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的管理流程

软件项目的管理流程,第1张

导语:关于软件项目的管理流程,相关人员来了解一下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软件项目管理流程,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一、     风险评估

软件项目风险是指在整个项目周期中所涉及的成本预算、开发进度、技术难度、经济可行性、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而对项目所产生的影响。项目的风险与其可行性成反比,其可行性越高,风险越低。软件项目的可行性分为经济可行性、业务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等四个方面。而软件项目风险则分为产品规模风险、需要风险、相关性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等六个方面:

1      产品规模风险

项目的风险是与产品的规模成正比的,一般产品规模越大,问题就越突出。尤其是估算产品规模的方法,复用软件的多少,需求变更的多少等因素与产品风险息息相关:

(1)  估算产品规模的方法

(2)  产品规模估算的信任度

(3)  产品规模与以前产品规模平均值的偏差

(4)  产品的用户数

(5)  复用软件的多少

(6)  产品需求变更的多少

2      需求风险

很多项目在确定需求时都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当在项目早期容忍了这些不确定性,并且在项目进展过程当中得不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对项目的成功造成很大威胁。如果不控制与需求相关的风险因素,那么就很有可能产生错误的产品或者拙劣地建造预期的产品。每一种情况对产品来讲都可能致命的,这些的风险因素有:

(1)  对产品缺少清晰的认识

(2)  对产品需求缺少认同

(3)  在做需求分析过程中客户参与不够

(4)  没有优先需求

(5)  由于不确定的需要导致新的市场

(6)  不断变化需求

(7)  缺少有效的需求变化管理过程

(8)  对需求的变化缺少相关分析等

3      相关性风险

许多风险都是因为项目的外部环境或因素的相关性产生的。控制外部的相关性风险, 能缓解策略应该包括可能性计划,以便从第二资源或协同工作资源中取得必要的组成部分,并觉察潜在的问题,与外部环境相关的因素有:

(1)  客户供应条目或信息

(2)  交互成员或交互团体依赖性

(3)  内部或外部转包商的关系

(4)  经验丰富人员的可得性

(5)  项目的复用性

4      技术风险

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验丰富员工的缺乏,意味着项目团队可能会因为技巧的原因影响项目的成功。 在早期,识别风险从而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是解决风险领域问题的关键,比如:培训、聘请顾问以及为项目团队招聘合适的人才等。关于技术主要有下面这些风险因素:

(1)  缺乏培训

(2)  对方法、工具和技术理解的不够

(3)  应用领域的经验不足

(4)  对新的技术和开发方法应用不熟悉

5      管理风险

尽管管理问题制约了很多项目的成功,但是不要因为风险管理计划中没有包括所有管理活动而感到惊奇。在大部分项目里,项目经理经常是写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人,他们有先天性的不足——不能检查到自己的错误。因而,使项目的成功变得更加困难。如果不正视这些棘手的问题,它们就很有可能在项目进行的某个阶段影响项目本身。当我们定义了项目追踪过程并且明晰项目角色和责任,就能处理这些风险因素:

(1)  计划和任务定义不够充分

(2)  对实际项目状态不了解

(3)  项目所有者和决策者分不清

(4)  不切实际的承诺

(5)  不能与员工之间的进行充分地沟通

6      安全风险

软件产品本身是属于创造性的产品,产品本身的核心技术保密非常重要。但一直以来,我们在软件这方 面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对软件产品的开发主要注重技术本身,而忽略了专利的保护。软件行业的技术人员流动是很普遍的现象,随着技术人员的流失、变更,很能会导致产品和新技术的泄密,致使我们的软件产品被它公司窃取,导致项目失败。而且在软件方面关于知识产权的认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一个行业规范,这也是我们 软件项目潜在的风险。

7      回避风险的方式

(1)  以开发方诱导能保证需求的完整,使需求与客户的真实期望高度一致。再以书面方便形成《用户需求》这一重要的文档,避免疏漏造成的损失在软件系统的后续阶段被逐步地放大。

(2)  设立监督制度,项目开发中任何较大的决定都必须有客户参与进行的,在该项目中项目监督由项目开发中的质量监督组来实施。

(3)  需求变更需要经过统一的负责人提出,并且要用户需求的审核领导认可,需求变更应该是定期而不是随时的提出,而且开发方应该做好详细的记录,让客户了解需求变更的实际情况。

(4)  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过于简单的系统结构,对用户来使用比例会有明显的折扣,甚至造成软件寿命过短。反之,软件结构的过于灵活和通用,必然引起软件实现的难度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会上升,这又会在实现和测试阶段带来风险。适当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利于降低开发的风险。

(5)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看,软件维护费用约占总费用的55%~70%,系统越大,该费用越高。对系统可维护性的轻视是大型软件系统的最大风险。在软件漫长的运营期内,业务规则肯定会不断发展,科学的解决此问题的做法是不断对软件系统进行版本升级,在确保可维护性的前提下逐步扩展系统。

(6)  设定应急计划,每个开发计划都至少应该设定一个应急预案去应对出现突发情况和不可遇知的风险。

二、     成本预算

1      成本预算方式

(1)  自上而下的预算方法

自上而下的预方法主要是依据上层、中层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进行判断,对构成项目整体成本的子项目成本进行估计,并把这些判断估计的结果传递给低一层的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由这一层的管理人员对组成项目的子任务和子项目的成本进行估计,然后继续向下一层传递他们的成本估计,直到传递到最低一层。

使用此预算方式,在上层的管理人员根据他们的经验进行的费用估计分解到下层时,可能会出现下层人员认为上层的估计不足以完成相应任务的情况。这时,下层人员不一定会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不一定会和上层管理人员进行理智地讨论,从而得出更为合理的预算分配方案。在实际中,他们往往只能沉默地等待上层管理者自行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这样往往会给项目带来诸多问题。

