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提高审计效率,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第三条 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
第二章 一 般 原 则
第四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方式及程度,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五条 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目的主要包括: (一) 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二) 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三) 在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
第六条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应当考虑: (一) 会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 会计信息和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
第七条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可将所审计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与以下各项进行比较: (一) 上期或以前数期的可比信息; (二) 所在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息; (三) 被审计单位的预算、预测等数据; (四) 注册会计师的估计数据。
第八条 在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使用简易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
第九条 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时,应当考虑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预期关系。如果不存在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不应运用分析性复核。
第三章 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
第十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性复核程序运用于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也可运用于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性复核,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识别潜在的风险领域。
第十二条 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一) 分析性复核的目标; (二) 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三) 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度; (四) 信息的相关性; (五) 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 (六) 相关信息的来源; (七) 相关信息的可靠性; (八) 相关信息的可比性; (九) 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十) 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第十三条 在审计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性复核的结论来印证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所得出的结论,以确定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
第十四条 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时,应当审阅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并考虑: (一) 针对已发现的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 (二) 是否存在尚未发现的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
第四章 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处理
第十五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考虑以下因素,合理确定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一) 分析性复核所涉及项目的重要性。对于重要的项目,不应仅仅依赖分析性复核程序; (二) 分析性复核结果与针对同一审计目标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致性; (三) 分析性复核预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准确性较低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性复核程序; (四) 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对于风险较高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性复核程序; (五) 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人员的能力与经验。
第十六条 如果分析性复核使用的是内部控制生成的信息,而内部控制失效,注册会计师不应信赖这些信息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
第十七条 当分析性复核结果出现以下异常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调查,要求被审计单位予以解释,并获得适当的验证证据: (一) 与预期金额存在重大偏差; (二) 与其他相关信息严重不一致。 如果被审计单位不予解释或解释不当,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
审计程序中的分析程序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审计师可以通过多带带或组合执行上述程序完成风险评估和实质性程序,并不适合控制测试。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真题解析之实质性分析程序
1总体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不仅仅是细节测试的一种补充,在某些审计领域,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尽管分析程序有特定的作用,但并未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必须使用分析程序。这是因为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实施细节测试而不实施分析程序,同样可能实现实质性程序的目的。另外,分析程序有其运用的前提和基础,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财务报表认定。
需要强调的是,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从审计过程整体来看,注册会计师不能仅依赖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忽略对细节测试的运用。
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无论单独使用或与细节测试结合使用,注册会计师都应当:
(1)考虑针对所涉及认定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细节测试(如有),确定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这些认定的适用性;
(2)考虑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比性、性质和相关性以及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评价在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使用数据的可靠性;
(3)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并评价预期值是否足够精确以识别重大错报(包括单项重大的错报和单项虽不重大但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错报);
(4)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且无需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第七条的要求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
2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适用于在一段时期内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分析程序的运用建立在这种预期的基础上,即数据之间的关系存在且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继续存在。然而,某一分析程序的适用性,取决于注册会计师评价该分析程序在发现某一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引起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的有效性。
在某些情况下,不复杂的预测模型也可以用于实施有效的分析程序。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对既定数量的员工支付固定工资,注册会计师可利用这一数据非常准确地估计出该期间的员工工资总额,从而获取有关该重要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证据,并降低对工资成本实施细节测试的必要性。一些广泛认同的行业比率(如不同类型零售企业的毛利率)通常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实质性分析程序,为已记录金额的合理性提供支持性证据。
