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眠质量不好,抱着哄睡放到床上就醒了,怎么办

宝宝睡眠质量不好,抱着哄睡放到床上就醒了,怎么办,第1张

很多妈妈带一个小宝宝,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晚上睡不好,一放下就醒。哄睡有多艰难?每个新妈妈都有一段关于哄睡的血泪史,不,是N多段,很多很多段。所以进行科学的引导睡眠是很有必要的。

宝宝是很敏感的,要调整宝宝的睡眠,妈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1、抛弃你的焦虑。孩子的睡眠很重要,但不要为了睡眠而睡眠。实在哄不睡的时候,别为难自己也别为难孩子,陪着安静地听听音乐,或者推车推着出去走走,说不定过会儿就睡着了。

2、入睡方式很重要,但无需把抱睡和奶睡视为洪水猛兽,尤其是小月龄的宝宝。睡眠引导的最终结果是妈妈和孩子都睡得更好,选择你俩都觉得舒适的方式。如果实在放不下,找个舒服的小沙发,让宝宝在妈妈怀里好好睡一觉,你也可以玩玩手机看看书。

3、如果家里还有其他看护人,尝试让其他人照顾宝宝白天的小睡。晚上照顾宝宝已经非常非常辛苦了,不要想着做女超人,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能,咱要打的是持久战。

4、不要过于依赖某一种哄睡方式。就像等等麻米说的,如果您家宝宝是“只奶睡+躺喂+母婴同床”,你已一只脚跨进夜醒频繁的魔咒圈。而过度依赖抱睡,总有一天你的腰和肩膀都会受不了的。

了解宝宝的睡眠特点,当你知道了“他为什么是这样”,应付起来便会得心应手的多,也会有效治愈你的焦虑。

2对于如何学习睡眠知识,在书中《Baby Whisperer Solves All Your Problems》(中文翻译《实用程序育儿法》)的方法中,我推荐给了身边几位有这个烦恼的新手妈妈们,她们用了改良版的EASY模式(吃-玩-睡)帮她们的宝宝建立规律作息的。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慢慢脱离了要抱着哄睡的习惯。

掌握放下方法

小宝宝最初的阶段都有惊跳反射,有时我们放下稍微不注意,就会触动她们的惊跳反射,导致她们被吓醒了。对于一般健康宝宝,如果惊跳反射是导致放下就醒的原因,可以尝试给宝宝包襁褓。

注意放下的时机

和大人不同,小宝宝刚刚入睡时是浅睡眠。睡眠比较浅,所以放下就容易醒。要改掉这个放下就醒的问题,不要宝宝一睡着就放下,可以稍微抱久一点,等宝宝进入深度睡眠了再放下。如果一开始掌握不好这个时机,可以用一个判断方法,就是轻轻抬一下宝宝的胳膊,如果发现她的胳膊发软,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她已经进入深度睡眠了。即使这样,放下时还是要注意放下的方法。

打破抱着才能入睡的联系

很多宝宝养成抱睡的很大原因都在于喝完奶就睡觉,但很多宝宝由于刚喝完奶需要抱着拍嗝来消化。自然慢慢地,她就把“入睡”和“妈妈竖抱”联系起来了。所以先要打破这个联系。

打破贴着我的身体才能睡的联系

在从身上放到床上这个跨度可能对宝宝来说太大、不适应。所以可以开始寻找其他哄睡的方式,比如放在婴儿车里推,让宝宝平静下来。

建立睡眠程序,从推车到床上

从推车到床上,这个过渡是最难的。小宝宝控制睡眠的系统白天和晚上是不一样的,通常宝宝都是晚上睡觉先变好,然后再白天变好的。所以,

所以建立一个建立睡眠程序,让宝宝习惯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序。比如:拉好窗帘,把她放进睡袋,喝奶,刷牙,读晚安绘本,亲她一下,把她放下。 这套程序做什么不重要,但是需要固定不变的,每天睡前都是这样,让她理解做了这个以后就意味着要睡觉了。

3宝宝睡觉是要学习的一种能力,从一开始就要建立正确的习惯,尽管这个习惯刚开始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每家宝宝的睡眠问题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可以看书看其他人的案例,但最终如何执行一定要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

所有宝宝的睡眠问题都不是单一的,一定要综合分析,把问题拆解。然后不要贪心,一个一个问题攻破,期间肯定会有所妥协,但至少我们离目标更近了。

坚持、坚持、再坚持, 无论你选择用什么理论体系帮助宝宝学习如何入睡,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去,不能三心二意,不然宝宝会困惑,结果就会更加糟糕。

好像并没有一本书或者一个专家对“自主入睡”做出明确定义;大家的普遍认知都是:不需要奶睡、不用抱睡,大人拍一拍甚至不依赖大人,孩子自己玩一会就睡了。总之就是:自己的觉自己睡。

C姐百天之前,我要盯着她看很久或者轻轻搓搓小手小脚才能判断她是不是真的睡了;到现在,即使是黑着灯,我只要听听她的呼吸,就知道这小妞是睡着了,还只是在躺平。没办法,这就是一个被生活磨练出来的老母亲的基本功能。

孩子的睡眠分为快速眼动期(REM)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

1、快速眼动期(REM) :即使闭着眼睛,也能看到眼球在眼皮下转动,孩子会有惊跳、抽动、面部会有表情:比如微笑、哭泣甚至鬼脸,突然挥动手脚,呼吸局促。 神奇的是,虽然小动作不断,但他们确确实实是在睡眠状态中 ,所以也被叫做活跃睡眠期(active sleep,AS)

2、非快速眼动期(NREM) :随着睡眠状态的深入,孩子们的动作越来越少,呼吸放缓并趋于平稳,非常非常安静,安静睡眠期(quiet sleep, QS)来喽,这个时候他们才是真真正正的睡。。着。。了。。这个阶段,老母亲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嗨起来了~~

不同月龄娃娃的睡眠模式略略不同

1、刚出生的婴儿每天要睡将近16个小时以上,分成3-4段,每一段都是由快速眼动和非快速眼动睡眠组成,顺序是:昏昏欲睡、快速眼动、浅睡、深睡和沉睡;

