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程序员编程时有14种模式
1.滑动窗口
2.二指针或迭代器
3.快速和慢速指针或迭代器
4.合并区间
5.循环排序
6.原地反转链表
7.树的宽度优先搜索(Tree BFS)
8.树的深度优先搜索(Tree DFS)
9.Two Heaps
10.子集
11.经过修改的二叉搜索
12. 前 K 个元素
13. K 路合并
14.拓扑排序
经常用哪个哪些,看个人习惯了
#include <stdioh>
/
nodeEntry : 节点数据类型
nodeADT : 节点结构
linkADT : 链表结构
/
typedef int nodeEntry;
typedef struct nodeCDT {
nodeEntry entry;
struct nodeCDT next;
}nodeADT;
typedef struct linkCDT {
nodeADT head;
}linkADT;
/
InitLink : 初始化链表
CreateNode : 创建节点
AppendLink : 添加数据
/
void InitLink(linkADT link) {
link=(linkADT)malloc(sizeof(link));
(link)->head=0;
}
nodeADT CreateNode(nodeEntry entry) {
nodeADT p=(nodeADT)malloc(sizeofp);
p->entry=entry,p->next=0;
return p;
}
void AppendLink(linkADT link,nodeEntry entry) {
nodeADT newNode=CreateNode(entry),p;
if (!link) InitLink(link);
if (!(link)->head) (link)->head=newNode;
else {
for (p=(link)->head;p->next;p=p->next);
p->next=newNode;
}
}
/
SortLink : 排序链表
-------------------
通过移动每个节点的指针来完成排序
/
void SortLink(linkADT link) {
nodeADT pHead,pRear,p,tp;
if (!link) return;
for (pHead=link->head,pRear=0;pHead;pHead=pHead->next) {
for (tp=pHead,p=pHead->next;p;tp=p,p=p->next)
if (pHead->entry>=p->entry)
tp->next=p->next,p->next=pHead,pHead=p,p=tp;
if (!pRear) link->head=pHead;
else pRear->next=pHead;
pRear=pHead;
}
}
/
PrintLink : 打印链表
/
void PrintLink(linkADT link) {
nodeADT p=link->head;
for (;p;printf("%3d",p->entry),p=p->next);
printf("\n");
}
/ 测试 /
void main() {
linkADT link=0;
int a[10]={27,30,42,19,25,28,17,32,14,23},i;
for (i=0;i<10;AppendLink(&link,(a+i++)));
PrintLink(link);
SortLink(link);
PrintLink(link);
getchar();
}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define N 5
typedef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20];
double score;
} STU, PSTU; //定义记录类型,及指向记录的指针类型
int compare(const void s1, const void s2 )//qsort用的回调函数
{
PSTU p1 = (PSTU )s1; //定义了比较规则。要和下面的qsort函数联合使用
PSTU p2 = (PSTU )s2; //compare可以定义各种规则,比如比较姓名、学号、性别等等
//都由程序员指定。所以通过qsort函数排序十分方便灵活
if (p1->score - p2->score >1e-6)
return 1;
else if (p2->score - p1->score > 1e-6)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int main()
{
STU record[N]={
{"wangfang",985},
{"licheng",93},
{"gaohong",97},
{"chengguangnan",91},
{"zhangpengfei",945}
};
//快速排序。待排序数据是record数组,每个元素是记录类型。
//故qsort传给compare比较函数的是记录类型的指针,这才有
//compare函数第1、2行的强制类型转换
qsort(record, N, sizeof(STU), compare);
for (int i=0;i<N; i++)
{
printf("%s:\t%51lf\n",record[i]name, record[i]score);
}
return 0;
}
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躺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不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次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假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1]……A[N],首先任意选取一个数据(通常选用第一个数据)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躺快速排序。一躺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1,J:=N;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X,即X:=A[1];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J-1),找到第一个小于X的值,两者交换;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I+1),找到第一个大于X的值,两者交换;