自上而下更适用于项目启动的前期,与真实费用相差在30% ~ 70%之间。

Scrum使用自上而下的成本预算方式,它不会立即精确地确定成本,而是以最大限度容纳客户对未来产品要求所产生的变更。

(2)  自下而上的预算方法

自下而上方法要求运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的时间和预算进行仔细考察。最初,预算是针对资源(团队成员的工作时间、硬件的配置)进行的,项目经理在此之上再加上适当的间接费用(如培训费用、管理费用、不可预见费等)以及项目要达到的利润目标就形成了项目的总预算。自下而上的预算方法要求全面考虑所有涉及到的工作任务,更适用于项目的初期与中期,它能准备地评估项目的成本,与真实费用相差在5% ~ 10%之间。

注解:WBS

WBS是面向提交成果对项目的分解,从提交成果的列表可以确定每个提交成果需要执行的活动。Scrum会对WBS进一步细化,把一个迭代分解为一个或多个的工作包,再把工作包分解为细小的开发任务(一般开发任务的开发周期在15个工作小时以内)。

2      确定项目支出

总体成本预算就是结合下列多个成本预算方式综合计算的开发成本:

(1)  零基数预算

在成本预算的初期应该使用零基数的计算原则,而不可以使用类似于:以上一年总体费用加上20% 这样粗略的方式计算项目成本。

(2)  软硬件成本、物品成本

物品成本是指类似于:服务器(RAM 硬盘 CPU NIC卡 RAID簇)成本、维护成本、机房租金、光纤通讯成本、软件成本等的成本。

计算成本时需要考虑组装硬盘需时的长短,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的质素,产品供应商能否提供保证质量,管理时是否需要额外的管理人员这些多方因素。

(3)  软件许可证成本

(4)  外包成本

当使用类似:视频、短信、移动电信类服务、门户网站等子项目时可以考虑以外包形式完成,以降低开发成本。

(5)  人力资源成本

计算人力资源成本时应该使用以最高和最低的工作效率估算平均效率的方式,计算出人力资源的平均成本。

(6)  维修保养成本

三、     客户沟通的过程

从客户沟通的方向出发来看,软件项目可分为:需求识别、方案定制、项目实施、项目结束等4个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沟通重点。

1  需求识别阶段

(1)  文本沟通

在需求识别的前期,应该通过问卷、原型展示、界面展示、逻辑处理展示、准化文档模板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随时将不明确之处反馈给客户,以期待客户解答。并以文本记录的方式建立需要分析书,并要求客户审核需求分析书,以达到需要分析与客户的真实期望高度一致的结果。

(2)  业务逻辑沟通

在进行业务沟通时,应该了解客户的行业语言,以促进业务分析的过程,越过应用需求和开发之间的鸿沟。沟通过程提倡以草图或者可视信息化的方式进行, 针对不同层面的企业用户提供最适合的 *** 作界面。以多角度的方式思考问题,要抓住需求重点,尤其是客户方领导所关注的创新类和实用类需求。

(3)  需求变更的规范化管理

需求变更在软件开发类项目中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对需求变更做好规范化的管理,以避免出现需求无止境变更的风险。需求变更必须由统一的负责人提出,并且由用户需求的审核领导者认可。需求变更的提出应该是定期而不是随时的,开发方应该做好详细的文本记录,让客户了解需求变更的实际情况和开发方为之所付出的成本代价。

2  方案定制阶段

该阶段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与客户共同制定一个以前期明确的需求、双方的资源、项目开始的阶段、实施的时间约定、项目费用限制等为基础的具有可 *** 作性的项目计划,从本阶段开始争取客户全面参与项目的管理,并以双方的共同利益考虑项目实施的具体计划与风险规避。

3  项目实施阶段

在该阶段,软件项目团队应该与客户共同领导项目的实施。同时,项目团队应实时评估客户满意度,并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提高客户满意度,还应要求客户参加必要的培训,以及在必要时检查项目产品。在出现客户的需求变更前,应主动与客户沟通交流,使客户充分了解项目的每个环节,以及变更带来的影响,减少需求变更。如果出现客户需求变更,应与客户一起共同解决由变更引起的成本、进度、质量变化。

4  结束阶段

该阶段主要进行项目成果的移交,并把系统交付给维护人员,帮助客户实现商务目标,结清各种款项。完成这些工作后应该进行项目评估,审核此项目的成果并总结项目经验。

5  售前人员注意事项

在产品型项目作为开发成果时,相关销售人员应该注意:对产品的推销不应该过分承诺。如果过分承诺,会给后续的项目实施带来困难;一旦承诺没有兑现,也会降低客户满意度,影响今后合作。如果有附加承诺,一定要以文本形式记录,让实施项目经理知晓并传达给项目组成员。

注解:在软件项目中,需要明确以下四种客户角色

A   要明确最终使用部门和用户,要去了解他们现有的工作方式,要让他们知道项目的目标框架,知道项目要解决他们的哪些困难,但绝对不是全部困难,这样可以较好的控制项目范围。

B   要明确需求的提出者,他或者他们要能够代表最终客户群体。提出产品需求的这类客户要具有一定的技术、业务能力和权威,能够真正代表最终客户团队的意愿和想法,最好有IT基础,能够用IT语言描述问题和需求,以利于双方的沟通、协作,避免产生歧义。

C   要明确做需求确认的中层领导,他要把握方向。软件开发项目是解决实际生产或者管理问题,同时 也是领导系统建设的具体实现,做需求确认的客户领导,既要了解高层领导的系统建设要点和方向,又要谙熟具体业务和生产管理实际。如果是这样的客户领导来把 握和决策,对企业软件开发项目的顺利进展作用非凡。

D   要明确谁来对成品提意见,谁来验收。项目验收环节,是项目的收尾环节,如果验收的人对项目初期的需求目标不了解,会从态度和产品实际使用效果上对验收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提供产品的企业关闭项目非常不利。根据实践总结,由需求提出人和确认人来做项 目的验收工作,能够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避免延期。

