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怎么煮:先用煮茶壶烧开一壶水(500ml左右),然后将7g普洱茶投入壶中,盖上壶盖,温度调在100℃,待煮茶壶内 的水再次沸腾,气从壶嘴而出,然后关掉电源,静置40s左右,将茶壶取出,将茶汤倒入公道杯,最后将茶汤分入茶杯品饮。
普洱茶怎么煮
普洱茶怎么煮:
第一步、准备
准备7g干茶、500ml的水、一把煮茶壶、公道杯、茶杯
第二步、清洗茶器
把所有煮茶时所需的器皿,用沸水烫洗一遍,祛除异味,以保证茶叶滋味纯正。
第三步、煮水
煮茶先注水,要想煮的一壶味浓纯正的茶汤,水的作用不可小觑。
尤其是在煮内在物质丰富的茶茶叶时,建议先将水煮开后再投茶,避免因为茶叶长时间和水接触,造成茶汤苦涩的尴尬局面。
第四步、投茶
根据茶水比例,煮普洱茶时,一般500毫升的水量搭配7克茶即可。
第五步、煮茶
投茶后,还要控制好煮茶时间,并不是说茶扔进茶壶后,我们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一直煮茶,要成就一壶好茶汤,时间要控制到位(一般三分钟左右)。
不宜长时间沸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普洱茶怎么煮
煮普洱茶用开水还是凉水:
普洱茶内容物丰富,对人体有益,现在普洱茶比较流行的有2种喝法,用茶壶泡茶和煮茶。
越来越多的茶人喜欢用煮茶的方式来喝普洱茶了。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绞枳炭”,“绞枳”是—种很坚硬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等的燃料。还有用乌榄核作炭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更是特别。
古人还讲究火候。水煮得嫩,老与适中,加茶的时间与方法,煮茶的方式与“汤花”的好坏多少,其关键都看会不会掌握汤候。许明然在《茶疏》中这样叙述道:“水一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呈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茶经》中也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五三煮”)。
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
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
发挥。
1
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
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
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
似q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
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
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
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
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
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
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
实践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
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
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
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
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1、口感
关于煮茶和泡茶有什么区别,大多数人最关注的还是口感上,煮茶可以将茶叶中的很多内含物质释放出来,让茶汤的滋味更加的丰富,茶汤的口感也更加的软滑,味道更加的甘甜。而泡茶相对来说口感就差一些。
2、程序
对于一些懒人来说,煮茶的程序相对来说过于繁杂,煮茶需要中低火慢炖,需要选择好的茶具,需要清洗茶具,相对来说是比较麻烦的。而泡茶就比较方便,只需控制好水温,直接冲泡就可以。
3、所需茶叶量
泡茶一般需要茶叶3-6克就可以了,如果是黑茶或者青茶就需要多放一些,而煮茶所需的茶叶量基本是泡茶所需茶叶量的三分之二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多的茶叶就可以感受到最佳的滋味。
4、健康
有研究表明。煮茶时,茶叶在壶中煮沸的过程中乐可以吸收有害物质的抗氧化剂浓度会达到最高峰,在饮用煮制的茶水一小时后,人体血液中的抗氧化剂水平上升45%。
茶的烹饮方法之煮茶、煎茶、点茶、撮泡茶
通常认为,我国饮茶习俗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但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主要有煮茶、煎茶、点茶、撮泡法四种烹饮方法。
煮茶法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陆羽《茶经五之煮》就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具体过程就是:
当锅内的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沸水声时,是第“一沸”,这时要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尝尝水的味道。
当水煮到锅的边缘出现连珠般的水泡往上冒的时候,是“二沸”,这时需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在水中搅动使之形成水涡,再用量茶小勺取适量的茶末投入水涡中心。
待水面波浪翻滚时,是“三沸”,这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锅内,使开水停止沸腾。此时,锅内茶汤表面即生成厚厚沫饽,但需及时将茶沫上形成的一层黑水膜去掉,因为它会影响茶汤的味道。
然后再将茶汤均匀地舀入三个或者是五个茶盏中,而每盏的茶沫要均匀,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是这茶汤上面的沫饽。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与煮茶法不同之处: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只是在水二沸时投入“茶末”煮。
点茶法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
区别与煎茶之处在于,茶末不再是水二沸时投茶煮,而是将茶末适量入盏中,再把煮好的水用“汤提点”(煮水瓶)注入盏中,先是调成膏状,再接着注水,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茶的优劣,以饽沫出现是否快,水纹露出现是否慢来评定。沫饽洁白,水脚(即水痕)晚露而不散者为上(或说成沫饽洁白不散,水脚晚露出)。因茶乳融合,水质浓稠,饮下去盏中胶着不干,自然称为“咬盏”。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宋代点茶,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撮泡法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逐渐代替了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即撮泡法。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以沸水冲泡,再分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六类茶类开始逐步确立。今日流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从中可以看出,完成度逐渐提高的制茶方法,让人们只需要将购入的茶叶进行简单的冲泡,就能品尝到茶叶“真味”,而不再需要繁复的过程,于是乎,复杂的制茶问题交给制茶人解决,简单的喝茶问题留给消费茶叶的人,这恐怕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吧。
;以上就是关于煮普洱茶的正确方法全部的内容,包括:煮普洱茶的正确方法、请问如何煮茶、煮茶和泡茶有什么区别 煮茶和泡茶的区别介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