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题程序如果没问题,运行结果也对,那必然是满分了。
如果在程序没完成或者有错误的情况下,一般按如下算分:
1、给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就是汉字描述大概什么思路,就会给一点分。
2、写了一点程序代码并且在关键的地方有注释,也会给分。
3、如果完成了关键性的函数或者语句,给的分会更多一点。
也就是说,只要你写了,而且有关,就有分,不会一分不给的。
// 求采纳
//1、每次掷两个骰子的最小和是2,最大是12,一共有11个可能的和
int[] base = {2,3,4,5,6,7,8,9,10,11,12};
//2、这11个可能的和出现的次数可以放在一个整型数组里
int[] times = new int[baselength];
//3、用随机数每次生成2个1~6之间的随机数表示掷两个骰子
for (int i = 0; i < 50; i++) {
int num_one = (int)(Mathrandom() 10 % 6) + 1;
int num_two = (int)(Mathrandom() 10 % 6) + 1;
int sum = num_one + num_two;
//获得和 在结果数组中的下标
int index = sum - 2;
//对应次数数组值加1
times[index] = times[index] + 1;
}
for(int i=0;i< timeslength; i++){
Systemoutprintln(base[i] + " 出现 " + times[i] + "次");
}
以下是Python语言的实现代码:
代码
for i in range(1, 101):
if i % 3 == 0:
print(i 2)
输出结果为:
复制代码
6
12
18
24
30
198
204
解释:使用for循环遍历1~100的所有数字,如果该数字是3的倍数,则将其乘以2并输出。
1求高中信息会考的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有选择题、程序设计题和 *** 作题三种题型。
考试模式采用基于Windows平台的上机考试形式;考试试题整卷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分值之比为58﹕42。 修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考生,其试题由卷Ⅰ《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和卷Ⅱ《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两部分组成;修习《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考生,其试题由卷Ⅰ《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和卷Ⅲ《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两部分组成。
卷I《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部分,共58分;由选择题和 *** 作题组成,分值之比为18﹕40。 卷Ⅱ《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部分,共42分;由选择题和程序设计题组成,分值之比为24﹕18。
卷Ⅲ《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部分,共42分;由选择题和 *** 作题组成,分值之比为12﹕30。 本章主要针对选择题、程序设计题和 *** 作题等三种题型的功能、特点及解题策略作一介绍,以帮助师生了解信息技术会考的题型,提高考生的应答能力。
第一节 选择题 选择题是一种各学科均使用的常见题型,它的结构由指令性语言、题干和选择支三个部分组成。 指令性语言:通常在大题号后面,本大题所有小题的前面,用括号括起来的部分;一般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本大题包含的小题数目、每小题的分值和本大题的总分;二是指明每个小题中正确答案的数量;三是每小题的计分方法。
题干:是指每一小题中叙述考查内容的不完整(加上某个选择支就能完整)的句子。 选择支:是题干后面的备选答案。
在信息技术会考试题中均采用“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即一道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选择题形式多样,结构灵活,可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广,能比较全面地考察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 作技能,而且选择题答案具有确定性,阅卷方便,考试信度和效度高等特点,但选择题只在限定的备选项中选出正确选项,其考核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考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00字写不完 后面参考 /zhangwangzw05@126/blog/static。
2哪位有高一会考的信息技术知识提要,请写给我,谢谢
2005年福建省高中会考提要 信息技术 第一部分字处理基础(wps 2000) 一、考试能力要求 (一)掌握WPS 2000的启动和退出 (二)掌握WPS 2000文件的查找、新建、打开、保存与关闭 (三)掌握文稿的编辑 (四)掌握文字的查找与替换 (五)掌握字符格式、段落格式、页面的设置 (六)掌握表格的制作与编辑 二、考试内容 (一)WPS 2000的启动和退出 (1)掌握WPS 2000的启动 (2)了解WPS 2000的窗口组成 (3)掌握WPS 2000帮助菜单的使用方法 (4)掌握WPS 2000的退出方法 (二)WPS 2000文件的查找、新建、打开、保存与关闭 (1)掌握WPS 2000文件的查找 (2)掌握新建WPS 2000文稿文件的方法 (3)掌握打开WPS 2000文稿文件的方法 (4)掌握WPS 2000文稿文件存盘与换名存盘的方法 (5)掌握关闭WPS 2000文稿文件的方法 (三)文字的录入、编辑 (1)掌握文字的录入与编辑 (2)掌握字块处理的方法 (四)文字的查找与替换 (1)掌握查找字符的方法 (2)掌握字符的替换方法 (五)字符格式、段落格式、页面的设置 (1)掌握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 (2)掌握段落的合并与拆分 (3)掌握段落对齐的设置 (4)了解页面设置 (六)表格制作与编辑 (1)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 (2)掌握选定单元格的方法 (3)掌握插入行、列、单元格的方法 (4)掌握调整表格行高与列宽的方法 (5)掌握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方法 (6)掌握表格的复制与删除的方法 第二部分数据库初步 一、考试能力要求 (一)了解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 (二)掌握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 *** 作 (三)掌握FoxPro数据库的维护方法 (四)掌握FoxPro数据库的基本应用 (五)掌握FoxPro简单程序的编制 二、考试内容 (一)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知识 (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 (4)了解启动和退出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方法 (5)了解FoxPro的窗口组成 (6)了解FoxPro的窗口功能 (7)了解FoxPro窗口菜单的 *** 作方法 (二)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 *** 作 (1)了解数据库结构的基本概念 (2)掌握FoxPro数据库的有关规定 (3)掌握建立数据库的方法 (4)掌握数据类型及表示法 (5)掌握打开、关闭数据库的方法 (6)掌握输入、追加数据的方法 (7)掌握查看数据库结构的方法 (8)掌握查看记录中数据的方法 (9)掌握表达式的表示和使用方法 (10)掌握统计运算的几个命令(SUM、AVERAGE、COUNT)的使用方法 (11)掌握关于" ?"