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程序员的工作大多是重复性劳动,容易产生疲惫感,薪资也许在工作2-5年内能达到一个峰值,但较难提升,导致很多程序员最终放弃写代码,转行做了其他。
随着大数据的爆发,中国IT业内环境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不仅是企业,更是从业人员转型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
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硅谷,此间程序员比比皆是。然而一眼望去,大多数一线程序员的年龄均在20至30岁左右,40、50岁的人在这个行业内颇为罕见。相较于国外五六十岁仍奋斗在一线岗位的老程序员,国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国内四五十岁的程序员去哪儿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程序员的工作大致可划分为两类:开发和研发,相对应的岗位则是开发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开发工程师直接为产品贡献代码,以达成产品功能为主要目的,有比较多重复性工作。而研发工程师则更注重研究工作,任务目标一般没有前车之鉴,多数情况下要靠自身研究创新。
在国内,大多数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被称作研发工程师,但实际情况是国内几乎没有研发项目,只能称之为开发。开发程序员的工作大多是重复性劳动,容易产生疲惫感,薪资也许在工作2-5年内能达到一个峰值,但较难提升,导致很多程序员最终放弃写代码,转行做了其他。
此外,程序员多处于长时间加班、熬夜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而年纪大的程序员往往在体力上疏于年轻人。若想继续在IT行业内打拼的程序员便只能追求成为更高技术水平的架构师或转至管理层这两方面寻求职业生涯的突破。一旦转型失败,也只能黯然退出这个为之奉献青春的行业了。一个行业内没有老员工,这其实是病态的。雷军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提到,96年时美国主力工程师以30、40岁为主,国内开发的主力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近20年过去,情况仍然没有转变。
但是越来越多的IT从业者发现,大数据技术来临之后也许这个现象就能有所改变。
大数据时代,程序员的春天?
首先,大数据从事的是开源工作,更倾向于“研发”,能够重新激起程序员研发程序的热情,职业生涯有了新的追求,这意味着大数据会成为值得程序员长期奋斗不断突破的工作;
其次,由于大数据属新兴领域,专业人才比较缺乏,高端人才更是企业争抢的对象。薪资上升容易,职业发展潜力巨大。
程序员是一个很费脑又费心的工作,所以干到30程序员就很迷茫,是因为程序员的头发已经掉光了,他迷茫就迷茫在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头发再长回来,因为谁也不喜欢自己的头发掉光,变成一个秃头,所以程序员就会显得比较迷茫。
我认为不会的。程序员,只要干上了,那就是合格的技术人才是做技术行业的,那么随着工作年数越来越长。技术是应该越来越精湛的,经验是应该越来越丰富的,价值是会越来越高的,这是一个升值的过程,不是贬值的过程。
你想一想哪行哪业年纪大了,都有各自的难处。哪行哪业也都是优胜劣汰,也都每年都有新鲜血液涌入,如果不思进取的人都会被扫地,出门都会被淘汰。如果一直抱有一个混的心理,在哪一行哪一业都不会好。坚持在程序员行业拿着高薪,不是白来的。
胡说八道,所谓的程序员不吃青春饭全是外行人瞎起哄,跟你说说为什么一般人干的30之后就不怎么写代码了,首先对于20几岁刚工作的程序员来说干好本职工作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月薪大约3000到5000,比较优秀的程序员,一般干到3年就到了跳槽期了,这个时候对5000的月薪已经开始不满意了要寻找能给自己8000月薪的地方了,而8000月薪通常做些什么还让你coding那还不如找个大学生花个3000呢,通常程序员入行3到5年已经能做到项目主管了,这个时候就很少写代码了基本是写文书和设计,到你跳槽找8000的工作是一般是要做项目经理或者对技术和热衷会做系统架构师,这样就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oding man 这个时候外行人就说程序员30岁就退休了,扯淡,如果你30岁还在办公室加班coding那只能说明你在程序员这条路上没什么造诣
以上就是关于终于知道为什么程序员到了 30 面临高薪要转行了全部的内容,包括:终于知道为什么程序员到了 30 面临高薪要转行了、为什么说程序员干到三十就很迷茫、程序员到了30岁,是不是就会被强制退休了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