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关于无人机及航天飞行器的法律法规

国家关于无人机及航天飞行器的法律法规,第1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七条至第十一条规定。

第七条 民用航空的空中交通管制空域分为塔台管制区、进近管制区和区域管制区。

塔台管制区一般包括起落航线、仪表进近程序航线、第一等待高度层及其以下的空间和机场机动区。其具体范围在机场使用细则内规定。

进近管制区是塔台管制区与区域管制区的连接部分,是机场管制区域除塔台管制区外的空间,其具体范围在机场使用细则内规定。

区域管制区是在我国领空范围内,7000米(含)以上的空间划分若干高空管制区,7000米(不含)以下的空间划分若干中低空管制区,各区域管制区的具体范围由民航局规定。

第八条 机场管制区域通常是以机场基准点为中心,水平半径50公里,垂直高度7000米(不含)以下的空间。设置空中走廊或者进出点的机场,还包括空中走廊或者进出点以内的部分。其具体范围在机场使用细则内规定。

第九条 高度6000米(不含)至7000米(不含)之间是高空与中低空管制区的转换空间,属于中低空管制区的管制范围。高空管制室指示航空器进入转换空间前,必须商得有关中低空管制室的许可;中低空管制室在使用转换空间前,应当通报有关的高空管制室。

第十条 空中交通管制区的管制工作分别由塔台空中交通管制室(以下简称塔台管制室)、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以下简称报告室)、进近空中交通管制室(以下简称进近管制室)和区域空中交通管制室(以下简称区域管制室)负责施行。民航局和民航地区管理局的调度室,分别负责

监督、检查、协调全国和本地区管理局内的飞行组织与实施工作。

塔台管制室设管制塔台和起飞线塔台,飞行繁忙的机场还应当设场面管制。

进近管制室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设立,根据飞行繁忙程度,亦可以和塔台管制室合为一个单位。

区域管制室设高空和中低空管制室,根据飞行繁忙程度,亦可以合为一个管制室。

第十一条 管制单位的职责是对本管制区内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飞行情报和告警服务。

(一)塔台管制室:负责塔台管制区内航空器的开车、滑行、起飞、着陆和与其有关的机动飞行的管制工作。

飞行繁忙的塔台管制室,应当设立机场自动情报服务,提供航空器起飞、着陆条件等飞行情报。被授权担任进近和部分区域管制工作的塔台管制室,还应当提供进近和部分区域管制工作。

(二)报告室:负责审理进、离本机场的航空器飞行预报、申报飞行计划,办理航空器离场手续,向有关管制室和单位通报飞行预报和动态。掌握和通报本机场的开放与关闭情况。

(三)进近管制室:负责一个或者几个机场的航空器进、离场的管制工作。

(四)区域管制室:负责本管制区内的航空器飞行管制工作。中低空区域管制室还受理本管制区内通用航空的飞行申请,并负责管制工作。受理本管制区内在非民用机场起飞、着陆,而航线由民用航空部门保障的飞行申请,并负责管制工作和向有关管制室通报飞行预报和动态。

(五)民航地区管理局调度室(以下简称管调):负责监督和检查本地区管理局内的飞行,协调本地区管理局内管制室之间和管制与航空公司航务部门之间的组织与实施飞行工作;

控制本地区管理局内的飞行流量,处理特殊情况下的飞行,承办专机飞行,掌握重要客人、边境地区、科学试验和特殊任务的飞行。

(六)民航局总调度室(以下简称总调):负责监督、检查全国的国际、外国航空器的飞行和跨地区管理局的高空干线飞行,协调地区管理局之间和管制与航空公司航务部门之间的组织与实施飞行工作;

控制全国的飞行流量,组织、承办和掌握专机飞行,处理特殊情况下的飞行,承办国内非固定干线上的不定期飞行和外国航空器非航班的飞行申请。

扩展资料

空中交通管制可分为:

一般空中交通管制,适用于整个国土上空;特别空中交通管制,适合于边境地区、通过国界的空中走廊和某些特殊地区上空;

临时空中交通管制,适合于演习、飞行检阅和航天器发射场区上空;地方空中交通管制,适合于某些地方航线和经过该地区航线的管制。

为了维持飞行秩序,保证飞行安全,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要划定航线、规定各类飞机在空中相撞或与地面障碍物(如山头、高层建筑物等)相撞等事故发生。

