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c语言编程100个实例

单片机c语言编程100个实例,第1张

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例 基础知识:51单片机编程基础 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1 DIP40双列直插; 2 P0,P1,P2,P3四个8位准双向I/O引脚;(作为I/O输入时,要先输出高电平) 3 电源VCC(PIN40)和地线GND(PIN20); 4 高电平复位RESET(PIN9);(10uF电容接VCC与RESET,即可实现上电复位) 5 内置振荡电路,外部只要接晶体至X1(PIN18)和X0(PIN19);(频率为主频的12倍) 6 程序配置EA(PIN31)接高电平VCC;(运行单片机内部ROM中的程序) 7 P3支持第二功能:RXD、TXD、INT0、INT1、T0、T1 单片机内部I/O部件:(所为学习单片机,实际上就是编程控制以下I/O部件,完成指定任务) 1 四个8位通用I/O端口,对应引脚P0、P1、P2和P3; 2 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TMOD,TCON,TL0,TH0,TL1,TH1) 3 一个串行通信接口;(SCON,SBUF) 4 一个中断控制器;(IE,IP) 针对AT89C52单片机,头文件AT89x52h给出了SFR特殊功能寄存器所有端口的定义。 C语言编程基础: 1 十六进制表示字节0x5a:二进制为01011010B;0x6E为01101110。 2 如果将一个16位二进数赋给一个8位的字节变量,则自动截断为低8位,而丢掉高8位。 3 ++var表示对变量var先增一;var—表示对变量后减一。 4 x |= 0x0f;表示为 x = x | 0x0f; 5 TMOD = ( TMOD & 0xf0 ) | 0x05;表示给变量TMOD的低四位赋值0x5,而不改变TMOD的高四位。 6 While( 1 ); 表示无限执行该语句,即死循环。语句后的分号表示空循环体,也就是{;} 在某引脚输出高电平的编程方法:(比如P13(PIN4)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13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1_3 = 1; //给P1_3赋值1,引脚P13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5 While( 1 ); //死循环,相当 LOOP: goto LOOP; 6 } 注意:P0的每个引脚要输出高电平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如4K7)至VCC电源。 在某引脚输出低电平的编程方法:(比如P27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27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2_7 = 0; //给P2_7赋值0,引脚P27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5 While( 1 ); //死循环,相当 LOOP: goto LOOP; 6 } 在某引脚输出方波编程方法:(比如P31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31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5 { 6 P3_1 = 1; //给P3_1赋值1,引脚P31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7 P3_1 = 0; //给P3_1赋值0,引脚P31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8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输出高、低、高、低……,从而形成方波 9 } 将某引脚的输入电平取反后,从另一个引脚输出:( 比如 P04 = NOT( P11) )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04和P11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1_1 = 1; //初始化。P11作为输入,必须输出高电平 5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6 { 7 if( P1_1 == 1 ) //读取P11,就是认为P11为输入,如果P11输入高电平VCC 8 { P0_4 = 0; } //给P0_4赋值0,引脚P04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2 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例 9 else //否则P11输入为低电平GND 10 //{ P0_4 = 0; } //给P0_4赋值0,引脚P04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11 { P0_4 = 1; } //给P0_4赋值1,引脚P04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12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根据P11的输入情况,改变P04的输出电平 13 } 将某端口8个引脚输入电平,低四位取反后,从另一个端口8个引脚输出:( 比如 P2 = NOT( P3 ) )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2和P3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3 = 0xff; //初始化。