不同类型的分析程序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证。例如,根据租金水平、公寓数量和空置率,可以测算出一幢公寓大楼的总租金收入。如果这些基础数据得到恰当的核实,上述分析程序能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从而可能无需利用细节测试再作进一步验证。相比之下,通过计算和比较毛利率,对于某项收入数据的确认,可以提供说服力相对较弱的审计证据,但如果结合实施其他审计程序,则可以提供有用的佐证。
对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适用性的确定,受到认定的性质和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例如,如果针对销售订单处理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对与应收账款相关的认定,注册会计师可能更多地依赖细节测试,而非实质性分析程序。
在针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时,特定的实质性分析程序也可能视为是适当的。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对应收账款余额的计价认定获取审计证据时,除了对期后收到的现金实施细节测试外,也可以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以确定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
3数据的可靠性。注册会计师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需要采用内部或外部的数据。
来自被审计单位内部的数据包括:(1)前期数据,并根据当期的变化进行调整;(2)当期的财务数据;(3)预算或预测;(4)非财务数据等。
外部数据包括:(1)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如通货膨胀率、利率、税率,有关部门确定的进出口配额等;(2)行业监管者、贸易协会以及行业调查单位发布的信息,如行业平均增长率;(3)经济预测组织,包括某些银行发布的预测消息,如某些行业的业绩指标等;(4)公开出版的财务信息;(5)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信息等。
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根据数据形成的预期值。数据的可靠性越高,预期的准确性也将越高,分析程序将更有效。注册会计师计划获取的保证水平越高,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数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该数据的环境。因此,在确定数据的可靠性是否能够满足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需要时,下列因素是相关的:
(1)可获得信息的来源。例如,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独立来源获取的信息可能更加可靠。
(2)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例如,对于生产和销售特殊产品的被审计单位,可能需要对宽泛的行业数据进行补充,使其更具可比性。
(3)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例如,预算是否作为预期的结果,而不是作为将要达到的目标。
(4)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用以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和有效。例如,与预算的编制、复核和维护相关的控制。
当针对评估的风险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如果使用被审计单位编制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考虑测试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如有)的有效性。当这些控制有效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对该信息的可靠性更有信心,进而对分析程序的结果更有信心。对与非财务信息相关的控制运行有效性进行的测试,通常与对其他控制的测试结合在一起进行。例如,被审计单位对销售发票建立控制的同时,也可能对销售数量的记录建立控制。在这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把两者的控制有效性测试结合在一起进行。或者,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该信息是否需要经过测试。
在线练习:
多项选择题
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的可靠性时,A注册会计师通常考虑的因素有( )
A可获得信息的来源
B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
C可获得信息是否经过审计
D与可获得信息相关的控制
[答案]ABD
[解析]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可获得信息的来源。(2)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实施分析程序使用的相关数据必须具有可比性。(3)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4)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越有效,该信息越可靠。
上述测试的结果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就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以更好地判断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测试获知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运行有效,或信息在本期或前期经过审计,该信息的可靠性将更高。
4评价预期值的准确程度。准确程度是对预期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程度的度量,也称精确度。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形成的预期值的准确性。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获取的保证水平将越高。
在评价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主要因素:
(1)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作出预测的准确性。例如,与各年度的研究开发和广告费用支出相比,注册会计师通常预期各期的毛利率更具有稳定性。
(2)信息可分解的程度。信息可分解的程度是指用于分析程序的信息的详细程度,如按月份或地区分部分解的数据。通常,数据的可分解程度越高,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注册会计师将相应获取较高的保证水平。当被审计单位经营复杂或多元化时,分解程度高的详细数据更为重要。
数据需要具体到哪个层次受被审计单位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及记录详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被审计单位从事多个不同的行业,或者拥有非常重要的子公司,或者在多个地点进行经营活动,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考虑就每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取得财务信息。但是,注册会计师也应当考虑分解程度高的数据的可靠性。例如,季度数据可能因为未经审计或相关控制相对较少,其可靠性将不如年度数据。
(3)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在设计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是否可以获得财务信息(如预算和预测)以及非财务信息(如已生产或已销售产品的数量),以有助于运用分析程序。
5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预期值只是一个估计数据,大多数情况下与已记录金额并不一致。为此,在谁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且无需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时,受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的影响。在确定该差异额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规定,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风险越高,越需要获取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因此,为了获取具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当评估的风险增加时,可接受的、无须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将会降低。
如果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并计划针对剩余期间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数据的可靠性、评价预期值的准确程度以及可接受的差异额,并评估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针对剩余期间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能力。注册会计师还应考虑某类交易的期末累计发生额或账户期末余额在金额、相对重要性及构成方面能否被合理预期。如果认为仅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不足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测试剩余期间相关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或针对期末实施细节测试。
