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云管理,企业需要知道什么内容

关于多云管理,企业需要知道什么内容,第1张

关于多云管理,企业需要知道的内容:

在新兴的多云世界中,出现了新的管理挑战。云计算解决方案也一样,其中包括云计算服务供应商(CSP)、云计算管理平台(CMP)和云访问安全代理(CASB)。

在云服务方面,许多组织都在考虑部署多个云产品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无论是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还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产品,这种多云策略都是正确的,它为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带来了一些挑战和机遇。

多云策略的好处

调研机构IDG公司于2018年8月发布的“企业云状态”报告表明,很多企业正在继续增加投资并改进其云计算环境,以便可以使用所需的技术来实现业务目标。该研究基于对多个行业的550名IT决策者进行的在线调查,其结果表明,近三分之一(30%)的组织拥有混合云和多云环境的组合。

企业部署多云策略的好处包括增加云计算选项(59%),更轻松、更快速的灾难恢复(40%),以及通过允许跨多个云平台(38%)扩展工作负载来提高灵活性。

近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IT部门感受到了将业务100%迁移到云平台的压力,44%的企业(员工超过1000人)的IT管理层感受到了执行管理层或个别业务部门将100%迁移到云平台的压力,因此,多云很可能会继续发挥作用。

多云策略的最佳实践

尽管某些功能已转移到服务提供商,但云计算服务的兴起并不会简化IT部门的任务。事实上,拥有多个云计算服务可能会增加复杂性,许多组织可能没有所需的内部专业知识。

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CERT部门的情境感知技术经理Timothy Morrow表示,任何单一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的技术和服务都在迅速变化,这使得组织的IT员工难以保持最新状态。

Morrow说,当组织选择实施多云环境时,这会大大扩展IT员工需要理解和接受培训的内容。例如,PaaS和SaaS产品是针对每个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量身定制的,这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使用情况。这反过来意味着当使用多个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的服务时,其复杂性将会显著增加。

以下是一些成功使用多云策略的建议最佳实践。

确定如何更好地连接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和端口数据

组织打算如何使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的服务对于将组织的资产和服务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连接所需的连接类型具有重大影响。

Morrow表示,组织需要在多个领域进行尽职调查,以帮助了解连接需求。这些包括架构和设计,以解决对组织愿景至关重要的质量属性,采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帮助减少IT员工负担、安全策略治理和风险管理。需要对正在考虑使用的所有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进行此 *** 作,请记住每个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都提供不同的 *** 作和安全功能。

至于数据可移植性,能够跨不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使用数据是一项重大挑战。 Morrow说,当使用提供商的PaaS和SaaS服务时尤其如此,因为它们的定制是特定于供应商的。

IT人员必须了解正在考虑的服务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格式要求,并提供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之间使用数据所需的接口,以及组织的本地资产。

Morrow说,使用容器可以为组织提供一定程度的可移植性,提供组织可以用来在多个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的PaaS实现运行相同应用程序的部署和运行时环境。用于运行和管理容器的软件将继续专注于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提供一致的实施,以帮助简化IT员工的任务。

部署资源标记

云计算服务供应商提供部署按需、突发和自动扩展资源的能力。审计、税务和咨询机构Grant Thornton公司的负责人Brian Reynolds说,在多云环境下,资源管理和控制、会计和消费成本分配可能更困难。

Reynolds说,为了简化这些必要的管理职责,组织可以使用由关键值对组成的资源标记,将元数据分配给资源,并按类别对其进行逻辑组织。

行业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支持资源标记。它提高了组织实现基于标记的资源级权限的能力;快速启动并降低来自不同资源组的相关资源;并根据既定的订阅预算持续监控成本并跟踪这些成本。

采用云计算管理平台(CMP)

管理多云环境的成本包括维护多云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人员成本,以及管理控制、集成、性能设计,以及隔离问题和缺陷。

Reynolds表示,原生工具可用于管理通过不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资源。但是为了降低这些成本并提高可管理性,许多组织正在采用云计算管理平台(CMP)。

这些软件平台包括公共云提供商提供的本机工具以及旨在跨多个云计算提供商提供一致功能的第三方产品。

它们支持诸如资源调配和协调、根据需要创建、修改和删除资源、自动化、安全和合规性(包括管理基于角色的云计算服务访问)、监视和日志记录、库存和分类、成本管理和优化以及迁移、备份和灾难恢复等功能。

使用编排系统

Reynolds表示,随着通过不同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部署的SaaS产品越来越多地提供财务、员工、客户和其他资产和运营记录系统,组织发现将运行在不同云端的解决方案绑定到参与系统中的工作流自动化非常重要。这些用于改善数据收集体验。

同样,随着多云架构的激增,组织越来越多地发现需要实现业务流程系统,以实现跨多个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交付的同类最佳PaaS和SaaS的工作流程。