5)、重复第3、4步,直到I=J;
例如:待排序的数组A的值分别是:(初始关键数据X:=49)
A[1] A[2] A[3] A[4] A[5] A[6] A[7]:
49 38 65 97 76 13 27
进行第一次交换后: 27 38 65 97 76 13 49
( 按照算法的第三步从后面开始找
进行第二次交换后: 27 38 49 97 76 13 65
( 按照算法的第四步从前面开始找>X的值,65>49,两者交换,此时I:=3 )
进行第三次交换后: 27 38 13 97 76 49 65
( 按照算法的第五步将又一次执行算法的第三步从后开始找
进行第四次交换后: 27 38 13 49 76 97 65
( 按照算法的第四步从前面开始找大于X的值,97>49,两者交换,此时J:=4 )
此时再执行第三不的时候就发现I=J,从而结束一躺快速排序,那么经过一躺快速排序之后的结果是:27 38 13 49 76 97 65,即所以大于49的数全部在49的后面,所以小于49的数全部在49的前面。
快速排序就是递归调用此过程——在以49为中点分割这个数据序列,分别对前面一部分和后面一部分进行类似的快速排序,从而完成全部数据序列的快速排序,最后把此数据序列变成一个有序的序列,根据这种思想对于上述数组A的快速排序的全过程如图6所示:
初始状态 {49 38 65 97 76 13 27}
进行一次快速排序之后划分为 {27 38 13} 49 {76 97 65}
分别对前后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 {13} 27 {38}
结束 结束 {49 65} 76 {97}
49 {65} 结束
结束
图6 快速排序全过程
1)、设有N(假设N=10)个数,存放在S数组中;
2)、在S[1。。N]中任取一个元素作为比较基准,例如取T=S[1],起目的就是在定出T应在排序结果中的位置K,这个K的位置在:S[1。。K-1]<=S[K]<=S[K+1N],即在S[K]以前的数都小于S[K],在S[K]以后的数都大于S[K];
3)、利用分治思想(即大化小的策略)可进一步对S[1。。K-1]和S[K+1。。N]两组数据再进行快速排序直到分组对象只有一个数据为止。
如具体数据如下,那么第一躺快速排序的过程是:
数组下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45 36 18 53 72 30 48 93 15 36
I J
(1) 36 36 18 53 72 30 48 93 15 45
(2) 36 36 18 45 72 30 48 93 15 53
(3) 36 36 18 15 72 30 48 93 45 53
(4) 36 36 18 15 45 30 48 93 72 53
(5) 36 36 18 15 30 45 48 93 72 53
通过一躺排序将45放到应该放的位置K,这里K=6,那么再对S[1。。5]和S[6。。10]分别进行快速排序。
一般来说,冒泡法是程序员最先接触的排序方法,它的优点是原理简单,编程实现容易,但它的缺点就是--程序的大忌--速度太慢。下面我介绍一个理解上简单但编程实现上不是太容易的排序方法,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现有排序方法中最快的,但它是我见过的最快的。排序同样的数组,它所需的时间只有冒泡法的 4% 左右。我暂时称它为“快速排序法”。
“快速排序法”使用的是递归原理,下面我结合一个例子来说明“快速排序法”的原理。首先给出一个数组{53,12,98,63,18,72,80,46, 32,21},先找到第一个数--53,把它作为中间值,也就是说,要把53放在一个位置,使得它左边的值比它小,右边的值比它大。{21,12,32, 46,18,53,80,72,63,98},这样一个数组的排序就变成了两个小数组的排序--53左边的数组和53右边的数组,而这两个数组继续用同样的方式继续下去,一直到顺序完全正确。
我这样讲你们是不是很胡涂,不要紧,我下面给出实现的两个函数:
/
n就是需要排序的数组,left和right是你需要排序的左界和右界,
如果要排序上面那个数组,那么left和right分别是0和9
/
void quicksort(int n[], int left,int right)
{
int dp;
if (left<right) {
/
这就是下面要讲到的函数,按照上面所说的,就是把所有小于53的数放
到它的左边,大的放在右边,然后返回53在整理过的数组中的位置。
/
dp=partition(n,left,right);
quicksort(n,left,dp-1);
quicksort(n,dp+1,right); //这两个就是递归调用,分别整理53左边的数组和右边的数组
}
}
我们上面提到先定位第一个数,然后整理这个数组,把比这个数小的放到它的左边,大的放右边,然后
返回这中间值的位置,下面这函数就是做这个的。
int partition(int n[],int left,int right)
{
int lo,hi,pivot,t;
pivot=n[left];
lo=left-1;
hi=right+1;
while(lo+1!=hi) {
if(n[lo+1]<=pivot)
lo++;
else if(n[hi-1]>pivot)
hi--;
else {
t=n[lo+1];
n[++lo]=n[hi-1];
n[--hi]=t;
}
}
n[left]=n[lo];
n[lo]=pivot;
return lo;
}
这段程序并不难,应该很好看懂,我把过程大致讲一下,首先你的脑子里先浮现一个数组和三个指针,第一个指针称为p指针,在整个过程结束之前它牢牢的指向第一个数,第二个指针和第三个指针分别为lo指针和hi指针,分别指向最左边的值和最右边的值。lo指针和hi指针从两边同时向中间逼近,在逼近的过程中不停的与p指针的值比较,如果lo指针的值比p指针的值小,lo++,还小还++,再小再++,直到碰到一个大于p指针的值,这时视线转移到hi指针,如果 hi指针的值比p指针的值大,hi--,还大还--,再大再--,直到碰到一个小于p指针的值。这时就把lo指针的值和hi指针的值做一个调换。持续这过程直到两个指针碰面,这时把p指针的值和碰面的值做一个调换,然后返回p指针新的位置。
