。 三是在广告媒体选择上采取立体作战的形式。红桃k以最适合农村的载体——墙标及车贴为主。血尔则以电视、日报作为其主要媒体,更多的是,从高空媒体到报纸,抢尽了城市女性的“眼球”。在武汉市,电视上两个版本的广告轮番播出,甚至连街头上也随处可见其广告牌。血尔还在产品的盒子上印上将利润的10%捐献给中国红十字会“预防贫血基金会”,这一招这为血尔赚了不少印象分。广告造势令血尔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很多商场,红桃k却被摆放在药品柜的柜台里,而血尔等产品却堂而皇之地放在过道处的货架上。 四是利诱经销商抢占渠道资源。红桃k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不大。血尔则以厚利对经销商以利诱,他们开出的利润空间是:零售价比出厂价高出3倍左右,这足以让经销商心动,诱导经销商不遗余力地进行大力销售血尔。 五是选择红桃k城市市场的软肋进攻。血尔通过分析红桃k的市场战略意图后,首先将战场从红桃k控制的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等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战线没有拉得过长,毕竟红桃k是市场主导者,自知不是红桃k的对手,如果一上市就遭到它的打击,其后果不敢想象。血尔只得悄悄地在海岸线上迂回,进驻红桃k的市场“盲点”。血尔的城市攻略无疑是成功的,其销量直线上升,开局得胜! 三、血尔进攻红桃k成功案例得到的启示。 要通过市场细分来从竞争对手控制市场里发现新的市场空隙,在市场竞争同质化的时代,采取差异化营销,别出新意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由于人们的需要和欲望各不相同,而且个性张扬,每一个消费者都可能构成一个独立的市场,所以,突出“个性化”便成了“别出心裁”的最佳策略之一。这一策略贵在“别裁”二字,血尔另辟蹊径,进行创意营销,将消费群定位在比较有消费能力的白领女性群,并在广告、渠道等方面与红桃k实施了差别化的错位营销。所以在进攻竞争对手控制时很快就成了赢家,这一攻击策略的确值得众多自身好好借鉴。为了更为有效地在竞争对手控制市场打击竞争对手,就要善于从竞争对手控制里发现空白市场,确立自己的目标市场,自身可以对竞争对手控制的目标消费者进行分类,通过对产品功能分类,对消费人群分类、对消费习惯进行分类,对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并从这些不同的分类中就发现可以在竞争对手控制市场里发现竞争对手的弱点并用集中火力进攻重点攻击,并从中找到机会和市场。 策略二:避实就虚、攻击软肋 在与竞争对手进行交锋时要选择对方的薄弱市场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击,不要选择竞争对手的强项与竞争对手发生正面的交锋,要避实以就虚,在竞争对手控制进攻所需付出的代价往往比在其它市场进攻或者防守要高出几倍,因此不宜正面交锋,而是针对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制定市场策略,避其锋芒,趁虚而入,在提高资源效率的同时,有力打击对手,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一、在进攻竞争对手时要进行自身的优劣势分析。 在进攻竞争对手时一定要进行自身的swot分析,swot分析代表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自身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地着眼于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自身的可能影响上。 一是优势与劣势分析:所谓竞争优势是指一个自身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实现自身的进攻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攻竞争对手时自身竞争优势并不完全体现在较高的赢利率上,因为可能还有其它的竞争因素与原因。自身必须清楚并清醒地认识自己究竟在哪一个方面比竞争对手更具有优势,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或者以实击虚。在做优劣势分析时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每个环节上,将自身与竞争对手做详细的对比。如产品、渠道、品牌、人力、财力等资源是否具有竞争性。衡量自身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只能站在现有客户或者说潜在用户角度上进行分析与思考。 自身的某种竞争优势是相对的,如果竞争对手进行强有力的反击策略,就会削弱自身的竞争优势。主要的要考虑三个关键因素:第一、建立这种优势要多长时间?第二、能够获得的优势有多大?第三、竞争对手做出有力反击需要多长时间?如果自身分析清楚了这一个因素,就会明确自己在竞争对手控制建立和维持竞争优势中的地位了。 二是机会与威胁分析:竞争对手控制市场所处的环境不是孤立与静止的,更为开放和动荡,这种变化几乎为自身产生于深刻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自身进行环境分析成为进攻时必须做好的功课。环境发展趋势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示环境威胁,另一类表示环境机会,环境威胁指的是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战略行为,这种不利趋势将导致自身的地位受削弱。环境机会就是对自身行为富有吸引力的市场,在这一市场上中,自身将拥有竞争优势。 