在线练习:
多项选择题
如果在期中实施了实质性程序,在确定对剩余期间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是否可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时,A注册会计师通常考虑的因素有( )
A数据的可靠性
B预期的准确程度
C可接受的差异额
D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答案]ABCD
[解析]如果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并计划针对剩余期间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数据的可靠性、做出预期的准确程度以及可接受的差异额,并评估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针对剩余期间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能力。注册会计师还应考虑某类交易的期末累计发生额或账户期末余额在金额、相对重要性及构成方面能否被合理预期。
审计证据
知识点:常用的分析程序
● 定义:
常用分析程序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 详细描述: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某一财务报表项目与其既定标准(如该项目的计划指标、上期实际指标、历史指标、同行业其他单位同期指标等)进行比较,寻找差异,发现问题,以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比较分析法有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两种。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某些项目或某一问题进行测试或评价,以获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例如,利用毛利率可以测试毛利或库存商品的价值。再如,利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可以分析企业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
3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财务报表某一项目连续若干期的变动金额及其百分比的计算,来分析该项目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以获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
例题:
1下列关于分析程序的用法中,正确的有()。(根据2009年新制度考题修订)
A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B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C将分析程序用作控制测试程序
D将分析程序用作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的程序正确答案:A,B,D
解析: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情形和目的有三种:(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用作实质件程序(选项B);(3)在卑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选项D)。选项C不正确,因为分析程序是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以评价财务信息,控制测试一般不涉及大盘数据,所以不贫将分析程序用作控制测试程序。
2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注册会计师通常考虑的因素有()。(根据2009年新制度考题修订)
A在一段时期内是否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
B评估的常大错报风险
C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D数据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可预期关系
正确答案:A,B,C
解析: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时应当考虑的因素有:(1)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选项B);(2)针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的同时实施实质件分析程序是否适当(选项C)。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适用于在一段时间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选项A、D)。
3在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通常认为适合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的有()。(根据2010年考题修订)
A存款利息收入
B借款利息支出
C营业外收入
D房屋租赁收入
正确答案:A,B,D
解析:如果数据之间不存在预期关系,则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选项A中的存款本金与利息收入之间、选项B中的借款总额与利息支出之间、选项D中的房屋面积与租金之间都存在“预期关系”。而选项C的营业外收入与其他数据之间不存在“预期关系”,不适合利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4关于对分析程序含义的理解,以下表达中,不恰当的有()。A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仅仅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
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B风险评估程序中运用分析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识别财务报表屮的错报
C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主要在于强调并解释财务报表项目自上个会计期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以证实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信息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与注册会计师取得的审计证据一致
D在运用分析程序进行总体复核时,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出具审计报告
正确答案:A,B,D
解析:选项A不恰当,分析程序不仅可以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还可以通过研究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发现异常,识别重大错报风险;选项B不恰当,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分析程序不是直接识别错报,而是通过识别异常找到可能存在错报的领域;选项C恰当,是分析程序在总体复核阶段的目的;选项D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已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而不是重新出具审计报告。
5下列关于分析程序的用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分析程序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B将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
C将分析程序用作控制测试
D将分析程序用作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正确答案:C
解析: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有三种:(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用作实质性程序;(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由于分析程序是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以评价财务信息,因此分析程序不用于控制测试,选项C不正确。
6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生产型企业甲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在实施分析性复核时,A注册会计师遇到以下事项,请代为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在分析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的关系时,最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是()A趋势分析法
B回归分析法
C比率分析法
D绝对额比较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析程序的概念”。在审计实务中可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法和回归分析法”。其中,趋势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的财务或非财务数据,而比率分析法主要是将同一报表内或不同报表间的相关性项目联系起来,通过计算比率来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本小题讨论的是注册会计师分析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的关系,最适合的应当是比率分析法,比如,通过计算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负债权益比等比率关系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结构,故选项C为正确选项。