2、2-3个之后模式将改变:先经过非快速眼动期再到快速眼动期;随着月龄的增加,快速眼动期会越来越短,睡眠会变得越来越安静。

了解了娃们的睡眠模式,你就知道,孩子的睡眠方式跟大人是不同的,

由于孩子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完全,他们在睡眠过程中确实会有很多动作,也会发出声音甚至做表情, 这都是太正常不过了的 。家长们千万千万不要急于处理,可以先观察一下,再决定是不是要安抚,否则,过渡介入反而会影响孩子睡眠:我只是说了个梦话,我妈为啥把我叫醒?我的梦还没做完呢。。。

(一)最常见也是最有争议的方法:哭声免疫法

当孩子出现睡眠信号:比如揉眼睛、打哈欠、神情呆滞时,可以先进行安抚,然后把孩子放到床上,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她自主睡觉,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哭闹,可以放手,给她最长一个小时的时间限制,哭累了,自然就睡着了。这个做法也有利于孩子夜醒时即使没有父母哄帮忙也可以自己接觉。

(二)相对温和的方法:哭声控制法

来自《法伯睡眠宝典》,同样是孩子出现睡眠信号后将醒着的孩子放到婴儿床上,随后离开房间,以渐进式的间隔来查看和安抚孩子,

两种训练方法的启示:

不管是哪种方法,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两个哄睡的基本前提:建立规律的作息模式和睡前仪式。

EASY作息模式 :很多新手爸妈所熟知的日常起居习惯,包括吃(Eat)、玩(Active)、睡(Sleep)、自由(You)。

EASY模式认为4个月前的宝宝可以采取3小时一个周期的循环模式,4个月以上延长至4个小时,依次反复,形成规律。

当然,周期的时长不是完全固定的,家人们可以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但是最少最少也不能短于两个小时的时间间隔,否则容易造成过度喂养。

规律作息的好处是可以及时预判孩子的需求,不要等到孩子饿透了或者困蒙了再喂奶哄睡;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生物钟,“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不仅父母心中有数,孩子也能够在潜移默化里受到影响,有利于引导孩子在稳定的状态下自己睡觉。

温馨的睡前仪式: C姐现在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睡前仪式:选绘本、换睡袋、讲故事、关灯、唠唠叨叨、睡觉。基本上从她同意选绘本进房间开始,哄睡过程就完成了一大半,如果她不肯睡觉,一定拒绝选书,这个时候我就会跟她商量,规定时间,时间到了再开始。

睡前仪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开始是洗白白、擦香香、换睡袋、喝奶、讲故事到睡觉,中间随着她一点点长大,活动变了,睡前程序也在调整。但是 唱歌跳舞玩蹦床或者太剧烈的活动时一定不能有的,而且换睡袋、讲故事是一定不能变的。

睡前仪式的作用在于建立睡眠联想:把事件、物品和睡眠联系起来,给孩子心理暗示:我换睡袋之后就是睡觉了;

同时平复孩子睡前的兴奋情绪,舒缓心情,有很好的安抚和放松作用。

事实证明,适当的借助道具,确实比单q匹马哄睡更容易成功,毕竟人民币玩家在这个时候还是会凸显一定优势的。

(一)睡袋

这可是C姐从出生穿到现在的唯一一样“常驻服饰”。睡袋可真是太太太实用了,硬要说,我能夸上一天一夜。

C姐在不同时期穿的睡袋不同:刚出生肯定是襁褓类的“防惊跳睡袋”喽,要知道,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睡眠路上的“最大敌人”就是身体四肢的突然抖动:睡得好好的,突然自己把自己跳醒了,你说气不气人。

防惊跳睡袋的好处就是“把孩子裹住”,让他老老实实睡大觉。当然,如果你有打襁褓的手艺,也可以用包被给孩子包住,但是一定一定要记得上紧下松,束缚住上肢就好了,下肢空间一定要足够宽敞,不影响孩子蹬腿。

也有这种“投降式”,原理相同,可以提供d性的包裹感,约束孩子的活动范围,但是也不完全妨碍他活动。不过说实话,第一次给C姐用的时候,看着她被包起来的小手,我也是有点将信将疑,但后面发现她真能睡大觉之后,心才慢慢放下来。

直到现在C姐也是穿睡袋睡觉,为啥?方便又省心呀,不担心露肚子和蹬被子,毕竟没有哪个孩子可以老老实实的盖被子一整晚吧,还不如直接把它们穿在身上呢。。

(二)安抚玩具

也包括安抚巾,作用是入睡前帮助孩子放松心情,构建睡眠场景,唤起他对睡眠的“条件反射”。

C姐一两个月的时候我就给她准备了豆豆毯和安抚巾,还自己专门贴身用了一段时间,目的是希望沾染上“母爱的气息”,目的是让她有熟悉的感觉,增强她的安全感。

结果C姐好像并不特别买账,只是被当成普通的盖被和玩具了,白白辜负了老母亲的一番心意。不过讲真,安抚巾的手感是真不错,老母亲反而喜欢的不行。。。

我一度以为靠玩具安抚这件事在C姐身上彻底实现不了了,结果没想到,刚上幼儿园的那几个星期,突然心血来潮的把自己的“小蹦蹦”带到幼儿园去了,据说吃饭、 游戏 、睡觉都要带着,睡觉时候搂的格外紧。。。

(三)声光玩具:安抚海马和小夜灯等

估计每个新生儿宝宝都有一个安抚海马吧。。。特点是能发出柔柔的光还有声音,更有模拟羊水的咕噜咕噜声,据说这个声音能让新生儿感觉置身在妈妈的子宫里,因此额外有安全感,睡的格外香甜。

不过据我的经验,C姐完全不感冒呀,安抚海马的尺寸还有硬度,对新生儿来说太大了,搂着是肯定没戏了,而且这个灯光不仅不能安抚哄睡,反而影响孩子的睡眠。

同样被我pass掉的是小夜灯,不管是单一颜色还是能变换色彩的,我都不建议。不知道对孩子的视觉和神经发育有没有影响?