1、舒蕾进攻宝洁的成功案例简述。 舒蕾进攻竞争对手宝洁时,从渠道与终端中寻找对手的软肋,利用宝洁对终端环节的忽视而从终端发力,以强有力的终端促销、高密度的终端陈列等手段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取得辉煌战果。 舒蕾进攻伊始便围绕终端建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各卖场舒蕾均紧靠竞争对手,争取与竞争对手相仿甚至更多的陈列空间,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发挥终端沟通的优势,促进购买竞争品牌的消费者实现品牌转换,从而有效遏制了竞争对手。 首先,丝宝集团为了对竞争对手控制的市场的终端实施有效控制,改变了过去的以经销商为主的渠道模式,在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对主要的零售点实现直接供货与管理,从而建立起强有力的由厂商控制的垂直营销系统。而在促销的花样上,舒蕾不仅使促销常规化,而且形成了赠品促销、人员促销、活动促销、联合促销的系统 *** 作模式。舒蕾重点抓大型卖场和零售小店的铺货宣传,辐射及带动中型店的开发。在各大商场设立了上百个舒蕾专柜,不惜一切代价,让舒蕾的货架码头、堆码、宣传灯箱和pop海报尽量占据各卖场的显眼位置组建舒蕾‘轻骑兵’,渗透到更能贴近生 活的杂货店、发廊、小超市等地方。进攻竞争对手控制要抢占最佳时间、最佳地点是自身制胜的法宝。舒蕾有经验丰富的促销队伍、规范的促销方式和配合紧密的背景造势宣传等都是有杀伤力的武器,最主要的是舒蕾鼓励区域销售人员创造性地发挥公司的各种政策,总部以最快的时间进行配合,以取得先发制人的优势,牵住对手的牛鼻子,迫使对手陷入传播与促销的被动局面。 2、从舒蕾进攻宝洁案例得到的启示。 向竞争对手控制发起进攻的难度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尤其对于弱势品牌进攻强势品牌控制,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在进攻竞争对手控制的原则中,首当其冲为避实就虚原则,惟有这样才是把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以弱攻强,以少胜多。 自身要从产品、消费者、终端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找到竞争对手的最致命的死穴,再出奇制胜。 舒蕾采取的是“以弱击强、以小博大”的切割营销方法,对竞争对手控制市场进行切割,强力从自身的市场终端领地中划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地盘,将对手逼向一侧,让出一条通道来。 自身在竞争对手控制进攻时,往往选择渠道和终端下手比较容易得手,对准竞争对手控制市场的各类消费者的需求和防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强烈的攻击,从而最终飞起临门一脚,将球送进对方的球门,进攻对手终端的方法与技巧很多,本文强调以下三点。 一是采取从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就是从竞争对手控制的农村、郊区下手,慢慢向竞争对手控制的心脏地带靠近。“倒着做渠道”,自身面临的最大难题不是最终消费者对产品的排斥,而是其竞争对手与经销商结成的利益同盟,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自身的产品,以便保持既得利益。进攻者不能像守卫者那样“决战于中心城市”,而应该是先做从农村的终端做起,先从三级市场做起,等到有一定的实力的时候,便可逐步向竞争对手的中心城市的市场进攻。“倒着做渠道”的最大特点是直接对传统上不受重视的最终消费者和终端经销商进行瓦解,他们不是既得利益的获得者,他们比较容易认同自身的新品牌,经销热情很高,而且“市场准入”条件很低,可以省去庞大的进攻成本。 二是采取“带货销售”策略:“带货销售”一般是指渠道成员以走量的畅销产品,来带动其他赚钱的非畅销产品销售的行为。为了带动赚钱产品的销售,通常采取的手段是把畅销产品的价格放低,以此作为诱饵,带动赚钱产品的销售,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三是采取集中资源策略:自身在竞争对手控制市场的终端宣传推广策略上可门槛低花费小,收益快的推广宣传方式。只有终端宣传而没有广告投入这种单一的终端宣传投资方式当然不是最理想的,最明智的做法便是把首先把花钱少、效果好的终端宣传的文章做足、做好。逐步积累力量,等力量壮大后再投入做一些路牌、灯箱、车身等广告。这一策略,便是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的策略,而要推行这一策略,就必须要求自身集中资源,始终将终端宣传推广放在优先的地位。应该选择能使自己形成竞争优势的卖场重点投入,不要平均分配资源。要坚持“宁少勿滥”的原则。 策略三:快速强攻、先发制人 兵法有云:“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自身无论是在产品的卖点、媒体资源、还是渠道、终端上,都要先声夺人,先发制人,才能以势压倒竞争对手。 一、对竞争对手采取破坏性创新的进攻策略。 进攻竞争对手控制市场的有效方法,一般可分为两类即维持型创新与破坏型创新。维持型创新是指以更好性能的产品,以更高的价格吸引竞争对手控制市场的顾客,也能带给自身较高利润的顾客或者是通过品牌的宣传扩大自身的品牌知名度、终端的建设大量投入等,在这种进攻策略中,赢家多半是守卫者。破坏型创新则是自身做出更简单、更方便的产品,以较低的价格销售给新的或比较不具吸引力的顾客群或者是通过比较性广告和制造一些事端直接攻击对方,搅乱对手的经营阵脚。在这种进攻策略中,进攻者往往可以打败守卫者。 