Reynolds说,这些业务流程系统将需要支持那些拥有基于同类最佳云计算服务提供商(CSP)产品的底层应用程序的组织。他说,它们可能是价值创造的关键,因为只有通过集成运行在多云架构中的记录系统,才能提供洞察力和服务。

采取必要的安全和合规预防措施

当企业使用多种云服务时,IT资源和基础工程的供应将从数据中心的受控环境中移出,而不是建立在治理实践之外。

这可能引发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包括未经批准使用多个不同的云计算产品。数据暴露或网络安全协议将被忽视或绕过的风险增加。

Reynolds表示,为了帮助应对这一挑战,企业可以部署云访问安全代理(CASB)等工具,以便了解多云服务的访问和使用情况。他们可以评估不同云计算提供商的安全状况,并控制敏感数据的使用和暴露。

法规遵从是另一个关键问题。商业开发组织Forest County Potawatomi的企业基础架构师Bill Connor表示,确保每种云服务和工作流都符合法规,并在迁移后满足要求,这一点很重要。

IT需要识别组织中负责监管合规性的人员,并在云计划部署过程的早期让他们参与进来。Connor说,维持合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IT部门应该选择团队成员来持续评估和管理风险。

利用供应商的产品来更好地管理服务

Connor表示,组织在为多云环境选择云服务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与所有新兴选项保持同步。

Connor指出,云计算服务已经彻底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方式,使组织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做得更多,但要建立一个最适合迁移和服务的应用程序路线图是一个挑战。更重要的是,将服务从内部部署迁移到云端可能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维护遗留应用程序的时候。

Connor表示,组织应该寻求实施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选择、迁移和云计算服务成本方面的挑战。例如,Nutanix公司等供应商提供分析和生命周期管理等工具,帮助简化和更好地管理IT环境和优化成本。

避免运行时依赖性并解决认知复杂性

在线杂货和餐饮服务提供商Good Eggs公司分类工程经理Max Edmands表示,使用多种云计算服务的一个常见挑战是级联故障。

如果SaaS系统在运行时失败,则原始系统现在必须以某种方式处理该故障。如果事情没有正确构建,那么该系统也可能会失败并导致其他系统发生级联故障。这可能转化为顾客无法购物或订单中断。

企业可以通过避免运行时依赖性来缓解这种情况。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也不会对级联故障造成伤害。Edmands说,这可以通过某种事件总线来实现缓存数据和传播更新。

另一个挑战是认知复杂性。每当企业采用第三方提供商的服务以满足业务需求时,必须了解新提供商的工作方式。

Edmands表示,例如,它最近加入了一个新的主数据管理系统Riversand,为其销售的产品提供权威数据源。它必须仔细配置该系统,以确保它能够满足其特定的业务需求。要配置系统,企业必须充分理解它。

利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当企业试图将多个云计算产品整合到一个有凝聚力的基础设施时,集成是至关重要的,而API则发挥着重要作用。

涂料生产商Benjamin Moore公司的首席信息官Glenn Pinnel表示,组织需要建立正确的API,以便系统可以协同工作以创建无缝的用户体验,并且没有延迟或服务延迟。

例如,该公司正在推出一项电子商务账户计划,该计划将让客户更有效地订购油漆。为了使一切正常运行,它有一个在后端运行的企业资源规划(ERP)平台,前端的电子商务平台,用于运行主网站的其他几个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程序,以及其他计算的应用程序定价和税收。

Pinnel表示,所有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都通过API结合在一起,使产品无滞后或延迟服务。他说,试图在单一云平台上管理这一点会困难得多,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

tms320290w是软件可编程器件的具体型号。常见的有TMS320C2000系列,TMS320C5000系列和TMS320C6000系列。

TMS320系列DSP是软件可编程器件,具有通用微处理器所具有的方便灵活的特点。其基本特点有:

哈佛结构,流水线 *** 作,专用的硬件乘法器,特殊的DSP指令,快速的指令周期。这些特点使得TMS320系列DSP可以实现快速的DSP运算,并使大部分运算能够在一个指令周期完成。

tms320c:

tms320c,内部包括一个DSP内核、一级数据Cache、一级程序Cache、二级存储器、增强型DMA控制器(EDMA)、Vterbi译码协处理器(VCP)、Turbo译码协处理器(TCP) 。

DSP内核采用超长指令字(VLIW)体系结构,有8个功能单元、64个32bit通用寄存器。一个时钟周期同时执行8条指令,运算能力可达到 4800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支持8/16/32/64bit的数据类型。

两个乘法累加单元一个时钟周期可同时执行4组16×16bit乘法或8 组8×8bit乘法,每个功能单元在硬件上都增加了附加功能,增强了指令集的正交性。除此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指令用以削减代码长度和增加寄存器的灵活性。 TMS320C6416以后版本的主频可升级到11GHz。