命令的使用方法 (12)掌握SUBSTR()函数的使用方法 (三)FoxPro数据库的维护方法 (1)掌握记录指针移动的 *** 作方法 (2)掌握逻辑删除和物理删除的概念及 *** 作方法 (3)掌握添加、插入记录和恢复被逻辑删除的记录的 *** 作方法 (4)掌握记录中数据的修改方法 (5)掌握REPLACE命令的使用方法 (6)掌握复制数据库的方法 (7)掌握复制数据库结构的方法 (8)掌握修改数据库结构的方法 (四)FoxPro数据库的基本应用 (1)掌握数据库的分类排序和索引方法 (2)掌握LOCATE和CONTINUE命令的使用方法 (3)掌握SEEK命令的使用方法 (五)FoxPro简单程序的编制 (1)理解命令方式和程序执行方式的异同 (2)掌握建立、编辑程序文件的方法 (3)掌握执行程序文件的 *** 作方法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考试能力要求 (一)了解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二)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信息编码方法 (三)了解有关计算机病毒、计算机安全及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的初步知 (四)了解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二、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1)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2)了解几种常见计算机硬件设备及其用途 (3)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及分类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信息编码方法 (1)了解二、十、十六进制编码 (2)掌握十进制数、二进制数的互相转换 (3)了解文字字符信息的编码方法 (4)了解图像信息的编码方法 (5)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三)有关计算机病毒、计算机安全及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的初步知识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2)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初步知识 (3)了解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的初步知识 (四)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1)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690个)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 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 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 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 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东西方向的判断 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 向西。
32 东西经的判断 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3 南北纬的判断 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4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5 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 24小时。 36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7 地球公转的轨道 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38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 地球公转的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 小时48分46秒) 40 地球公转的速度 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1 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 返移动 43 晨昏线的判断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 过渡为昏线。
44 地方时的计算 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5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 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46 区时的计算 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47 北京时间 以东八区(120°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48 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49 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1 太阳直射点的判断 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2 春分日(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3 夏至日(6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4 秋分日(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5 冬至日(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6 夏半年的概念 3月21日至9月23日 57 冬半年的概念 9月23日至3月21日 58 地球侧视图的判读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59 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 极。 60 昼夜长短的计算 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1 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 前后推算。 62 昼夜长短的判断 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4 天文四季 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5 我国传统四季 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 四季。
66 欧美传统四季 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67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68 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6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0 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 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
4信息技术会考了求资料