讲真,孩子的睡觉质量直接关系到老母亲的幸福指数,他们睡觉越省心,老母亲们越开心。但是,自主入睡的能力并不是完全是靠“训练”得到的,规律的作息、气氛的营造都很重要,一切都做好了,就等着娃娃们静静的入睡吧,好梦哟~~

不同月龄的宝宝要怎样科学地安排作息?宝宝作息完全没规律,怎么吃怎么睡,要是能有人手把手教我们就好了……

1、宝宝作息规律的关键

「吃玩睡」

让宝宝养成规律作息的尚方宝剑就是:「吃玩睡」。

「吃玩睡」指的就是宝宝要按照「吃奶—玩耍—睡觉」的顺序来安排白天的日常生活。

这个模式简称「EASY」模式,E 指的 eat 吃,A 指的是 Activity 活动,S 指的是 Sleep 睡觉,Y 指的是 Yourself 自己选择。这个模式是由《实用程序 育儿 法》的作者特蕾西 霍格女士提出的。

为何是「吃玩睡」而不是「玩吃睡」、「吃睡玩」呢?因为其他两种作息模式真的容易有坑啊!

1 容易造成吃奶和睡撞车,或养成奶睡习惯

比如宝宝很困了哭哭闹闹的却吃不下去。结果明明很饿,却没吃多少,导致过早醒来。既没有吃好,也没有睡好。这就是典型的吃奶和睡觉撞车。

2 容易造成干扰睡眠的生理问题

比如白天吃完奶就睡,宝宝有嗝没有拍出来,导致宝宝睡下去不久后就被嗝憋醒。

还有小宝宝喜欢吃完就拉,马上就要睡了结果大便一来又洗又弄造成错过了最佳入睡时间而导致过度疲劳。

「吃玩睡」的顺序更才能保证宝宝既吃得好,也睡得好。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年龄阶段,说说怎样引导宝宝进行吃玩睡。

第一阶段:0 至 4 周

睡眠特点:

1 宝宝第一个月大部分时间都是吃和睡,比较少宝宝存在「玩」这个阶段的。大部分宝宝睡眠日间和夜间的节奏相同,即白天睡三个小时醒来晚上也是睡三个小时醒来;

2 睡眠问题 :部分宝宝会存在黑白颠倒的情况,有的宝宝会从 2 周开始有肠绞痛。

「吃玩睡」引导对策: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逐渐养成规律母乳喂养,引导规律的睡眠。

宝宝出生前几天以母乳按需喂养为主,多刺激多吮吸,以便建立稳定的哺乳关系。一旦这个哺乳关系稳定下来之后,一般是出生两周左右,就可以开始稳定的规律喂养。

有妈妈会说:月子里不应该按需喂养么?

其实,按需喂养和按时喂养并不矛盾。母乳充足就意味着哺乳关系稳定,宝宝就能吃得饱,哺乳关系稳定了,自然就可以「进阶」逐渐引导至按时喂养。

喂养的频次建议:每 25~3 个小时哺乳一次,宝宝白天的清醒时间应该在 45 分钟左右。白天晚上几乎都是在睡眠中。

在这个阶段如果宝宝晚上并没有哭闹要吃奶的话,是不必叫起来吃奶的。这表明宝宝已经具备的区分白天黑夜的能力。

相反如果白天宝宝睡眠超过了 3 个小时,是要叫起来吃奶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宝宝尽快区别白天黑夜,纠正黑白颠倒的问题。

第二阶段:4 至 8 周

睡眠特点:

1 出满月后清醒时间开始变长, 在 1 个小时左右;这个阶段每日睡眠总量在 15~16 个小时左右,白天总量在 5~7 小时左右,夜间总量在 9~10 小时左右;

2 睡眠问题 :入睡困难,白天小睡短,月子里不停睡睡睡的宝宝突然这个月龄开始睡 20~30 分钟的小短觉;肠绞痛和肠胀气会达到高峰;

3 夜间睡眠 :6~8 周左右很多宝宝黑白颠倒的情况消失了,少部分天使宝宝开始在 6 周左右夜晚第一觉可以睡到 6~8 小时;

4 夜奶次数 :普遍在 2~3 次。

「吃玩睡」引导对策:

开始引进「吃玩睡」, 这个月龄的清醒时间大概在 1 小时左右,扣除半个小时的吃奶时间,宝宝还有半个小时可以玩。

一定要注意白天的小睡规律:清醒一个小时左右就会出现睡眠信号,此时就要立即安排小睡。

吃奶时间可以按照 3~35 小时来安排。

很多月子里夜间入睡时间固定不下来的宝宝可以慢慢通过引入睡眠程序来固定夜晚入睡时间了。

无论宝宝白天可以睡多长,超过 3 个小时都叫起来,这样才不会让黑白颠倒的问题继续。

可以将每次 3 小时的喂奶时间安排在小睡醒来之后,根据喂奶时间,安排三个小时的循环。可以尝试将喂奶时间拉长至 35 小时。

但是由于小睡时间的不固定,喂奶时间有时候会和小睡时间撞车。

第三阶段:8 周至 4 个月

睡眠特点:

1 这个阶段是睡眠规律形成和引导的重要阶段;

大部分宝宝会在 3~4 个月左右形成独特的规律,白天的清醒时间从 1 个小时延长到了 15 小时。总体的睡眠量 15~16 个小时左右,夜间睡眠在 10~11 小时左右,白天在 5~6 小时左右;

2 睡眠问题 :从 10 周开始, 大部分宝宝的肠绞痛开始缓解,最终会在 4 个月左右消失,肠胀气有的会持续到添加辅食后;

3 夜间睡眠 :从 8 周开始,很多宝宝的夜晚第一觉开始能睡到 6~8 小时,还有的天使宝宝可以睡整觉了。很多宝宝入睡时间自动提前到了傍晚 6 点至 8 点;

4 夜奶次数 :普遍在 1~2 次。

「吃玩睡」引导对策:

这个阶段是吃玩睡的巩固和形成阶段。

清醒 15 个小时,宝宝的吃奶时间也普遍开始缩短。宝宝有 1 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各种 探索 各种练习。