四、     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的过程

需求过程包括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2个部分:

(1)  需求开发就是对开发前期的管理,与客房的沟通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和需求验证。

(2)  需求管理:就是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控制和维持需求约定的活动。包括:变更控制、版本控制、需求跟踪、需求状态跟踪。

2      需求的层次

需求的层次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等4个方面。

3     需求开发阶段的重点

(1)  提取业务对象

业务对象是指系统使用的真实对象,例如一个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 业务对象主要包括:生产批发商、零售商、送货商、顾客多个层次。

(2)  提取业务流程

在了解业务逻辑的过程中,应该列举出所开发软件模块的各自职能,并细化每个工作流程,深入分析业务逻辑。

(3)  性能需求

在分析的前期应该注意客户对所开发软件的技术性能指标,如存储容量限制、运行时间限制、安全保密性等。

(4)  环境需求

环境需求是指软件平台运行时所处环境的要求,如硬件方面:机型、外部设备、数据通信接口;软件方面:系统软件,包括 *** 作系统、网络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方面;使用方面:使用部门在制度上, *** 作人员上的技术水平上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5)  可靠性需求

对所开发软件在投入运行后发生故障的概率,应该按实际的运行环境提出要求。对于重要的软件,或是运行失效会造成严重后果的软件,应提出较高的可靠性要求。

(6)  安全保密要求

在需求分析时应当在这方面恰当地做出规定,对所开发的软件给予特殊的设计,使其在运行中,其安全保密方面的性能得到必要的保证。

(7)  用户界面需求

为用户界面细致地规定到达的要求。

(8)  资源使用需求

开发的软件在运行时和开发时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9)  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

在软件项目立项后,根据合同规定,对软件开发的'进度和各步骤的费用提出要求,作为开发管理的依据。

(10) 开发目标需求

预先估计以后系统可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对系统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

4      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其流程如下:

(1)  确定对系统的综合需求(功能、性能、运行、扩充需求)

(2)  制作产品需求文档 (PRD)

(3)  分析系统的数据需求(概念模型、数据字典、规范化)

(4)  导出目标系统的详细的逻辑模型(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主要功能描述)

(5)  开发原形系统

(6)  从PRD提取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注解:SRS格式

1引言  2系统概述(项目背景、系统目标、核心业务流程) 3术语说明  4系统结构(架构图、功能图)

5主体功能与业务逻辑(重点) 6接口需求(内部、外部接口、) 7网络总体设计(拓扑网络、主机、组网)

8运行环境(Linux、Windows、IIS、 WebLogic、Tomcat、OLAP、OLTP、JDK 80 、NET Framework 40等)

五、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略)

1      设计原则

(1)  SRP单一职责链

每个类都应该只负责做一件事。

(2)  OCP开封闭合原则

软件的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是可以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的。

(3)  LSP替换原则

子类必须能替换他们的基类型。

(4)  DIP依赖倒置原则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接口与抽象类。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依赖于对象。

(5)  ISP接口隔离原则

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并未使用的接口,而应该把胖接口分离。

2      实现UML建模

(1)  业务对象的提取

(2)  根据SRS、CRC等实现用况建模

(3)  实现业务顺序图

(4)  建立类图,根据用况图建立对象之间的关联

(5)  绘制活动图、实现协作图、状态图

六、     开发管理

1      建立项目计划

(1)  设计总体架构

针对系统的实施需要,采取适当的且成熟的框架结构。

(2)  控制可扩展度

扩展度过大,将提高系统的复杂程度,延长开发时间;扩展度过低,会直接影响系统的二次开发与维护。控制系统的可扩展性,能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系统维护的难度。

(3)  建立基础设施

合理分配部署软、硬件等基础设施所需要的时间与成本(例如:服务器的订购安装、光纤接入、软件平台订购)。

(4)  划分开发任务

利用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对可交付结果进行分类与划分。每个项目都能划分为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可以分为多个工作包(Work Package),工作包是WBS里最小的可交付结果,最后从工作包中分解出多个开发任务列表。

(5)  部署开发进度

一个项目应该按进度划分为多个开发阶段,每个阶段的开发周期一般在30~60个工作日以内。在此阶段内应该与客户举行协商会议,制定产品路线图,在开发过程中邀请客户积极参与并提出反馈意见。然后把该时段内的开发任务按照开发难度,依赖性,重要性等多方条件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

在Scrum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中,应该把每个迭代任务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开发任务列表,再开发任务分配给组员各自负责,而开发时间应该控制在15个工作小时以内。如果开发时间超出15个工作小时,应该考虑把开发任务再度细化。开发任务建议应该由组员自主选择,而不要使用强制分配的方式。

(5)  测试项目成果

每个工作包都应该同步部署测试工作,提高项目的质量。对出错BUG的工作包应该由测试人员以文本方式记录,向开发人员展示错误所在,让开发人员及时进行修改。

2      管理开发团队

(1)  组建团队

按照工作任务与项目时间的前提条件建立团队,按团队职责分配人员,一般团队人数应该控制在8~12人之间。当团队人数超过15人时,应该考虑把团队分解成2个独立团队,负责不同的开发任务。

(2)  分配开发任务

在每个迭代周期内(一般是15~30个工作日),应该把每个工作包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开发任务,再开发任务分配给组员各自负责,开发时间应该控制在15个工作小时以内。如果开发任务的开发时间超出15个工作小时,应该考虑把任务再度细化。而开发任务应该以自由选择的方式分配给每个组员。

(3)  监督开发进度

在迭代的前期举行一次会议,让组员了解开发的进展及流程,并以自主选择的方式分配开发任务。期间可使用Microsoft Project等工具记录开发流程的进展,在每个工作包完成开发后应该进行性功能的测试,并以文本方式记录测试结果。

