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个VB的TCP通信程序!!

急需一个VB的TCP通信程序!!,第1张

使用 Winsock 控件

利用 WinSock 控件可以与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并通过用户数据文报协议 (UDP)或者传输控制协议 (TCP)进行数据交换。这两种协议都可以用来创建客户与服务器应用程序。与 Timer 控件类似,WinSock 控件在运行时是不可见的。

可能的用途

创建收集用户信息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并将收集的信息发送到某中央服务器。

创建一个服务器应用程序,作为多个用户的数据的汇入点。

创建“聊天”应用程序。

选择通讯协议

在使用 WinSock 控件时,首先需要考虑使用什么协议。可以使用的协议包括 TCP 和 UDP。两种协议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它们的连接状态:

TCP 协议控件是基于连接的协议,可以将它同电话系统相比。在开始数据传输之前,用户必须先建立连接。

UDP 协议是一种无连接协议,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传输类似于传递邮件:消息从一台计算机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连接。另外,单次传输的最大数据量取决于具体的网络。

到底选择哪一种协议通常是由需要创建的应用程序决定的。下面的几个问题将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协议:

在收发数据的时候,应用程序是否需要得到客户端或者服务器的确认信息?如果需要,使用 TCP 协议,在收发数据之前先建立明确的连接。

数据量是否特别大(例如图象与声音文件)?在连接建立之后,TCP 协议将维护连接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不过,这种连接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因而是比较“昂贵”的。

数据发送是间歇的,还是在一个会话内?例如,如果应用程序在某个任务完成的时候需要通知某个计算机,UDP 协议是更适宜的。UDP 协议适合发送少量的数据。

协议的设置

在设计时,可以按如下方式设置应用程序使用的协议:在“属性”窗口中单击“协议”,然后选择 sckTCPProtocol 或者 sckUDPProtocol。也可以使用程序代码来设置 Protocol 属性,如下所示:

Winsock1Protocol = sckTCPProtocol

确定计算机的名称

在与远程计算机相连接的时候,需要知道它的 IP 地址或者它的“好听的名字”。IP 地址是一串数字,每三个数字为一组,中间用点隔开(形如 xxxxxxxxxxxx)。通常,最易记住的是计算机的“好听的名字”。

要确定计算机的名字,请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在计算机的“任务栏”上,单击“启动”。

在“设置”项中,单击“控制面板”。

双击“网络”图标。

单击“标识”选项卡。

在“计算机名称”框中可以找到计算机的名称。

上面找到的计算机名称可以作为 RemoteHost 属性的值。

TCP 连接初步

如果应用程序要使用 TCP 协议,那么首先必须决定应用程序是服务器还是客户端。如果要创建一个服务器端,那么应用程序需要“监听”指定的端口。当客户端提出连接请求时,服务器端能够接受请求并建立连接。在连接建立之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可以自由地互相通讯。

下列步骤创建一个非常简单的服务器:

要创建一个 TCP 服务器,请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创建新的 Standard EXE 工程。

将缺省窗体的名称改为 frmServer。

将窗体的标题改为“TCP 服务器”。

在窗体中放入一个 Winsock 控件,并将它的名字改为 tcpServer。

在窗体上添加两个 TextBox 控件。将第一个命名为 txtSendData,第二个为 txtOutput。

为窗体添加如下的代码。

Private Sub Form_Load()

'将 LocalPort 属性设置为一个整数。

'然后调用 Listen 方法。

tcpServerLocalPort = 1001

tcpServerListen

frmClientShow '显示客户端的窗体。

End Sub

Private Sub tcpServer_ConnectionRequest _

(ByVal requestID As Long)

'检查控件的 State 属性是否为关闭的。

'如果不是,

'在接受新的连接之前先关闭此连接。

If tcpServerState <> sckClosed Then _

tcpServerClose

'接受具有 requestID 参数的

'连接。

tcpServerAccept requestID

End Sub

Private Sub txtSendData_Change()

'名为 txtSendData 的 TextBox 控件中

'包含了要发送的数据。当用户往文本框中

'键入数据时,使用 SendData 方法

'发送输入的字符串。

tcpServerSendData txtSendData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tcpServer_DataArrival _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为进入的数据声明一个变量。

'调用 GetData 方法,并将数据赋予名为 txtOutput

'的 TextBox 的 Text 属性。

Dim strData As String

tcpServerGetData strData

txtOutputText = strData

End Sub

上面的步骤创建了一个简单的服务器应用程序。为了使它能够工作,还必须为它创建一个客户端的应用程序。

要创建 TCP 客户端,请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在工程中添加一个新的窗体,将其命名为 frmClient。