有的宝宝从 3 个月开始睡眠信号开始变弱,这个时候主要按点来安排小睡。

喂奶时间可以拉长至 35~4 个小时,从而「吃玩睡」的循环变成了 4 个小时。

白天依然是小睡超过 3 个小时,温柔唤醒。

习惯睡得短的宝宝,在这个阶段需要引导超过 1 小时的一个长觉,这样才不至于白天太累。

这个阶段的宝宝清醒时间可以安排外出,一天至少 1~2 次外出,每次 1 小时左右。不外出可以多趴着。

作息时间表建议:

从这个阶段起就可以建立规律化的作息时间安排,以下的作息时间表是根据「吃玩睡」的规律做的一个案例,进供参考。

要注意:是每个宝宝内在的节奏是有差别的,大家要多注意观察和记录,才能找出宝宝独特的作息规律。

作息时间表建议:

7:00:起床,喂奶

9:00~10:00:小睡

11:00:喂奶

12:00~14:00:午睡

15:00:喂奶

16:00~16:30:小睡

19:00:喂奶

19:30:夜间入睡

3:00:喂奶

第四个阶段:4 至 6 个月

睡眠特点:

1 这个阶段宝宝的睡眠模式向成人模式转换,白天开始作息规律化,睡眠总量大约在 14~15 小时左右,白天小睡时间 3~5 小时,清醒时间在 2~25 小时左右,小睡三次,夜晚睡眠时间在 10~11 小时;

2 睡眠问题 :4 个月左右的睡眠倒退期,频繁夜醒,小睡开始变短。如果没有及时纠正的话,这种倒退模式会持续下去,还有的宝宝会出现早醒问题,半夜起来玩的问题。

3 夜奶次数 :1~2 次。

「吃玩睡」引导对策:

这个阶段很多宝宝的睡眠信号消失,主要按照清醒时间来安排小睡。并开始将每一个小觉的时间慢慢固定下来。

喂奶时间变成 4 小时一次,并需要将喂奶时间固定下来,为添加辅食做准备。

白天依然是,小睡超过 3 个小时,温柔唤醒。

清醒的时间,安排 2 次外出散步,一次至少一个小时。

作息时间表建议:

5:00 / 6:00:喂奶

7:00:起床

8:00:辅食

9:30~10:30:小睡

10:30:点心水果

12:00:喂奶

13:30~15:30:小睡

16:00:辅食+奶

18:30:奶

19:00:夜间入睡

第五阶段:6 至 9 个月

睡眠特点:

1 宝宝睡眠完全变成了成人的睡眠模式,这个阶段宝宝白天的清醒时间是 25~3 小时。总体睡眠量在 14~15 个小时左右,白天是 25~4 小时,夜晚睡眠量在 10~12 小时左右;

2 睡眠问题 : 出牙,爬和站等大运动的发展。这些都会导致入睡困难,白天小睡短,夜间频繁夜醒。6~9 个月黄昏觉会逐渐消失,如果宝宝午睡睡得比较长,也可以人为去掉黄昏觉;

3 夜奶次数 :辅食添加稳定了之后,理论上宝宝不再需要任何夜奶了。有部分夜奶次数本来就少的宝宝会自动将夜奶推迟到凌晨 5、6 点钟,从而实现自动戒断夜奶。

「吃玩睡」引导对策:

此时很多宝宝完全没有睡眠信号,按照清醒时间来安排白天的小睡。

吃奶时间为 4 小时,此时还需要加上辅食时间。 6 个月添加辅食之初可以一次辅食,6 个半月至 7 个月可以引入两餐辅食。辅食的时间安排可以结合以前的喂奶时间,考虑未来会替代奶变成一顿正餐。

黄昏觉消失,可以安排夜间提早半个小时入睡白天依然是,小睡超过 3 个小时,温柔唤醒。

安排 2 次外出散步,一次至少一个小时。

作息时间表建议:

5:00 / 6:00:喂奶

7:00:起床

8:00:辅食

9:30~10:30:小睡

10:30:点心水果

12:00:喂奶

13:30~15:30:小睡

16:00:辅食+奶

18:30:奶

19:00:夜间入睡

第六阶段:9 至 12 个月

睡眠特点:

如果之前引导的不错的话,恭喜家长,要解放了。

1 接近一岁,辅食可以安排一日三餐。部分宝宝会将晨奶自动断掉;

2 这个阶段白天的清醒时间是 3~35 小时,总体的睡眠量是 13~14 个小时,白天为 25~3 小时,夜间睡眠时长是 11~12 小时;

3 睡眠问题 :有的宝宝会在 10 个月左右出现「假一觉」的情况。即宝宝突然开始白天睡一觉,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不长,宝宝又会睡回两觉;

4 夜奶戒除

「吃完睡」引导对策:

这个阶段依然按照清醒时间来安排小睡。

随着辅食量的增加,宝宝的吃奶次数会减少为 3 次。

黄昏觉不需要再睡了,只需要安排上午下午各一次小睡就可以了。

夜晚睡眠时间依然固定在 7~8 点之间。不可以因为月龄增加就推迟夜晚入睡时间,因为这个阶段只是白天的睡眠需求量下降,夜晚的睡眠需求量依然存在。

作息时间表建议:

7:00:起床,喂奶

8:00:早餐

10:00~10:45:小睡

12:00:午餐

13:00:喂奶

13:30~15:30:午睡

15:30:水果点心

17:00:晚餐

18:30:喂奶

19:00:夜间入睡

总结:

在宝宝作息和「吃玩睡」的整体引导过程中,妈妈们既要了解科学的睡眠知识方便自己来判断,也要结合宝宝本身内在的作息节奏来调整安排,切勿过于教条。

宝宝不是机器,并不会每天都按照一个既定的规律和时间来,宝宝的作息规律化,也不是一日就能达成的,如果偶尔一两天因为外出打针等影响了作息,不影响大局,也不用太焦虑。

宝宝之前没来得及时建立科学作息咋办?