每天举行一次15分钟的站立会议,让组员交待昨天已完成的开发任务,当天将要做的任务,与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每周末举行一次例行会议,交待总体进程。

在迭代末期举行一次冲刺会议,总结项目的进展,交行已完成的任务,回顾该迭代周期内所遇到的问题,为下一个迭代做好准备。

(4)  系统测试

对每个已完成的工作包进行适时的测试,保证系统质量与性能。对测试结果进行文本的记录,并把测试结果与绩效工资收入挂钩,并以真实数据计算组员的绩效收入。

(5)  解决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

对开发人员进行前期培训,可适当按工作能力分配任务,指导组员的开发。当遇到问题时应该在当天的站立会议时即时提出,并在15个工作小时内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3      监管产品质量

(1)  质量需要的是计划、设计而并非审查的。在产品建立的初级,必须与“质量保证”(QA)的部门进行协商,以正式文档的方式,决定恰当的质量策略和标准。

(2)  在开发过程中使用TDD(测试驱动开发)的模式,提高开发质量。测试人员应该以文本方式记录bug,并与开发人员共同工作的,把突出的缺陷演示给开发人员,以提高修改的效率。

(3)  在每个迭代的结束时进行一次产品效果的演示,从客户、使用者、高层领导中收集反馈信息。在团队内部举行评审会议,分析测试结果,了解产品性能,为下次迭代所需要做的改进做好计划。

4      修改项目计划

(1)  在产品需要识别阶段,应该以文档形式记录产品功能与开发流程,在开发计划需要修改时,应该与客户共同探讨,让客户了解计划修改对项目进度所造成的影响。

(2)  项目计划的修改应该由统一的负责人提出,并且由用户需求的审核领导者认可。需求变更的提出应该是定期而不是随时的。

(3)  计划的变更应该做好详细的文本记录,让客户了解需求变更的实际情况和开发方为之所付出的成本代价。

七、     产品交付

1      项目的后期审核

在项目开发最终完成后,对开发人员来说可算是放下工作的重担,但对项目经理来说这往往是项目的关键时刻。前期的风险评估、成本预算、需求分析、软件设计都是为了引导项目走向这一时刻,此时所有的目光都将投向项目管理人员。你可能发现大量而琐碎的工作将要在几个小时内完成,此刻项目经理更需要保持清醒与镇定,把最后的工作视为微型项目来对待。细致地对项目进行后期的审核,分析项目成果、项目团队的效率、可交付产品的价值,以此审核结果可作为项目管理经验总结的一部分。

2      质量评审

在项目交付前,应该把项目交给相关的“质量保证”(QA)部门进行质量评审,并邀请典型用户感受产品的质量。

3      项目的最终交付

正常情况下在项目的前期就会订立项目交付的协议,项目交付方式分为非正式验收与正式验收两种。一般在项目完成后都会先进行非正式验收,让客户体会项目的质量并提出反馈意见,最后在客户肯定产品质量后再以书面协议的形式进行正式的产品验收。

4      项目的最终报告

在项目的最后,应该制定项目的最终报告,此报告可以视为是对该项目一个记录,但报告不必包含项目的所有方面。一般最终报告应该包含以下方面:

(1)  最初引进项目时的初期项目视图

(2)  对该项目的价值评估及支持性信息

(3)  项目的范围

(4)  项目的开发流程及WBS

(5)  项目的会议记录

(6)  项目变更的报告及变更的理由

(7)  与项目相关的沟通过程文件

(8)  项目的审核报告与客户验收报告

(9)  项目成员的表现报告

(10) 项目的最终成果

项目问题管理的步骤

使用一套非常合理、非常完善的问题管理程序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受益非浅的,它不但可以帮助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减小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还能够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那么项目问题管理的步骤具体有哪些呢

步骤一:制定问题管理程序和实施步骤

首先要做的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问题管理规范,在这种规范框架内推出如何解决具体问题的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对问题的程序:当问题被初步发现并证实确实存在后应该做什么工作、如何进行问题数据的获取和存储、如何具体实施解决办法。

2、给予支持的IT工作人员从中扮演的角色和他们的职责:他们应该主动去发现问题、记录所有有关的信息、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

3、问题解决方案的衡量和评估:应该紧密地跟踪并检查问题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而检验所制定的问题管理规范的有效性。

4、要对需要应对的问题分门别类:既要有严谨性,把每一个问题列为管理范围内,又要有优先权,把重要的问题优先解决,还要不断改进预先制定的计划。

5、越过一些程序:在一些特殊的问题和疑惑面前,可以选择先避开这些问题,修复系统功能。

步骤二:及时发现并全面认识问题

在这个步骤中可以使用必要的工具来发现问题,可以使用必要的设备来收集关于问题的'各方面情况。把所有的有关信息的数据都集中起来,存储在一个对所有参加问题解决的人员都开放的区域。关注那些受到问题影响的用户,尽量帮助他们,把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步骤三:避开问题

一旦问题被发现,采取所有可能的步骤避开它或把它对用户的影响减少到最小范围。在理想状态下,你应该在问题发现以前就事先有所察觉,并采取一些措施,使得它不会对其他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产生不良影响。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回避问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很多时候,IT工作人员把避开问题看作是一种永远的修复,其实他们是错误的。这样做只是暂时的,不能永远地解决问题,因为有的系统或软件拥有绕开问题的设计,它不是一直都能起作用的,而且一味地回避问题可能还会影响到其他系统。

有时候,IT工作人员使用回避问题的方法太过频繁,以至于把它当作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做不会防止同样的问题重复出现。一般常用的回避问题的方法有:在不查出导致问题原因的情况下重新启动服务器或者网络浏览器;在计算机死机时不去管导致死机情况发生的软件故障,而是盲目地按下[Ctrl]、[Alt]+[Del]。