1、自学算法。 因为编程语言实现了它们自己的排序和搜索,所以自学成才的程序员总是倾向于学习如何使用它们,而不是去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2、自学计算理论。 这是关于计算机如何解决问题,以及编程语言如何构建的一门科学。从有限状态机到 Λ 演算,在这一类中,有一大堆重量级的主题。
3、自学纯数学。 传统的计算机科学涉及范围广泛的重要数学主题,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和统计学。
4、自学大〇符号法(Big O notation)。 这个改编自数学领域的工具,让开发人员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算法的整体性能。
扩展资料很多新手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不了解编程领域,便不假思索地定了一些很高的目标,比如想进大厂,想做有复杂度的项目,想短时间学习一门语言并找到工作。
理想非常充实,而现实却很骨感。可能低估了进入该行业的难度。不是您可以仅凭意图快速完成学习过程的。
一定要先易后难,一步一来,例如,首先了解语法,尝试编写一个demo,接着了解高级特效,实现高级特性,然后自己脱离教程写一些代码,最后做项目,大概是这样的一个逻辑。
实际上,对于新来者来说,完成这些步骤并不容易。别看学习基本语法并不难,但是如果想入门,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环境配置在安装和使用IDE之后,代码语法错误,编译错误和执行 错误对于新手来说很难解决。如果不借助外力,基本上是无从下手的。
感觉你对JMM理解有些偏差,刚好最近我也在看这块的知识。
下面谈谈我的理解:
重排序一般分为指令重排序和编译器重排序,重排序的最终结果当然是提高吞吐量,单位时间能执行更多的指令
然而有些指令重排序是必须要禁止的,比如单例模式的双重检查,多线程的场景下会出事的。
happen-before规则保证了内存的可见性,要保证内存可见性,就得禁止一些指令的重排序。所以说一个happens-before规则对应多个禁止指令重排序的规则,目的是方便程序员的理解。简单讲就是说要保证内存可见性,就得禁止一些指令重排序,具体禁止哪些重排序哪就不是我们考虑的了,我们只要理解happens-before规则就好了。
举个例子:
一个线程内包装语义的串行性。这使得不论你怎么重排序也好,你排序完之后的结果必须和没有排序的语义是一样的,这也一定程度规定了一些必须遵守的纪律,要不程序乱套了,执行完了也没有用啊。
总结了几条提高效率的要点
第一,要学会时间管理
一天就24小时,总要吃饭睡觉,用于工作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如何提高效率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时间管理的关键是要事第一原则。在时间管理矩阵中,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可以把事情分为四类: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大量的时间应该花在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因为只有这样紧急的事情才会不断减少。
第二,要学会授权
学会工作授权不仅仅是leader要做的,普通的一线程序员也要有这个意识,否则会被大量紧急不重要或者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缠身,效率也不可能高。
很多新当上leader的程序员不敢放手,很多事情压倒自己身上,造成了过重的负担,要知道leader需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提升整体效率,而非忙于处理各种杂事;
对于一线程序员,也会遇到很多的不重要的杂事,比如一会儿产品问你个事情,一会儿项目问你个事情,或者让你参加一些不必要的会议,一定要明确职责范围,该拒绝的拒绝,让他们去找职责范围内的人去处理。
千万不要当老好人,烂好人。
第三,动手前要明确需求和项目细节
程序员作为实现需求的一方,需要在需求方(不管是产品还是运营还是老板)传达需求的时候充分理解需求,遇到需求不明确的一定要让对方先明确了,有了明确的需求文档了再开发。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不靠谱的产品或者运营或者项目经理,如果不在实际开发之前都明确了需求,理顺了,后面再返工的话,这样浪费了很多时间,效率必定低下。
你可以说是因为需求方不靠谱导致的,但是如果程序员本身有这个意识,会避免很多的风险。
另外,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不明确的地方,感觉有风险的地方,要及时跟相关人反馈沟通,不要拖延。
第四,不重复造轮子
不重复造轮子 这个道理程序员应该都懂,为了快速完成需求已有的功能可以拿来封装和复用,不必重新进行开发。
其实真正能够造轮子的人还是少得可怜,能够把成熟的轮子使用的非常熟练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做到精准的定制就非常不错了,毕竟日常工作中还是应用层面居多。
最新程序员考试大纲
一、 考试说明
1. 考试要求:
(1)掌握数据及其转换、数据的机内表示、算术和逻辑运算,以及相关的应用数学基础知识;
(2)理解计算机的组成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指标;
(3)掌握 *** 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
(4)熟练掌握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 *** 作方法;