将窗体的标题改为“TCP Client”。

在窗体中添加一个 Winsock 控件,并将其命名为 tcpClient。

在 frmClient 中添加两个 TextBox 控件。将第一个命名为 txtSend,第二个为 txtOutput。

在窗体上放一个 CommandButton 控件,并将其命名为 cmdConnect。

将 CommandButton 控件的标题改为 Connect。

在窗体中添加如下的代码。

重点 必须将 RemoteHost 属性值修改为您的计算机的名字。

Private Sub Form_Load()

'Winsock 控件的名字为 tcpClient。

'注意:要指定远程主机,可以使用

' IP 地址(例如:"12111111"),也可以使用

'计算机的“好听的名字”如下所示。

tcpClientRemoteHost = "RemoteComputerName"

tcpClientRemotePort = 1001

End Sub

Private Sub cmdConnect_Click()

'调用 Connect 方法,初始化连接。

tcpClientConnect

End Sub

Private Sub txtSendData_Change()

tcpClientSendData txtSend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tcpClient_DataArrival _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Dim strData As String

tcpClientGetData strData

txtOutputText = strData

End Sub

上面的代码创建了一个简单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应用程序。我们可以将两者都运行起来:运行工程,然后单击“连接”。在两个窗体之一的 txtSendData 文本框中键入文本,可以看到同样的文字将出现在另一个窗体的 txtOutput 文本框中。

接受多个连接请求

上面设计的基本服务器只能接受一个连接请求。通过创建控件数组,使用一个控件也可以同时接受多个连接请求。利用这种方法,不需要关闭连接,而只需创建新的控件实例(通过设置其索引属性),然后在新的实例上调用 Accept 方法。

下面的代码假定名为 sckServer 的窗体上有一个 Winsock 控件,它的 Index 属性被设置为 0;因此控件是控件数组的一部分。在声明部分,声明了一个模块级的变量 intMax。在窗体的 Load 事件中,intMax 被设置为 0,数组中第一个控件的 LocalPort 属性被设置为 1001。然后调用控件的 Listen 方法,使之成为“监听”控件。在连接请求到达时,代码将检测 Index 是否为 0(“监听”控件的值)。如果为 0,监听控件将增加 intMax 的值,并使用该号码来创建新的控件实例。然后,使用新的控件实例接受连接请求。

Private intMax As Long

Private Sub Form_Load()

intMax = 0

sckServer(0)LocalPort = 1001

sckServer(0)Listen

End Sub

Private Sub sckServer_ConnectionRequest _

(Index As Integer, ByVal requestID As Long)

If Index = 0 Then

intMax = intMax + 1

Load sckServer(intMax)

sckServer(intMax)LocalPort = 0

sckServer(intMax)Accept requestID

Load txtData(intMax)

End If

End Sub

UDP 初步

创建 UDP 应用程序比创建 TCP 应用程序还要简单,因为 UDP 协议不需要显式的连接。在上面的 TCP 应用程序中,一个 Winsock 控件必须显式地进行“监听”,另一个必须使用 Connect 方法初始化连接。

UDP 协议不需要显式的连接。要在两个控件中间发送数据,需要完成以下的三步(在连接的双方):

将 RemoteHost 属性设置为另一台计算机的名称。

将 RemotePort 属性设置为第二个控件的 LocalPort 属性。

调用 Bind 方法,指定使用的 LocalPort。(下面将详细地讨论该方法。)

因为两台计算机的地位可以看成“平等的”,这种应用程序也被称为点到点的。为了具体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将创建一个“聊天”应用程序,两个人可以通过它进行实时的交谈。

要创建一个 UDP 伙伴,请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创建一个新的 Standard EXE 工程。

将缺省的窗体的名称修改为 frmPeerA。

将窗体的标题修改为“Peer A”。

在窗体中放入一个 Winsock 控件,并将其命名为 udpPeerA。

在“属性”页上,单击“协议”并将协议修改为 UDPProtocol。

在窗体中添加两个 TextBox 控件。将第一个命名为 txtSend,第二个命名为 txtOutput。

为窗体增加如下的代码。

Private Sub Form_Load()

'控件的名字为 udpPeerA

With udpPeerA

'重点:必须将 RemoteHost 的值

'修改为计算机的名字。

RemoteHost= "PeerB"

RemotePort = 1001 '连接的端口号。

Bind 1002 '绑定到本地的端口。

End With

frmPeerBShow '显示第二个窗体。

End Sub

Private Sub txtSend_Change()

'在键入文本时,立即将其发送出去。

udpPeerASendData txtSend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udpPeerA_DataArrival _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Dim strData As String

udpPeerAGetData strData

txtOutputText = strData

End Sub

要创建第二个 UDP 伙伴,请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在工程中添加一个标准窗体。

