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解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解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第1张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以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标志,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了由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性转变。作为计算机教育主要内容达十六年之久的“程序设计”,变成了新课标中的“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以下简称“编程模块”)。有关教学目标变成了课程目标,并规定为:“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该目标较原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历史的渊源对“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课程目标(以下简称“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接受和理解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解疑释惑,启发对课程目标的深入思考,促使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走向深入,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教学实践中片面理解课程目标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困惑进行全面的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对该课程目标进行全方位的诠释。

曲解课程目标的事实及由此产生的教学困惑

所谓课程目标是某一课程学习完以后,学习者在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是培养目标在特定课程中具体化、 *** 作化的表述。与广大一线教师习惯了的教学目标相比,课程目标要求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从知识目标的一维表述,发展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呈现。这种三维目标的大革命使得从一维目标的传统中走来的广大教师,对新课标中编程模块课程目标的理解和把握存在诸多困难,出现了不少问题,引出了许多困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编程能力说

把编程模块理解成培养程序员的基础课,着重强调编程能力的培养。在长达十六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国信息技术课就是程序设计,就是学习BASIC语言。其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训练和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从这一传统中走来的广大教师很容易有意无意地继续把培养编程能力当成新课标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全部。这种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带来许多困惑。有人质疑:“有必要为了1%的程序员,让99%的人陪着学习他们终生不用的课程吗?”还有人困惑:“现在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有必要人人都自己编写程序么?”在教学实践中,编程能力说表现为讲不完的编程技巧、说不尽的软件产业……其结果是强化了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神秘感、恐惧感,使学生们感到程序设计遥不可及、高不可攀。这导致编程模块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生厌学、学难致用。有些教师甚至用“骑虎难下”、“味如嚼蜡”等词汇来形容编程模块的教学。

2编程工具说

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偏执于让学生掌握一种编程工具,强调编程语言的教学。受1997年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明显带有“计算机工具论”倾向的影响,许多人把“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学会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理解成:为了能够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而掌握计算机的编程工具。这种课程目标的理解虽然看起来近于荒唐,但却较为广泛,影响很深。以致在计算机语言的选择上,盲目攀高、求新的现象比较普遍。受其影响,许多教师面对编程模块的三十几个课时不知所措,不知是应该让学生熟悉界面和工具,还是应该让学生学习语句和函数。在编程语言的选择上更是无所适从:选择简单的VB怕学生的开发能力弱,选择JAVA、C++又怕课时不够,更怕学生听不懂。无怪乎有人讲:教了十几年的程序设计,面对新课标的编程模块,突然不会上课了……

3解决实际问题说

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偏执于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把新课标中的“简单问题”演变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往往超出中学生知识结构和心智模式的限制,算法成为课堂教学中难以逾越的障碍,绝大多数学生听不懂。笔者专门与许多一线教师谈及编程模块的教学,大家一致反映:“现在的学生能力差,很‘简单’的问题无论你怎么讲他就是不明白。”我们应该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学生“都”听不明白的问题,还是简单问题吗?像这样把基础教育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当成高校软件工程课来讲的课,中学生只能听天书了,其结果只能使学生丧失对编程模块的学习兴趣,使编程模块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大难”。

多方位诠释“课程目标”

编程模块的课程目标不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编程能力,而是“使学生进一步去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编程模块的课程目标也不在于使学生通过编程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这里的所谓“简单问题”就是中学生容易理解,或由教师稍加讲解就能全面理解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有能力、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以此为手段,实现让学生“去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目的。

编程模块的课程目标更不在于掌握一种编程工具,而是要求学生“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这里“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的“算法”是解决“简单”问题的“简单”算法。所以,新课标要求的“初步使用”与人们普遍追求的“基本掌握”相去甚远。而且“实现算法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编程语言的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而不是课程目标本身。正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所说:“在基础教育阶段,‘程序设计’课程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认知结构,而不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多少语法知识与编程技巧,进一步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笔者认为要想深刻领会专家的诠释和更加准确地把握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目标的真正内涵,促进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是准备性教学

基础教育具有发展性和未完成性。这就是说基础教育的教学是准备性教学,它的价值取向是受教育者的准备性学习所约束的。无论基础教育教学的准备性是导向继续深造学习,还是导向生活与社会实践,无论以何种具体的价值取向、何种规定的教学内容、何种模式与方法来实施,都不应当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终结性。所以理解该课程目标必须充分注意该课程教学的准备性和非终结性。即该课程不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开发工具,也不是通过具有或接近实用意义的项目的开发执意去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而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问题”、“简单问题的简单算法”、“简单算法的简单程序”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链条“让学生从中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编程模块的技术基础性