科学引导,逐步调整,永远都不嫌晚。

学过一些育儿知识的准妈妈应该都知道easy育儿法,如果不知道,我按照自己的理解稍微解释一下。e-eat,喂奶;a-activity,运动、游戏;s-sleep,宝宝睡觉了;y-your time,妈妈自己的时间。

easy育儿法按照喂奶时间间隔分为三小时和四小时两种模式。

三小时模式:

七点安排起床、喂奶,七点半玩耍,八点半小睡一个半小时;十点起来吃奶,十点半玩耍,十一点半小睡一个半小时;下午一点吃奶,一点半玩耍,两点半小睡一个半小时;四点吃奶,四点半玩耍,五点半小睡一小时;六点半吃奶,七点开始安排晚上的睡眠,晚上也按照三小时一次左右的间隔喂奶,喂完后直接哄睡,不安排玩耍。如果孩子可以睡整觉,也不必唤醒喂奶。全天喂奶次数在7-8次,白天小睡总时长五小时左右。

四小时模式:

七点安排起床、喂奶,七点半玩耍,九点小睡两个小时;十一点起来吃奶,十一点半玩耍,下午一点小睡两个小时;三点起来吃奶,三点半玩耍,五点半小睡一个小时;六点半吃奶,七点开始安排晚上的睡眠,晚上按照四小时的时间间隔喂奶,喂奶后直接哄睡不安排玩耍。如果孩子睡整觉,不必唤醒喂奶。全天喂奶次数5-6次,白天小睡总时长五小时左右。

听起来很理想也很简单,具体怎么 *** 作却需要摸索一番,例如多大的宝宝可以开始适用easy育儿法,一个小时的玩耍时间应该玩什么,这都是我在带娃初期的疑惑。以下以三个半月的西宝为例,看看我是怎么应用easy育儿法的。

1月子阶段

月子里的宝宝是不适用easy的。宝宝刚出生,正在逐渐适应这个全新的世界,吃奶和睡觉都是完全不规律的。这个阶段按需喂养,宝宝什么时候想吃了就喂,想吃多少喂多少。这个阶段宝宝清醒的时间也比较少,主要就是吃和睡,醒的时候就四周看看,不能安排什么活动。

2满月后至两个半月

出了月子,阿姨走了,吃喝拉撒都归我了,有点懵。刚开始带她,还不能理解她的哭声,哭了就手足无措,哄一会不管用就担心是饿了只能喂奶,曾出现一天喂18次的情况,哪怕不是那么极端的情况一天基本也要喂12次左右,渐渐的就觉得太累了。调整迫在眉睫。

E:在宝宝一个半月左右开始决定采用三小时间隔的easy法。喂奶时间间隔慢慢从两小时变成两个半小时再慢慢过渡到三小时。刚开始改变的是白天,路要一步一步走嘛,晚上还是她醒来就喂,没有刻意调整。这个过程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几乎是很容易的就实现了,可见宝宝的胃已经可以支撑这样的时间间隔,只是我不懂而已。

稳定之后这一时期我基本的喂奶时间点是早上7点,早上10点,下午1点,下午4点,下午7点,下午10点,夜奶按照她醒的次数给两到三次。

A:这一阶段的主要活动,两个月以前一般是看黑白卡,抱着走一走,如果太阳好就出去晒晒太阳;两个月以后除了以上活动以外,还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她建议趴着。一方面锻炼她的肌肉力量,另一方面也充分放电,帮助入睡。

S:宝宝白天的小睡历来很差,几乎是不可能做到一觉睡一小时,往往半小时就醒了,更有甚者十分钟就醒。月子里都是抱睡,常常一放床就醒。通过睡眠知识的学习,明白小月龄应该更注意睡眠总量以保证生长发育,睡眠习惯的养成固然重要,但不需要在这个时期强求。所以我不再执着戒除抱睡,当她明显的睡得不稳的时候宁可多抱她一下,而不是任由她落地醒。

一般玩到差不多一小时了,或者开始发呆、揉眼睛了就安排睡觉。这一时期我引入了襁褓,每次睡觉前必定把她裹起来,抱睡二十分钟左右再放小床,虽然不是次次成功,但能够放下几次睡到45分钟了,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3两个半月至今

E:进入两个月后,宝宝晚上的睡眠时间延长了,夜奶次数减了一次,于是慢慢转变为6点左右就要吃晨奶了。我为了不打乱全天的作息时间,第二顿还是安排在10点,慢慢发觉对这四小时的喂奶间隔宝宝似乎安之若素,那是不是全天都可以按照四小时开安排呢。

于是开始慢慢转变到了四小时,确实宝宝接受完全没问题。目前的喂奶时间为早上6点,早上10点,下午2点,下午6点(为了早睡),下午11点,凌晨2点。有时候间隔到5个小时问题也不大。

A:这个阶段的活动还是以趴为主。有时候拿个镜子让她一边看镜子一边趴。已经很不错了,动作标准,可以持续的时间也长,趴的时候情绪也非常好。三个月体检的时候得到了医生阿姨的表扬。有时候拿会发声的玩具吸引她注意,让她来抓,偶尔能成功(力气超大的)。偶尔读一下绘本,兴趣不大,常常是看着我而不是看绘本。卡片也不怎么爱看了。现在醒着的时候长了,特别爱笑爱聊天,眼睛追着人看,实在可爱。

S:通过前一个月的互相适应,白天的小睡越来越规律,尤其是早上,吃完奶换完尿不湿稍微玩一下就开始安排回笼觉,而后的小觉也很容易哄,放下也不再那么令我胆战心惊了。下午稍微困难一些,所以就尽量安排多玩一会或者去晒太阳。现在白天5小时左右的小觉可以十分轻松就达成了。反倒是现在晚上的睡眠时间,看了看还不如两个月的时候呢,长觉短夜醒频繁,尤其是后半夜,几乎是一小时一次的节奏。