将窗体的名字修改为 frmPeerB。

将窗体的标题修改为“Peer B”。

在窗体中放入一个 Winsock 控件,并将其命名为 udpPeerB。

在“属性”页上,单击“协议”并将协议修改为“UDPProtocol”。

在窗体上添加两个 TextBox 控件。将第一个命名为 txtSend,第二个命名为 txtOutput。

在窗体中添加如下的代码。

Private Sub Form_Load()

'控件的名字为 udpPeerB。

With udpPeerB

'重点:必须将 RemoteHost 的值改为

'计算机的名字。

RemoteHost= "PeerA"

RemotePort = 1002 '要连接的端口。

Bind 1001 '绑定到本地的端口上。

End With

End Sub

Private Sub txtSend_Change()

'在键入后立即发送文本。

udpPeerBSendData txtSendText

End Sub

Private Sub udpPeerB_DataArrival _

(ByVal bytesTotal As Long)

Dim strData As String

udpPeerBGetData strData

txtOutputText = strData

End Sub

如果要试用上面的例子,按 F5 键运行工程,然后在两个窗体的 txtSend TextBox 中分别键入一些文本。键入的文字将出现在另一个窗体的 txtOutput TextBox 中。

关于 Bind 方法

在上面的代码中,在创建 UDP 应用程序时调用了 Bind 方法,这是必须的。Bind 方法的作用是为控件“保留”一个本地端口。例如,如果将控件绑定到 1001 号端口,那么其它应用程序将不能使用该端口进行“监听”。该方法阻止其它应用程序使用同样的端口。

Bind 方法的第二个参数是任选的。如果计算机上存在多个网络适配器,可以用 LocalIP 参数来指定使用哪一个适配器。如果忽略该参数,控件使用的将是计算机上“控制面板”设置中“网络”控制面板对话框中列出的第一个适配器。

在使用 UDP 协议的时候,可以任意地改变 RemoteHost 和 RemotePort 属性,同时始终保持绑定在同一个 LocalPort 上。TCP 协议与此不同,在改变 RemoteHost 和 RemotePort 属性之前,必须先关闭连接。

如下: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LPD:行式打印机守护进程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NFS:网络文件系统协议

TCP/IP协议:

TCP/IP模型也被称作DoD模型(Department of Defense Model)。TCP/IP字面上代表了两个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际协议)。1983年1月1日,在因特网的前身(ARPA网)中,TCP/IP协议取代了旧的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从而成为今天的互联网的基石。

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为:1~1023TCP/IP协议号和端口类似于PC机的并口或串口,也可以将其想象成交通中的交叉路口。程序员使用TCP/IP协议号和端口的目的是在TCP/IP的高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为用户数据包选择路径,只不过协议号用来识别传输层的协议,端口用来识别应用层的程序进程。1 TCP/IP协议号 TCP/IP协议号是由网络专家定义的一个8位数值。当IP数据报到达正确的IP地址时,网络互连层必须将数据报传送到传输层,而传输层的协议不是唯一的,它至少包含两个主要协议TCP和UDP。为了确定哪个协议接收下层的数据报(或上层的用户数据包),必须使用TCP/IP协议号。为此,IP数据包的包头专门为协议号开辟了一个“窗口”——协议域。协议号的工作方式是:在信息发送方,协议号用来指明使用哪一种协议对用户数据包进行封装。例如协议号为6时,网络软件将使用TCP格式对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封装。 在信息接收方,网络软件通过检查该协议号,将IP数据报传递给与这个协议号相应的协议。例如协议号是17,就将数据报传递给UDP协议。常见的协议号见下面的表1:协议名协议号基 本 描 述IP0互连网协议ICMP1互连网消息协议GGP3网关——网关协议TCP6传输控制协议EGP8外部网关协议UDP17用户数据报协议Xns_IDP22Xerox NS IDPrdp27可靠数据流协议rvd66MIT远程虚拟磁盘表1:常见的TCP/IP协议号2 TCP/IP端口号网络互连层的IP协议将数据传送到传输层后,传输协议要将数据传递给正确的应用进程。为了识别是哪一个进程,就需要使用端口号。端口号是用来区分和标识应用进程的一个16位值,它也在IP数据报的包头中指定。包括两个端口号:源端口号——代表了发送数据的进程;目的端口号——代表了接收数据的进程。每个应用程序,不管是服务器还是客户端,都有一个唯一的端口号。尤其是专门为完成特定任务的网络程序(像FTP、Telnet和E-mail等这种广泛使用的应用程序)要使用由Internet权威机构制定的端口号——即众所周知的端口号见表2。端口号关键字基 本 描 述7Echo回波9Discard丢弃11Users活动的用户13Daytime日期15Netstat网络状态21ftp文件传输协议23Telnet远程登录25SMTP电子邮件37Time时间43Nicname别名查询69TFTP普通文件传送协议79Finger用户信息查询101HostnameNIC主机名服务表2:专用程序端口号 用户在使用专用程序时,不允许改变其端口号,这是必须遵守的一条规则。不过,用户新开发的网络通信应用程序可以自己设置其端口号,但不能和用做公共服务的端口号发生冲突。一般情况下,所有小于255的端口号都保留做公共服务(程序),其它规定应视你使用的 *** 作系统而定。 TCP/IP端口就像每个居民住户的门牌号码,你要访问某个家庭,除要知道这个家庭所在的国家、城市、小区和街道外,还要知道其门牌号码才能正确到达。TCP/IP的传输层协议(主要指TCP和UDP)要和各种端口直接打交道,特别是无连接的UDP协议,它在传输数据时重点就放在端口上。当然,面向连接的TCP协议在传输数据时将重点放在连接上,而不是端口,使用TCP的应用程序可以为同一端口打开多个连接,传输仍能正确进行。也就是说,UDP通信就像平信邮递业务,邮差(UDP)只将邮件(数据)放在正确的家庭或单位信箱(端口)中,并不通知收件人(应用程序)邮件已到;而TCP则更像邮政系统的电话业务,只有先建立呼叫(连接)后,才能使用电话(端口)进行对话(数据交换)。 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写发送方的应用程序时,一般不用关心程序使用的端口号,但在接收方必须知道。每次发送方传输报文时,传输层自动在包头的源端口域中插入正确的端口号。