7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生产型企业甲公司2005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在实施分析性复核时,A注册会计师遇到以下事项,请代为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甲公司2005年度的存货周转率为27,与2004年度相比有所卞降。甲公司提供的以理由中,不能解释存货周转率变动趋势的是()
A由于主要原材料价格比2004年度下降了10%,甲公司从2005年1月开始将主要原材料的日常储备量增加了20%
B甲公司主要产品在2005年度市场需求稳定且盈利,但平均销售价格与2004年度相比有所下降,并且甲公司预期销售价格将继续下降
C甲公司在2005年第4季度接到了一笔巨额订单,订货数量相当于甲公司月产能的120%,交货日期为2006年1月1日
D从2005年6月开始,甲公司将部分产品针对主要销售客户的营销方式由原先的买断模式改为代销模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存货周转率比率分析法的运用”。存货周转率是用以衡量销售能力和存货是否积压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xlOO%。依据这一公式,在选项A中,由于甲公司从2005年1月开始增加存货储备量,期末存货增大,存货周转率下降;在选项B中,由于甲公司主要产品在2005年度市场需求稳定且盈利,销售价格持续下降不会对期末库存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对存货周转率产生影响;在选
项C中,由于2006年1月1日甲司按照协议需要提交一份巨额订单的销售,2005年12月31日前该批存货投产完工,年末存货增大,存货周转率下降;在选项D中,2005年6月开始,部分产品营销方式由买断模式改为代销模式,代销是替别人销售商品,公司不会像买断商品那样关注周转速度,所以周转率会下降。
与《第三章 审计证据-常用的分析程序》相关的范文
06-23 审计学笔记
审计学 第一章 一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首先,私有制是审计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的分离是审计产生的另一个客观条件 (二)官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它产生于奴隶社会的末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审计的国家之一职位,宰夫 官厅审计在我国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社会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审计是股份制的产物 世界上第一位社会审计人员是1720年受英国议会委托,
11-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之审计证据决策模型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之审计证据决策模型 (副教授)郑晓青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浙江温州325011) [摘要]传统审计模式下引致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忽视了对非抽样风险的有效控制本文在阐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构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二层次审计证据类型决策模型,即将充分的证据数量纳入传统风险审计模型中,以控制抽样风险 [关键词]审计风险 审计证
06-18 电大审计案例分析作业2013
1注册会计师对被审单位实施销货业务截止测试,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销货业务的入账时间是否正确 答:正确理由:截止测试是为了证实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业务活动是否记入适当的期间,以及是否存在跨期事项而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2存货期末盘点是被审计单位存货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但注册会计师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答:错误理由:存货期末盘点属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审计人员不负其
02-24 2013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理论例题大全
关于审计本质的问题,有很多观点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是受托责任论的观点,即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请对这一论点进行论述 (一) 受托责任关系的概念 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的一种受托责任关系是组织与组织之间
04-08 谈审计证据及其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摘 要]审计证据是审计部门对审计事项做出正确评价,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性证明材料,它在审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目标是以在审计过程中取得的审计证据做为依据,而且审计报告的结论都应以审计证据为基础,审计目标能否客观公平,审计报告所发表的意见能否为审计委托人被审单位和公众所接受,直接取决于审计证据由此可见,审计报告的出具都是以审计证据为基础,审计证据是紧紧围绕审计目标进行的 [关键词]
03-20 公务员专业考试大纲
根据《上海市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实施意见》和《20XX年上海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者)考试录用工作实施方案》,为了便于考生参加公务员录用专业考试的复习,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20XX年上海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者)录用考试专业专业科目考试大纲》,经上海市人事局公务员管理处审定通过。 本大纲依据行业特点和职位专业要求确定的专业考试科目、内容和重点,主要测试拟进入相关职位的报考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
04-27 2009自考审计准则真题及答案
今年的考题与之前的考题重复的地方会很少,所以以下仅供参考,但是大家复习的时候还是 简单看一下,注意相关联的内容可能会是考点另外,建议将选择题看懂重点复习讲课时 提到的其他重要内容 答案:1-10:ACCBDACDBB 11-20:CBDADBABDA 21-25:ABCDE, ABD, ABC, ACDE, BCDE 三名词解释(5×3): 26.审计工作底稿;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
09-12 企业内部审计岗位理论与实务
内部审计概论(第一章P1~P14) 中国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它的目标 内部审计的本质目标: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企内部设立专门的和人员对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受托经济则行履行情况进行验证并报告的特殊经济控制因此内部审计的本质目标是
09-04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2014年1月1日施行)
第21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计划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保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业务,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计划,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为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对审计工作或者具体审计项目作出的安排 第三条 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
分析程序简单的说,就是把相同的项目发生金额或比率,拿来跟不同期间比较,跟同业比较,目的是找出异常的变动项目,做为查核重点,进行深入的审计
例如
薪资比去年多出50%,显然异常,因为此等费用比较固定。不应该有重大变化
例如
毛利率与去年相比较,发现下降15%,代表重大异常,所以就知道成本的查核要加强力度
等等。。例子很多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除运用审计抽样的方法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外,还可以运用抽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目的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目的在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分析程序也服务于这一目的。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在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程序的一种,单独或结合其他细节测试,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百度百科-分析程序
以上就是关于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全部的内容,包括: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什么是审计分析程序、2014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真题解析之实质性分析程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