飞机从起飞到降落,一直处在空中交通管制之下,严格按预定时间、航线、高度、速度飞行,受机场空域管制中心、沿途航路管制中心和终点机场空域管制中心的指挥与调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航空管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空中交通管制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用航空事业发展需要,具备德、智、体、美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符合民用航空运输标准要求的空中交通管理及航空运行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达到空中交通管理、航空运行管理、航空情报服务等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毕业生可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航空公司或机场等从事空中交通管理、航空情报服务和飞行签派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懂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基本国情,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的精神和热爱劳动、自律谦让、文明礼貌、忠诚团结的品质。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2、系统学习本专业必需的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接受空中交通管制、航空情报和航空运行管理的实践和技能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1)掌握基础科学、相关航空学科理论知识和民航相关法规,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处理空中交通管理、航空情报服务、飞行签派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3)掌握空中交通管理、空域规划、飞行程序设计和航空公司运行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熟练掌握机场塔台管制、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的基本技能;或熟练掌握航空情报和飞行签派的基本技能

(4)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四级和国家公共英语三级水平要求,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陆空通话,熟练阅读和处理空中交通管理的相关英文资料;

(5)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要求,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身体和心理健康。

修业年限

本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航空器系统与动力装置 航空气象 通讯导航雷达服务设施

飞行原理 飞行性能工程 领航 民航英语阅读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飞行程序设计

航空情报服务 航空法规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空管是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保证飞行安全和有秩序飞行的职业,需要有更强的职业感。

空中交通管制是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保证飞行安全和有秩序飞行。 在飞行航线的空域划分不同的管理空域,包括航路、飞行情报管理区、进近管理区、塔台管理区、等待空域管理区等,并按管理区不同使用不同的雷达设备。

中国的空域结构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飞行情报区、高空管制区、中低空管制区。

原理:

1、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等专业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控制与指挥,从而保证飞机飞行安全和与使飞机按照一定线路秩序飞行。

2、在飞行航线的空域划分为不同的管理空域,包括航路、飞行情报管理区、进近管理区、塔台管理区、等待空域管理区等,并按管理区的范围与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的雷达设备对飞机进行管制。

3、在管理空域内进行间隔划分,飞机间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间隔构成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础。

4、由导航设备、雷达系统、二次雷达、通信设备、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完成监视、识别、引导覆盖区域内的飞机,保证其正常安全的飞行。

空管能干什么?_空乘专业招生网  网页链接

在提供雷达管制服务之前,应建立和保持对航空器雷达识别(Radar Identification),直到雷达服务终止。雷达识别是指将某一特定的雷达目标或雷达位置符号与某特定航空器相关联的过程。如果此后丢失雷达识别应该立刻重新识别航空器或者终止雷达服务,并且相应地通知飞行员,在适当时发布指令。雷达识别必须通过下面至少一种方法建立。

(一)一次监视雷达识别程序(PSR)

(二) 二次监视雷达识别程序(SSR)

一、一次监视雷达识别程序(PSR)

一次雷达可以分成三类:

机场监视雷达(ASR:Airport Surveillance Radar),它的作用距离为100海里,主要是塔台管制员或进近管制员使用。

航路监视雷达(ARSR:Air Route Surveillance Radar),设置在航管控制中心或相应的航路点上。它的探测范围在250海里以上,高度可达13000米。它的功率比机场监视雷达大,在航路上的各部雷达把整个航路覆盖,这样管制员就可以对航路飞行的飞机实施雷达间隔。

机场地面探测设备(ASD),它的功率小,作用距离一般为1英里,主要用于特别繁忙机场的地面监控,它可以监控在机场地面上运动的飞机和各种车辆,塔台管制员用来控制地面车辆和起降飞机的地面运行,保证安全。它主要的作用是在能见度低的时候提供飞机和车辆的位置信息,由于它的价格较高,机场通常没有这种设备。

使用一次监视雷达时,可以通过下列程序识别航空器:

a航空器起飞后,其雷达目标在起飞跑道端2千米以内被发现;

b当观察到仅有一个雷达目标,与雷达视频图上某点的相对位置与航空器的报告位置一致,其显示的航迹与航空器报告的航迹或计划航迹相符。

c观察到仅有一个雷达目标,按照指示做不小于3 0度的识别转弯;(注:使用此识别时应注意避免航空器转弯时脱离管制区或雷达覆盖区,或使航空器低于最低安全高度,或最低引导高度)

d通过雷达识别移交。

二、二次监视雷达识别程序(SSR)