一旦采用这个破坏性产品或者通过公关事件在竞争对手控制的市场立足后,进攻者就会开始改善产品,慢慢向上层顾客群发展,同时要进行品牌的培育。因此,先前不够好的技术与产品最终会改善,足以满足要求较高的顾客群,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与美誉度。 通常,破坏者一般是进攻者,除了在产品上可以采取破坏性策略外,还包括传播策略、公关事件、渠道策略等上采取颠覆性的破坏策略与手段。 二、戴尔进攻联想的成功案例简述。 戴尔在中国大陆投放的一则楼宇广告是进攻性营销的成功典范,并被外界视为联想与戴尔营销大战的导火索。广告内容是这样的:售货员卖出一支冰淇淋,中间被一位肥胖的中年人拿走,舔了一口后才递给消费者。 很多人指出,广告里的中年人显然是指pc产品的分销商,戴尔是在告诉消费者:“电脑在到你们手上之前,被分销商占了便宜。”而联想则拥有目前中国最庞大的pc分销商队伍。 事件发生后,《每日经济新闻》率先刊发《联想炮轰戴尔广告》一文,并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此后不久,戴尔一名美国销售人员煽动性的邮件被公布于众,“邮件门事件”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无独有偶。在中国台湾省,联想也遭遇惠普比较性广告的攻击,他们不但对外声称只有惠普才是“正宗美国货”,而且还打出“连想,都不用想”的商业广告。戴尔、惠普都在联想的家门口进行破坏性营销。 运用比较性广告,实行进攻性营销,是许多自身在营销战中常用的手段之一,此次沸沸扬扬的联想、戴尔广告之争,反映出了国外品牌进攻中国品牌控制的一种破坏性竞争策略。 三、从戴尔进攻联想的成功案例得到的启示。 破坏性攻击又分为战术性和战略性两种,战术性是短暂的、临时性的,风险太大,而战略性的就不是偶然出现,它必须配合整体营销战略,连同渠道、组织、广告、公关、传播、合作伙伴一起联动,反复通过提醒消费者及采取相关手段攻击竞争对手的弱点。 例如比较性广告策略就是战略性破坏攻击中的一种,它是针对竞争对手,将产品的特性加以比较的一种方式。这种于1972年由美国希克氏公司创造的广告类型,近30年来成为全球众多针锋相对的竞争对手青睐的广告策略之一。 只要不是恶意诋毁竞争对手,暗示、联想的比较性广告,都是可以的。好的比较性广告要体现品牌的差异性,突出品牌与众不同之处,让顾客了解品牌的价值,强化卖点。隐性的比较性广告中,不能看出对手的 品牌、外形等,打擦边球很重要。攻击时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并符合商业伦理道德。而且,不能只注重短期效益,忽视自己品牌长期的美誉度。 品牌的最高境界不是卖产品,不是卖服务,而是卖思想,戴尔将自己与在竞争对手联想进行区别,传播了戴尔的理念。虽然戴尔的产品质量未必比hp、ibm高,但戴尔的营销思路却优于ibm和hp。进攻性的广告要用更高明的方法。这些广告最终要给消费者看,所以实施竞争策略前,先要进行调研,了解消费者怎么想,进行精密的调查。戴尔对联想已经造成了打击,联想的回应的对策也相对比较笨拙。 戴尔不仅仅是在广告上选择了对联想进行了战略上的进攻,还建立了基于时间上的三点竞争优势: 一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时间竞争优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就是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快速地调整自身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在最短时间、以最大让渡价值满足客户要求。 戴尔电脑通过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了自身的发展战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影响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不仅实现了“零库存”,降低库存及资金成本,而且因为对顾客需求反应迅捷,赢得更多顾客的信赖。 二是以技术为导向的时间竞争优势:以技术为导向就是通过快速创新的方式,缩短新产品的推出时间,在最短时间以最大的产量占据市场。戴尔的个性化定制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 三是以营销为导向的时间竞争优势:随着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设计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产品在生产出来之后如果不能够快速销售出去,其价值将不断地降低。同时,戴尔的网络营销降低了流通成本,快速地销售成为自身能够获得利润的最大因素——以营销为导向的时间竞争优势就是最有效的方法。戴尔计算机就透过电话与邮寄,直接销售计算机给顾客。戴尔是地地道道的市场的破坏者,网络对它只是维持型技术,网络改善了戴尔的核心事业流程,线上下单的营利方式帮助戴尔赚更多钱。 网络销售,对联想计算机的事业模式而言,却具有相当大的破坏力,因为联想计算机的成本结构与事业流程,是针对零售通路而设计。 戴尔秉承“价值创新”这样一种战略逻辑。在这种战略逻辑指导下,戴尔不仅将精力放在进攻竞争对手上,而且根据自己的现有资源和能力去进行价值创新——戴尔通过价值链重组、生产流程调整等方式,努力在最短时间为客户提供最优服务。 优秀的自身相信,时间对绝大多数客户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成本,如果你能够在客户购买过程为其节省时间成本,无疑提高了客户购买过程的让渡价值,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本文来自:中国产业投资决策网 隶属于营销管理栏目