在新课标中编程模块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一个选修模块。这个“技术基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编程模块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对传统教学目标的继承。与过去程序设计的“工具性教学”相比,淡化了语言与技巧,更注重过程与方法。另一方面是指编程模块对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其他模块的技术支持性。使学生通过编程、调试、编译、安装、运行的整体实践来领会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如果说计算机是作为一个智能型的工具而存在的,那么, *** 作、使用计算机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机交流的过程,“理解”是使用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另外编程模块还通过常量、变量、函数、代码等内容直接支持或支撑其他模块,这也是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技术基础性的又一价值取向。

3编程模块渗透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德育,即素质教育是教人做人的教育。所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当然,教编程模块的教师也不能例外。所以编程模块的课程目标不单纯是教书的目标,也应该包含育人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育人的目标通过有目的、有措施、讲方法的行为,落实在课堂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把育人当成教师的即兴发挥,或临场赠送。同时,素质教育也是没有显性课程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只能整合到每一门具体的课程目标中。所以,编程模块的课程目标也必然要蕴含素质的目标成分和教育职责。

笔者倡导站在基础教育的立场,以素质教育的高度,在深刻反思传统程序设计教学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在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澄清问题、指导教学。为推进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改革而努力。

学生编程能力的高低反应了学生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的能力,目前大多数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只重视理论轻应用,能应付考试不能应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在分析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的基础上,优化综合实训的组织方式,改善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编程 实训教学 程序设计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在学习了程序设计语言后,除能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外,不能应用计算机语言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该掌握计算机语言的理论基础,然后是把计算机语言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的获取无疑要通过理论课堂,应用能力要靠实践,现在的计算机语言课程设置也都是按照“理论+实践”模式,那为什么学生学过语言课后普遍认为不会写程序,不会应用计算机语言这个工具呢?本文在分析计算机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各个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综合实训的组织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程序设计综合实训的机会,锻炼学生综合程序设计的能力。

一、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 *** 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初步的创新能力。

2目前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实践教学由课堂实践教学、综合实训、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组成。

课堂的实践教学针对教学内容的,内容相对单一,缺乏综合性;课外实践教学对于程序设计来说锻炼机会较少;毕业设计的完成往往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通过程序设计解决实际的专业问题,因此,在校阶段的综合程序设计实训尤为重要,要通过综合实训锻炼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综合能力,为专业服务。

二、理论课注意调整学生对课程的认识

心理作用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评价大多数是一个字“难”,普遍感觉课程很难,会把这门课当做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对待,本人认为这样对学习语言课是不利的,计算机语言和我们日常讲话说的“汉语”是一样的,都是交流的工具,只不过汉语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而计算机语言是人和计算机之间交流的工具,我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目的是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就如同我们学习英语,是想和不会说汉语的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一样,那我们要和计算机进行交流和讨论,就需要计算机明白我们的意图,计算机如何知道我们想要做什么呢,就是通过约定好的计算机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想法,所以计算机语言是表达我们人类想法的工具。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计算机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才会更好地建立让计算机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才会更好地应用计算机语言转换自己的思想,才会意识到只有通过多编程多练习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语言这样的工具。

三、调整课程设置模式,加强课内实践环节

目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安排大多采用“2+1”的课程模式,也就是每周2个学时的理论课和1个学时的实践课,实践课的安排一般采取“两周一次”的方式,即每两周才上一次实践课,每次课2个小时。例如,对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语言来说,三种控制结构会在2~3次课完成,但是学生会用控制结构处理实际问题需要多练习多编程才能建立这样的思维模式,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学生,应该针对每一种结构(例如选择结构)给出多道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写程序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建立遇到同一问题多种解决路径的实际问题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采用选择结构。但是按照“2+1”的课程设置模式,课内实践的时间不足以保证对单一知识点的很好掌握。因此,加大课内实践的时间是有必要的。近几年,我们将网络工程专业c/c++语言课程调整为“3+2”模式,每周有实践课,每周的理论课中增加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实验课前分析,学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

四、程序设计综合实训的组织和实施

进行程序设计综合实训是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对程序设计的理解并体验团队的合作精神。因此对于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指导以及考核都要以综合实训的目的为核心。

1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

学生能编出具有完整功能的实用程序时,会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是最好的原动力,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算法设计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因此确定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很重要。

关于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方式:

一是在一系列现有题目中选择。我们编写了程序实训指导书,在书中列出了24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这24个题目分数据库管理、游戏设计、图形、算法设计等分类,学生根据兴趣自己选择实训题目。

二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自己选题。鼓励学生根据本专业所学专业课,自己选择在专业课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程序设计实训过程来完成。这种方式需要学生提前写一个报告,包括简单的选题内容,以及准备采取的方法,指导老师根据报告决定该选题是否能作为实训选题,并且提出补充建议。