二次雷达也叫做空管雷达信标系统(ATCRBS:Air Traffic Control Radar Beacon System)。它最初是在空战中为了使雷达分辨出敌我双方的飞机而发展的敌我识别系统,当把这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部件经过发展后用于民航的空中交通管制后,就成了二次雷达系统。

管制员从二次雷达上很容易知道飞机的编号、高度、方向等参数,使雷达由监视的工具变为空中管制的手段,二次雷达的出现是空中交通管制的最重大的技术进展,二次雷达要和一次雷达一起工作,它的主天线安装在一次雷达的上方,和一次雷达同步旋转。二次雷达发射的脉冲是成对的,它的频率是1030MHz,每一对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这个间隔决定了二次雷达的模式。目前民航使用的是两种模式,一种间隔为8毫秒,称为A模式;另一种间隔21毫秒,称为C模式。

二次雷达系统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飞机上装的应答机,应答机是一个在接受到相应的信号后能发出不同形式编码信号的无线电收发机,应答机在接收到地面二次雷达发出的询问信号后,进行相应回答。这些信号被地面的二次雷达天线接收,经过译码,就在一次雷达屏幕出现的显示这架飞机的亮点旁边显示出飞机的识别号码和高度,管制员就会很容易地了解飞机的位置和代号。为了使管制员在询问飞机的初期就能很快地把屏幕上的光点和所对应的飞机联系起来,机上应答机还具有识别功能,驾驶员在管制员要求时可以按下“识别”键,这时应答机发出一个特别位置识别脉冲(SPI),这个脉冲使地面站屏幕上的亮点变宽,以区别于屏幕上的其他亮点。使用二次监视雷达的,可以通过下列程序识别航空器:

a观察到雷达显示有航空器按指示调定的应答机编码;

b观察到仅有一个雷达目标,显示有航空器按指示使用特殊位置识别功能的信息;

c 对于设定某一指定编码的航空器,观察其遵守指令的情况;

d通过雷达识别移交。

三、PSR与SSR主要性能比较 在下列情况下,管制员应当向航空器通报其位置:

(一)航空器第一次被识别时;

(二)航空器驾驶员要求提供服务时;

(三)航空器报告的位置与雷达管制员根据雷达观察到的位置有显著差别时;

(四)雷达引导后,如果现行指令使航空器偏离其原规定的航路,指示航空器恢复自主领航时;

(五)结束雷达服务前,如果观察到航空器偏离原规定的航路时。实施雷达管制(可能雷达引导、雷达间隔或者进行速度控制)

通过下列方式进行雷达识别的可不用通报航空器位置:

(一)根据航空器的位置报或起飞识别;

(二)通过使用指定的二次雷达编码或S模式,并且观察到航空器显示位置与其现行飞行计划一致;

(三)通过雷达识别的移交。

提供给航空器的位置情报,可以采用下列方式之一:

(一)相对于一个显著的地理位置;

(二)到一个重要点、航线上一个导航设备的方位和距离;

(三)距一个已知位置的方向和距离;

(二) 作最后进近的航空器距接地点的距离。 为提供不间断的雷达服务,应实施雷达管制移交。只有当认为航空器在接受管制员的雷达覆盖区内时,一名管制员才能试图将雷达识别移交个另一名雷达管制员。进行航空器雷达识别移交的方法如下:

a两个雷达管制席相邻或者使用同一显示器时,移交方直接在接受方显示器上指出雷达位置指示符的名称;

b两个雷达显示屏上都标有同一地理位置或导航设备,利用通信设备说明航空器距上述位置的相对方位和距离,必要时,应当指明航空器的航向;

c利用自动化手段指定雷达位置指示符的名称;

d当S模式覆盖有效时,将装有S模式航空器识别功能的航空器通知接受方;

f移交方雷达管制员指示航空器变换编码或用特殊位置识别,接受方雷达管制员予以证实。 当雷达管制员要把某架航空器的管制权移交给非雷达管制员时,实施移交前,要确保该航空器与任何其它受管制航空器之间具有非雷达间隔。雷达管制服务中断或终止时应当立即通知航空器,但在下列情况可不必通报:

a航空器改为目视飞行;

b航空器已经着陆,或已经按指令转换到其他频率上;

c航空器已经结束精密雷达进近。

以上就是关于国家关于无人机及航天飞行器的法律法规全部的内容,包括:国家关于无人机及航天飞行器的法律法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怎么样、空管是干什么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3214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