主要根据以下方式方法:

一.领先法则(成为第一胜过做得更好)

1.在任何产品种类中,“领先品牌”必然是那些首先进入潜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喜力是第一个在美国站稳脚跟的进口啤酒品牌。40年以后,共有425种进口啤酒在美国销售。可以肯定,其中必有一种啤酒的口感要优于喜力。但今天,喜力啤酒仍以30%的市场份额稳居进口啤酒销售第一的宝座。

2.并不是每个“第一”都能稳 *** 胜券,有些“第一”的想法只不过是一些糟糕的点子,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冻爪(Frostypaws)——第一种狗食冰淇淋——就是一个不成功的例子。虽然小狗喜欢吃这种冰淇淋,但是,它们的主人认为让小狗舔舔盘子它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3.首创品牌通常能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原因之一是它的名字往往就成了该类产品的代名词。施乐是第一台普通纸复印机的名字,结果,它成了所有普通纸复印机的代名词。人们明明站在理光,夏普或柯达复印机前,但却会问:“我怎样才能进行施乐式的复印呢?”

二.类别法则(如果你不能第一个进入某个类别,那么就创造一个类别使自己成为第一)

1.如果你无法以“第一”的身份进入潜在消费者的心中,你也不要灰心。去寻找一个你能首先进入的新类别。IBM在计算机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是第一个进入计算机领域的公司,而DEC则是第一个进入了微型计算机领域。

2.争当“第一”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戴尔以首创电话营销计算机的营销方式跻身竞争激烈的个人计算机领域。今天,戴尔是一个价值9亿美元的公司。

三.观念法则(首先进入消费者心中要胜于首先进入市场)

1.首先进入消费者心中要胜于首先进入市场。IBM并不是第一个进入计算机主机市场的公司,但是受益于大量的营销努力,IBM率先让消费者记住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在早期的计算机市场中赢得了胜利。

2.人们头脑中的观念一旦形成,你就无力再改变它。施乐是第一个进入复印机市场的公司,随后它试着进入计算机市场。经过25年的尝试,并投入了20亿美元,施乐在计算机领域仍然是无名小卒。在市场营销中最为徒劳的就是试图改变人们的观念。

四.认知法则(市场营销并不是一场产品战,而是一场认知战)

1.人们头脑中的认知往往被当作普遍的真理,市场营销是认知之间的竞争。本田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与它在日本销售的汽车相同,但是消费者内心对它的认知是不同的。在美国,人们认为本田是汽车,本田是美国销量最大的日本汽车。而在日本,人们认为本田是模特车,本田汽车的销量仅仅是丰田的四分之一。

