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行业更多的沦为了营销产业,普遍存在着欺骗老年人的行为。
保健品人员用讲座、开会等等这些会销的形式,诱骗老年人掏钱,甚至是倾家荡产的来买保健品。
这种“会销”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是一场“煽情苦肉戏”。
为什么保健品行业要采取这样的营销方式,
而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一、“会销”套路五步走
1.“收单”
销售人员利用老年人怕死、爱占便宜,想得多,喜欢被人忽悠、被人骗,喜欢听好话的这样一种心理,进行销售。
例如:销售人员用送鸡蛋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屡试不爽。他们不是一次性给:
第一天,给10个;
第二天必须带人来,领20个;
第三天给你30个,
第四次给你40个,
100个鸡蛋分四次给。
他们利用大数据的方式进行过市场调研,送鸡蛋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但凡一个顾客做成功转换,中间的差价绝对能赚得回来。
通过送礼品,从而获得了老人的联系方式,就算完成了收单。
2.“做客情”
接下来就与老人拉拢感情,建立信任,摸清老人身体和家庭状况。
打好“温情牌”第一个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寒暄,注意与老人的聊天方式。
避免聊到疾病、家庭、职业,势必会让老人产生防备心理。
可以聊一些日常的琐事,当谈到老人的孙子孙女还有他们当年辉煌事迹的时候,往往就会收不住。
而作为销售人员来讲,他们只需要听那些有用的。
例如:给老年人发一本书,给他们一张试卷,然后到顾客家里去做,一边做就一边跟他们讲,是给他们宣讲这个产品的知识了。
可见,一个产品能不能卖得出去,不是在于这个产品的好和坏,而是 靠督导,靠业务员 。
3.“洗单”
与老人建立了感情,摸清了家底,还要淘汰那些没有购买欲望的老人。
例如:销售人员会做家访,他们有 “四有”
家访时,还要学会从老人嘴里套出老人每月收入来。
还要善于观察老人家里的细节,主要看老人家里茶几卧室床头柜及电视柜上放多少药。
销售人员为了剔除那些垃圾顾客,往往会经一道转化。
例如:主持人会让顾客先办一张会员卡,10块钱。
若是连10块钱都不肯花,那后面这批顾客肯定不会买后续公司的价格昂贵的产品。
经历了“收单”“做客情”“洗单”三个环节,剩下的老人就成了会议营销的直接目标。
为了让老人能多带钱来参会,销售人员可谓是煞费苦心。
例如:“摇奖游戏”现场摇出两个数字,只要与老人所带的百元大钞号码后两位相符,就可以得到奖励。
最高奖项为3元钱的一瓶醋,最低是价值四角钱的手串。
为了拿到奖品,有的老人带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来到会场。
4.“健康讲座”
健康讲座与销售产品没有任何关系。
而所谓的讲师也都是大有名头的 “专家”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
实际上,是打着专家名人的牌子,忽悠老人,虚有其名。
他们很厉害,每次的讲座都不带重复句的,是经过上千场会议练出来的,他们讲的是一种 模式 。
5.“卖产品”
经过健康讲座的洗脑后,就到了会议营销最关键的一步就是 “卖产品” !
取得了老人信任的所谓专家,为老人看病问诊,专家只简单为老人看了一下舌头,就知道他得了什么病。
说肠胃有问题、血糖有问题、血压也不稳,血脂也不行。
其实,奥秘就在销售人员之前做过的客情资料。
销售人员会提前把顾客的资料和病史等,提前交给所谓的专家。
攻单快的只要几分钟,一针见血。慢的,要很久。
经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参加会议的老人心甘情愿的掏出带来的现金,购买他们认为能够消除他们病痛的产品。
在会议营销的蛊惑下,一些没有消费能力的老人,为了能够买到这些产品,不惜从银行贷款。
会销会采取 “两天宣讲,一天攻单”的模式,讲师会多讲子女不孝,挑拨离间。
令老人买完产品回家后,与子女发生冲突,还不知道自己已被骗。
那些保健品,真的这么好吗,有的保健品 “产品无批号,无神奇功效” 其中利润可想而知。
二、保健品的实质
如同顾客所说:“保健品吃又吃不死,但也没什么用”。
保健品其实就是一种食品,不可能治病的。
他说,我虽然不是药品,但比药品还要好。
我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包治百病。
我比食品还食品,我比药品还药品。
谁的优点我都占了,谁的缺点我都不沾。
在“虚假宣传”引导下,保健品作为一个道具,是包装出来的一个骗局。
这种诈骗是运用了完全市场化的手段,貌似是一种公平的或合理的交易。
但实际上背后有它的精心策划及一环套一环的套路诱使人做出一种非理性的决策,从而调入它的骗局之中。
三、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国家对于保健食品这块,没有相关定价机制,对这样一个价格上的监管管制的一个缺失或空白,为他们行骗提供了空间,提供了便利。
销售人员在骗取老人的一种感情,之后就骗了他们的钱。
国家在事前放松了管制,事中就要加强监测。
既然宽进来,就要严管。
国家没有相应的一对一的法规来对你的边缘行为绳之以法,他们就是在打擦边球。
保健品不是药,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更不是多多益善。
若真是市场需求大,为什么网上买不到?药店也没得卖?