P3作为输入,必须输出高电平,同时给P3口的8个引脚输出高电平 5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6 { //取反的方法是异或1,而不取反的方法则是异或0 7 P2 = P3^0x0f //读取P3,就是认为P3为输入,低四位异或者1,即取反,然后输出 8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将P3取反输出到P2 9 } 注意:一个字节的8位D7、D6至D0,分别输出到P37、P36至P30,比如P3=0x0f,则P37、P36、P35、P34四个引脚都输出低电平,而P33、P32、P31、P30四个引脚都输出高电平。同样,输入一个端口P2,即是将P27、P26至P20,读入到一个字节的8位D7、D6至D0。 第一节:单数码管按键显示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硬件原理接线图: 1 接电源:VCC(PIN40)、GND(PIN20)。加接退耦电容01uF 2 接晶体:X1(PIN18)、X2(PIN19)。注意标出晶体频率(选用12MHz),还有辅助电容30pF 3 接复位:RES(PIN9)。接上电复位电路,以及手动复位电路,分析复位工作原理 4 接配置:EA(PIN31)。说明原因。 发光二极的控制:单片机I/O输出 将一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阳极)接P11,LED的负极(阴极)接地GND。只要P11输出高电平VCC,LED就正向导通(导通时LED上的压降大于1V),有电流流过LED,至发LED发亮。实际上由于P11高电平输出电阻为10K,起到输出限流的作用,所以流过LED的电流小于(5V-1V)/10K = 04mA。只要P11输出低电平GND,实际小于03V,LED就不能导通,结果LED不亮。 开关双键的输入:输入先输出高 一个按键KEY_ON接在P16与GND之间,另一个按键KEY_OFF接P17与GND之间,按KEY_ON后LED亮,按KEY_OFF后LED灭。同时按下LED半亮,LED保持后松开键的状态,即ON亮OFF灭。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2 #define LED P1^1 //用符号LED代替P1_1 3 #define KEY_ON P1^6 //用符号KEY_ON代替P1_6 4 #define KEY_OFF P1^7 //用符号KEY_OFF代替P1_7 5 void main( void ) //单片机复位后的执行入口,void表示空,无输入参数,无返回值 6 { 7 KEY_ON = 1; //作为输入,首先输出高,接下KEY_ON,P16则接地为0,否则输入为1 8 KEY_OFF = 1; //作为输入,首先输出高,接下KEY_OFF,P17则接地为0,否则输入为1 9 While( 1 ) //永远为真,所以永远循环执行如下括号内所有语句 10 { 11 if( KEY_ON==0 ) LED=1; //是KEY_ON接下,所示P11输出高,LED亮 12 if( KEY_OFF==0 ) LED=0; //是KEY_OFF接下,所示P11输出低,LED灭 13 } //松开键后,都不给LED赋值,所以LED保持最后按键状态。 14 //同时按下时,LED不断亮灭,各占一半时间,交替频率很快,由于人眼惯性,看上去为半亮态 15 } 数码管的接法和驱动原理 一支七段数码管实际由8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其中7个组形构成数字8的七段笔画,所以称为七段数码管,而余下的1个发光二极管作为小数点。作为习惯,分别给8个发光二极管标上记号:a,b,c,d,e,f,g,h。对应8的顶上一画,按顺时针方向排,中间一画为g,小数点为h。 我们通常又将各二极与一个字节的8位对应,a(D0),b(D1),c(D2),d(D3),e(D4),f(D5),g(D6),h(D7),相应8个发光二极管正好与单片机一个端口Pn的8个引脚连接,这样单片机就可以通过引脚输出高低电平控制8个发光二极的亮与灭,从而显示各种数字和符号;对应字节,引脚接法为:a(Pn0),b(Pn1),c(Pn2),d(Pn3),e(Pn4),f(Pn5),g(Pn6),h(Pn7)。 如果将8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阴极)内接在一起,作为数码管的一个引脚,这种数码管则被称为共阴数码管,共同的引脚则称为共阴极,8个正极则为段极。否则,如果是将正极(阳极)内接在一起引出的,则称为共阳数码管,共同的引脚则称为共阳极,8个负极则为段极。 以单支共阴数码管为例,可将段极接到某端口Pn,共阴极接GND,则可编写出对应十六进制码的七段码表字节数据