口唇期表现明显,哄睡的时候一定要找东西含着或吸着,安抚奶嘴不喜欢,就给了个安抚巾,还常常吃手吃的津津有味,所以襁褓仍不可少。

最后汇总的说一下Y。按照理想状况,宝宝睡眠的时间就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宝宝一天睡15个小时以上,白天小睡起码5小时,看起来很美好,实际情况呢。对我来说,抱睡差不多是整个小睡时间的一半,一般放下成功之后马上自己也躺下休息一会,或者稍微去煮个早餐,差不多有20分钟左右自由,然后宝宝就要醒了或者需要接觉了。晚上因为宝宝睡得不好,所以哪怕她睡下了我也不敢走开,基本上陪着睡以便随时应对她。之前试过八点左右把她放下就出去看书,太天真了,宝宝分分钟醒来大哭。所以现在看书或者写东西一般都利用抱睡时间。有了小孩还想拥有整块的个人时间,暂时对我来说还是不能实现的。

闺蜜家宝宝已经两岁了,还需要奶睡,她很是焦虑,因为邻居家1岁多的宝宝就完全可以自主入睡了,除了满满的羡慕,闺蜜更希望宝宝能够顺利的自主入睡。可是每一次尝试都是以失败告终,后来有朋友说,她的孩子4岁才学会自主入睡,想想真是太熬人了。

其实宝宝什么时候可以自主入睡真的是因人而异,每个宝宝都不同

还记得我家宝宝6个月时突然放在床上就睡着了,我高兴地想,我家宝贝这是学会自主入睡了吗?可是9个多月开始出牙,美梦就破灭了,一直到1岁都依然是抱睡。

那小宝宝们不进行睡眠训练,长大后会自然学会自主入睡吗?其实宝宝的睡眠也与宝宝天然的气质有关,有些宝宝更易入睡,而有些宝宝天生就比较敏感,很容易醒来,自主入睡就会相对困难很多。所以甚至有妈妈们抱怨:“孩子都上小学了,还是个睡觉困难户!”

虽说每个宝宝自主入睡的时间不同,但是抱睡、奶睡需要持续多久,有几个知识点父母可以知道。首先,宝宝出生后睡眠模式基本以浅睡眠为主,而这种睡眠模式下,宝宝就会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也会容易醒来,而随着宝宝月龄增加,宝宝的睡眠模式会逐渐向成年人过渡。

其次,宝宝在4月龄以后就会基本具备睡整觉的能力,而宝宝6月龄以后这项能力会发展的比较成熟,也就是说6月龄以后,绝大多数宝宝是具备睡整觉的能力的,但是如果宝宝在这一阶段依然频繁夜醒,排除宝宝身体不适、大运动能力发展影响、出牙、受惊吓等特殊情况,父母就需要考虑自己的养育方式是否有问题。

父母可以从中间的小睡开始去锻炼宝宝的自主入睡能力,当宝宝哭闹、中途醒来或者有动静时,父母首先应该观察宝宝动静,如果宝宝需要安抚,父母首先应该去轻拍孩子的肩膀,去哄睡孩子。这里注意不要在宝宝有动静时就立马抱起宝宝,这会让宝宝们更喜欢被妈妈抱着入睡,毕竟这种方式会更有安全感,但是这样频繁抱起宝宝会很难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也不利于帮宝宝接觉。

是否需要戒奶睡、抱睡,父母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1、宝宝是否有不良奶睡习惯

通常情况下,宝宝如果是正常吃奶入睡,就不需要过多干预,但是如果宝宝吃着奶睡着了,也不会继续吸吮,但是就是含着不松口,如果妈妈给宝宝换个姿势或者放宝宝入睡,宝宝又会哭闹,这种情况下,宝宝更多的是将乳房当做一种心理安慰,即便吃饱了也还是想要在这种状态下入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是需要主动的去改善这种情况的。

2、家长是否存在频繁干扰宝宝的习惯

对小宝宝而言,他们的睡眠模式主要以浅睡眠模式为主,所以很容易受到干扰,也很容易醒来。有些家长觉得宝宝一睁眼就是醒了,一看到宝宝睁眼,家长们便会抱宝宝、亲宝宝、逗宝宝等等,但其实如果宝宝入睡时间很短,或者非常规时间醒来,绝大多数情况下宝宝是没有睡醒的,这种情况下只要家长减少对孩子的干扰,宝宝就会继续入睡,如果宝宝醒来,也可以选择轻拍,实在没有办法,再抱着哄睡。

3、宝宝奶睡、抱睡的情况是否在家长承受范围内

随着宝宝年龄增长,有些宝宝可能会对抱睡、奶睡形成依赖,甚至出现不抱不睡、不喝奶就不睡的情况。如果宝宝的睡眠质量和哄睡都令父母觉得很苦恼、无法承受。父母也可以人为地对宝宝的睡眠进行一些训练,一般来说长痛不如短痛,很多宝宝在短期训练后就有可能大大改善睡眠质量不佳、入睡困难的情况。

有哪些比较好的帮助宝宝自主入睡的方法:

1、“嘘声法”

父母越早掌握哄睡宝宝的绝招,就越有可能从抱睡、奶睡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嘘声法”是很多新生儿睡眠师们习惯用的方法,主要针对4月龄以下的宝宝,而这种方式的原理主要在于帮助宝宝复建子宫内的环境,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宝宝也会更容易入睡。

这种方式主要是在宝宝想要睡觉时,不断地发出“嘘”声,模仿宝宝在子宫内听到的声音。

《卡普新生儿安抚法》中提到“5s哄睡法”,这种方式可以说是“嘘声法”的高阶版本,主要通过裹襁褓(swaddling)、让宝宝侧躺(side-on),发出“嘘”声(shushing),轻轻摇晃宝宝(swinging)和让宝宝吸吮奶嘴(suck)来入睡,这种方式也是以帮助宝宝模仿子宫内的环境为主,对于小月龄宝宝很有效。

很多婴儿睡眠师也会采用“5s哄睡法”,但是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睡眠师会采用给宝宝放白噪音的方式来代替“嘘声”,帮助宝宝尽快入睡。

2、陪睡法

有研究表明全程陪睡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压力荷尔蒙,增加父母的责任感,有利于长期的情绪健康。

有些宝宝无法自主入睡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导致宝宝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睡觉。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在晚上陪宝宝入睡,顺便给宝宝哼歌或者讲故事,帮助宝宝逐渐去适应睡眠的过程。