当你暂时地回避某一问题时,必须要记录下所有的问题信息和你的 *** 作过程,从而使下一环节的IT工作人员在采取对策时有所凭据,不至于一无所知。

步骤四:分析问题

在这一步骤中,要发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评估、测试并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方案。 查看记录来寻找是否以前也有类似的问题出现过。有效的问题分析可以大大减少解决问题所用的时间。

步骤五:实施解决问题方案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员不能在没有别人的支持下彻底地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通常是由人共同来完成的,尤其是当问题特别复杂时或者它同时涉及了多个系统或应用软件时。实行对问题的监测、管理,实施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保证它在计划进程之内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旦问题被暂时修复,要把它记录在案一段时间(可以是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观察。这段时间过后,询问那些曾遇到这些问题的用户,同样的问题是否再出现过,是否修复带来了其他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那么你可以彻底地排除这个问题了。

步骤六:报告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这一步要做的就是收集问题的有关统计数字,发布情况简要报告展望这个问题的发展趋势,并执行必要的预防措施。需要发布的报告包括:

1、已经被彻底解决掉的问题的简要情况报告:问题的出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和具体解决方法等。

2、现存问题的状态报告:现在未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它们是何时被发现的、为何现在尚未解决等。

3、问题发展趋势和统计情况报告:问题的总计数字和种类,发生的区域和频率等。

4、问题产生原因报告:已经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如何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5、下阶段的行动计划报告:管理问题的计划。

这些报告对IT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它们可以为IT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还可以作为一个与用户交流的平台提供给IT管理者。

步骤七:如果需要重新制定问题管理程序

这个步骤为现存问题管理程序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了一个途径,可以弥补现存程序的不足。这是不断完善工作环节的一部分,也是所有系统管理规范的一部分。

以下有几点也是问题管理成功的关键性环节:

1、问题无论大小都应该被覆盖

有些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也可能成为大问题,所以把所有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同样重视起来很重要。反复出现数据的错误最终可能会导致硬盘停止工作;局域网连接问题可能会演变成整个网络瘫痪;Windows系统经常出现的GPF错误常常会造成存储不灵等。

2、及时调整改进工作程序

很多人认为调整现有的工作程序没有必要,因此他们反对制定工作程序调整规范。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导致IT管理者失去对很多问题的控制。

3、处理问题要严谨,也要设立优先机制

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并给予同样的重视。但是,你也应该对一些特别重要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并使这些问题得到首先解决的机会。如果某个问题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那么它就是重要的问题并应得到特别的重视了:多个用户因此问题而受到影响;重要的商业功能因此问题而受到损害;系统之间转换不顺畅;整个系统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等。

4、用户应该及时了解问题的状况

现在,受到某些问题影响的用户往往不容易了解到这些问题的现状。负责管理问题的IT 工作人员应该以最高的频率向这些用户发布最新动态消息,因为这些用户非常想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这些问题的现状以及计划解决方案。

5、对问题趋势的分析和应采取的办法也应该及时告诉用户

系统问题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每个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是达到这一目的有重要价值的工具,因为它能够在已有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帮助发现新问题。

;

项目质量管理旨在保证项目达到既定的质量要求,保证项目产品能够发挥既定的功能,从而满足项目相关方的特定需求。

因此,在项目中进行质量管理并做好质量管理对项目管理来说十分重要,项目管理者需要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并制定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在制定项目质量计划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以客户为导向。即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质量的标准。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的质量政策。可以直接引用组织的质量政策,也可以对组织的质量政策略加修改。

(2)项目的质量目标。包括项目的总体质量要求和高层级质量标准,如项目必须符合某个行业标准中的规定。

(3)质量角色的职责。谁应该对项目质量承担什么责任。

(4)质量管理程序、活动和工具。用于履行职责和实现目标的程序、活动和工具。

(5)对工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质量评审。哪些工作过程和成果必须接受质量评审?将如何进行质量评审?将如何利用评审结果?

在管理项目质量的过程中,主要要做的是以下几点工作:

(1)让主要相关方确认项目将要达到的质量标准。

(2)执行质量管理计划中规定的质量管理活动,确保项目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达到具体质量测量指标和高层级的质量标准。

(3)编制将用于质量控制的质量测试与评估文件。

★项目管理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

★项目决策期管理主要任务:确定项目的定义。实施期任务是通过管理使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

★业主方项目生产过程的总集成者、总组织者,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

★按工作性质和组织特征,项目管理分: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

★业主方:投资方、开发方和由咨询公司提供的代表业主方利益的。施工方:施工总承包方和分包方的,供货方:材料和设备供应方。建设项目总承包:设计和施工任务综合承包,设计、采购和施工任务综合承包(EPC承包)。

★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投资(总投资)、进度(动用或交付的时间)和质量。

★全寿命周期包括决策、实施、使用阶段。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任务,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合同管理物质利益。

★设计方管理目标:设计的成本目标、设计的进度目标和设计的质量目标,以及项目的投资目标。

★施工方管理目标:施工的成本目标、施工的进度目标、施工的质量目标。

★总承包管理目标:项目的总投资目标和总承包方的成本目标、项目的进度目标和项目的质量目标。

★推行监理制度目的: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监理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

★必须实行监理: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成片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工程;利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贷款、援助资金;其他工程。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属于国际上业主方项目管理的范畴。

★建设监理:高智能有偿技术服务,国际上归为工程咨询(工程顾问)服务。

★监理内容:控制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进行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

★组织研究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组织分工、工作流程组织。

★组织结构模式:职能组织结构、线性组织结构、矩阵组织结构。

★职能:传统的,每一个部门可能有多个矛盾的指令源。线性:每个部门只有一个指令源,指令路径过长。矩阵:较新型的,设纵向和横向部门,指令源两个,用于大的组织系统。

★组织结构模式反映各子系统间或各元素(各工作部门)间的指令关系。组织分工反映各子系统或各元素分工。组织结构模式和组织分工都是相对静态的组织关系。

★工作流程组织反映各项工作间逻辑关系,动态关系。包括管理工作、信息处理流程、设计工作、物资采购、施工流程。

★项目管理的组织是项目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项目管理的组织的重要性。

★控制目标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组织措施最重要。

★项目结构图(Project Diagram)或WBS:通过树状图对项目的结构逐层分解,反映组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表达项目总体的结构框架。