1955年秋,许国志归国途中与钱学森同舟,时相讨论如何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钱学森以其渊深的学识与真知灼见,从政治、经济到科学技术,常常提出重要的见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研究作战方法的过程中,国外产生了一门崭新的学科——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钱学森与许国志谈及当时刚发展不久的这一新学科,认为这门学科虽起源于二次大战,但对于经济建设肯定也能发挥作用。虽然它建立于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其学术上的本质是强调总体,对社会主义建设为用亦大。他们决定将这一新学科引入中国。这一段经历为期虽短,但对于许国志此后的生涯影响颇深。

回国后,许国志被分派到当时刚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由于许国志在工程方面的功底与数学上具有相当造诣,钱学森所长便要他负责筹建运筹组。

运筹学英文名为Operations Research,初译为运用学。后来周华章提出Operations Research已经从初期的武器有效使用的问题扩展到许多筹划问题的探讨,初译为运用学已不能包含其内容。经过许国志和周华章的反复讨论,改译为运筹学,以概括运用与筹划两方面的内容。运筹两字渊源于史记中“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一语,这样也同时包括了运筹学起源军事,仍旧有应用于军事的含义。

运筹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当时还没有“跨学科”的提法),其科研组织的构成也应能适应这一学科特点。在筹建运筹组中,许国志体现了钱学森的想法,在人员组成方面实行了“三三”制,即三个理科专业,三个工科专业,三个社会科学专业。这样的人员构成不仅在当时颇有新意,而且为运筹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运筹学在中国原无基础,创建伊始从何处着手?许国志认为要使运筹学得以在中国发展,就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许国志一方面在《科学通报》和《人民日报》上著文介绍运筹学,一方面思考具体的研究课题。当时中国运输紧张,粮食调运与储存都是很大的问题。众所周知,“运输问题”是线性规划(运筹学的一个子学科)中的著名问题。当时从这个问题起始,会是一个极好的开端。许国志在和中国粮食调运的同志合作一段时期以后,发现他们有一种极易理解和 *** 作的方法(当然是对简单的小规模问题而言)。线性规划中的运输问题的算法是代数性质的,可通过表格化来进行计算。这种方法是图解性质的,当时便定名为“图上作业法”。从这个方法,许国志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其一是图上作业法揭示了运输问题的本质。其二是“运输问题”本质是一个图论理论性的问题。这使许国志对图论产生兴趣,并积极倡导开展图论和组合最优化的研究。

组合最优化的核心是发现和研究各种“好算法”。在70年代初,人们已经知道用拟阵来概括大部分组合最优化问题。一个拟阵的最优基问题和二个或三个拟阵的最优交问题已有了好算法,而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拟阵最优交问题已无希望有好算法。因此,关键之处是要搞清楚二个到三个拟阵交之间的问题。朱永津和刘振宏首先提出的最小树形图问题是二个拟阵交的典型例子,在国际上被称为“朱刘Edmands算法”。1979年许国志推广了这一算法,在二个到三个拟阵之间找到了一个具有好算法的新问题——“具有次约束的最优树形图问题”,具次约束的最小树形图是非2—拟阵问题。许国志研究这个问题是基于下列设想。Edmands证明了2拟阵问题存在多限式算法,并且证明最小树形图是一个2—拟阵。但无法证明3—拟阵问题存在多限式算法。许国志与他的同事们有一个想法,即研究一些具体的非2—拟阵问题,并给出其多项式算法,从而对3—拟阵能有较多的理解。

许国志对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运输始终有很大兴趣。他看出铁路运输中存在着很多组合优化的问题,它们的难易度不一。诸如著名的列车编组问题,从理论上很容易给出一个动态规划的算法。但对于“取送车问题”的研究,从理论上导致了一个正数序列的排列剖分,这是一个极难的问题。“文化大革命”以后,许国志主持并参加了驼峰调车问题研究。许国志亲自编写计算机程序。因当时的计算机内存小功能差,而算法必须考虑的问题实际要求多,编程花费了较多精力。虽然计算机给出的方案得到实际部门的认可和赞誉,但终因输入费时和打印效果差,而难于实际使用。但同当时所看到的国外工作比较,这项研究的理论成果是先进的。

许国志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科发展的实际背景;特别注重从具体问题中得到启发,从而提出具有一般意义的概念和规律。例如:

从顺序剖分和成组剖分中,他得到了衡量一个有限整数序列的“颠倒序”和“混杂序”。

从宝塔型车组这一具体问题,他和他的同事们证明并给出长度为n的有限整数序列的最大混杂度。

从驼峰调车课题的经验中,许国志深深体会到系统概念的重要性。在一个系统中,一个子系统无论如何先进,如何完善,若不能与其他子系统匹配,则这种先进性和完善性是无从发挥的。在当时整个调车作业还相当陈旧的情况下,先进的调车研究成果也是无法付诸实现的。