3、EASY睡眠法

很多宝宝习惯于“玩—吃—睡”,而EASY睡眠法的主要原理是改变宝宝关于吃和睡之间的联想,也就是将宝宝“玩—吃—睡”的模式改变为“吃—玩—睡”,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也可以避免宝宝奶睡的情况,同时因为玩耍加大了宝宝的运动量,也会帮助宝宝尽快入睡。

EASY睡眠法更适合4月龄以后的宝宝,因为更小一些的宝宝主要以按需喂养为主,并不适合这种方式。

4、 抱起放下法

抱起放下法其实是一种过渡方法,如果宝宝中途醒来哭闹,爸爸妈妈首先去安抚宝宝,安抚无效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可以抱起宝宝,如果宝宝不再哭泣,就把宝宝放在床上继续安抚,直到睡着,但是如果宝宝放在床上就醒来或者是安抚无效,则继续抱起来安抚,直到宝宝再次安静下来,如此反复,直到宝宝睡着,这种方式可以作为宝宝抱睡和自主入睡的过渡,好处是不会破坏母婴依恋,但是不足就是很考验体力和耐力,妈妈们可以视实际情况去选择。

5、装睡法

孩子们天生喜欢模仿,其实对于睡眠也是一样,宝宝中途醒来,如果发现身边的爸爸妈妈都在睡觉,很多宝宝会不由自主的接着睡。装睡法的好处就是宝宝不受干扰,很容易培养自主入睡能力,同时也有益于妈妈断夜奶,一举多得。不好处就是有可能会失败,失败后也需要结合前面的方法重新进行选择。

当然帮助宝宝摆脱奶睡、抱睡并不是一日就可以成功,这需要父母去摸索和实践,有时候甚至需要结合很多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宝宝改善睡眠情况,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家的宝宝其实很可爱。

希望宝宝们都可以早日自主入睡,解放父母,尤其是妈妈们。

导读:宝宝晚睡危害大,除了会早醒,还有这2个弊端,家长要重视起来

各位点开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想必都是很高的颜值吧,我们真的是很有缘哦,我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 育儿 资讯,如果对我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么,有什么一些意见的话欢迎在下方积极评论哦,我每条都会认真看的。那么本期的内容是:宝宝晚睡危害大,除了会早醒,还有这2个弊端,家长要重视起来!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吧!

以前有朋友问我,如何让一个晚上22:00后一直睡着的婴儿早点入睡?我每天都太晚睡觉了,神奇的是我在晚上6点钟醒来。第二天早上睡得那么晚,这真的是不科学的。

难道不应该睡到很晚才起床吗?

为什么婴儿不那么习惯?

就像这个朋友想知道的那样,为什么成年人睡后第二天才能醒来呢?事实上,这里有点混乱。不是我们醒来晚了,而是我们睡回去睡觉了,但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它。如果我们的日常活动是规律的,偶尔上床睡觉,第二天仍然会在这里。我们醒来的时候应该醒来,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睡眠,我们只是选择多睡一会睡觉。

对于何时入睡和何时醒来,人体具有自己的一套智能机制,可以运行:

1由生物钟控制的定期唤醒机制,唤醒到一定程度是正常现象

定期觉醒机制是一种诱导并保持头脑清晰的机制。在生物钟的控制下,人体的觉醒,体温和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序地进行,重复大约24小时。

我们每天大约在同一时间困倦,大约在同一时间醒来。拥有固定生活时间的人根本不需要闹钟来唤醒服务,只需睁开眼睛。

婴儿中也有这样的定时唤醒机制,它们也受其生物钟的控制,但是它们的生物钟并不是天生的完美,而是会在大约6周后形成。直到40周生物时钟才可以匹配一天。协调24小时。

固定好生物钟后,婴儿可以每天在同一时间睡觉和醒来。

因此,如果您在深夜之前入睡并更改睡眠时间,则第二天的醒来时间不一定会改变。在固定的醒着时间,您的宝宝会表现出醒着的动作,例如开始扭动手臂和双腿并发出嗡嗡声。并且由于睡眠不足而开始哭泣。实际上,这已经表明婴儿已经醒了,但是此时许多父母将继续接受它。

醒来和醒后入睡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如果婴儿在5:30醒着,但母亲在10分钟内喂了些牛奶,婴儿再次入睡,直到7:00睡觉时婴儿才真正醒着,时间也应该是5:30而不是7:00

2上晚睡觉的婴儿睡眠质量较差,不安的睡眠会导致早起

睡眠不仅仅是延长或缩短时间的问题。尽管我们总是根据特定的数字(例如何时睡觉和何时醒来)来定义睡眠,但实际上,睡眠的时间长短与睡眠质量有关。

如果婴儿睡得晚,则意味着睡前约1-2小时,婴儿处于困倦状态。当婴儿过于困倦时,即使婴儿长时间打哈欠,他仍然会非常兴奋并奔跑,他们奔跑时看起来充满活力,但此时的脾气变得越来越烦躁和不合理。

当您上床睡觉时,这些兴奋,烦躁和困倦的负面影响无法及时消除和解决。婴儿很难入睡。入睡后,很容易频繁或早起。

由于整夜的睡眠质量很差,并且睡眠不稳定,这是由过度嗜睡等因素引起的。

相反,如果婴儿在前一天晚上的合理时间入睡,他会早睡而不是早起。

现代生活改变了我们成年人的生物钟。正常的时间睡到很晚,醒来很晚,但是婴儿的生物钟不应该被成人化。如果婴儿经常上床睡觉,则会出现以下问题:

1睡眠周期混乱,晚上缺乏睡眠

婴儿的典型夜间睡眠周期如下:

昏昏欲睡;入睡-轻度睡眠--大约一个小时的深度睡眠--短暂唤醒--一到两个小时的深度睡眠-轻度睡眠-快速的眼睛进入睡眠-短觉-轻度睡眠-短觉-快速眼动进入睡眠-短暂唤醒-直到早晨;另一段深度睡眠-短暂觉醒-快速眼动-短暂觉醒-轻度睡眠-白天醒来