半地下的经营模式,使保健品营销环节中的欺诈行为变得更为隐蔽,因为它营造了巨大的暴力空间。
真正的好东西,不会只能在地下或者暗处出售。我们应该在正规渠道购买,并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保健品。
或者去社区医院问大夫,也省事、省钱、省心。
最后,对于保健品公司从里到外唬人的行为,老人应该自己多了解防病保健的科学知识,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还有他们虚情假意蒙人的行为,做儿女的应该多尽孝心,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不厌其烦的耐心。
这,才是老人最好的保健品。
一个职场菜鸟:做保健品销售,学到的那些事
这是我去年写过的一篇文章。刚开始做这个的时候觉得挺好的,没什么问题。
不过在经历了后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后,我的想法有了改观。
其实,就两个字“套路”而已。
END
如今会发现很多保健品在营销上真的是有特别多的套路,从而掏空了很多人的钱包。而保健品的套路无疑就是恐惧营销,饥饿营销,还有就是广告营销。
一、恐惧营销人们口袋里可以支出的金钱增加了,那么自然的对身体也就更加的看重,想要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好起来,养生也就深入了人心,变得更加年轻化。大家都很注重健康,这同样的也给保健品产业带来了极高的需求和成长空间。而保健品也针对不同的人推出了很多不同的产品,不过其中很多都是智商税对于保健品的一些套路还是要有所警惕的。比如说所谓的恐惧套路,比如说针对一些独生家庭的小孩子,各种营养不良的情况来进行调查研究。让那些非常在意孩子身体健康的家长察觉到孩子身体缺乏某些元素,从而就去买各类的保健品,给孩子进行补充营养。在给孩子买东西上家长是毫不手软的,那么自然的也就销量暴增。
二、饥饿营销保健品经常会采用饥饿营销,比如说所谓的限量购买,还有就是宣传产品是独一无二的。就会让消费者感觉自己如果此次不买的话,往后甚至都无法买到这个产品。还认为这个产品有特殊的配方,有着独特的药效就会忍不住的掏钱去购买。可能正是因为这种难买的得不到的东西才能刺激消费欲望,也让有一些保健品销量很好。
三、广告营销广告营销是保健品最常用的套路了,通过各种洗脑的广告还有台词,让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拥有者比较深刻的影响。就拿脑白金来说,现在大家一提起脑白金,就想到送给中老年人一定要送这个礼物,这无疑是一波非常出色的广告营销,凭借着这个广告脑白金还成功翻身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老年人容易相信保健品营销公司的套路?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营销公司,他们的主要销售套路是:
雇佣一帮销售人员,天天上门对老人嘘寒问暖,帮干家务,时不时带点小礼物施加小恩小惠,再邀请老人参加养生讲座。讲座上,主讲嘉宾利用各种伪科学实验放大老人的恐惧心理,再辅以各种声泪俱下的嘉宾上台,讲述自己“ 原本强硬的身体如何遭遇一场大病,耽误了儿女的生活,导致两口吵架离婚”以及“卖房治病,中风住院两年,幸好朋友介绍认识了XXX产品”之类的故事。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营销套路”,都是建立在“获取老人家信任”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前期销售人员的嘘寒问暖,深得老人们的信任,让老人家觉得他们是真正对自己好,替自己身体着想的“孝子”,那么后面的一系列营销,都很难蒙蔽咱爸妈的双眼,毕竟咱爸妈也是一路混社会过来的。
所以,咱们要想说服爸妈不再相信这些营销套路,关键就得让他们明白:为什么销售人员是不可能真心为他们着想的?一旦咱爸妈打心底认同这点,下次再遇到销售人员虚寒问暖,就会下意识反应:这些人之所以对我好,是为了后面骗我钱。 一旦老人家觉得对面站着的是骗子,就不会给对方持续接近自己的机会。那么,我们如何让爸妈明白这点呢?
答案是:从成本思维,解构整个逻辑链条。
告诉咱爸妈: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这些销售人员也要养家糊口,每个月花那么多时间上门帮干家务,照顾你们,嘘寒问暖,这些时间都是有成本的。在这个城市里聘一位保姆要付多少钱一小时,就明白了他们每个人每个月要从你身上挣到多少钱了。此外,他们也不是遇到每个老人都能销售成功的,那些付出了“嘘寒问暖”,产品却没卖出去的失败推销,最终的成本也是要算到你们头上。 因此,他对你们的好,实际上是为了盯紧你口袋里的钱。表面对你嬉皮笑脸,一口一个“阿姨叔叔”,实际上内心骂你上百遍“死老头,还不快下单”还有,你们去医院看病,多少还有个公家机构做担保。现在国家医疗改革,医生再也不能“靠开贵药赚钱”,他们没有赚你钱的动机。 一心一意把你的病看好,自己也能晋升到更高职位,拿更高工资。他们最看中的是自己的声誉,而不是赚患者的钱。 因此,咱身体不舒服就去三甲医院挂专家号来看,他们会给咱最公正客观的建议。而且,任何时候,医院的药总是最先进的,因为医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总是先在医院临床实验,再普及开来的。以上。一套组合拳下来,就能基本唤起咱爸妈的理性思维,下次再面对保健品销售,就会下意识警惕:这个人之所以对我好,是因为他要从我身上赚到钱。
作者|鹿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