(5)熟练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6)熟练掌握C程序设计语言,以及C++、Java、Visual Basic中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7)熟悉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8)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了解软件过程基本知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常识;
(9)了解常用信息技术标准、安全性,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10)了解信息化、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1)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简单英文资料。
2.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要求,按照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编制并调试程序,写出程序的相应文档,产生符合标准规范的、实现设计要求的、能正确可靠运行的程序;具有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1)计算机硬软件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2)程序设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计算机硬软件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科学基础
11 数制及其转换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2 数据的表示
数的表示(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方法,精度和溢出)
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的机内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机内表示)
校验方法和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
13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二进制数的运算方法
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和逻辑表达式的化简
14 数学应用
常用数值计算(矩阵、方程的近似求解、插值)
排列组合、应用统计(数据的统计分析)
15 常用数据结构
数组(表态数组、动态数组)、线性表、链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队列、栈、树(二叉树、查找树)、图的定义、存储和 *** 作
16 常用算法
常用的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数值计算、字符串处理、数据压缩算法、递归算法、图的相关算法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算法效率,算法设计,算法描述(流程图、伪代码、决策表)
2.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21 硬件基础知识
2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及层次结构
212 计算机类型和特点
微机、工作站、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
213 中央处理器CPU
算器和控制器的组成,常用的寄存器、指令系统、寻址方式、指令执行控制、处理机性能
214 主存和辅存
存储器系统
存储介质(半导体、硬盘、光盘、闪存、软盘、磁带等)
主存储器的组成、性能及基本原理
Cache的概念、虚拟存储的概念
辅存设备的类型、特性、性能和容量计算
215 I/O接口、I/O设备和通信设备
I/O接口(总线、DMA、通道、SCSI、并行口、RS232C、USB、IEEE1394)
I/O设备的类型和特性(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以及各种辅存设备)
I/O设备控制方式(中断控制、DMA)
通信设备的类型和特性(Modem、集线器、交换机、中继器、路由器、网桥、网关)及其连接方法和连接介质(串行连接、并行连接,传输介质的类型和特性)
22 软件基础知识
221 *** 作系统基础知识
*** 作系统的类型和功能
*** 作系统的内核(中断控制)和进程概念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汉字处理
图形用户界面及其 *** 作方法
222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基础知识
汇编、编译、解释系统的基础知识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运算、控制和传输)
过程(函数)调用
23 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的功能、分类、组成和拓扑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OSI/RM,TCP/IP)
常用网络设备与网络通信设备,网络 *** 作系统基础知识和使用
Client/Server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
LAN基础知识
Internet基础知识
24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征