2综合实训的指导方法

综合实训采用结对编程的模式,两个学生选择一个选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指导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出现的问题。

3成果考核和成绩评定

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考核必不可少。一个完整的实训过程必须要有总结报告,总结能使学生发现收获和不足,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实训结束要求提交的资料

完成题目的基本要求,提供正确的源程序;

提交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符合要求,给学生一个实训报告的模版,其中包括实验内容、设计步骤、程序流程、主要算法设计、总结与体会等。

(2)考核方式

按照平时考勤、程序源码、实训报告三方面,按照2:3:5的比重考核打分,最终成绩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五级评分制。

五、总结

从多个年级学生的实践结果来看,加强课内实践,重视综合实训,并且严格实训组织和内容选择,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极大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凌“程序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怎么做[J]计算机教育,2006,(8)

[2]李丽琼,刘彦宾从培养创新能力入手改革程序设计实践教学[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

[3]赖涵利用结对编程技术改进程序设计实践教学[J]微型机与应用,2007,(6)

[4]赵风研究性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

示范-模仿策略,构建新知 示范-模仿的教学策略主要侧重于新知识的传授。教师将 *** 作的步骤进行分解,通过示范演示向学生阐明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再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按要求完成各 *** 作步骤,从而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例如,在教学初期设计界面时,教师应先添加对象、再设置对象的属性和添加代码。由于学生在 *** 作时,容易选错对象、添错位置,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演示,重点讲解 *** 作步骤和要点,并在学生模仿 *** 作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反馈信息,消除不正确的 *** 作,使学生在观察模仿中掌握基本 *** 作。通过多次练习,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 *** 作,而且还能对界面进行分析和设计。运用示范-模仿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模仿、创造和实践 *** 作的能力。对于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示范-模仿是比较好的教学策略,可以使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完成基本 *** 作,掌握基本技能;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加工策略:巩固新知

通过《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学习不是培养编程高手,而是使学生能掌握基本语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很多做网站的人并不一定会编程,但一定懂语句,他们可以通过修改网上已有的现成代码来满足自己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这其实就是一种重加工(二次加工)形式,即在现有的程序基础上进行修改程序。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二次加工的形式让学生修改程序,培养他们学会读程序,能够读懂程序的功能并了解编程思路和解题方法,以使其在构建新知的基础上巩固所学知识。如在讲分支结构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看网页中的跑马灯,提问如何通过VB编程来制作这一动态效果,然后进行引导,让学生讨论分析,实现编程。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触发事件

If Label1Left > Form1Width

Then Label1Left =- Label1Width

Else Label1Left = Label1Left + 100

End Sub

在学生理解程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跑马灯还有哪些移动的方式?如何修改代码?由学生自主讨论分析,修改程序,调试运行程序,得出结果:若文字向下移动,只需要将代码中的Left和Width改为Top和Height即可。

半成品加工策略:提升能力,应用新知

半成品加工策略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它对于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突出性,是为学生预设的一种问题情境。“半成品加工”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业会考中,最后的补全程序就是运用了半成品加工策略。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补全程序强化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如在讲循环结构时,在学生理解s=1+2+3+4+……+100累加的基础上,给出半成品的程序,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程序,重点考查学生能否掌握以及能否灵活运用For循环语句。半成品程序如下:

S=________

For I______=_______to_______

S= ______

Next I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如:

S=1+3+5+……+97+99

S=1-2+3-4+5-6+……+99-100

S=123……10=10!

S=11/21/31/4……1/99

1/100

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概述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中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术。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概述,欢迎参考!

1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概述

计算机基础其内容以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主,同时包括程序设计方法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等方面的初步内容。本书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具备在各领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

本套教材分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力求详细介绍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并涵盖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材是以程序设计的基础理论为主,重点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C语言的语法知识。《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教材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配套,包括实验上机指导、实验思考题、练习题、二级考试等内容。

本书是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结合近年来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其内容涵盖了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方法和规范。以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计算机应用编程能力为目标。

本书以一个小型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主线,将C语言程序设计的各个知识点分配到各个章节中详细介绍,并逐步实现该系统的全部功能。通过该案例,使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和所涉及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

第1章——程序设计概述,介绍程序、程序设计、算法等基本概念,程序设计的过程和程序设计的方法,以及C语言字符集、词法符号和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第2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介绍C语言的数据类型、各种类型的常量、变量的声明和使用方法,各种类型运算符及表达式求值的运算规则。

第3章——程序控制结构,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C语言的顺序控制语言、选择控制语句、循环控制语句及应用问题的求解方法。

第4章——函数与预处理,介绍用函数实现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函数定义、函数声明、函数调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函数的返回值及其类型,函数参数传递机制,递归函数,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储类型及预处理等。

第5章——数组,介绍数组的概念,一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应用,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及应用,字符串与字符数组的概念及应用。

