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生寄生虫~(((10))))

金鱼生寄生虫~(((10)))),第1张

金鱼被寄生的部位是否出现充血迹象 故发现这种状态时

就像vband_lover所说的

你的金鱼可能患了鱼蝨病。 你可以用夹子夹除寄生虫。 但若发现太晚

寄生虫已在水槽内繁殖时

请立即把鱼缸内所有水全数倒掉

换上洁净的隔夜水 当然

把新水加入鱼缸之前

不要忘记用粗盐来洗鱼缸和其他器材喔! 紧记把鱼蝨从金鱼的身上全数夹除

{你可以找一个体积较小而浅的器皿把生病的金鱼安置好( 最好只有丁点空间给它游动 )

然后小心地把寄生虫从金鱼的身上夹除开去。} 我家的泡泡鱼也被鱼蝨寄生过

幸而只有一只鱼蝨

参考: 自己

我估应该是鱼虱

一粒粒小小硬壳像有时贴在海滩大石上的小鲍鱼

又似奇乸

如果你有拿出来看

很难压死佢

是吗 我的鱼都试过一次

原因是我卖了新鱼回来野到的 好彩我每天都用好多时间睇着我的鱼而发现

总共只有四只

我终于一只一只地替它们灭出来杀死佢

落药始终慢同有危险

如果可以

把它们捞出来一只只杀死佢就最快 不过每次捞鱼上水时不要太耐

一两分钟就无问题 希望帮到你

参考: 自己经验

白点病 白点病是淡水热带鱼最易感染疾病,鱼体全面会出现直径1mm以下的白色细点,接下会像感冒似的会有发抖的状况,并且一定会从各鳍发病之后再扩散至全身,如不予处置时,将会渐次衰弱不久就会死亡。这是淡水鱼典型病症。尽管金鱼发病率不多,但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发病,所以大意不得。 预防︰多发生于水温不稳定时

因此控制水温误差在3度c时可能较具成效

并避免购入病鱼 病因: 淡水的白点虫和海水的白点虫,二者都是小型纤毛虫纲的原生动物

此病症通常还会伴随着其他的鳃和鳍得寄生虫。 明显的症状: 皮肤、鱼鳍和鳃上有小小的白色囊肿,每个囊肿的直径约为1公厘有些囊肿会融合在一起而形成形状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感染的鱼看起来全身撒上了盐或糖霜,他会在岩石或砂石上摩擦,鳃部的开闭次数增加,鱼池中重度感染的鱼通常会聚在水草间的浅水处,常会引起二次性的细菌性感染。 发生原因 : 寄生虫以宿主的纤维为食,成熟后会脱离鱼体

在鱼池或水族箱底部将自己包在一层膜里面,在里面的寄生虫分裂数次,每一个这样得囊孢最后都会产生好几百个具有感染能力的浮游虫群,到处游动以寻找新的鱼类宿主,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找到就会死亡。 整个循环生活史所需得时间随温度而有变化,在热带水域中就比温带快得多。淡水白点虫的整个生活周期在21度C需要3或4天,在10度C之下则至少要5周,这种寄生虫再低温会螯伏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海水白点虫则需要较高的温度,在20度C下很少照成问题。 另一个解释︰ 白点发生之原因 ,也就像我们所谓的感冒, 主要是因为温度之剧降。每天加一度直至30度,再加上治白点病的药,几天以后就会好。只要把温度控制的宜(譬如换水的时候 不要就把水全部倒进去},白点是不太会发生。 水族箱或花园鱼池中的鱼如果密度较高,则会增加这种寄生虫传播的机会 治疗和控制: 当附着在宿主身上时,白点虫会藏在皮肤的最外层底下,所以可以躲过药物的治疗。因此化学控制法,就是在水中添加化学药物的方式,主要是针对虫体自由游动的阶段。现在市面上有许多治疗淡水白点虫的优良药品,但是有些淡水鱼类如泥鳅和无鳞的鲶鱼对某些药稍微敏感了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的方法就可以改为每3到5天就将水温提高到32度C几小时,但前提是水中的鱼必须可以忍受这样的温度,将鱼池或水族箱的水维持在20度C或更高温,空缸、空池至少7天的时间,通常就能除去白点虫了。 如果要想有效地控制白点病,适当的治疗是有必要的,因为这种病可能是经由新鱼带进来的,所以应该要有适当的隔离期和治疗时间,假如水草和活饵在前几天有和其他的鱼接触的话,白点也可能会借由他们而传入。