2.你会去品尝那些自己愿意品尝的食品。软饮料的市场营销是一场认知的竞争,而不是口味的竞争。可口可乐公司进行了20万次的口味测试,最后“证明”新可乐的味道要优于百事可乐,而百事可乐的味道又比现在称之为“经典可乐”的传统可乐要好。但是,被研究证明口味最佳的新可乐销售排名第三,而研究表明口味最差的经典可乐则位居第一。

五.聚焦法则(市场营销中最强有力的观念就是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一个代表自己特色的词语)

1.领先者拥有一个代表整个类别的词语。精明的领先者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亨氏拥有“番茄酱”这个词。但是它进一步将番茄酱最重要的属性分离开来。“西方最稠的番茄酱”这一口号使公司抢先利用了浓度这一属性。拥有“稠”这个代名词使亨氏保持了50%的市场份额。

2.任何事情都不会是永恒的。总有那么一天,公司必须要更换自己的代名词。许多年以来,“莲花公司”就等同于“1-2-3”和“扩展表”。但是扩展表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莲花公司进行了重组,将焦点集中在一个被称为“组合软件”的慨念上。莲花公司是第一个成功推出组合软件产品的软件公司。该公司最终会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第二个代名词。

六.专有法则(两个公司不可能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同一个代名词)

1.当你的竞争者已经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一个代名词,那将是徒劳无益。沃尔沃拥有“安全”这个代名词。包括梅塞德斯-奔驰和通用汽车在内的许多其他汽车公司,也曾试着试着开展以安全为基调的市场营销活动。但是,除了沃尔沃之外,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凭借安全这个慨念进入潜在消费者心中。

2.人们心中的观念一旦形成,你就不可能去改变他。事实上,你经常在做的却是通过使这一慨念变得更重要而提升了竞争者在市场中的地位。联邦快递走出了“隔夜送达”这个口号,目前正努力取代敦豪快递“全球”的慨念。如果只是试图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同一代名词,那么联邦快递就不会成功。

七.阶梯法则(采用何种营销战略取决于你站在阶梯的哪一级)

1.对于每一种产品类别,消费者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产品阶梯。每一级都有一个品牌,以租车行业为例。赫兹是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中的,自然它占据了最高一级。安飞士位居第二,“全国”(national)名列第三。领先品牌必然遥遥领先于第二品牌,而第二品牌也必然胜第三品牌一筹。

2.根据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A.Miller)博士的研究,一般人们无法同时应付七件以上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记忆中的很多事与七有关。在牙膏品牌中,人们很容易想到的七个品牌是佳洁士、高露洁、水清、皓清、艾姆、尤特白和森塞戴恩。

八.二元法则(长远来看,每个市场都会呈现只有两匹马竞赛的格局)

1.竞争往往会演变成两个主要对手之间的较量--通常一个是值得信赖的老品牌,另一个则是后起之秀。1969年,可口可乐占有市场份额的60%,百事可乐占有25%,而第三位的皇冠可乐占有6%。22年后,可口可乐市场份额下降为45%,百事可乐上升为40%,而皇冠可乐则只有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成了可乐市场的两大对手。

2.懂得市场营销是一场两匹马的竞赛有助于你制定短期的战略计划。在市场上往往不会有很明确的第二位品牌。接下来的形势会如何变化,就在于竞争者的营销技巧了。在一个成熟的行业中,第三的位置是最难保住的,就如皇冠可乐那样。

九.对立法则(如果你将目标锁定为市场第二,那么你的战略应由领先者决定)

1.如果你想建立一个在第二层阶梯上有稳固的立足点的公司,那么你就要好好地研究处于最顶层的公司,然后以与其本质相对立的形象出现在潜在消费者面前。可口可乐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品牌。百事可乐与它背道而驰,使自己成为新生代的选择。如果老年人都喝可口可乐,青年人都喝百事可乐,还有谁去喝皇冠可乐呢?