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用来将域名映射成IP地址,端口号为TCP或UDP的53

SMTP 与POP3 SMTP(simple mail transmission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TCP端口号为25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邮局协议第3版,使用TCP端口号为110

>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主机-网络层):接收IP数据包并进行传输,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IP数据报转交给下一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IP协议结构图

主要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像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 2 TCP 如果IP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TCP层。TCP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况下使用TCP(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但使用UDP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 3UDP 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它不管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使用UDP的服务包括NTP(网络时间协议)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骗UDP包比欺骗TCP包更容易,因为UDP没有建立初始化连接(也可以称为握手)(因为在两个系统间没有虚电路),也就是说,与UDP相关的服务面临着更大的危险。 4ICMP ICMP与IP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准确的路径,而‘Unreachable’信息则指出路径有问题。另外,如果路径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连接‘体面地’终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于ICMP的服务。 5 TCP和UDP的端口结构 TCP和UDP服务通常有一个客户/服务器的关系,例如,一个Telnet服务进程开始在系统上处于空闲状态,等待着连接。用户使用Telnet客户程序与服务进程建立一个连接。客户程序向服务进程写入信息,服务进程读出信息并发出响应,客户程序读出响应并向用户报告。因而,这个连接是双工的,可以用来进行读写。 两个系统间的多重Telnet连接是如何相互确认并协调一致呢?TCP或UDP连接唯一地使用每个信息中的如下四项进行确认: 源IP地址 发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端口 源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目的端口 目的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端口是一个软件结构,被客户程序或服务进程用来发送和接收信息。一个端口对应一个16比特的数。服务进程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这些端口号是‘广为人知’的,因为在建立与特定的主机或服务的连接时,需要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通讯。

参考模型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之所以说TCP/IP是一个协议族,是因为TCP/IP协议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MTP、ARP、TFTP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一起称为TCP/IP协议。以下我们对协议族中一些常用协议英文名称和用途作一介绍: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网间网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信息协议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其中: 网络接口层 这是TCP/IP软件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网间网层 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一、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二、处理输入数据报: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报。三、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传输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一、格式化信息流;二、提供可靠传输。为实现后者,传输层协议规定接收端必须发回确认,并且假如分组丢失,必须重新发送。 应用层 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程登录等。远程登录TELNET使用TELNET协议提供在网络其它主机上注册的接口。TELNET会话提供了基于字符的虚拟终端。文件传输访问FTP使用FTP协议来提供网络内机器间的文件拷贝功能。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关于OSI参考模型的相关概念,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相对于七层协议参考模型,TCP/IP协议是如何实现网络模型的。 OSI中的层 功能 TCP/IP协议族

应用层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 TFTP,>

文件,检查是否正常传输

udp是面向非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适用于传输一次性小批量的文件,不对传输数据报进行检查

tcp需要先建立连接才能通话

udp不需要,实时性要高点

tcp可以形象比喻为打电话的过程,udp可以比喻为发短信的过程

tcp不能发送广播和组播,只能单播

udp可以广播和组播

以上是个人所知,描述不够详尽

可以看看这个

以上就是关于急需一个VB的TCP通信程序!!全部的内容,包括:急需一个VB的TCP通信程序!!、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有哪些、tcp协议区分应用进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3577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