母端和子端。寄生虫使用于一些特殊行业的 *** 作,实现网站寄生虫的 *** 作,需要有两端母端和子端。母端、子端程序母端核心主要是配置信息,将后续需要寄生的结果进行配置或者是设计,母端使用一个域名正常搭建或者在已有网站中进行上传就行,子端需要放置在即将寄生的网站即可, *** 作之后将会以寄生的形式进行不断的繁殖,最近进行收录得到结果。

Mutualism互利共生,共生双方互相利用互相受益的共生方式

Commensalism偏利共生,共生双方一方受益,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的共生方式

Parasitism寄生,共生双方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共生方式

Parasites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性的寄生在宿主体表或体内营生的动物

Endoparasites内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

Ectoparasites外寄生虫,寄生在宿主体表的寄生虫

Obligatory parasites专性寄生虫,离开宿主便不能存活的只能靠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Facultative parasites兼性寄生虫,可寄生亦可营自生活的寄生虫

Soil-borne parasites土源性寄生虫,不需要中间宿主靠土壤传播的寄生虫

Organism-borne parasites生物源性寄生虫,需要中间宿主或媒介昆虫而传播的寄生虫

Final host终末宿主,寄生虫在成虫及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Storage host贮藏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对易感动物保持感染力的宿主

Reservoir保虫宿主,不惯常被寄生的宿主

寄生虫的致病作用,掠夺宿主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作用和免疫损伤,继发感染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年龄,遗传因素,机体组织屏障,免疫作用,体质

根据抗原来源抗原分,结构抗原,代谢抗原,可溶性抗原

寄生虫的抗原特点,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种、属、株、期等特异性,免疫源性弱

寄生虫的免疫特点,免疫复杂性,不完全免疫,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寄生虫寄生到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能够逃避宿主免疫效应而正常存活的过程

免疫逃避的机制,组织学隔离,表面抗原特异性,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可溶性抗原产生,代谢抑制

寄生虫病流行过程,感染来源,感染途径(口,皮肤,接触,胎盘,节肢动物,自体感染),易感动物

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地区性,季节性,散发性,自然疫源性

影响寄生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生物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常用的粪检实验室技术原理、步骤、适用范围,一、漂浮法,1原理:利用比重比虫卵大的溶液来稀释粪便,使虫卵漂浮并取表面溶液进行鉴定2步骤,取粪便10g,饱和食盐水100ml混合稀释粪便,用60铜筛过滤并置于另一干净烧杯中,静止30min,用5mm直径的铁环取轻触表面溶液并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于光学显微镜镜下观察。3适用范围:绦虫线虫的虫卵。二、沉淀法,1原理利用比重比虫卵小的溶液来稀释粪便,使虫卵沉淀到容器底部2步骤,取粪便5g,加清水100ml混合稀释粪便,用60铜筛过滤并置于另一干净烧杯中,静止30min,倒掉上层液加水水在混匀再静止30min,再倒掉上层液保留粪渣加水混合,如此反复至上层夜透明为止,最后去掉上层液,吸取粪渣观察。3适用范围:吸虫虫卵

寄生虫防控原则,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寄生虫防控的一般措施,驱虫,环境卫生(1粪便管理2消灭中间宿主),饲养管理(1安全放牧2饮食卫生)

成熟前驱虫,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在其未发育到性成熟前用药将其驱除

治愈现象:寄生虫再次感染同一宿主后,不用药宿主先后将虫自然排出的现象

复殖吸虫的特征,背腹扁平,呈叶状

复殖吸虫的生活史,间接发育型,经历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阶段

论述日本血吸虫的病原,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诊断和防治:1病原,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和肠系膜静脉。2生活史:成虫寄生于肠系膜静脉,产卵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发育到毛蚴阶段附着在中间宿主钉螺上—母胞蚴—子胞蚴(无雷蚴囊蚴阶段)—尾蚴并被哺乳动物食用3流行病学:中间宿主钉螺的存在,有季节性(春末夏初),经饮用疫水感染。4病变,幼虫成虫释放可溶性抗原到血液或组织中,引起组织机械性损伤5症状,粪便带血,贫血,大多数动物能慢性经过,下痢,腹水。6诊断:毛蚴孵化法7治疗:吡喹酮8预防:消灭钉螺,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饲养管理