2.有时候你不能对竞争者手下留情。对立法则要求你不断宣传竞争者的弱点,使你的潜在的消费者很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红牌伏特加酒仅仅是指出,像皇冠,萨莫瓦和沃尔夫施密特这样的美国伏特加的产地分别是哈特福德(康涅狄格),斯肯利(宾夕法尼亚)和劳伦斯堡(印第安纳),从而给它们贴上了“假冒的俄罗斯伏特加”,这个标签。红牌伏特加酒产自列宁格勒(俄罗斯圣彼得堡),因此只有它才是正宗的俄罗斯伏特加。

十.细分法则(一段时间后,一个产品类别将会进一步细分,并形成两个或更多的产品类别)

1.一个产品类别总是起始于一个单一的品种,例如,计算机。但在一段时间之后,这个类别开始分裂成几个细分市场,例如,主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个人计算机,膝上型电脑,手提电脑以及笔式电脑等。

2.如果公司试图在某个产品类别中创出一个众所周知的品牌,然后把这个品牌用于其他产品领域,那么它就犯了错。大众公司的甲壳虫(Beetles)曾是一个大赢家。此后,它将自己在德国生产的所有型号的车都运到了美国。但是它的所有型号都用了一个品牌名:大众。结果大众汽车销售一路下滑。

十一.长效法则(市场营销只有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才能显现其效果)

1.许多市场营销活动的长期效果与短期效果正好相反。短期内,促销能增加公司的销售额。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从长期来看,促销只会减少公司的销售额,因为它会教会消费者不要在“正常”价格时买东西。

2.在短期内,产品延伸无疑会增加销量,但是从长远来看,产品延伸总会带来这种或那种产品销量的下降。美乐好生活啤酒曾经非常成功,并在美乐淡啤推出五年之后,达到了顶峰,但此后,他开始了连续13年的下降。而又一新产品美乐真酿推出5年后,美乐淡啤也开始重蹈覆辙,一路下滑。

十二.延伸法则(总是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迫使公司延伸品牌的产品线)

1.当一个公司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时,它总会为未来的麻烦事种下祸根。微软是个人计算机 *** 作系统的领先者,但是它却想扩张到新的产品类别,参与整个软件行业的竞争;从大型计算机到小型计算机,从信息工程室的 *** 作系统到执行官们绘制图表的图表项目。在软件行业还没有人能够处理如此复杂的风险-虽然IBM曾经尝试过,但还是失败了。

2.从长期看,在存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产品线延伸策略几乎从未奏效。任何产品类别中的领先者总是那些没有产品延伸线的品牌。尽管有证据表明产品线延伸并不起作用,但是各公司还是乐此不疲地这样做着。如救世排口香糖,皮尔·卡丹牌葡萄酒。

十三.牺牲法则(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1.如果你想获得成功,你必须消减,而不是扩展你的产品线。…州际(Interstate)百货公司破产了。该公司决定将精力集中于唯一能替它赚钱的产品:玩具。它决定将玩具的名称改为“”Us.如今,玩具在美国国内占零售玩具市场20%份额。而且获利颇丰。许多零售连锁店模范玩具的模式,都取得了成功。

2.牺牲目标市场,也能让你获得成功。老的烟草广告…一成不便地同时出现男人和女人。…然而,菲利普.莫里斯只将焦点集中于男人。并进一步聚焦于男人中的男人-牛仔。这个品牌就是万宝路。如今,万宝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烟草销售量。在美国,万宝路是在男人和女人中销量最大的烟草品牌。

3.牺牲法则与延伸法则正好相反。今天,你如果想取得成功,就应该放弃一些东西。

4.好运总是降临在那些懂得牺牲的人们身上。

十四.属性法则(对于每一个属性而言,都会有一个对立的,有效的属性存在)

1.你不可能预测新的属性将会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永远也不要嘲笑它。世界上最强大的剃须刀片生产商吉列就是这样。吉列以高技术剃须刀片及刀架系列为中心产品,当BIC公司推出一次性剃须刀时,吉列并没有嘲笑它,相反,它推出了“好消息”一次性剃须刀。如今,吉列的好消息剃须刀主导了一次性剃须刀的产品类别

2.寻找一个能令你与领先者抗衡的对立属性。既然佳洁士牙膏已经拥有了“防蛀”这个代表词,其他的牙膏品牌就应当避免防蛀这个词,而应当选择其他属性,如艾姆牙膏是洁白牙齿,而皓清牙膏是口气清新。

十五.坦诚法则(承认不足,消费者会发现你的长处)

1.深入潜在消费者心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率先承认只将的缺点,并将此缺点转化为你的优点,坦诚将解除消费者的戒备心理。大众宣称“1970款的大众车将会难看一阵子。”潜在消费者会想,一辆难看的车一定很可靠。