息技术会考试题必修部分(1)选 择 题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一)信息及其特征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D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3、下列叙述中,其中( D )是错误的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5、( B )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A时效性 B不可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依附性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D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独享性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C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B)。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B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 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D)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 D:具有失效性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14、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
这说明信息具有(C)特征。A、可传递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D、价值性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名单,这体现了信息的(B)A、可以共享的B、可以增值的C、需依附一定载体D、具有时效性16、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D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B交通信号灯被许多行人接收,体现信息的共享性。C天气预报、股市行情体现信息的有价值性D身边的信息体现了信息的不完全性(二)信息技术与社会17、我们常说的“IT”是( A )的简称A信息技术 B因特网 C输入设备 D手写板18、总体来说,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D)、管理、应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A识别 B显示 C交换 D交流19、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 C )A现代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技术B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信息技术就相应产生了。
C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D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20、关于信息技术的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后就有了信息技术B自从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C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D信息技术是最近发明的技术21、下列有关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A通常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B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会完全取代纸质出版物C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称D英文的使用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22、不属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是:DA:人工智能 B:电子商务 C:语音技术 D:纳米技术23、在人类发展史上发生过( C )次信息技术革命A3 B4 C5 D624、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 C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A火的使用 B指南针的使用 C印刷技术的应用 D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25、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 AD )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A传感器技术 B网络技术 C通信技术 D三维动画技术教科 多媒体技术应用第4页26下面( A)属于虚拟现实技术。A电子宠物 BASR CTTS DOffice助手27、( B )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
A虚拟技术 B语音技术 C汉字识别技术 D桌面系统28、关于语音技术,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 C )A语音技术中的关键是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B语音合成是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C语音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D语音识别就是使计算机能识别人说的话29、语音技术的关键技术有:BA:语。
5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
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
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
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
/时间:2011年6月29日
@作者:风之风信子
@功能:1、检测指针的效果。2、swap函数的功能,测试形参实参的作用。3测试指向数组的指针的作用。
鄙视一下出题的老师,代码写的真难看,我把格式修改了一下,有的地方为了方便讲解,也改了形式。
只要你稍微学过一点,一定能看懂。
我希望你别把我给你的解释直接复制粘贴,一定要自己好好看看,认真消化!
小弟弟,学点东西就比不学强,c语言很重要的,加油吧!
/
/ 问题一:
这个问题的结果是8。
/
/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k=2,m=4,n=6;
int pk=&k;//定义pk指针指向k的地址
int pm=&m;//定义pm指针指向m的地址
int p=&n;//定义p指针指向n的地址
p=pk(pm);//p指的是p的地址中的数的值,也就是n的值。
//它的值是pk地址中的值(pk)乘以pm地址中的值(pm)
//也就是2乘以4。
printf("%d\n",n);//n等于24等于8。
}
/
/问题二:
这个问题的结果是5,10 5,10
看似进过了swap函数的转换,a和b的值应该互换是吧?
你预想的结果是不是5,10 10,5呢?
但是,作为函数来说,它只能有一个或者没有返回值,不可能通过形参的变化实现实参的改变。
如果你想让两个数互换的话,必须应用指针。
把swap函数改为:
void swap(int x,int y)
{
int t;
t=x;
x=y;
y=t;
}
最程序中应用swap的时候也应该用到swap(&a,&b);
因为你调用的就是指针了。现在的结果就变成了5,10 10,5了。
懂了吗?
/
/
#include"stdioh"
void swap(int x,int y)
{
int t;
t=x;
x=y;
y=t;
}
void main()
{
int a=5,b=10;
printf("%d,%d\n",a,b);
swap(a,b);
printf("%d,%d\n",a,b);
}
/
/问题三:
结果为30。
注释见程序,再次鄙视一下编这些题目的老师,代码写的真烂。
/
/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a[5],i,t;//定义一个5个元素的数组,一个i(循环数),一个t(接结果)。
int sub(int ,int);//声明函数
for(i=0;i<5;i++)
a[i]=ii;//a[0]=0,a[1]=1,a[2]=4,a[3]=9,a[4]=16
t=sub(a,5);//运行函数,函数返回结果是s=0(s的初始值)+0(a[0])+1+4+9+16=30。
printf("t=%d",t);//输出结果,最后结果是30。懂了吗?