华支睾吸虫病寄生部位,虫卵形态,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肝胆管,胆囊2虫卵形态:灯泡样虫卵3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棘口吸虫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肠道2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螺,淡水鱼,蛙

论述姜片吸虫病的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小肠2生活史:中间宿主扁卷螺,虫卵随粪便排出-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囊蚴-被猪食入3流行病学:囊蚴对外界的抵抗性很强,感染呈季节性4症状与致病作用:机械性损伤(肠炎),机械性堵塞(影响小肠吸收与消化,导致贫血),夺取宿主营养(动物消瘦贫血),虫体毒素作用(贫血和水肿)5诊断: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6治疗:吡喹酮7预防:消灭扁卷螺,加强饲养管理,粪便处理,定期驱虫

论述片形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寄生于肝胆管胆囊2生活史: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的椎实螺(大致类似姜片吸虫,穿过肠壁经肝包膜进入肝脏,一部分经肠系膜进入肝脏)3流行病学:中间宿主椎实螺的存在,夏季感染季节4症状与致病作用:胃弛缓,周期性瘤胃膨胀,腹泻5诊断:水洗沉淀法6治疗:三氯苯达唑,阿苯达唑7预防:驱虫,消灭椎实螺,安全放牧

双腔吸虫病的分类,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分类:矛形双腔吸虫,中华双腔吸虫2寄生部位:肝胆管胆囊3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蚂蚁

阔盘吸虫病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胰管2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草螽

前后盘吸虫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瘤胃2中间宿主:淡水螺

前殖吸虫病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输卵管,法氏囊,泄殖腔2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蜻蜓

绦虫的外形分:头节,颈节,链体(幼节,成节,孕节)

绦虫的生活史:虫体,中绦期(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中间宿主的时期),成虫

猪囊尾蚴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横纹肌2生活史:虫卵随粪便排出后六钩蚴溢出,猪食用含六钩蚴的食物后,六钩蚴随肠壁通过血管寄生在肌肉下,并发展成囊尾蚴,人食用含囊尾蚴的猪肉后,经60-70天后附着在肠壁形成成虫,并随粪便排出成节和孕节3流行病学:主北方,有连茅圈,肉品质量检验不严格4症状与致病作用:消瘦,皮下水肿,贫血,醉酒状,背部狮子体型5诊断:一听(有无呼噜声)二看(眼球是否突出,腮腺是否肿大,有否狮子膀)三查:舌下、眼结膜有否囊虫。6治疗:吡喹酮,阿苯达唑7预防:查(检查患病人群),驱(驱虫),管理粪便,不使用连茅圈,改变饮食习惯

棘球蚴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肝肺2生活史:中间宿主牛羊,终末宿主:犬科,人感染为直接接触感染,或吞食被污染的蔬果3症状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及过敏反应4诊断:IHA,ELISA,流行病资料,临床症状5流行病学:放牧地区多见6治疗:吡喹酮,阿苯达唑7预防:禁饲犬以感染肝肺,消灭牧场野犬、狼、狐狸,对犬定期驱虫,管理粪便,注意个人卫生

莫尼茨绦虫形态,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形态:扩展莫尼茨绦虫虫卵三角形,贝氏莫尼茨绦虫虫卵四方形2中间宿主:地螨3寄生部位:小肠

多头蚴病寄生部位,又称:中枢神经系统,脑包虫病

瑞利绦虫寄生部位:鸡小肠

Oviparity卵生,从雌虫子宫排出含卵细胞的的虫卵

Ovoviviparity卵胎生,从雌虫子宫中排出含幼虫的虫卵

Viviparity胎生,直接从子宫产出幼虫

线虫的形态:雌雄异体

线虫的雄雌生殖系统特点:雌虫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虫为单管型

线虫的分型,1直接发育型(不需要中间宿主)2间接发育型(需要中间宿主)