2.当一个公司开始向人们承认自己的缺陷时,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关注这个产品。若干年前,斯科普以“味道不错”漱口液进入了漱口液市场,这使得利斯特林的味道非常糟糕这一弱点暴露无遗。利斯特林很明智地援引了坦诚法则:“一天憎恨两次的味道。”潜在消费者可能会认为,任何尝起来像消毒水一样的东西一定能真正杀死细菌。由于高度坦诚,利斯特林度过了一场危机。

十六.独特法则(在每一种情况下,只有一种行动会产生显著的结果)

1.历史告诉我们,在市场营销中唯一有效的事就是独特,大胆的一击。可口可乐凭借着经典可乐和新可乐在两线作战。可口可乐必须忍痛舍弃新可乐,因为它的存在阻碍了公司有效地运用其所拥有的唯一的武器:“真正的饮料”这个慨念。可口可乐公司应该援引“聚焦法则”,重新启用“真正的饮料”这个慨念,并且用它来与百事可乐抗衡。

2.在市场营销中能够奏效的战略与在军事上的战略是相同的:出其不意。

十七.不可测法则(除非是你在为对手制定计划,否则你无法预测未来)

1.当你无法预测未来的时候,你可以借助趋势来判断,这是一个利用变化取得优势的途径。现今,美国人日益注重健康。这种趋势就为很多新产品,特别是那些健康食品,敞开了大门。最近,“健康选择”牌冷冻蔬菜大获成功,这就是某项产品利用长期趋势获得成功的例子。

2.研究确实是衡量过去的最佳手段。但是,新的理念和慨念几乎是无法衡量的。因为人们不可能有一个评价未来的参考框架。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施乐公司在推出普通纸复印机前所做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结论是,当人们只用1.5美分去进行普通纸复印。施乐没有理睬这项研究报告,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施乐的成功史。

十八.成功法则(成功常会导致自大,而自大则会导致失败)

自大是成功的市场营销的敌人。当人们取得成功时,他们往往就不那么客观了。数字设备公司的奠基人肯尼斯奥尔森的成功令他坚信自己对计算机领域的看法是正确的,于是他对个人计算机,开发系统,甚至是简化指令集均嗤之以鼻。换而言之,忽视了计算机行业中三个最大的发展前景。如今,肯尼斯已退出了竞争舞台。

十九.失败法则(失败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有太多的公司在遇到问题时总是试图调整或改进,而不是放弃。沃尔玛的巨大成功则为各公司提供了另一种应对失败的方法。在沃尔玛没有人会因为实验失败而受惩罚。沃尔玛之所以与其他大公司不同,原因在于至今为止似乎它还未患上可能会潜入任何公司的所谓的“个人前程”这种隐**症。

二十.炒作法则(实际情况往往与媒体宣传的相反)

当公司的处境正在变好时,公司并不需要宣传炒作。当你需要炒作时,一般就意味着你陷入困境。没有什么软饮料比新可乐获得更多的炒作了。有人估计,新可乐获得了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免费宣传。此外,再加上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推出新可乐这个品牌所投入的巨额资金,新可乐理应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产品。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推出新品牌不到60天,可口可乐公司便被迫重新起用原有的配方,现在称为经典可乐。现在,经典可乐与新可乐的销量之比是15:1。

二十一.加速法则(成功的营销计划不以时尚为依据,而以趋势为基础)

科利克公司的卡比其娃娃在1983年进入市场,并大受欢迎。于是成千上百种卡比其产品淹没了玩具商店。两年之后,科利克的销售额达到7.76亿美元。之后,卡比其娃娃的销售便跌至谷底。忘记时尚吧,当它们出现时,要尽量抑制它们。在市场营销中,最好,最有利可图的做法就是把握长期趋势。

二十二.资源法则(没有充足的资金,好想法不会成为现实)

你需要资金使自己的想法进入潜在消费者的心中;一旦进入,你也需要资金使自己的想法继续留在消费者的心中。没有资金支持的想法是毫无价值。很多大公司在它们的品牌上投入了许多资金。宝洁公司和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每年在广告上的投入均要超过20亿美元;通用汽车则为15亿美元。

研究竞争,就是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所谓的优势和劣势都是对比产生的。

你要用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去对比,从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应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就是彰显和强化你的优势,回避或弱化你的劣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121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5
下一篇 2023-04-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