数据库模型(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数据模型,ER图
数据 *** 作(关系运算)
数据库语言(SQL)
数据库的主要控制功能
25 多媒体基础知识
多媒体基础概念,常用多媒体设备性能特征,常用多媒体文件格式类型
简单图形的绘制,图像文件的基本处理方法
音频和视频信息的应用
简单多媒体应用制作方法
26 系统性能指标
响应时间、吞吐量、周转时间等概念
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可用性、可重用性、安全性等概念
27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 *** 作方法
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辅助设计、自动控制、科学计算、人工智能等概念
文字处理基础知识和常用 *** 作方法
电子表格处理基础知识和常用 *** 作方法
演示文稿制作方法
电子邮件处理 *** 作方法
网页制作方法
3. 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基础知识
31 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软件开发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软件过程基本知识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知识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基础知识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基础知识(CASE)
软件质量管理基础知识
32 软件需求分析、需求定义及软件基础知识
结构化分析概念(数据流图(DFD)、实体关系图(ER))
面向对象设计、结构化设计基础知识
模拟设计、代码设计、人机界面设计要点
33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结构设计程序设计,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
程序设计风格
面向对象设计基础知识、可视化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34 程序测试基础知识
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基础知识
测试工作流程
35 软件开发文档基础知识
36 软件运行和维护基础知识
软件运行基础知识
软件维护基础知识
4. 安全性基础知识
安全性基本概念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计算机犯罪的防范
访问控制
加密与解密基础知识
5. 标准化基础知识
标准化基本概念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基础知识
代码标准、文件格式标准、安全标准、软件开发规范和文档标准基础知识
标准化机构
6. 信息化基本知识
信息化基本概念
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常识
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点
过程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常识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常识
7. 计算机专业英语
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简单英文资料
考试科目2:程序设计
1 内部设计
11 理解外部设计
12 功能划分和确定结构
数据流图、结构图
13 物理数据设计
确定数据组织方式、存储介质,设计记录格式和处理方式
14 详细输入输出设计
界面设计、报表设计
15 内部设计文档
对程序接口、程序功能、人机界面、输入输出、测试计划的描述
16 内部设计文档
2. 程序设计
21 模拟划分(原则、方法、标准)
22 编写程序设计文档
模块规格说明书(程序处理逻辑的描述、输入输出数据格式的描述)
测试要求说明书(测试类型和目标、测试用例、测试方法)
23 程序设计评审
3. 程序实现
31 编程
编程方法和标准
程序设计语言的使用
人工走查
程序文档化
32 程序测试
准备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
准备测试数据
写出测试报告
4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为必选,其他语言可以任选一种)
41 C程序设计语言(ANSI C标准)
程序结构,语法,数据类型说明,可执行语句,函数调用,标准库函数,指针
42 C++程序设计语言(ANSI C++标准)
C++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法和程序结构,类、成员、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模板、继承、多态
43 Java程序设计(Java 2)
Java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语言机制(程序结构和语法,类、成员、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继承、接口)
44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Visual Basic 60)
用户界面设计
程序结构和语法
文件系统对象
访问数据库
以上就是关于程序员在设计和编写程序时,经常采用哪两种编程模式全部的内容,包括:程序员在设计和编写程序时,经常采用哪两种编程模式、c++中对链表进行排序,但不改变原始链表、打开visual c++,使用字符数组和实型数组分别存储学生姓名和成绩,并通过对学生成绩的排序,按名次输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