旋毛虫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在横纹肌,称肌旋毛虫,通过口和胎盘感染。2生活史:先终末宿主后中间宿主,雌虫和雄虫在肠道交配后,雌虫钻入肠粘膜深处产卵,幼虫随血液淋巴管寄生到肌肉中,并形成包囊,宿主食用含感染性幼虫的包囊而感染。3流行病学:流行范围广,鼠为传染源,包囊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4症状与致病作用:肠炎,淋巴结肿大,肌肉横纹消失5诊断:检查膈肌24粒肉样法。6治疗:阿苯达唑7预防:灭鼠,提倡食用熟食,加强饲养管理

类圆线虫寄生部位,生殖方式,1寄生部位:小肠粘膜2生殖方式:孤雌生殖,卵胎生,兼性寄生虫

鞭虫虫卵形态,寄生部位,鞭虫病又称1寄生部位:结肠2又称毛尾线虫病3虫卵形态:棕**,雄虫后端弯曲,雌虫后端钝圆,呈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卵塞

猪蛔虫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猪小肠2生活史,雌虫产卵-一期幼虫-二期幼虫-被猪食入-卵囊脱落幼虫溢出-随血管进入肝(三期幼虫,乳肝斑)-进入肺(四期幼虫)-咽喉-小肠(五期幼虫)-成虫3流行病学:生活史简单,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强。4症状与致病作用:乳斑肝,体温升高,咳嗽,消瘦腹痛5诊断:根据临床诊断,病例剖解,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漂浮法6治疗:阿苯达唑,伊维菌素7预防:粪便管理巴拉巴拉。。。。。。

食道口线虫又称,寄生部位1又称结节虫2寄生部位:结肠

冠尾线虫寄生部位,诊断,又称:1寄生部位:肾盂,肾周围脂肪,输尿管,2诊断:采尿液进行离心沉淀法3又称:猪肾虫病

后圆线虫又称,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又称:猪肺线虫,2寄生部位:支气管,细支气管3中间宿主:蚯蚓

捻转血矛线虫寄生部位,感染方式1寄生部位:真胃2感染方式:感染性幼虫方式感染

仰口线虫病又称,寄生部位,发育类型1寄生部位:小肠2又称:牛羊钩虫3发育类型:直接发育型

肺线虫病分类:丝状网尾线虫,胎生网尾线虫

异刺线虫又称,寄生部位1又称:鸡盲肠病2寄生部位:鸡小肠

鸟蛇线虫病寄生部位,生殖方式,发育类型,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下颌部,皮下组织,颈,腿2生殖方式:胎生,3发育类型:间接发育型,中间宿主:剑水蚤

巨吻棘头虫病寄生部位,中间宿主1寄生部位:小肠2中间宿主:金龟子

Schizogony裂殖生殖,母体大量繁殖出胞核,胞质紧缩形成单个个体的过程

无性繁殖分,二分裂,裂殖生殖,孢子生殖

有性繁殖分,接合生殖,配子生殖

Gametogony配子生殖,母体产生一对配子,有配子形成合子,合子形成个体的有性生殖过程

弓形虫病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生活史:猫食入含幼虫的卵囊,虫卵进行裂殖生殖形成幼虫,幼虫侵入肠上皮粘膜发育成熟,进行有性生殖,形成大小配子,再形成合子,形成虫卵2流行病学:3症状:高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身体下部或耳部出现血瘀斑4诊断:病例剖解,临床诊断,IHA,ELISA,PCR。5治疗:磺胺嘧啶+甲氧苄胺啶

伊氏锥虫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血液,又叫苏拉病,2生活史:由虻,蛰蝇机械性传播,以纵二分裂法进行繁殖3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是机械性传播,传播媒介是虻。4症状:皮下水肿,淋巴结肿大,间歇热,“焦耳”现象5诊断:血清学诊断,临床诊断,动物试验。6治疗:三氮脒,锥至净,喹嘧胺7预防:控制生物媒介,药物预防

隐孢子虫病生活史,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

肉孢子虫寄生部位,肌肉

小袋纤毛线虫寄生部位,生活史1寄生部位:结肠2生活史:横二分裂-接合生殖-横二分裂

牛巴贝斯虫寄生部位,临床症状,中间宿主,治疗1寄生部位:红细胞2临床症状:发热,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3中间宿主:微小牛蜱

泰勒虫病寄生部位:淋巴细胞,血细胞

鸡球虫病寄生部位,症状与致病作用,流行病学,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盲肠,十二指肠2症状与致病作用:肠粘膜出血,消瘦,盲肠肿大3流行病学:鸡是最天然的宿主,感染途径是摄入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鸡感染球虫常为混合型感染4诊断:病例剖解,临床诊断,流行病学,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5治疗:磺胺类,百球清,氨丙嗪。6预防:药物预防,免疫预防