这个周期总共包含17个睡眠阶段,每个阶段都以有序的方式连接。尽管不同月龄所需的夜间睡眠时间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必须经历这个循环阶段。如果婴儿睡得晚,则意味着整个晚上的睡眠时间会减少,某些睡眠阶段会被挤出,睡眠周期将会混乱。

夜间睡眠不足可能会在白天得到补偿。例如,如果您回到笼子里,或者早上睡了很长时间,这会占用大量的运动时间,并减少白天的运动量。白天运动不足,晚上睡眠不足,这就是恶性循环的产生方式。

2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婴儿生长激素的分泌与深度睡眠密切相关。当婴儿进入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峰值,这对于婴儿长高至关重要。

在晚上的整个睡眠周期中,婴儿必须经历3个深度睡眠阶段。如上所述,由于负面影响,上床睡觉的婴儿可能会频繁或在深夜醒来,这意味着婴儿的深度睡眠会受到影响。在我们看来,婴儿整夜都未入睡。

如果事情继续这样下去,将会影响婴儿的成长

有句古话叫“日出时工作,日落时休息”。我们的生物钟应该与自然保持同步,但是基本上成年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必须工作,社交等,但是婴儿可以跟随它,嗯,至少可以在上学之前做到这一点。

让我们来看看专家对婴儿入睡的建议:

美国著名的 育儿 专家伊丽莎白·潘特利(Elizabeth Pantelli)建议:大多数婴儿上床睡觉的最佳时间是晚上18:30或19:00

著名的日本托儿所老师清水悦子(Etsuko Shimizu)擅长夜间哭泣,建议夜间婴儿的最佳睡眠时间为19:00-19:30

《实用程序 育儿 法》的作者特雷西·霍格(Tracy Hogg)的EASY程序建议:晚上的睡眠时间为19:30

可以看出,在19:00-19:30之间入睡是合理的,但是实际上,很少有家庭可以这样做,因为现在父母下班回家再加上吃饭,已经很晚了,清洁等。7:30之前上床睡觉有点困难(新生儿除外),因此考虑到这些差异,让宝宝在20:00入睡是没有问题的,并且不应超过22:00最晚。

请注意,这是入睡的时间,而不是上床的时间。因此,如果要在20:00入睡,则必须至少提前半小时进入夜间程序。必须考虑洗涤,阅读和睡觉的时间。

如果婴儿习惯于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并且每天晚上10点以后才睡觉,那么可以肯定地说婴儿的工作和休息都已经成人化了。如果要调整,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增加白天的运动量并增加睡眠需求

如果您希望宝宝在晚上更早更安全地入睡,请把握白天活动的重点。必须有消耗才能有睡眠需求。婴儿清醒后,根据月龄进行相应的大运动。不要握住肚子,如果可以翻身也不要躺下,一直抱着婴儿只会使宝宝越来越少“ 体育 ”。

幼儿在家里只能进行有限的活动,因此必须在户外活动。每天早上和下午至少有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您可以骑平衡自行车,小型摩托车,去 *** 场等。

2预先创造正确的睡眠环境

婴儿劳逸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错误的环境。到晚上7点,房子仍然明亮,嘈杂和嘈杂。如果有人可以在这个时候回家,因为我已经一天没见过婴儿了,那么我会尽一切可能玩。这些环境会使您的宝宝无法平静自己的情绪。所有信号都告诉您的婴儿:该睡觉什么并保持高潮。

因此,改善延迟睡眠的关键步骤是及时安排睡眠环境。该时间段通常在婴儿入睡前约30-40分钟开始。具体措施有:

禁止所有有趣的 游戏 和活动

喝牛奶

调暗灯光

打开睡眠音乐

洗衣服

上床抚摸按摩

看图画书

关灯睡觉

在改进的早期阶段,可以使用逐渐缩短时间的方法。例如,如果婴儿在22:00上床睡觉,则先去21:30,等到21:30稳定,然后再前进到21:00,依此类推。

应该注意的是,即使婴儿没有睡觉,他也不能同意打开灯并回到客厅继续玩耍。只要执行一次,以后几天将很难执行。

3第二天早上准时起床

父母可能会认为婴儿会晚睡,所以第二天让他睡得更长一些。有些婴儿可能会睡到第二天的8或9点,有些婴儿仍会在7点左右准时起床。

因此,对于睡到8点或9点钟的婴儿,建议提前醒来,这样婴儿就可以在早上7:00-7:30的时间准时醒来,这样生物钟就可以正常工作。。

我们可以用来打开窗帘,发出声音,然后轻轻地唤醒婴儿。当婴儿醒来时,可能会感到不开心。没关系,我们只需要弥补回报感即可。

如果您起床太晚,将不可避免地再次推迟午睡,暮光之城和其他小睡,清醒时间的锻炼将排挤,夜晚的睡眠将保持不变。

因此,保持定期和定期的计划很重要。

现代生活方式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使人为地唤醒的时间更长。我们习惯了夜猫子,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婴儿。

建立“吃-玩-睡 ”的程序,这是《实用程序育儿法》这本书的精华,加上孩子睡了之后“你自己的时间”,这4个词的首字母串起来简称easy程序,可以形成好的作息规律,即白天醒来先吃奶,吃饱了玩耍,困了去睡觉,醒了再吃奶,这样形成一个循环,晚上则直接吃和睡就好了,省略玩的步骤。0到4个月的婴儿3个小时循环一次,4个月以上婴儿4小时循环一次。这样的作息顺序可以把吃奶和睡觉分开,避免娃养成吃奶睡着的习惯,奶睡很可能的坏处之一是吃不饱也睡不好,经常吃着吃着就睡着了,根本没吃饱,所以睡也没睡踏实,一会就又醒了,醒了就又要吃,这是个恶性循环,把吃奶变成了吃零食,进食和睡眠都变得非常碎片化和没规律,所以就会充满不确定性,不确定睡不睡得着以及能睡多久。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睡眠质量不好,抱着哄睡放到床上就醒了,怎么办全部的内容,包括:宝宝睡眠质量不好,抱着哄睡放到床上就醒了,怎么办、自主入睡是什么婴儿哄睡技巧都在这里了、0-1岁婴儿最全最科学的作息指南,手把手教你养出天使宝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2946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