★项目组织结构图(OBS图):反映各子系统间和各元素(如各工作部门)间组织关系,反映的是各工作单位、各工作部门和各工作人员之间的组织关系。

★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和工程管理咨询方的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都可用各自的项目组织结构图予以描述。

★项目组织结构图应反映项目经理和费用(投资或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主管工作部门或主管人员之间的组织关系。

★合同结构图反映业主方和项目各参与方之间,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合同关系。

★两个单位间有合同关系,在合同结构图中用双向箭杆联系。有管理指令关系,则用单向箭杆联系。

★建设项目管理规划:纲领性文件,总体上和宏观上分析和描述:为什么;做什么;怎样;谁;什么时候;总投资;总进度。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整个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管理。可以委托建设项目总承包方编制。

★项目管理规划内容:概述;目标分析和论证;组织;采购和合同;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健康与环境;信息;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的分析;设计;施工;风险管理的策略。

★国际上业主方项目管理方式:自行;委托;共同。

★设计任务委托模式:设计总负责单位;平行委托多个设计单位。

★施工任务委托模式:施工联合体或施工合作体为施工总包单位;总包管理单位;平行委托多个施工单位。

★业主方综合委托模式可称为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项目总承包)或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企业对质量、工期、造价负责。工程总承包企业可将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

★总承包方式:设计施工总承包(DBuild)、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

★国际上业主方物资采购模式:自行采购;与承包商约定某些物资的指定供货商;承包商采购。

★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是项目管理最基本的方法。

★目标动态控制纠偏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

★进度纠偏的措施:组织措施(调整项目组织结构、任务分工、管理职能分工、工作流程、班子人员);管理措施(管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进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改变施工管理和强化合同管理);经济措施(及时解决工程款支付和落实加快工程进度所需的资金);技术措施(改进施工方法和改变施工机具)。

★施工中投资计划值和实际值比较:合同价与概算;合同价与预算;工程款支付与概算;工程款支付与预算;工程款支付与合同价;工程决算与概算、预算和合同价。

★投资控制纠偏措施:组织措施(调整组织结构、任务分工、管理职能分工、工作流程、班子人员);管理措施(限额设计,调整投资控制方法和手段,价值工程);经济措施(制定节约投资奖励措施);技术措施(调整或修改设计,优化施工方法)。

★大、中型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必须由取得建造师注册证书的人员担任

★国际上项目经理地位和作用、特征:项目管理班子的负责人(***),并不一定是一个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仅限于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主要任务是项目目标的控制;不是技术岗位,是管理岗位;组织系统中的管理者。

★项目经理管理权力:组织项目管理班子;受托签署有关合同;指挥项目生产经营活动,调配并管理工程生产要素;选择作业队伍;经济分配;其他管理权力

★项目施工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在施工中处于中心地位,对施工负有全面管理的责任。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步骤: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招聘;解聘;甄选;员工的定向;员工的培训;形成能干的员工;员工的绩效考评;员工的业务提高和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任务:编制组织和人力资源规划;组织项目管理班子人员的获取;管理项目管理班子的成员;团队建设矩阵式组织结构:项目管理班子成员要接受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经理的双重领导。

★国际上,项目总承包模式:独立地;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或合作体,项目结束后联合体或合作体解散;施工单位承接;设计单位承接。

★项目建设纲要或设计纲要内容:项目定义;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项目实施技术大纲和技术要求;材料和设施的技术要求。

●国际上民用建筑项目工程总承包的招标多数采用项目功能描述的方式,而不采用项目构造描述。

●需要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进行施工前24小时,书面通知监理

●项目策划旨在为项目建设的决策和实施增值。增值反映在:人类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保护;建筑环境;项目的使用功能和建设质量;建设成本和经营成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周期;建设过程组织和协调。

★项目策划的过程是专家知识及信息的组织和集成

★工程项目策划是开放性的工作过程,需整合多方面专家的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经济;技术;设计经验;施工;项目管理经验;项目策划经验。

●项目决策阶段策划内容:建设环境和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项目目标论证与项目定义;项目结构分析;与决策有关组织、管理和经济方面的论证与策划;与决策有关的技术方面论证与策划;决策风险分析。

●项目实施阶段策划的主要任务:定义如何组织开发或建设。

★风险:可能出现的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

★风险量:不确定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发生的概率。

★事件处于风险区A,应采取措施,降低其概率,使移至B区;或采取措施降低其损失量,使移至C区。风险区B和C的事件应采取措施,使移至D区。

●项目的风险类型:组织风险;经济与管理;工程环境;技术风险

★组织风险:设计人员和工程监理工程师的能力;承包商管理人员和一般技工的能力;机械 *** 作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损失控制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资历和能力。

★经济与管理风险:工程资金供应条件;合同风险;现场与公用防火设施的可用性及其数量;事故防范措施和计划;人身安全控制计划;信息安全控制计划。

★工程环境风险:自然灾害;岩土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条件;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因素。

★技术风险: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方案;工程物资;工程机械。

●风险管理工作流程:风险辨识(分析存在哪些风险);风险分析(对各种风险衡量其风险量);风险控制(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量);风险转移(对难以控制的风险进行投保);风险监控。

★施工成本管理:保证工期、质量满足要求,用组织、经济、技术、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内,寻求最大程度成本节约

★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预测、计划、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施工项目成本预测是施工项目成本决策与计划的依据。

★施工成本计划:以货币形式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为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规划的书面方案。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从投标阶段开始到竣工验收,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施工成本控制:事先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