鸡球虫病分类,1艾美耳属,卵胚形成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2个子孢子。2等孢属:卵胚形成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4个子孢子3温扬属:卵胚形成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4个子孢子。4泰勒属:不含孢子化囊,直接形成8个子孢子

卵囊指数:鸡食入孢子化囊到下一代排出的时间

潜隐期:孢子化囊到第一次形成孢子的时间

住白细胞虫病寄生部位,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与致病作用,诊断,防治1寄生部位:血孢子虫寄生于血细胞2生活史:分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分别靠库蠓和蚋。3流行病学:季节性。4症状:死前口流鲜血,鸡冠苍白,全身皮下出血,胸肌腿肌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结节5诊断:流行病学,临床诊断,病例剖解,PCR。6治疗:磺胺类,氯羟吡啶

组织滴虫病又称,寄生部位,繁殖方式,治疗1又称:黑头病2寄生部位:盲肠和肝脏3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4治疗:甲硝哒唑

Complete metamorphosis完全变态,指卵孵出幼虫,幼虫到成虫阶段需要经过一个不食不动的蛹期,每个时期生活习性都差异很大

Incomplete metamorphosis不完全变态,指卵孵出幼虫,幼虫经多次蜕变成若虫,若虫再成长成成虫,每个时期的生活习性都很相似

节肢动物繁殖方式:卵生,卵胎生

疥螨寄生部位,发育类型1寄生部位:皮肤表皮内2发育类型:不完全变态

牛皮蝇蛆病寄生部位,发育类型,发育阶段1寄生部位:背部皮下组织2发育类型:完全变态3发育阶段:卵,幼虫,虫蛹,成蝇

一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都寄生在同一宿主上

二宿主蜱:幼虫,若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上,成虫寄生在其他宿主

三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分别寄生在不同宿主上

蜱传播方式分:机械性传播,生物源性传播

蜱假头的组成:假头基,口器(须肢,螯肢,口下板)

蜱生活史:虫卵,幼虫,若虫,成虫

人畜共患病有哪些:日本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姜片吸虫病,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利氏曼线虫病

蛲虫, 亦称屁股虫(seat worm)或线虫(threadworm)。

袋形动物门(Aschelminthes)Oxyurida目动物,学名为Enterobius vermicularis或Oxyuris vermicularis。人类(尤其是儿童)肠内常见的寄生虫,也见於其他脊椎动物。雄体长2∼5公厘(约008∼02吋),雌体长8∼13公厘。尾端长,如针状。常寄生於大肠内,有时见於小肠、胃或消化道更高部位内。雌体受精后向肛门移动,并在肛门附近的皮肤上排卵,随即死亡。蛲虫在皮肤上爬动引起痒觉,搔痒时虫卵黏在指甲缝,后被吞下,然后入肠。生活周期15∼43天。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Linnaeus,1758)简称蛲虫(pinworm),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蛲虫病分布遍及全世界,是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常在家庭和幼儿园、小学等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儿童集居的群体中传播。

成虫细小,呈线头样。雌虫大小约为8~13mm×03~05mm,虫体中部膨大,尾端长直而尖细,常可在新排出的粪便表面见到活动的虫体。雄虫较小,大小约为2~5mm×01~02mm,尾端向腹面卷曲,雄虫在交配后即死亡,一般不易见到。虫卵无色透明,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另一侧稍凸,大小约50~60μm×20~30μm,卵壳较厚,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为光滑的蛋白质膜、壳质层及脂层,但光镜下可见内外两层。刚产出的虫卵内含一蝌蚪期胚胎。

原因可吸血后的颜色

蜱虫是会在家里繁殖的。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蜱只是一个传播媒介,在发生了人感染蜱传病的地方,一定还有其他的动物体内携带了相关的病原体,虽然它们可能并不会发病。蜱虫是会在家里繁殖的。原因是家里潮和家里经常饲养一些小动物造成的。

以上就是关于金鱼生寄生虫~(((10))))全部的内容,包括:金鱼生寄生虫~(((10))))、网站寄生虫需要什么、寄生虫学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3055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