第6章——指针,介绍指针的基本概念,指针变量的定义及其相关运算,指针与函数,指针与数组,动态内存分配。

第7章——结构体与共用体,介绍结构体、共用体等自定义数据类型的机制,结构体类型与结构体变量,结构体数组,结构体与函数,链表的概念和常用 *** 作,共用体的概念及应用。

第8章——文件,介绍文件的基本概念及对文件的常用 *** 作。

第9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及类的基本 *** 作。

附录包括ASCII码表、C语言运算符、常用C标准库函数。

本书第1章、第2章由田红梅编写,第3章由郭炜编写,第4章由刘菲编写,第5章由姬涛编写,第6章由江红编写,第7章、第8章由周启生编写,第9章由陈青编写。全书由周启生和姬涛统稿与审定。特别感谢刘宝忠教授对本书的指导与审阅。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还得到了王海晖教授、庄鹏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也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编者都是长期从事程序设计教学的`教师,本书凝集了各位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日新月异,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2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概述

软件是为了完成某些特定功能而编制的一到多个程序文件的集合。指令就是命令,可以被连续执行的指令集合,称为计算机程序。计算机语言是人们发明的一种,可以和计算机交流沟通的一种工具。

总而言之程序语言是软件工程师用来编写程序、制作软件的工具,是规则与符号的集合,是与计算机交流的工具。

程序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直接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总的来说程序分为4大类:

1、机械语言:机械语言全部都是由0和1构成的,但是不利于理解和记忆,也不方便我们 *** 作计算机。

2、汇编语言:汇编语言仅是机器语言的一种助记符,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把二者等同视之。

3、中级语言:C语言即是中级语言也是高级语言,C语言是由B语言发展而来的,有C又有B当然还有A语言,而B语言就是由A语言发展来的。

4、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总是无限接近我们的自然语言和思维方式。程序语言的发展趁势就是:从最底层的机器语言逐步跨越计算机与客观事物(即问题域)之间存在的语言鸿沟。

如何进行程序设计呢一个简单的程序设计一般包含了4个步骤,他们分别是:1、分析问题;2、确定数据结构和算法;3、编制程序;4、调试程序。

有了步骤下面我们要考虑的就是算法了,而算法的基本特征包括了以下5项:

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在执行有限个 *** 作步骤后终止。

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的含义必须是确切的,不可以出现任何二议性。

3、有效性:算法中的每一步 *** 作都应该能有效执行,一个不可执行的 *** 作是无效的。

4、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这里的输入是指在算法开始之前所需要的初始数据。这些输入的多少取决于特定的问题。

5、有一个或多个输出:所谓输出是指与输入有某种特定关系的量,在一个完整的算法中至少会有一个输出。

其中第4和第5项是一起的。

有了算法就该编码实现了:

首选是编写源代码;然后是将源代码编译成为目标代码;之后是连接目标代码成为可执行程序;最后是运行程序。

程序编好了之后,我们需要调制程序中的错误:

首先是语法中的错误;其次是逻辑上的错误;然后是开发中的错误;最后是运行是的错误。

今日打油诗:

程序基础

程序基础刚开学

九九乘法太困难

几个小时终算出

结果还是有错误

等待明日老师教

速吃晚饭写微博

微博笔记刚完成

时间已过十一点

明日课程快预习

预习完后好疲惫

赶快洗洗睡觉啦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入门级的程序设计课程,针对没有或很少具有编程经验的在职人员。课程通过学习C语言编程的基础语法,对程序设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课程主要内容:C语言程序基本结构及相关概念、变量、函数、语句、if条件语句、switch条件语句、for循环语句、while循环语句、数组、指针、字符串、结构体。

信息技术课程从程序设计文化起源,经历了30年的实践后,开始围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机械计算讨论教育价值。这看似回归计算机这一原点,但在认识高度上有本质的不同。

程序设计文化、算法思维、计算思维这三者至少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现途径三方面存在不同。程序设计文化是以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使用方法为基本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当前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的重要性。程序设计文化重点在高级语言及编程技巧上,并通过大量编程训练来完成。算法思维是以程序设计为载体,让学生能清楚地理解问题解决的规则,能够认识到问题的起点、边界和限定范围,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算法思维尽管涉及程序,但更关注算法的实现,强调的是通过算法来理解计算机对预设问题的解决过程,并能清楚地分析问题解决的优劣。至于计算思维,可以通过程序设计但也不是唯一通过程序设计来实现培养。计算思维是从机械计算的实现过程来理解解决信息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及机械计算所特有的技巧,并能认识机械计算与人脑计算的优劣。

以上就是关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解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全部的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解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目标]、怎么提高编程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教学策略有哪些 《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教学策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4547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