★成本分析方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

★组织措施: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编制本阶段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图。

★运用技术纠偏措施关键:能提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经济措施: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风险分析。

★合同措施:参加合同谈判、修订合同条款、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索赔问题、防止和处理好与业主和分包商之间的索赔;分析不同合同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每一个合同作总体和具体分析。

★施工成本计划编制依据:合同报价书、施工预算;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人、料、机市场价格;公司颁布的材料指导价格、公司内部机械台班价格、劳动力内部挂牌价格;周转设备内部租赁价格、摊销损耗标准;己签订的工程合同、分包合同(或估价书);结构件外加工计划和合同;有关财务成本核算制度和财务历史资料;其他相关资料。

★编制按时间进度的施工成本计划,可利用控制项目进度的网络图进一步扩充。编制网络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进度控制对项目划分要求,考虑确定施工成本支出计划对项目划分的要求。

★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的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

★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减,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外的,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发包人确认。

★工程变更价款确定方法: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按合同已有的价格变更合同价款;只有类似的,参照类似价格;没有适用或类似,承包人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工程师确认。

★采用合同中工程量清单单价或价格的情况:直接套用、间接套用、部分套用

★协商单价和价格是基于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或有但不合适的情况而采取

●FIDIC条件下工程变更的估价:工程师商定或确定合同价格。用新的费率或价格:工程量的变动大于10%;工程量的变化与该项工作规定的费率的乘积超过了中标的合同金额的001%;工程量变化直接造成该项工作单位成本的变动超过1%;这项工作不是合同中规定的固定费率项目。

★索赔费用按国际惯例,建安工程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间接费包括现场管理费、保险费、利息等。

★人工费:施工人员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质的津贴、加班费、奖金、法定的安全福利。索赔费用中的人工费:完成合同之外的额外工作所花费的人工费用;非承包商责任的工效降低所增加的人工费用;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加班劳动;法定人工费增长及非承包商责任工程延期导致的人员窝工费和工资上涨费。

研发项目计划是研发项目组织根据研发项目目标,对研发项目实施工作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做出周密安排。我整理的研发项目的管理流程,供参考!

研发项目的管理流程 篇1

1目的

根据公司新的组织结构,明确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建立、健全公司项目管理机制,明确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辅助部门职责。

本流程强调过程控制、文档先行、明晰责任,使产品开发逐渐形成程序化、制度化的运作,即由程序决定个人在每个步骤中的权威,“人人尊重程序”。使产品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完成。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项目。

3职责划分

31 项目经理职责

1)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和控制,项目团队的组建和管理,客户事宜的协调处理等,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提高客户满意度。

2)项目经理直接对项目的成败负责。

32 项目工程师职责

1)负责引导项目组按公司相关流程对项目进行开发。

2)负责项目的日常事务的协调处理,包括内部外部信息反馈、项目文件的处理等。

3)负责辅助项目经理对项目进行管理。

4)负责对项目的状态进行客观记录,作为项目组的考评依据。

5)负责对项目的风险进行预警,提请项目经理进行处理。

33 项目小组成员职责

负责按时、按质完成开发阶段相关工作,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反馈。

4项目的过程控制与管理

项目过程控制的唯一目的是按时、按预算开发高质量的产品,保证项目不陷入混乱状态,明确项目的开发阶段、开发规则、开发进度和资源配置等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设计的成熟度。

41 项目开发阶段管理活动

411组建项目团队

1)项目立项后,由项目经理根据产品设计定义提出人力资源需求,和硬件、软件、结构、采购、品质等职能部门申请人员,组建项目小组。

2)项目小组成立后由项目工程师汇总,发布正式邮件通知项目小组成员及相关部门,并召开项目启动会议。

412项目进度管理

1)项目正式启动后,由项目经理及项目工程师根据立项通知中的时间制作项目关键路径和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小组成员讨论后正式发布。(对于衍生机型可以仅做项目关键路径)

2)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若出现任务延迟,责任工程师需提前通知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并同时提交延迟原因及延迟时间,项目经理和项目工程师需根据情况对项目进度及计划进行调整,并需对延迟做适当记录,作为项目小组考核依据。

3)项目计划为动态计划,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需根据项目实际进程情况及时调整,以正确的反应项目情况。较大范围的时间调整,需提交公司审批。

413项目任务分配

1)在项目立项初期,项目经理根据产品的设计需求对项目小组成员进行主要责任模块工作分配。

2)在项目进行中,项目工程师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按阶段提醒项目小组成员。

414项目会议召集

1)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经理或项目工程师应按阶段召开项目会议,定期审核项目进程。

2)对于突发事件,项目小组成员均可临时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商讨。会议参与人员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

3)项目工程师应记录每次会议内容,以会议纪要形式或邮件形式通知与会人员。

415项目周报、总结编制

1)为保证公司相关部门人员和项目小组成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以便更好的协调配合,项目工程师每周根据项目进展情况编制项目周报,由项目部汇总发放公司内部。

2)为更好的积累项目经验,项目量产前项目经理应调动项目小组成员参与编制项目总结,对项目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事项做汇总。

416项目文档整理归档

1)项目组成员应及时提交项目文档给项目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对于需签字审核的资料由项目工程师协助处理,项目工程师根据公司项目文档密级程度及时安排将文件发放给内部相关人员或客户。

2)项目阶段资料及发放范围请参考《项目文件密级发放范围清单》。

417项目小组信息沟通协调组织

项目组应定期组织协调活动,增加小组成员内部沟通,保证信息传递的流畅性,加强项目小组向心力和凝聚力,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418项目阶段评审

对产品开发各阶段关键工作实行评审,以便对研发过程实行更有效地计划和管理,提高各阶段工作的有效性,集思广益,保证设计出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符合有关标准。