}
int sub(int p,int n)
{
int i,s=0;
for(i=0;i<n;i++)
s+=(p+i);//s=s+((P+i))
//注意这个(p+i)的格式,如果p指向的是一个一维数组a[5]的起始地址。
//那么,(p+i)的意思就是a[i]。
//鉴于sub函数格式,这里的意思是s=s+a[i]的循环。
return s;
}
/
/问题四:
输出结果是第一行:x=4,y=25,z=1450
第二行:x=2,y=3,z=14
/
/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x=2,y=3,z;
int js(int,int);
z=js(x,5);
printf("(2)x=%dy=%dz=%d\n",x,y,z);}//在主程序中输出,形参的改变不改变实参的值,所以x还是2,y还是3。
//而z的值是函数带回的,所以它的值还是1450。
//但是,这里z的输出形式是整数型(int)所以这里的输出是:x=2,y=3,z=14
int js(int x,int y)
{
float z;
x=x;y=y;//x=22=4,y=55=25
z=(x+y)/20;
printf("(1)x=%dy=%dz=%2f\n",x,y,z);//在函数中输出x=4,y=9,z=1450
//因为z的输出形式是浮点型float,而且只能输出到小数点之后两位。
return z;
}
/
示范-模仿策略,构建新知 示范-模仿的教学策略主要侧重于新知识的传授。教师将 *** 作的步骤进行分解,通过示范演示向学生阐明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再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按要求完成各 *** 作步骤,从而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例如,在教学初期设计界面时,教师应先添加对象、再设置对象的属性和添加代码。由于学生在 *** 作时,容易选错对象、添错位置,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演示,重点讲解 *** 作步骤和要点,并在学生模仿 *** 作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消除不正确的 *** 作,使学生在观察模仿中掌握基本 *** 作。通过多次练习,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 *** 作,而且还能对界面进行分析和设计。运用示范-模仿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创造和实践 *** 作的能力。对于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示范-模仿是比较好的教学策略,可以使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完成基本 *** 作,掌握基本技能;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加工策略:巩固新知
通过《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学习不是培养编程高手,而是使学生能掌握基本语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很多做网站的人并不一定会编程,但一定懂语句,他们可以通过修改网上已有的现成代码来满足自己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这其实就是一种重加工(二次加工)形式,即在现有的程序基础上进行修改程序。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二次加工的形式让学生修改程序,培养他们学会读程序,能够读懂程序的功能并了解编程思路和解题方法,以使其在构建新知的基础上巩固所学知识。如在讲分支结构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看网页中的跑马灯,提问如何通过VB编程来制作这一动态效果,然后进行引导,让学生讨论分析,实现编程。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触发事件
If Label1Left > Form1Width
Then Label1Left =- Label1Width
Else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100
End Sub
在学生理解程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跑马灯还有哪些移动的方式?如何修改代码?由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修改程序,调试运行程序,得出结果:若文字向下移动,只需要将代码中的Left和Width改为Top和Height即可。
半成品加工策略:提升能力,应用新知
半成品加工策略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它对于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突出性,是为学生预设的一种问题情境。“半成品加工”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业会考中,最后的补全程序就是运用了半成品加工策略。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补全程序强化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如在讲循环结构时,在学生理解s=1+2+3+4+……+100累加的基础上,给出半成品的程序,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程序,重点考查学生能否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For循环语句。半成品程序如下:
S=________
For I______=_______to_______
S= ______
Next I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如:
S=1+3+5+……+97+99
S=1-2+3-4+5-6+……+99-100
S=123……10=10!
S=11/21/31/4……1/99
1/100
STC15是一种常用的单片机,其程序设计需要结合具体的开发板和任务需求来确定。一般来说,要快速写出STC15的程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任务需求。首先要明确需要实现什么功能,例如控制电机、采集温度、检测红外等。
2 编写程序框架。根据任务需求,编写程序的基本框架,包括初始化、配置、中断处理和主程序等。
3 编写功能模块。根据任务需求,编写相应的功能模块,例如驱动电机的模块、采集温度的模块、检测红外的模块等。
4 调试程序。在编写完程序后,需要进行调试,确保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并且满足任务需求。
5 优化程序。在程序调试完成后,可以进行程序的优化,包括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减少程序的代码长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STC15的程序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单片机开发经验和相关知识,如果您是初学者,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另外,STC15的程序设计也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不同的任务需求和开发板可能需要不同的程序设计方法。
为了保证您获得最佳体验,请前往 >
程序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开发方法及思想,以下有一个不是程序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开发方法,它是数据结构优先原则。
任何设计活动都是在各种约束条件和相互矛盾的需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程序设计也不例外。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早期,由于机器资源比较昂贵,程序的时间和空间代价往往是设计关心的主要因素;随着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软件规模的日益庞大,程序的结构、可维护性、复用性、可扩展性等因素日益重要。
扩展资料:
程序设计的注意事项:
1,使用顺序、选择、循环等有限的基本结构表示程序逻辑。
2,选用的控制结构只准许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3,程序语句组成容易识别的块,每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4,复杂结构应该用基本控制结构进行组合或嵌套来实现。
5,程序设计语言中没有的控制结构,可用一段等价的程序段模拟,但要求改程序段在整个系统中应前后一致。
6,严格控制GOTO语句。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C++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以上就是关于c语言二级测试最后一道程序设计题如何算分会不会给过程分还是只要算不出结果就一分不给全部的内容,包括:c语言二级测试最后一道程序设计题如何算分会不会给过程分还是只要算不出结果就一分不给、大一Java程序设计问题、程序设计从1~100找到所有三的倍数,并把每个3的倍数乘以2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