#include <AT89X51h> //包含头文件

unsigned char code dispbit[]={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 //定义数码管位选码

unsigned char code dispcode[]={0x3f,0x06,0x5b,0x4f,0x66,

0x6d,0x7d,0x07,0x7f,0x6f,0x00,0x40};//定义数码管段选码

unsigned char dispbuf[8]={0,0,0,0,0,0,10,10}; //显示码数组,因为只用了六个数码管,所以将最后两位赋值为10对应与段码0x00,表示不亮

unsigned char temp[8]; //暂存数组

unsigned char dispcount; //扫描位的记录

unsigned char T0count; //计数次数

unsigned char timecount; //定时器5ms中断的次数

bit flag; //定义标志位

unsigned long x; //定义变量用来存放频率值

void main(void)

{

unsigned char i;

TMOD=0x15; //定义定时器0为计数方式,定时器1为记时方式,均工作在方式1

TH0=0; //定时器0初值高8位为0

TL0=0; //定时器0初值低8位为0

TH1=(65536-5000)/256; //定时器1初值高8位

TL1=(65536-5000)%256; //定时器1初值低8位,即定时5ms

TR1=1;//启动定时器1

TR0=1;//启动定时器0

ET0=1;//开定时器0中断

ET1=1;//开定时器1中断

EA=1; //开总中断

while(1)

{

if(flag==1) //如果定时时间到了1s

{

flag=0; //标志位清零

x=T0count65536+TH0256+TL0; //获得整型的频率值,T0count计数器在1s内溢出的次数,每溢出一次就计数了T0count65536次,再加上当前计数寄存器的值即为实际计数总数

for(i=0;i<8;i++)

{

temp[i]=0; //暂存缓冲区清零

}

i=0;

while(x/10) //将频率值的每一位分离出来,存进temp数组,例如63239分离为6、3、2、3、9

{

temp[i]=x%10;

x=x/10;

i++;

}

temp[i]=x;

for(i=0;i<6;i++)

{

dispbuf[i]=temp[i]; //将暂存数组的数据赋给显示数组

}

timecount=0; //记时清零

T0count=0; //计数清零

TH0=0; //定时器0初值清零

TL0=0; //定时器0初值清零

TR0=1; //重新启动定时器0,其实是作为计数器来用

}

}

}

void t0(void) interrupt 1 using 0 //每个计数中断一次

{

T0count++; //计数加一

}

void t1(void) interrupt 3 using 0 //5ms产生一次中断

{

TH1=(65536-5000)/256; //

TL1=(65536-5000)%256; //重装初值

timecount++;

if(timecount==200) //当timecount=200时,即为1s

{

TR0=0; //关闭定时器0,为了读出定时器0计数个数

timecount=0; //timecount清零,重新计时

flag=1; //置标志位通知主程序1s已到

}

/以下为数码管扫描部分/

//因为放在该中断程序中,故每5ms扫描一位数码管

P2=0xff; //先关闭所有数码管

P0=dispcode[dispbuf[dispcount]]; //先确定相应数码管的段码,送入段码

P2=dispbit[dispcount]; //送入位码

dispcount++; //下一次应该扫描下一位数码管所以要加一

if(dispcount==8) //因为共有8个数码管

{

dispcount=0; //扫描完第7个,回头扫描第0个

}

}

|P1口接8个发光二极管共阳

#include <AT89X51H>

unsigned char i;

unsigned char temp;

unsigned char a,b;

void delay(void)

{

unsigned char m,n,s;

for(m=20;m>0;m--)

for(n=20;n>0;n--)

for(s=248;s>0;s--);

}

void main(void)

{

while(1)

{

temp=0xfe;

P1=temp;

delay();

for(i=1;i<8;i++)

{

a=temp<<i;

b=temp>>(8-i);

P1=a|b;

delay();

}

for(i=1;i<8;i++)

{

a=temp>>i;

b=temp<<(8-i);

P1=a|b;

delay();

}

}

}

扩展资料:

Proteus 自从有了单片机也就有了开发系统,随着单片机的发展开发系统也在不断发展。 keil是一种先进的单片机集成开发系统。它代表着汇编语言单片机开发系统的最新发展,首创多项便利技术,将开发的编程/仿真/调试/写入/加密等所有过程一气呵成,中间不须任何编译或汇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1单片机

P1>>4是往右移4位,temp=P1>>4;就是说把P1的值右移4位并赋给temp

temp | 0xf0中 | 是表示或的意思,就是temp或0xf0

temp=temp | 0xf0;整句就是说如果上面P1右移后temp得到是0xf0那么此时temp就是0xf0,如果上面P1右移后不是0xf0那么此时temp为oxf0

以上就是关于单片机c语言编程100个实例全部的内容,包括:单片机c语言编程100个实例、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51单片机设计跑马灯的程序用(c语言)编写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2932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