许国志认为从具体问题中认识事理的本质是极为重要的,这也是他研究工作中的一大兴趣。

中国系统工程的创建人之一

在60年代初期,系统工程在中国国防科研工作中已被采用。但这种情况鲜为人知。1979年4月,许国志向钱学森提出在中国发展系统工程的设想,得到钱学森的赞同。同年发表了由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撰写的题为“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这篇论文对推动中国系统工程的开展,起了关键性作用。

系统工程中使用了很多运筹学的方法。那么系统工程和运筹学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钱学森在他的科学体系中已给出明确解答。系统工程属于工程技术,而运筹学又属于该体系中上一层的技术科学。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类社会活动亦不例外。在前面提到过图上作业法,许国志认为这个方法的两条最优解的判别准则,“无对流”和“无迂回”是用运输的语言叙述了充分和必要条件,这就揭示了最优分配的本质,说明了“事理”。同样排队论揭示了拥挤现象的一些规律,博弈论探讨了一类依赖者决定胜负的竞争现象的规律。运筹学的研究对象是“事理”。系统工程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因而就不可避免地要应用诸多运筹学的关系,许国志发表了“论事理”一文。多年来,许国志一直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运筹学的出现和发展为应用数学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领域,即从自然现象扩大到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这是本世纪40年代以来,应用数学的一大进展。许国志在一些文章和学术会议的报告上,屡次阐述他这一观点。

70年代后期,许国志和他的同行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倡导下,曾参与筹建一些新科研单位和事业。1979年夏,他曾希望在此后五年内能为系统工程在中国筹建一个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一个系培养人材;一个学会进行学术交流;一个刊物,发表科学论文。在科学春天的大好形势下,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全都得以实现。他常为得以亲身参与感到无限欣慰。

倡导和主持决策分析的研究

运筹学起源于军事问题,特别是大型武器的有效使用。后来发现这方面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对一般管理问题也能发挥很大作用。60年代在有些管理的文献中提及的量化方法,大部分就是运筹学方法。同样,众所周知,在国外,系统工程起源于大型工程项目的规划与执行。自然,这方面的一些内容属于管理范畴。70年代后期,有效管理在中国受到相当重视。许国志的兴趣便更多地,逐渐地转移到管理方面。他认为在管理问题中,决策不仅层次最高,而且在发展上也最完备。自博弈论为其奠定基础以来,在方法论方面,发展了决策分析一套工作。进而开展了决策支持系统。使复杂的决策问题借助计算机而得以实现。在这方面,他有着如下的观点。

(1)许国志强调,无论是决策理论,决策分析,或者是决策支持系统都是决策科学工作者的工作。而决策本身是决策者的职责。决策科学工作者决不能越级发展。

(2)决策科学工作者对具体问题经过研究探讨而提出的方案,是否为决策者所采纳绝不是判别该项工作优劣的准则。判别的主要依据应是该方案对决策者所起的影响作用。

(3)人的决策行为并不完全依赖逻辑思维。因而一些传统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在决策问题中的应用常不尽如人意。即使在一般管理问题中,也应审慎。60年代国际上过分重视量化方法,是不适当的。对于70年代流行的一些观点,许国志认为也需要修正,他多次在学术报告中提及此点。

(4)系统工程中的方法论的本质,是提出一个进行工作的步骤和程序。他认为决策科学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决策程序化。仅仅采用一些科学方法甚至是难度较大的数学方法,而忽略了应遵循的步骤,决不能称为决策科学化。

(5)任何一项具体的决策问题的研究,如果没有决策者以某种方式参与共事;而希望该项成果的取得实际效果,是不能想象的。决策者和专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参与、协同工作是一种艺术。

数十年来,许国志用了较多的时间从事组织领导工作。他在完成具体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把一些具体事务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他曾遵守并积极倡导下列原则。

(1)互补原则。许国志注重于与他性格迥异,事业不尽相同的人合作。

数学规划论中有一条互补定理,它是优解的判别准则。他认为这个原则是受到运筹管理的启发。

(2)易位原则。许国志认为在许多非原则问题上,常常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问题,是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一些的重要原则。

(3)三多原则。多想、多听、多写。要多分析、多思考;要让人家把话讲完;重要的文件不要假手他人。

(4)一盘棋原则。许国志认为任何一个单位都是一盘棋中的一个棋子。或者说是一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如果不相互交流,那么就成为一个奇异点,或者说形成一个闭系统。在封闭系统中,熵不断增大,终而导致无序。在单位内部,他强调“兼收并蓄”,这样方能叶茂枝繁。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多云管理,企业需要知道什么内容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多云管理,企业需要知道什么内容、tms320290w什么意思、许国志的贡献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96952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1
下一篇 2023-05-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