研发项目的管理流程 篇2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各行业的研发实力,国家拨款资助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和科技创新,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许多大中小型企业单位也承担了大量的科研课题,因此,企业科研经费的核算及管理也尤为重要。

企业的项目研发经费核算主要包括国家拨入经费的核算及企业研发经费的核算两方面。

一、国家拨入经费的核算

国家拨给企业的科研经费,属于政府补助,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收益法与资本法。收益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资本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

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国家拨的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其相关规定如下:

(一)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二)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二、企业研发经费归集与核算

企业研发经费主要是指项目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技术引进费、差旅费、会议费、知识产权保护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实际中,企业研发经费在归集与核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及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及经验,对科研经费核算及管理提出方法及建议进行探讨。

(一)研发经费归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技型企业,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又从事科研活动,在费用划分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有如下问题:

1、研发经费的范围难以界定

由于缺少一定的沟通,企业科技研发部门的人员与财务人员对研发经费范围的认识未能统一,财务人员对经费开支范围的认识会有一定限度,未能按照研项目预算书中研发经费的明细进行明细科目的设置;此外,企业科研经费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科技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勾通脱节,都会影响研发经费的范围的划分。

2、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难以划分

对于企业的一些部门既从事研发活动,又进行产品的中试制生产活动,这就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的划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根据国家及各省市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企业承担的大量科研课题,需要配比一定的自筹经费,特别是如果承担的是国家产业化项目或重大支撑项目,国家下拨的科研经费数额较大,而自筹经费的比例也较大,为满足课题审查的要求,科研成本会挤占生产成本,造成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划分不实,或带来高额利润及较高的所得税收,且企业也会有人为调整利润之嫌。

3、承担多个科研课题费用难以划分

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国家拨入的科研经费应专款专用,科研项目应单独建账,各项目的科研经费及研发支出单独核算。企业的一个研发部门或一个研发人员如同时承担多个科研课题,发生的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用在各课题之间难以划分。

(二)企业项目经费核算及财务管理的探讨

对于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又从事科研活动的科技型企业,在项目经费核算及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建议及方法。

1、制定企业自身的规范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参照国家及省有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以制度对承担项目的部门和进行经费核算的财务部门及相关人员加以规范和约束。在管理办法中不仅可以界定经费的范围,还可对经费的预、决算、使用等进行相关规定。

2、不断完善科研经费核算的财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预算、决算的财务核算体系,财务部进行科研经费核算,应按项目预算书中科研经费的预算明细进行研发支出科目及明细科目设置,运用金蝶或用友等财务软件的项目辅助核算功能,对企业承担的各项目进行单独核算;也可通过账表建立项目的辅助明细账,对各科研项目单独核算。科研成本项目结题后,进行项目经费决算。在项目执行期对项目经费应进行审查监督,加强经费开支的监督与经费成本的控制。

3、加强财务部与科技部间的勾通与协作

企业的财务部与科技部应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科技部对企业研发部门承担的各个科研项目进行管理,财务部对国家拨款及企业的研发经费进行核算;由于科技部专业技术性强,应及时提供财务部项目的相关信息,如项目的类别、性质、项目执行期、项目的承担人及项目预算书中经费开支明细等,还对各个项目的经费开支是否合理进行监督和审批;财务部可依据科技部提供的相关信息,按项目建立各明细辅助账进行经费核算,对研发部门报销的原始单据进行财务方面地审核、记账。

4、企业项目经费核算的一些方法

企业研发经费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应按照科研经费范围进行归集核算,具体方法如下:

(1)按照受益对象进行分配

企业按“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对成本费用按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如耗用原材料,根据领料单上领用的部门,生产部门领用的记人“生产成本”,研发部门领用的记人“科研成本”,同时科研领用已进项抵扣原材料应作进项税额转出。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单独建账核算,财务应按受益对象将费用归集到各研发部门承担的各个科研项目的明细科目中。

(2)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配

企业的一些生产及研发费用在实际中难以划分的,可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配,如企业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以及研发部门承担的各项目共同耗用水电费,难以划分,可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摊,但分摊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的一个研发部门或一个研发人员如同时承担多个科研课题,设备使用费,可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摊;承担多个课题人员费可按工时即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时间来进行分摊。

(3)间接费用可按相关性原则进行分摊

企业科研活动发生的间接费用,如管理费、房屋占用费等,可按经费收入或研发支出的一定比例进行分摊。

幕墙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内容与程序提要:项目经理部应按项目监理机构以及公司监理部的监理规则和细则的要求,接受并配合监理工作,及时上报公司有关部门

幕墙工程公司项目管理内容与程序

一、项目管理过程

1.项目管理的每一过程,应进行全面质量管理(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2.在每一过程中应体现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和持续改进过程。

3.项目经理应把项目管理中心下达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制定成项目部的具体的、可 *** 作的目标,逐一实施。

4.涉及业主变更、总包变更、公司设计变更或现场施工变更,引起的额外施工任务都应纳入项目管理范围。

5.项目管理由项目管理制度来保证项目管理按规定程序进行。

6.项目经理部应按项目监理机构以及公司监理部的监理规则和细则的要求,接受并配合监理工作,及时上报公司有关部门。

二、项目管理的内容

1.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

2.施工队伍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资料管理、现场管理、组织协调管理;

3.工程进度款按计划回收;

4.员工培训;

5.竣工验收、结算工作、项目评价。

三、项目管理的程序

1预埋件施工

2接受项目中心的指派、组建项目班子、整理标准化办公室

3在合格分包商名单中选定施工队伍

4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5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2)编写项目策划书,明确各项责任目标3)谈判和落实总包服务费及现场配合问题;

6施工过程管理

7竣工验收阶段进行竣工结算

8移交竣工资料

9资金回收

10项目总结

src=">

以上就是关于软件项目的管理流程全部的内容,包括:软件项目的管理流程、项目问题管理的步骤、项目质量管理流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4706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